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教宗

完结

主演:裘德·洛,黛安·基顿,西尔维奥·奥兰多,斯科特· 谢泼德,塞西尔·德·弗朗斯,哈维尔·卡马拉,露德温·塞尼耶,托尼·贝尔多瑞利,詹姆斯·克伦威尔,伊格纳齐奥·欧力瓦,塞巴斯蒂安·罗奇,丹尼尔·维维安,莎拉·拉扎罗,盖伊·博伊德,安德烈·格雷戈里,简·霍格,蕾娜·莎尼

类型:美剧地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2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3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4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5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6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3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4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5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6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7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8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9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The Pope's Love Letter

What is more beautiful, my love? Love lost or love found? Don’t laugh at me, my love. I know it. I’m awkward and naive when it comes to love, and I ask questions straight out of the pop song. This doubt overwhelms me and undermines me, my love. To find or to lose? All around me people don’t stop yearning. Did they lose, or did they find? I can’t say. An orphan has no way of knowing. An orphan lacks of first love, a love for his mama and papa. That’s the source of his awkwardness, his naivety.

You said to me on that deserted beach in California, “you can touch my legs.” But I didn’t do it. There, my love, is love lost. That’s why I never stop wondering, since that day, where you’ve been and where you’re now. And you, shining gleam of my misspent youth, did you lose, or did you find? I don’t know, and I’ll never know. I can’t even remember your name, my love, and I don’t have the answer. This is how I like to imagine it, the answer. In the end, my love, we have no choice. We have to find.

