告白2010

HD

主演:松隆子,冈田将生,木村佳乃,西井幸人,桥本爱,芦田爱菜,三吉彩花,藤原薰,井之胁海,清水尚弥,高桥努,一井直树,能年玲奈,新井浩文,野本萤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告白2010 剧照 NO.1告白2010 剧照 NO.2告白2010 剧照 NO.3告白2010 剧照 NO.4告白2010 剧照 NO.5告白2010 剧照 NO.6告白2010 剧照 NO.13告白2010 剧照 NO.14告白2010 剧照 NO.15告白2010 剧照 NO.16告白2010 剧照 NO.17告白2010 剧照 NO.18告白2010 剧照 NO.19告白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告白201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所平凡的中学,1年B组即将迎来春假。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们肆意吵闹,殊不知一场绵亘数月的风暴正向他们袭来。级任教师森口悠子(松隆子 饰)全然无视这片混乱,静静地向学生们做出最后的告白。这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可爱的女儿(芦田爱菜 饰),然而女儿最终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警察 认定这是一起意外,森口则认定女儿死于班上两个学生之手。她不动声色地指责着犯人A和B,并宣布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仇。在此之后,森口辞去教师职务,1年B班的学生也心怀惴惴迎来了春假。新学期开始,残酷的风暴袭向了这群无知无畏的少男少女……  本片根据湊かなえ的原作改编,并成为2010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剪辑4项大奖。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22罗比哈奇摊牌2003芳踪杳然鬼玩人第一季请教我吧赌圣1990新神榜:哪吒重生即日启程美国恐怖故事:1984第九季绝战星城万能管家 第一季第40号城市庞贝 尘埃落定无野之城空中浩劫第一季天鹅公主1994围困奇妙的家族龙门飞甲 纪录片对手的心老友餐厅志明与春娇(国语版)家仇你来自哪颗星两情相悦1935糊涂县令郑板桥荒岛求生2背后杀机冒险王卫斯理之无名发十万火急(普通话版)狂赌之渊电影版2笼民复仇之夜海狼行动2022犬夜叉 普通话版U盘老公出差1999活在当下2012灰烬我的团长我的团鬼马小天使把妹幻觉警察世家第十一季天降财神1996国语