BGM: Never Be Like you

 2 ) 圣胡安娜、神性之爱、利他主义、以及柑橘的味道

《年轻的教宗》是一部风格很《神夏》的剧,整个剧的重点仅在于教宗的自我发现以及心灵和感情的成长,而所有关于外部世界的情节(比如权谋斗争)都不重要,而且常常是零碎、跳跃、不太现实的(反正就是一种“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的风格)。 整部剧看下来,我感受到的主题是:怎样的心灵才称得上有“神性”,以及什么样的爱才是“神性之爱”。在我的想象中,要到达神性、成为圣人,需要战胜自己的所有软弱、痛苦、恐惧、欲望,放弃所有的执念,不再有任何情感上的缺憾和心灵上的摇摆,进入某种不会被任何东西动摇的平和完美的境界。然而本剧似乎给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答案。我们一直期待看到年轻教宗的成长,他也确实慢慢变得更成熟和宽容,可是直到最后,教宗依然没有解开自己最大的心结,(也许在想象中)他看到父母又一次转身离去,居然痛苦到心口剧痛昏倒在地。他依然幼稚任性,喜欢用恫吓给别人制造恐惧,吓哭了参观博物馆的小朋友。他依然脆弱和容易失落,(也许在想象中)去海边把自己和小Pius宝宝的合影放在沙滩上,强行对Esther刷存在感,可见他仍然放不下“我这样爱你,你却背叛我离我而去”的念头。他依然抱着过去的痛苦和执念无法解脱,居然因为Voiello的话精心想出了一个极其孩子气的计划,去威尼斯公开布道想要找到自己的父母。一整季过去,教宗的心灵弱点几乎一个也没有消失,如果说他有成长,也仅仅表现于他越来越多地用爱代替了愤怒,然而也许其实这就是神性了。 从一种诛心的角度来看,教宗对世人的爱大约主要来自于他自己的心灵缺憾。在教宗的情书里,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动机——“爱的失落”。作为孤儿,教宗别无选择地失去了父母的爱。在加州的沙滩上,女孩说“你可以碰我的腿”,然而他没有那么做,他说那便是“爱的失落”。教宗的情书里说到,爱的答案只有两种,寻得爱或者失去爱,在去爱和被爱两个方面,教宗都选择了放弃和失去。然而(也许在他的想象中),当年的那个加州女孩已经成为了母亲,寻得了爱的幸福。当被问及“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教宗说他最想做一个孩子,当被指责“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长大成人”的时候,教宗说他无法成长,因为人只有作了父亲才能成长,而他永远不会成为父亲。在成为儿子和成为父亲两方面,教宗又都选择了放弃和失去,他当然有自己的缺憾和痛苦,所以他想到父母的离去会心碎,所以他整天缠着小Pius的父母逼到他们不告而别 。从动机上说,教宗也许是极端自私的,在剧中不只一次提到,我们信上帝是因为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是因为我们没有答案,也不只一次提到,我们爱上帝是因为爱某一个“人”太痛苦,我们没有勇气去承受。 但在行为上,教宗可以是极端无私的,当教宗看到Esther和丈夫在窗边造人的时候,他在窗下拼命为这对夫妇祈祷,直到泪流满面。也许正因为痛苦和软弱,教宗没有勇气去“寻得爱”,他选择了“失去爱”,然而教宗的无私在于他希望世人都能寻得爱,在于他并没有为了自己没得到而嫉妒和怨恨,在于他真诚地为了帮助世人寻得爱而努力和奉献,我想这就是他在情书中所说的“我并没有答案。但是这是我愿意想象的答案。因为最终,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去寻找”。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研究的问题是人是否真的具有“利他主义”的动机。具体来说,那篇论文是研究父母给子女留遗产的行为。从表面上来看,给子女留遗产只能是出于利他主义的动机,否则为什么不把这笔钱用于自己的消费和享受呢?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如果留遗产的动机真的是利他主义,那么父母留给子女的遗产数目就应该和子女的经济状况挂钩(因为子女越穷,每一块钱遗产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就越高。既然“利他主义”意味着“为了别人的效用而这么做”,那么子女越穷,利他主义的父母就越应该多给子女留遗产)。结果这项研究发现,父母留给子女的遗产数目只跟父母自己的特征挂钩(比如父母的资产数目),而和子女的经济状况没有关系。因此,这项研究的结论是,父母给子女留遗产并不是出于利他主义的动机,人们留遗产只是因为这样做让他们自己感觉良好。 当年读到这项研究的时候,我觉得很震惊。我想原来人和人之间真的没有任何无私的爱和奉献存在啊,即使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即使是留遗产这种看起来完全无私的行为背后,也只是自私自利而已。我们的爱和奉献,说到底完全不是为了别人,而只是因为这样做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而已,多么讽刺。然而现在的我再想这件事情,所谓的动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从实际的结果来看,子女收到了父母的钱,相信爸爸妈妈爱着自己,这还不够完美吗,何必在意父母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年轻的教宗努力要把上帝的爱传给世人,他让重病的人起死回生,让不孕的女人成为母亲,用从没寄出过的情书感动了整个世界,这还不够完美吗?何必在意他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事实上,我想,人类需要通过爱和奉献让自己感觉良好,这本身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高贵。年轻的教宗能从自己的软弱和痛苦中生出去爱世人的愿望,他当然已经是一个有神性的圣人了。 也许我们并不一定要执着与洗去自己的痛苦和软弱,因为痛苦和软弱并非是全然负面的东西。在第九集的末尾,Kurtwell的儿子终于决定帮Gutierrez指证自己的父亲,他这样对Gutierrez解释自己的决定:“你还记得我们两人一起看着那个滑冰女孩的时刻吗?那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全世界只有我们两人看到了那一幕。那一刻我觉得我和你很亲近,因为我感觉到,你也怀有和我一样的绝望。就在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我信任这个人。”你看,痛苦和软弱也可以是人与人产生联接的动力,正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痛苦和软弱,我们才需要彼此,才需要爱人和被爱。如果每个人真正到达了无欲无求的完美平和境界,虽然世界上也许不再有争斗和伤害,但恐怕,也不会再有爱和沟通了吧。 教宗非常喜欢圣胡安娜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虽然未必能自救,但仍可以爱别人和拯救别人。圣胡安娜用奇迹治愈了许多患病的孩子,她自己却在孩子的年龄死于绝症。年轻的教宗用爱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但他自己却在布道中看到父母的又一次转身离去,心痛得晕倒在地。但即便如此,圣胡安娜依然无愧是一个圣人,年轻的教宗也是,因为他们告诉大家,上帝是爱和微笑。人虽然未必能自救,但仍可以爱别人和拯救别人,这就是神性。所以最后教宗虽然痛苦地晕倒在地,却也在天空中看到了神的形象,我想这说不定就是他的第二次calling。 最后,我很喜欢圣胡安娜故事中的一个细节:她每次去看望生病的孩子都会带橘子,因为她说剥开橘皮时的那种味道是上帝和善行的味道。剥橘子皮的味道真的很美好,清澄纯净,苦涩甘美,绝不造作,据说娇兰的柑橘绿茶香水就是那种味道,我一定要去买一瓶。

 3 ) 神的意象

有一种剧我会打5分,就是全剧氛围、气场、人设、美术、表演、摄影、原声,都达到高度和谐的风格化,酣畅淋漓,结局完美收官。今年看到的一部是黑镜第三季第四集「圣朱尼亚诺」,一部就是它。

即便如此,依然是很难将教宗——自负又谦卑,荒诞又深沉,万人拥戴又备受争议——这个矛盾统一体解释清楚。今天在书店竟刚好看到「与神对话」这本书,醍醐灌顶。尚且强势结合,权作梳理和记录。

以下是「与神对话」中的一些关于神的认识,非完全原文。这为剧里面的一些矛盾的表现提供了解释。

“正是宗教创造了疑神论。”

矛盾一:教宗两次上任布道的分化。有人把教宗在第一集梦中的布道和第二集真实的布道解读为改良派与原教旨的冲突。这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神和宗教的不同。教宗有两个身份,即作为神的圣徒,以及作为宗教的首领。无法理解他两集的矛盾行为,是因为很多人将神和宗教融为一体。作为神的圣徒,他传递的是神对人们的所有自由意志和行为的应允。而作为宗教首领,他传递的是政治权威对教徒的限制。长期以来信徒对宗教的服从,让他们无法摆脱“原罪”的标签和严厉教条的束缚——无论是哪种布道,他们都笑不出来。违背原教旨的自由意志,他们怀疑;原教旨的绝对严厉,他们恐惧。剧里正是通过表现教宗矛盾的身份向宗教提出控诉。正是宗教,令人们对产生了对神的惧怕,违反教条便会引起神的愤怒,使人与神分离,无法相信自己能摆脱这个中介而接触到神,无法没有负担地欣然接受神赋予他们纯粹的幸福的感受。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神,创造神。对有些人,神是男子。对有些人,神是女子。对有些人,神两者皆是。对有些人,神两者皆非。对有些人,神是纯粹的能量。对有些人,神是终极的感受,你们称之为爱。神是吹拂你头发的和风。神是温暖你头发的太阳。神是你最初的思维之始,神是你最后的思维之终。”“神存在于所有地方,所以神又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矛盾二:教宗不相信神,又坚定地祈祷。

我们以为神有具象,外化为某个形象,尤其对神学一知半解的非教徒,神的神秘感令人始终怀疑它的存在,并不断寻找它的存在。

教宗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的变化,是一个孩子成长为大人的蜕变,是从信徒对于探寻神存在性的Lost到Found的领悟。因为儿时缺爱,他逃避对爱的憧憬却又念念不忘。因为找不到父母的心结没有得到神的帮助,他常常向神父说他不相信神,并因为太爱自己,他的良心并没有让他产生任何愧疚感。但第二天他还是会向神忏悔他的狂妄,还是会在需要神时竭力地祈祷。这里他仍然处于对神的寻找之中,但是一个断断续续的过程。在需要时忆起,否则遗忘。他未意识和承认神的无处不在,此时此刻便与他同在。他第五集,教宗对迷妹说神、以及神的“缺席”,使他无比的坚定。这里体现的就是神的绝对存在。他的无比自我,他的良好感觉,正是出于对神最强烈的感受,此时的他光芒万丈,让你感觉他就是神。而当他成长了,明白了追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甚至是终其一生需要做的事,他释怀了,他感受到神,神即他最本源的感受——God is peace, peace is God,是八岁时与父母在峡谷共度的夏天;God is love, love is God,是加利福尼亚海滩边的初恋;God smiles,是每位信众脸上的微笑。这时他找到了神——回归他的本源威尼斯。