 长篇影评

 1 ) 殉道者北原美月

女初中生北原美月,在小说中被定为“殉道者”,在电影中同样分量十足却易于被忽视。美月的作用在其出场后不久就已经由角色自己说出来了 “老师,这个班级不正常” 换言之,美月是从一个正常者的角度在察觉并观察到所有的”不正常“,这点是她与热血老师的区别,后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完全缺乏理解,而前者对事情则是完全的理解。 美月的内心也有黑暗,她崇拜luna sea(她应该不是luna sea本人),不过她准备的毒药却是自杀用的,所以她同样也看轻生命,并且也理解看轻生命的其他诸人,包括最后杀死她的修哉。不过对她来说,这些黑暗是不正常的,是不该表露出来的。她虽然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但是她相信某种”正常“的存在,所以她才不去欺负渡边,才相信悠子无意做出在牛奶里放血这种事,才会对悠子说“修哉只不过是因为在意母亲……”。因此她以某种纯粹感而不负”美呆“之名。她呆不是因为她什么都不知道,而是她依旧相信。她的立场是在第三方位置,悠子也把她和自己的女儿一样列为”无关的受害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她的立场是反对悠子的复仇行动,这从她与悠子见面时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但正是由于她,悠子的复仇行动才得以成功,并且最终也替美月自己复仇了。在美月看来,悠子的复仇行动同样属于不正常,这点与樱宫不谋而合。 不过美月的死却绝对不是意外,而是必然。因为从一开始美月注定就是殉道者,某种程度上是弱化女版的另一个”樱宫“。正是因为她察觉、理解甚至接受一切的不正常的同时却又坚信”正常“的存在,最终导致了她不得不为”正常“殉道。她很纯粹的爱着修哉,理解并接受他的一切。这样对待学生曾经被教育者视为不二的法门,结果她仅仅因为向修哉陈述事实,就被杀害了。她的死也表示某种现实常态的崩溃,而”非常态“则成为了一种常态。于是”美月“和”由美“”樱宫“一样死了,而悠子活着并且完成了复仇。 注:我没有看过小说原著,不过据说在小说中,美月更为的阴暗冷酷,内心爱直树,和修哉相互消遣,对维特抱有杀意。似乎小说里她轻视生命的成分更重,而对常态的信奉更弱,最终也让自己的生命成为祭品。如果是这样,那么电影中对于美月这个角色的改编和利用就相当出色而且成功。 -----------以下写于1月30日----------- 下面有关于小说的剧透, 虽然电影已经透的差不多了 不过我几乎把与美月有关的内容全透了 不喜勿视 ----------------------------------------------- 我把小说也看完了,小说中关于美月的部分需要加注的是: 1. 小说中修哉说美月相貌外表平凡,没什么特点 2. 小说中美月认为直树是自己的初恋,把修哉看成自己被欺负后“惟一的伙伴”,她对修哉的感情由此而生。修哉则是看见美月去买药品,他后来被美月的头脑吸引。他以为美月和自己一样也想杀人,发现美月只是单纯想模仿luna sea却不想杀人时很失望。从美月自己的和最后修哉的描述来看,美月对修哉的感情很可能是单纯而且真实的。 3. 小说中美月描述了很多关于维特的细节。她发现维特不仅愚蠢,而且只是崇拜樱宫,想要通过某种表现来满足自己“当好老师”的幻想,而并非真的在意学生。她不满维特间接逼死直树。最后在指证维特前,她用修哉给的测谎仪验证了维特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对维特做出指控。 4. 小说中是将美月给森口的信全文写出,在小说中美月已经将这封信写好寄给文学刊物投稿,并且希望借此能让森口看到。但是小说中没有明确表示森口是否看到了这封信。没有美月与森口见面的剧情。美月在信中并没有透露修哉的恋母情结,美月只是在最后于修哉的争吵中说出了这件事。 5. 小说中没有讨论生命的重量,美月最后只是问了老师现在对制裁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 6. 小说中暗示了一些美月可能不为人知的事:比如修哉说美月失踪一周了也没人找她,美月说自己从不曾反抗家人所以晚归只要找个借口就没事。 7. 美月与直树的关系比电影中展现的要更近。美月家离直树家很近,美月小学低年级时常和直树的二姐玩,美月也会时常去直树家做客。 8.美月在森口告白后,相信森口心中仍有道德的存在,所以她事后就去用药品验证了牛奶中没有血液(牛奶被樱宫掉包了)。 9.美月在最后一次家访时试图有意想让直树知道牛奶的真实情况,但是最后没能成功把信递给直树。 10.美月幻觉似的认为luna sea就是另一个自己,不是崇拜也不是认同。理由是luna sea和自己的名字有关联,而且收集的药品也和自己一样。修哉认为美月对后者的说法可疑。从美月提到自己父母这点来看,排除美月就是luna sea的可能。 11. 美月被杀一是因为她说直树是她的初恋,二是她指出了修哉妈妈控的问题 12.森口其实认为自己的设计也是造成美月的死的因素之一(但她说不应该推卸责任,所以该负责任还是修哉) 13.小说中美月是被修哉掐死的,没有被锤击。也没有关于她被肢解的描述。 总结,小说中美月因为维特的糟糕表现而怀念森口。她同情不敢来上学直树和被欺负的修哉,对学生的霸凌欺负很是不满。她对森口的制裁持怀疑思考的态度,对维特的愚蠢和虚伪极度不满以至于起杀意。她对修哉和直树的态度可以说是站在保护和拯救的立场上,可以说她是站在某种“传统”或“常态”的角度看待问题。但她并不像樱宫那样坚定,否则以她对事态的认知,她完全可以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干预手段,比如在第二次家访时就设法告知直树牛奶的真相,或者把森口告白事件告诉维特,而非冷眼看着事态滑向不可收拾。最终现实的发展还是将她也逼向了极端。可以想见,假如她不是被修哉杀害而维特依旧留任,那么她很可能会真的杀了维特。不过她在投稿中表明了自己的杀意,很可能是希望借此增加森口读到信的几率,并且希望森口或者其他人会来阻止自己,因为显然美月不是那种希望杀人以求成名的人。她对修哉的理解可能不逊于最后的森口,却丝毫不感到恐惧,这不仅是因为她单纯的情感,还因为她本有轻生的态度。总体上看,美月虽然善于观察与思考,心智却还是单纯,徘徊在善恶之间。她会让人想到很多处于那个年龄,思维已经很活跃但在价值观上还很困惑的孩子。她的观察与思考串联起了剧情中的各种线索,也引导读者了解那种种”不正常的状态“。 小说中相对更突显美月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而电影中则是相对更突显美月困惑与单纯的一面。 -------------------2月1日-------------------- 另外,个人看法,因为美月和森口在对待两少年的立场是对立的(在小说中尤为明显),所以电影在安排两人见面直接交锋,我觉得是相当有意思的,这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不过小说中美月是希望无论如何也要问森口,而且美月还把稿子寄给杂志了。而电影中美月写给森口的信却从没想要寄出去,而且美月似乎只是单纯想要倾诉,却不想追问什么。所以两人的交锋没有什么火花。如果是小说中的两人见面了,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2 ) 《告白》:当美好的事物消失了