 4 ) 从baby开始

去年初就盘算着要看这部剧,现在才算完成,这拖延症也是没治了。

我对基督教题材的影视一向是敬而远之,在接连看了《耶稣受难记》和《基督最后的诱惑》之后,尤其是后者,给我留下了难以言语的心灵阴影。因为这个原因,在我疯狂刷雷德利斯科特的那段时间,《天国王朝》也没入眼。
选择这部剧,当然是因为裘德洛。粉丝里善良的人叫他“裘花”,调笑的人叫他“裘秃”或者”发迹君”,而我,则是“男神”。如果要加上一个形容词,那必须是“唯一且永远的男神”。

很早之前读简爱,这么描述圣约翰——“他很年青——二十八至三十光景——高挑个子,身材颀长。他的脸引人注目,像一张希腊人的脸,轮廓完美、长着一个笔直的古典式鼻子,一张十足雅典人的嘴和下巴。说实在,英国人的脸很少像他那样如此酷似古典脸型的。他自己的五官那么匀称,也许对我的不匀称便有点儿吃惊了。他的眼睛又大又蓝,长着棕色的睫毛,高高的额头跟象牙一般苍白,额头上不经意披下了几绺金色的头发。”

我一直不了解希腊式的脸是怎么个完美法,直到看到《兵临城下》的瓦西里。这段描述噌得一下在脑海中乍现,是了,就是裘德洛的脸!



评价男性美的时候,往往落入两个极端,要么剑眉星目,丰神俊朗,要么“性柔和”、“善为媚”,极富女性特质。这是传统审美。现在的流派甚多,雅痞大叔和小鲜肉当道,各花入各眼,谁也不能说自己艳压群芳。

微博上一直有个说法,小李和裘是“美而不自知”的两个代表,身材疏于管理,人到中年就大腹便便。相对于小李为了磨练演技把自己往糙里折腾,裘是“I've never been a great believer in relying on good looks to get you through. To me it's all about the work and what you do in the workplace.” 尽管如此,他还没演过一个不漂亮的角色,即使是配角,也能凭着一张脸成功抢镜,参见王尔德,天才雷普利,福尔摩斯,etc。





如果仅靠一张脸就能封神,那我也太没骨气了。裘的台词功底扎实,眼神有戏,毕竟是英国正统舞台剧演员出身,又在百老汇浸淫多年。这两个优点在教宗里得到极大发挥。几场公众演讲,语气,停顿,重音,表情的控制,手势的应用,身体的晃动,非常有感染力。而在下跪祷告时,十几个“you must”一次比一次坚决,笃定。



女主是修女服装也掩饰不了美丽的Diane Keaton。自以为懂教宗,其实并不。后期居然还有一条感情线。



长着痦子的伪小人真球迷Silvio Orlando


成熟美艳的Cécile De France


有小鹿般无辜眼神的Ludivine Sagnier


主动请缨参演的Javier Cámara。不愧是主演过阿尔莫多瓦电影的人,平静的眼神后有着藏不住的波澜。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有了《绝美之城》的成功,构架起梵蒂冈毫不费力,全景在摄影棚搭建,连衣服都是找给真正的教宗做衣服的店主刀。光影和构图美轮美奂,颇有明格拉的真传。裘穿着雪白的衣服走在阳光下,浑身笼罩着圣洁而柔和的光晕。



配乐大相径庭,摇滚,民谣,流行,信手拈来,灵活自如。片头,the young pope在摇滚乐中大步流星的穿过一幅幅名画,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然后对着镜头眨个眼,身后的老旧教宗轰然倒地。