(芷宁写于2011年1月24日)
   看中岛哲也执导的《告白》那天,恰好看过玛丽·雪莱的句子——“一个人走向邪恶并不是因为向往邪恶,而是错把邪恶当成了他所追逐的幸福。”这句话,似乎可以部分地用来印证《告白》中几个人物的行为轨迹,至少在想获得母亲青睐的少年A渡边修哉身上体现了这一点。
   影片和凑佳苗的同名原著一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思考的纵深度和广阔度方面,也和原著结合得较紧密。原著分六章,分别以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为第一讲述人,逐渐将发生在校园的杀人事件的起因延续和复仇展开来,并不断敲打着读者的观感。当其光影再现时,一种压抑又冷酷的气息便被直接表现了出来,随着剧情的推移,杀人者与复仇者的内心激变也轮番上演,不断撞击着观众的道德底线,如果还有底线的话。
   此番,中岛再次施展了他的光影技法,且愈发纯熟,紧绷的剧情、阴郁的氛围,精准的镜头,凌厉的剪辑,张弛有度的节奏、恰如其分的配乐……在片中,中岛再次使用了暗喻隐喻的手法,如多次出现的天空景象,片中的天空常常是阴霾氤氲的,即使偶尔露出一点光,那也是被四周的云气所包围着的,仿佛预示着人物内心的阴抑和事件的纠缠。再如,中岛常常通过立于路旁或店内的凸面镜来演示事件的发生发展,片中人物镜像地出现在凸面镜中,形体有所变形,部分被夸大,部分被缩小,仿佛暗示着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因为无法正确而全面的审视,当美好的事物消失后,心理畸变产生了。
   中岛依旧擅用色彩,虽然《告白》中充斥着压抑寂寥的冷色调,不似中岛其他作品如《下妻物语》、《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帕高与魔法绘本》那般色彩鲜丽花团锦簇,却在如此冷寂的衬托下,让鲜血的颜色愈发刺目,让爆炸的场面更加浓烈。如少年B下村直树的刀刃划过母亲的咽喉时,那鲜血四溢的画面有了片刻的停滞,木村佳乃甩起的头部,仿佛一道短暂而凄绝的弧线,继而血滴溅落……再如,让少年A渡边修哉以他自己制作的逆向时钟的走向来回放他母亲遭遇爆炸时的画面,仿佛每一分每一秒的逆向都带着股子悲怆和凄厉,继而正向演绎时,让这种悲怆和凄厉翻倍,且令片中爆炸的画面很有层次感。
   松隆子奉献了一次优秀的演技,《告白》中的森口老师于影片伊始的平静内敛中隐着莫可名状的心碎和愤怒,她冷静的告白,平和的告诫,继而疯狂的“修复”,当她最后说出是这让修哉重生的第一步时,又带着一抹痛悟惨烈的气息。较之成年演员,饰演小杀手渡边修哉的西井幸人和下村直树的藤原薰,更让人眼前一亮,无论头脑聪明的还是运动神经好的,片中这两个不满14岁的孩子心理都是扭曲的,成长环境都不适宜,一个母爱缺席,一个被过分溺爱,“错把邪恶当成了所追逐的幸福”,为了这种幸福,不惜代价。西井幸人和藤原薰演出了这种人格的错位,特别是西井幸人,他癫狂肆虐的笑声,不稳定的情绪,时而冷漠时而狂热的眼神,无不塑造出渡边修哉所具有的那种异变,却又异变得令人悲叹。
   森口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命”字时,提示同学们,生命很重要,但她知道,他们不懂,也正因为她太了解她的学生们,所以她的计划能进行下去。当美好的事物消失时,不是“啪”的一声,而是“砰”地轰然倒塌无情摧毁,于是一连串追问便应声而发,生命该如何得到尊重,亲子师生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少年的人格教育、预防犯罪及少年犯罪在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惩罚该如何衡量等等。
   中岛的影片都很擅用配乐,随着《告白》剧情的行进,或呓语或迷惘或悲叹的吟唱伴随着画面,该片主题曲选用了Radiohead的《Last Flowers》,这首绝望中又似有点希望的歌,在观影结束后,其副歌部分还会在脑际回想,“……It's too much/Too bright/Too powerful……”

(若听影片主题曲Radiohead的《Last Flowers》,可去http://nicolew.blog.hexun.com/61025562_d.html

 3 ) 属于中岛的《告白》

我觉得,《告白》原作者应该感谢中岛,很少有电影能把小说影像化得这么好的。

小说我只大概浏览了一下,信息量肯定更大,描写人物内心会更生动,但那是小说特有的优势,电影无权嫉妒。有些无能的导演,大概会以此为理由,把小说改编成一个烂俗的全知视角少年犯罪题材吧?以现下日本电影的水准,有这种结果简直是不用意外的。幸好,这事儿交给了中岛!

电影首先把小说特有的多人称“告白”这个形式保留下来了,这种貌似旁若无人,其实是直指人心的形式相当符合电影“窥视癖”的本质。有些走火入魔的本体论患者认为不要太多旁白,要用“电影语言”讲故事?那其实是自废武功。电影要造梦,当然是十八般武艺都用到尽才对!《告白》里的“告白”,构成了叙事的主轴,不断给出新信息,营造新的悬念,既不是在图解画面,更没有侵占画面的表现力,而是每一句都和画面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与其构成了巨大的张力,观影时那种令人心跳的窒息感,多半由此而来。

电影的画面以冷色调的高速摄影镜头为主,这在中岛以往的作品中非常少见,以往他的影像的标志,是那种廉价的金灿灿的鲜艳,正好呼应着后现代物质社会的浅薄。这次选择这种细腻风格来表现少年犯罪题材,同样相得益彰。罪案电影往往夸大细节和确定性,冷色调高速摄影正好符合这种拍摄要求,简简单单的日常画面被拍得充满了一种变态的夸张感。

过多运用慢镜这种“时间的特写”,即使是在营造奇观时都会产生很“装”的感觉,所以就算最风格化的导演,也只是当调味品用,或者用在广告当中,可是中岛用它来完成了影片将近一半的叙事!那自然是对剧情和讲故事的本事有绝对自信的缘故。

影像风格的主调子是这样,当然大叔也没有放弃他爱玩爱闹的跳脱习性。例如他惯用的(故作)“廉价”的打光手段,压抑的色调中总能突出他想要强调的部分,例如闪闪发光的美月。时不时,他也会蹦出爱玩爱闹的“少女之心”,用卡通化的音效和跳接来调剂一下气氛。而在表现回忆时,又会选用暖色的,略微加快的画面来表达一种神经质的幸福感。所以,这片子的画面就是在变态的主调子下用神经质来调剂……原作的风格就这样在影像中得到了浴火重生。你想想,如若不然,单把这么一个故事讲给你听,也无非就是个老妈复仇的故事而已,“重口味”?得了吧!我们的传统戏曲《乌盆记》之类比这重多了!

高潮部分的大爆炸一幕拍得很好,小说里没正面写到,是属于中岛的自由发挥,火焰和灰烬重新幻化成大活人的一幕,实在是神来之笔。既符合“悬念”的风格,也表达出生命的可贵终于触动了修哉的悔悟之心。属于电脑特效奇观与剧情高度融合的范例。

最后一句“开玩笑的”,小说里没有,不过倒是也符合悠子的个性,横竖都说得通,当做是开放结局看好了。

这片子唯一的不足,在于同样的声画风格用得过多之后,偶尔会产生配乐诗朗诵的感觉,不过这都属于小节,能死死把人按在凳子上100分钟还能自圆其说的电影,去年能有几部呢?

我说这么多,不是因为中岛的这片子太好,相反,恰恰是因为略有瑕疵,我才敢放胆去谈,你看《惹人嫌的松子的一生》那样的,我说过一个字么?

 4 ) 我要你誓死铭记,生命的价值

第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复赛名单揭晓时让人稍稍吃了些惊,《告白》和《狗牙》两部重口味的影片榜上有名,让人不禁诧异奥斯卡异于往常的博爱。相比于《更好的世界》《生活高于一切》《美错》这些关注动乱社会之下小人物的辛酸苦楚的影片,《告白》和《狗牙》对于学院而言未免太过先锋和刺激了。 然而在看完《告白》之后,我便明白选出荒诞讽刺的《狗牙》着实是奥斯卡的一大勇气,而青睐偏向形式主义的《告白》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告白》就像是一个住在深巷之中阴冷的老头,外表寒意逼人残酷之极,可是某一个眼神某一个轻微的动作还是暴露出了他心底的纯良和美善。 《告白》表面上是一个关于女教师为爱女复仇的故事,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引子。从这个引子开始借由不同当时人的口说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脉,故事一点点被拼凑,寒意也一步步逼近,伪善的世界被一片片剥落,露出内里最赤裸最原始的欲望和残酷。生活像失真的照片一般,失焦模糊最后腐烂枯朽。每个当事人的告白都像是往平静的湖水中投入巨大的石块,瞬间一切假象灰飞烟灭,暗藏的黑暗睁开了双眼,长大了双臂环抱丑恶无助的人们。 《告白》出自日本视觉系导演中岛哲也之手,全片基调阴暗,天空似乎就不曾晴朗过,隐郁的天气加之凝重的云朵营造出一种悲怆和叹息的意境。在这种阴暗之下弥漫的是浓郁的悲伤和令人触目惊心的残酷。而其中一些充满颓废和诗意的慢镜头,一些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也使得影片的气质能够更加突出。 导演的重点其实并不是在罪与罚上,而是想用冰冷的目光凝视着新一代孩子的成长,校园里的犯罪,孩子们天真笑容背后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暗面,以及被家庭被现实被社会扭曲的令人痛心的偏激思想。就像是《浪潮》中狂热的学生一样,这群找不到生活的美好,感受不到温暖的爱,无法体会生命的价值的孩子们用各种可怖的行为证明着自己的存在。黑夜里,他们显得那么可怕又那么可悲,就像是被人抛弃的野猫一般,双眼防备地在深夜闪烁着骇人的光芒,然而心里却被总是被无助和迷茫填满。越是疯狂的人其实越是脆弱。 导演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的与孩子们一同感受痛苦,与社会一起见证孩子们的狂热和可怕。借用不同叙事者叙述故事的表现手法彷如《罗生门》一般,让我们直面每个当事人心里的罪恶和懦弱。丰富影片的同时也为了主题的表现和铺垫立下了汗马功劳。 《告白》中松隆子的戏份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但是有别于她在《四月物语》中的清纯,她此次饰演的是一个外表满心复仇的老师。松隆子的表演可以说完成了任务,在某几场情绪宣泄的戏中将人物的复杂表现的甚是出色。 影片直面残酷聚焦时代热点的勇气是奥斯卡一直很喜欢的因素,可是直到影片快要结束我仍旧心存疑问,这样一部阴冷到底的影片究竟是如何得到喜欢温情的奥叔的青睐的。而一切一切的答案都在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当影片结束,黑幕之中传来了松隆子的最后一句台词,一起的疑问都找到了答案,松隆子所有的表演都得到了最合理的解释。 耳边响起了松隆子在影片中时说过的那句:“我不会放过他的。” 是的,孩子。失去最爱的那种声音你听过么? 残酷的世界之中仍存的爱你知道么? 每个鲜活的生命沉重的价值你了解么? 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你有么? 如果没有,那么我们要如何将未来的世界交付给你们。 如果没有,我便要复仇,我要让你誓死铭记,生命的价值。