编剧是最被诟病的。前几集毫无头绪,无甚起伏(其实全剧都没有很激烈的矛盾冲突),伏笔埋得很多,最后几集集中解决,有头轻脚重之感。开始时,the young pope几乎是与世界为敌。他抽烟,不留情面,高高在上,不善掩饰。他有致命的软肋,却从未被对手颠覆,因为“你以为你聪明?是政治家?错了,我比你更成熟,更狡猾。”


贯穿始终的三条线索,来自内外势力的挑战,宗教体系内的改革和整治,寻求父母的征途。第一条线索在中后段讲完,后两条在最后一集里得到完结。十集的长度足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起承转合上显得局促,尤其是第一条。也许故事设定里所有人都服从于一个最为崇高的目标,因而和这个目标相一致的教宗就成了他们现实中必须跟随的人,这样所有的转变才有说服力。

对手们想抓他的错处,身边人想把他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教宗样子,民众们想仰望他、倚靠他的力量获得安慰。他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从头到尾自己听从自己的内心。当这个baby pope终于成长起来,与世界的和解总算达成。

我对基督教了解不多,不多加评论。只是即使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剧情的荒诞、夸张恐怕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第二季已经被续订,期待有更多精彩吧。

 5 ) 真诚的希望他不要和任何真人发生关系

尽管年轻的教皇张狂又作风彪悍,但是目前看,他真的做到了尊重和敬畏,在上层权术的泥淖和世人普遍宽松的要求中,他与众不同,毫不协调、看似严酷的行为是最靠近圣徒的正直。其实反而不是保守主义——因为他只是把不合适的给放逐出去,而不是关在教内。
最希望他不要真的和什么人发生关系,那就太落入俗套了!


看了第五集,非常满意。哈哈哈哈哈,一个圣徒,一个暴君,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超脱于一般的斗争之外。这种对他强大能力的轻轻带过举重若轻,让我感觉到他的掌权,是合理可信的。

我不太明白他为何一直纠结父母,这种童年脆弱的老戏码好像不适合他?后来想了一下,这种我之从何而来的纠缠,也许是一个圣徒在“肉体和尘世”上的困惑,一个圣徒,尽管摆脱了其他的尘世束缚,还需要解答一个终极问题,什么创造了我?我的肉身和这个世界能不能完全脱离关系?


第八集太牛逼了!!!!!我不是被那个演讲拍摄众人的样子渲染的气氛感动,我是被教宗的伟大卓越所震撼——什么样的人是圣人?他不但知道,他还解决问题!!PS:真的不是因为性取向而解决她,而是因为她沉溺于这样那样,忘记了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忘记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侍奉主!一个圣人有无数的干净水无数的感激,叫穷人不要喝脏水,不喝脏水又哪儿来水呢? 她当了圣人,却忘记了什么?

 6 ) “现代主义美剧”的发端之作?

不久之前,金球奖决出了年度最佳剧集。由Sky、HBO和Canal+三家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年轻的教宗》由于尚未在美国开播,错过了今年的争夺。不过,就算这部剧赶上了档期,能否提名金球同样让人很难预计,因为相比《王冠》《权力的游戏》《怪奇物语》一众,《年轻的教宗》还是相对异质了,但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部剧的表现都堪称一流。比如卡司,如果说教宗是全世界教徒的教宗,那电影大师、导演索伦蒂诺的优势就在于,他可以在本剧中选用世界范围内最出色的演员:英国男星裘德·洛、奥斯卡影后黛安·基顿、阿莫多瓦的黄金御用哈维尔·卡马拉、意大利的威尼斯影帝西尔维奥·奥兰多……这配置,如你所愿。

初看《年轻的教宗》,完全就是一个“权力的游戏”,与《纸牌屋》颇有些类似,但紧接着剧情便开始转向,从单纯的新上位者与旧势力的勾心斗角演化为一代基要教宗寻求爱、真理和信仰的成长故事。其实《甄嬛传》也是一个成长故事,甚或任何一个宫廷剧都是一个成长故事,但不同的是“年轻的教宗”在经历一切之后变得越发成熟和纯洁,越发善于控制自己的权力,而非越发老成世故,尽显“无奈的腹黑”和“人生的苍凉”。当然,严谨地说,这也只是通过第一季得出的推论而已,如此决断也许还为时尚早,已经提上日程的第二季或许会给出新的答案也未可知。

单就本季而言,剥离单纯的阴谋叙事是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宗教神秘主义共同达成的。剧中的教宗是一个孤儿,童年便被父母抛弃的经历是他一生难以迈出的阴影;玛丽修女、童年挚友杜索里埃和之后的斯宾塞主教给了他第二个家庭,分别扮演了母亲、兄弟和父亲的角色。这个“家庭”构建在宗教的基础上,“一家人”的关系自然不如血缘来得亲近,但足以瓦解一部分教廷政治和阴谋的力量。另一方面,导演索伦蒂诺镜头下的教宗看上去是个常人,但也有非凡之处:在十集当中,教宗曾经四次以相同的方式——跪地祈祷——展现神迹:一次让他自己当上了教宗,一次帮助守卫不孕的妻子生出了孩子,一次复生了自己童年好友的母亲,一次借上帝之手扼住了腐败修女的咽喉。四次祈祷贯穿始终,以政治(或阴谋)无法企及的力量达到了善的目的,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瓦解了政治对教廷的紧密控制。

《年轻的教宗》的人物塑造很有意思。不同于典型美剧深入刻画人物的正反两面(所谓“立体”),索伦蒂诺故意与这部剧中的人物保持距离,这就使得人物面貌变得非常模糊。一面?两面?三四面?看不清楚。很难见到剧中任何一个人生活的全貌。教宗如何知道玛丽修女是个孤儿?如何知道自己的“丑闻”已经握在了国务卿沃耶罗手里?如何知道古特雷斯是个同性恋?剧中全都没有交代,而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观众对教宗的评价,让人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个难得一见的圣人还是个史无前例的政客——这还是关于剧中毫无争议的一号角色,遑论其他形形色色的配角。很多时候,众多人物的性格和往事全都隐藏在编剧投出的烟雾弹中让人无法得见,但它们在碰撞过程中往往又产生意料之外的火花,使剧情方向发生突变。所以,我们当然可以说“模糊”是编剧的一大败笔,但倒不如说它是一大特点,是推动剧情发展而不至于原地打转的关键因素。

模糊,既与剧中教宗对自己的定位一致,也与剧中一直渲染的宗教神秘主义气氛相契合,同时显示出索伦蒂诺一直以来的创作特点。《年轻的教宗》虽然是“迷你剧”,却俨然是一部“大电影”,完全可以纳入到索伦蒂诺的电影作品序列之中。形式上讲,大量柔光的运用、混搭的音乐风格,都透露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匠心;无论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绝美之城》,还是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年轻气盛》,索伦蒂诺一以贯之地运用碎片化、散文式的方法讲述故事,这里一腿那里一脚,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场景和意向穿插在一起,虽则让人云里雾里,但却凝聚成一种氛围和意图,所谓“形散而神聚”。

这种现代主义的结构方式也正是人们将索伦蒂诺与费里尼(也是意大利导演)的“镶嵌画”式作品相比较的最重要原因。从本质上说,尽管美剧很久之前就已经大量涉及后现代文本,但形式上的突破仍然乏善可陈。《年轻的教宗》正是索伦蒂诺对以剧情为绝对中心、以平铺直叙为首要叙事方法、以悬念营造为主要卖点的美剧概念的翻新,是欧洲艺术电影导演和美国电视工业之间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恰似莱昂内(意大利导演!)对西部电影的再造,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现代主义美剧”。