 5 ) 夸张的形式,自然的罪恶

如同2006年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告白》一推出就产生了火爆的话题效应。影片在日本国内票房高收,周边市场也表现不俗。然而跟获得压倒性好评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不同,《告白》在褒赞声音以外,批评言论同样来得相当刺耳,大有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决绝。专业刊物上,《告白》位列2010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的第二名,但在《映画艺术》上面,它排在了年度十差的第一名。两极看法,水火不容,这并不是某些特殊外因造成的,它恰恰是因为《告白》的故事内核和形式手法。

或者再套用一个说法,在电影史上,一部完整的电影,它必然也要包含上映后的评价,而那些千奇百怪的声音,它们是导演们所无法主导的事情。这不是告白,这是实话。


推理小说影像化

与中韩等国家地区不同,日本电影市场的影片类型非常明晰。像吉卜力和其他系列动画片、电视剧集的剧场版。这些类型电影的存在,已经培养了足够牢固的观众群。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电影,其实未必能占据上风。同时,由于文化产业的高度发达,大量由文学著作改编的电影不断涌现,十几年间,从铃木光司的《午夜凶铃》一直到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从未停歇。就现在来看,推理小说处于绝佳的机遇时刻。

以日本恐怖电影(J-Horror)的兴衰为鉴,这个类型片异军突起,在上世纪末新世纪初达到了顶峰,2005年前后逐渐步入低谷(但有望凭借眼下火热的3D技术卷土重来)。与此同时,纯爱片正大行其道,遍地开花。几乎是在同一个阶段,由推理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其中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等人的作品被一一翻拍。这跟讲解底层武士的藤泽周平不同,时代剧终究是被套在了幕末时代,一枝独秀并不代表真正繁荣,其他时代剧还是要从经典旧作中寻找灵感。到2010年,《金色梦乡》和《告白》先后出现,2011年,《白夜行》在本土被电影化,推理小说好像迎来了最黄金的时期。

回看现在日本的推理小说及其影像化作品,接近早期古典、重推理的作品已经较少出现,近年首推《如月疑云》等片。同时大概是照顾观者情绪,江户川乱步式的重口味和诡异也已经少见。有人总结说,现在的推理题材电影是重意义、轻推理,重社会话题、轻严密逻辑,不无道理。像《嫌疑人X的献身》和《金色梦乡》之类,讲的内容已经不太计较智力上的快感,进而希望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触动。

许多推理小说的时代背景往往会被加以模糊,便于讲解故事,然而它们也有可能与现下同步,共同呼吸,《告白》就是一枚案例。


少年犯罪和成长题材

《告白》的主要人物有三人:女老师、少年A和少年B。从故事本身来看,电影更像一个精心安排的复仇计划。女老师报以复仇者的怜悯,对学生进行了一堂关于生命的教育课。整个过程可谓摧残人性,变态至极。影片没有追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推理,重在描述不同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尤其是那些撕心裂肺的瞬间还有一念之差。有部电影曾说,杀掉一百个人后,你心中还能去爱别人么?要么爱人,要么杀人。这长大成人,有时候怎么就那么难了。

尽管最近几年,日本没有像美国那样校园枪击血案频发,然而校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令人头疼。近十年的日本电影里,青少年犯罪多次被提及,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深作欣二的《大逃杀》,它们恰好对照了新兴起的网络和受争议的少年法。《读卖新闻》最近一篇报道指出,内阁府进行了一项舆论调查,问及“为何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6成以上成年人表示是因为“当今社会手机、网络的普及”。对照这点来看,《告白》里的情节设置简直是不谋而合。学生人手一机,散播消息,互相告发和进行霸凌;女老师苦于少年法无法制裁犯罪者,所以只能自行复仇;路娜希事件后,网络上出现了崇拜者和专门网站,片中女孩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日本近二十年的大案,宫崎勤事件和秋叶原杀人事件都对御宅族文化造成了冲击,然而由于凶手是成年人,所以他们可以被公开讨论。但是青少年犯罪则不同,由于少年法的存在,少年A或少女A被保护得极好。对于收审、判决等具体进展,外界往往信息无多,只能捕风捉影,夸张附会的事情时有发生。《告白》至少受到了酒鬼蔷薇圣斗事件等重大案件的影响,这起案件发生于1997年,少年A年仅14岁,却接连杀死比自己还弱小的孩子。他甚至故意留下了犯罪自白,像警方及公众挑衅,毫无愧疚之心,这些都令日本社会大为震惊。事件也引发了不良的影响,由于凶手长相俊美,网上开始出现了膜拜的粉丝团。而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少年A在感化院中关押治疗完毕,便重新回到了社会上。

好在少年法之类的只是匆匆带过,中岛哲也并没有想去挑战法律、拷问世人,那是周防正行做过的事情。《告白》出现了三对母子,他们全部以悲剧和失败告终。被冷落的少年A,被溺爱的少年B,他们的成长教育完全失败。没有温暖,没有幸福,只有重要东西消失了的声音。

从《下妻物语》的暴走族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姊妹情,乃至于是童话故事《帕高与魔法绘本》里的小姑娘,中岛哲也的作品出现了太多的成长阴影,不断影响着主人公。长辈们要么缺席,要么无法给予足够的爱,而这些孩子和年轻人,她们只能用奇装异服和嬉笑鬼脸,接受随波逐流的命运,用自己的身体去对抗这个世界。

不可否认,《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受众群,因为中岛哲也击中了女人的心。至于《告白》,它的影响更多是针对日本社会的问题,为人父母的,恐怕应该好好考虑下怎么对待子女。


彩戏师中岛哲也

如果回看1997年的《夏天的大人们》,你很难相信那是2000年后以后的中岛哲也。没有爆炸开来的斑斓色彩,没有天马行空的搞笑人物,没有工于技巧的摄影和喧宾夺主的音乐。而这些特征,刚好是人们对《告白》以前的中岛哲也印象。他就像个彩戏师,一边拍电影,一边变魔术,是武功还是杂耍,别人也都搞不清了,反正就是时而闹腾欢乐,时而五味杂陈。日本电影大师不少,高山仰止,也许中岛哲也永远成为不了一代宗师,但是,当个出色的彩戏师不也挺好的?

在《告白》里,中岛哲也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他变了。许多人批评《告白》的讨厌手法,通篇都是高速摄影和升格慢镜,讲述一个令人生厌的“人性恶”主题,背景音乐还反复放着Radiohead,简直是故意吸引眼球,集烂俗之大成。问题在于,如果中岛哲也一向如此,那么他早就被踢入到垃圾自恋导演的行列,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岛哲也的种种改变,完全是为了服务《告白》这部电影。或许到了下一部,他又会让主人公蹦蹦跳跳地出来,开开心心讲起悲伤的故事。

对比《帕高与魔法绘本》,中岛哲也没有了肆意胡来。对比《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告白》压抑得令人不舒服。尽管依然有插入学生群舞等东西,但从实用角度来说,它们的功劳还比不上后视的凸面镜,也不再起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时的点缀作用。到了中段以及后半程,歌舞的东西基本不再出现。以往电影节奏偏快,甚至伴随着跳跃感,而在《告白》里,中岛哲也几乎放弃了速度感,故意放慢脚步,去听人物的一一告白。

为了配合复仇以及犯罪主题,《告白》营造了冰冷的氛围。色调上灰色、黑色占据了很大篇幅,人物经常出现在黑暗或者封闭的空间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空镜头,花朵、水滴还有天空。它们看上去很美,却让人很难进入欣赏美的心境。这好似在说明《告白》的主题,少年貌似弱不禁风,岂知身上的恶竟然令人发指。善恶美丑,它们基于一体。而对一个“恶”的主题,大费周章用上了花哨技艺,这似乎是负面评价的来源,人们会追求冷酷、希望写实,却不见得会接受这种漫长的、被修饰美化的恶人告白。

如果说《告白》的形式感很强,那又是一笔糊涂账。中岛哲也从来就强调形式感,这无疑跟他拍摄广告、MV出身有关。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观众印象深刻并且接收到关键信息,这是一则好广告的基本要求。所以用上慢镜不算什么大毛病,动画、音乐、台词,把这些轮番上阵、大打组合群都是允许的。

相比原著,中岛哲也保留了主线故事,对人物没有作出大的调整。像开场单刀直入,凶手直接曝光,这些都是抓住观众的绝妙办法。比较明显的改动是加入了结尾大爆炸的夸张效果,慢镜倒放,时光倒流,假想覆水能收,这算是一处精彩亮点。视觉效果上的优化追求,确实让主题添彩不少。台词上面,加入一句“开玩笑的”,余音未了,它同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人说,这句话是暧昧的掩饰,然而它更像是女老师对少年A的致命一击。没有这句话,这出苦心经营的复仇大计实在不算完美。


大女优松隆子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让中谷美纪绽放了一把,大小影后拿了不少,而凭借《告白》,松隆子继续独当一面,演绎了一个充满深度的复杂角色。女老师就像一朵黑暗之花,散发着阴郁的死亡气息,没人可以靠近。结尾处,她落下泪水还挤出笑容的崩溃表情尤为精彩。

可惜受限于戏份安排,从中段开始,女老师的角色就暂时离场,导致松隆子缺少了发挥的舞台空间。这在奖项上有了直观反应,她受到的肯定还不及饰演少年B母亲的木村佳乃,而在女主角的各种争夺上面,《恶人》的深津绘里始终遥遥领先。好在去年时候的《维荣之妻:樱桃与蒲公英》,松隆子已经广获肯定。

应该说,相比较于大制片厂时代,这一代的日本年轻女星,鲜有出现大女优级别的人物。大女优者,就是一代女星,好比现在的吉永小百合,曾经的田中绢代等人。今敏《千年女优》的主人公千代子,她就是诸多大女优合体的形象化身。

由于电视媒体无处不在的影响力,造星工程也是流水线作业,现在的日本女星更新换代很快,曾经的弄潮儿转眼就给淹没了。她们多从拍广告写真、接演电视剧集开始涉足表演。一来二去,电影上的发展受到限制,往往有所欠缺。而像松隆子这种生在表演世家的,其实也不算多见。松隆子接演的电影并不算多,从《四月物语》、《隐剑鬼爪》到《维荣之妻:樱桃与蒲公英》,大概也就这么三部。至于《律政英雄》那样的,她其实还是日剧女王时代的影子,不过能拥有票房保证,也是可喜可贺。毫无疑问,这一代女星中在通往大女优的路上,松隆子已经占得先机。即便相比宫泽理惠、中谷美纪、深津绘里,她也没有劣势可言。【城市画报 278期】

 6 ) 弱者

感觉又是一阴霾日本特色电影,特别日本人对死亡美学独特最求可谓世界独树一帜。我倒是想别的,无疑《告白》是悲剧,以我的理论,无疑悲剧是英雄的专场,从古希腊的英雄命运悲剧,到近代的英雄个性悲剧,无不是强者,因为强者才能体现尽管强也是无奈的悲情。比如俄狄浦斯王无力对抗命运,将军马黑白嫉妒个性造成悲剧,或者李尔王爱受奉迎的失败。无疑《告白》一个普通人的悲剧,普通的老师、家长、学生、小孩。当然现代由于普通认为影视节目的主要消费者,以普通人的悲剧打动普通人的观众无疑符合商业利益。女主角悠子开始给学生读走红教师樱宫正义的书中内容:“内心软弱者会欺负更弱的人,受害者只能选择忍耐或寻死吗?”实际整个电影就贯穿的多数学生欺整一两个学生的场面。实际很多学生随大流,很多事情也是一知半解,唯恐自己不跟着做就变成人民公敌的羊群心理。其中女生北原美月由于她的惩罚分数是零,就遭同学虐待。尽管电影没有明确说,大概北原是很多心理电影中患有人格分裂的心理病,表现的症状就是意识恍惚,忧郁,感情淡薄,跟A学生渡边修哉混熟,常说一句话就是“另外一个我”。国外喜欢用人格分裂病在文艺创作上,实际我看国外香港的心理网站,他们比我国关注多了,这样忽视北原这样的学生,估计也是有点文学夸张。当然北原也是lunasea变态投毒者,而且以为同神秘力量可保护自己脆弱心灵的人,可见北原是既是聪明的学生,但是又十分愚昧的弱者。

 短评

A和B杀死了我的女儿,我不会说出他们的身份的,我要原谅他们,救赎他们,让他们知道生命的宝贵。我上面说的,是开玩笑的。

7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都是你爸害的(《松子》),都是你妈逼的(《告白》),中岛哲也太喜欢成长阴影了吧……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没有一人完全善,也没有一人完全恶。同情厌恶惊悚与快感最后一起炸裂,强烈震撼。导演把黑暗绝望情节拍得如此娱乐好看,令人汗毛倒竖。

13分钟前
  • Flusse
  • 力荐

中二是种病,得下猛药治!

1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一直觉得日本是个将至美和至恶表现得最淋漓的国家,可能别人常说的变态来源于此。前一秒还是至真至纯唯美的慢镜头(此片特色),下一秒就是人性的最丑陋。每个人的告白,将故事讲述的逶迤婀娜。对一个人最强的复仇不是让他死,而是让他手刃自己最爱的人和唯一最懂自己的人。五星心理悬疑片

17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力荐

中岛哲也导演《下妻物语》《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告白》可以算华丽三部曲,都喜欢,但这部太厉害,太好看,形式感,音乐衬底,故事内容,叙事方式,以及一大堆萝莉正太扎堆,以优雅、轻松、热闹的外在形式,表达巨大的无边的哀凉和悲观,太对个人胃口了。100分。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據說《告白》很殘酷,可我覺得它也像溫馨的母親節電影﹝就像深作欣二的《大逃殺》其實是為年輕人打氣的勵志片﹞,因為整個故事都在安慰母親:孩子再壞﹝即使壞得把你殺掉﹞,他們的眼裡也只有你啊!

23分钟前
  • 推荐

一个打碎的瓶子粘合起来没有痕迹/散发了的香气又钻回密封的瓶里/撑开的伞合起来走失的人回到原地/一场大雨往上逆向卷起云层大气/旋转木马倒着旋转时针它走往童年方向/我们回到无数个开始那些个年轻激烈的早上

27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深い、重い、中国で上映できない

32分钟前
  • 周九九
  • 力荐

电影表现的方式与以往比较相当不同,全片充斥着大量的慢镜大量的特写,画面也甚是唯美。有很多人说此片因为拍摄、剪辑与音乐的搭配十足就是一部超长版的MV,但至少代表这部电影很美;也有人说内容空洞苍白,那只能说原著本身就有这样的问题。最后那句“开玩笑的……”比原著带来的震撼还大。★★★★

36分钟前
  • Q。
  • 推荐

这片告诉我们,正太与萝莉都是斗不过御姐的……

38分钟前
  • Dulcixote
  • 推荐

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震撼的剧了,喜欢这部剧的导演,处理的非常好~~~

40分钟前
  • rockets912
  • 力荐

中岛哲也再次把我震撼了.在看过小说的前提下,映画竟然一点都不冷场,镜头和剪辑简直神了!爱radiohead那么多年,第一次把thom的质感视觉化的,就是这次了.....实在太爱了!赶紧出碟吧我要珍藏

45分钟前
  • 蘇湛
  • 力荐

分段式MV+慢镜美学。少年的邪恶原罪在松隆子的平静复仇面前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什么样的大人,什么样的孩子:人间炼狱,就是把邪恶当幸福了。只是如果要讲述一个如此沉重的主题,又何必要使用眼花缭乱的破碎剪辑呢?害我两年前看到一半就放弃了。(ˇˍˇ)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你善,是因为你未被这个社会狠狠伤过;你恶,是因为你未被这个世界好好爱过。伪善的我们,有的人伪装一下子,有的人伪装一辈子,于是前者就被称为恶人,后者就被称为善人。人之初,性本善,本来也就是屁话。

49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有三个理由给五星。其一,短评前几页充斥着“你丫要是打五星就是十足的傻逼弱智加白痴”,没错白痴总是是很多的,不介意加我一个;其二,没看过原著,没资格对其差异说三道四,但片子的流畅有足够的理由吸引我满106分钟;其三,中岛哲也一次不同以往的尝试,华丽的中岛很好看,阴暗的一样精彩。

53分钟前
  • kissdemon
  • 力荐

如果你是邪恶的,那我又何必提醒自己你只是个孩子。

5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当罪人无法通过法律将其制裁的时候,唯有以暴制暴。本以为是个推理片,想不到电影一开始就已经知道犯人是谁,只剩下女教师的复仇;本以为她在关键时刻会俗套地圣母一把,看在对方“还是个孩子”的份上原谅杀死自己女儿的学生,想不到她腹黑到底,把两个少年折磨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太tm帅了。

55分钟前
  • shiya
  • 力荐

由于改编和本身情节以及中岛哲也风格的缘故,对白过多,过于舞台剧化——很容易让人想起《被嫌弃..》,诚然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整体感上并不比松子要强,尽管在摄影、剪辑造成的气氛渲染上,比那一部更加炉火纯青。原著与电影各有优劣,原著更能发掘奇爱,电影却在技法之间宣扬童真与社会的双重冷酷。

6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等本片有下载的时候一定会有不少恶评,与以往的中岛哲也完全不同,大量的特写与高速慢镜的运用,全片好似分段式MV,情节上各种意识流似的拼贴。导演视乎在还原一种心理动作。谈不上非常喜欢,但却仍想赞一下。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