拿教宗开涮并非索伦蒂诺首创。毕竟,意大利电影、意大利人甚至意大利这个国家始终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之一,便是国家与宗教、肉体与心灵的关系。梵蒂冈在罗马的心头,天主教也在每个信徒的心头;教宗的精神状态就是意大利人甚至全世界信徒心灵状况的写照。从这点上看,南尼·莫莱蒂(又是意大利导演!)的《教皇诞生》(2011)和《年轻的教宗》处理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混乱的精神世界如何才能获得安宁,宗教与世俗如何通过教宗这个人物连接在一起,个人的精神危机又是如何与他人紧密相关——而这些问题,又与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还是意大利导演!)等导演所探讨的现代性精神危机一脉相承。

但《年轻的教宗》还是刻满了特殊的索式痕迹。作为美剧,《年轻的教宗》的浓厚的“作者性”还体现在,凡索伦蒂诺涉及的故事和话题,必然涉及到“美”与“丑”、“肉体”与“灵魂”、“成长”与“腐朽”的对立统一——正如《绝美之城》里的吹口气便能送走一群鸟儿的老修女,《年轻气盛》里飘在空中的活佛,宗教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其倾心的对象,都是这些大而无当的概念的绝佳载体。裘德·洛饰演的教宗同样如此:他对自己的形体美近乎于自恋,但又完全不屑于谈论它;他被人称为圣人,但又取了个“庇护”的名号四处招惹信众,被人称为恶魔。教宗与国务卿的对比、梵蒂冈教廷与民间宗教头子的对立,无不脱胎于成长故事和精神状态的描绘,但又高于它们,体现出索伦蒂诺在美学层面上的探讨。纵观电影电视界,敢于讨论这种大概念的导演少之又少,敢于在美剧中提出这种问题的,要不就是疯子,要不就是天才,索伦蒂诺必居其一。

——教宗未尝不是如此。这一季结尾,教宗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父母一步步远去,幸福而痛苦地倒在了演讲台上,太空中出现了圣母玛利亚形状的云彩。镜头一直上拉,移出了地球,让人想起拉斯·冯·提尔的名作《破浪》结尾那个著名的主观视角。信仰啊信仰,要你何用?索伦蒂诺躲在镜头后面微微一笑。

“耶和华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短评

“不要打扰我喝樱桃零度可乐,你们这些异宗!”时而苍穹时而鸿毛,典雅又轻盈,大赞。裘德洛在里面非常好,比他脸蛋漂亮的时候还迷人。(P。S,不推荐宫斗爱好者观看)

6分钟前
  • Heloise
  • 还行

美式人格呓语和意式绚丽梦境。Lenny Belardo这姓名多像位摇滚明星,他也正如巨星热爱崇拜目光,无限迷人的自我膨胀,离经叛道下又是于已严苛的度量,Jude Law献上了他近年来最诱人的表演。宗教和政治里从来都是魔鬼,无非他是如此威严美丽,结尾源自“上帝”的注视补上最后两集文本素材的缺乏

10分钟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一开始以为是宫斗剧,到后来发现是教宗碇真嗣的中二心灵成长史

14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视觉、符号与隐喻做到极致,但前七集我完全没有被说服,最后三集如天开日朗一切洞明,之前细细铺下的线没有一根被遗忘,回头看这场阵痛方才有意义。索伦蒂诺一贯主题依旧未变。看似黑社会其实心怀大爱的教皇以及周围一众丝毫不完美却不影响其可爱的人物,无疑是今年最出彩的群戏。我爱Voiello一辈子!

17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带着美式摇滚+意式咏叹调的预期却意外收获一个梵蒂冈式后摇,和满篇 SAT 词汇。这个依旧漂亮的蓝眼睛终于在秃顶前当上了教宗,然而身边却没有个会开直升机的爱尔兰教皇内侍,想想俩人都还是原教旨主义呢。

21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4.5;电视剧的容量有足够空间让索伦蒂诺从容炫技,打光构图镜头游走节奏把控无不一流,品位高雅格调不凡,配乐超级棒!这是一个男孩和过去、和自己、和世界、和上帝达成和解的过程,闪回记忆不断插入现时情景;上帝视角收尾,天光沐浴,神谕降临,和风四起。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裘德洛要是当主教,我分分钟信教。

25分钟前
  • 王食欲
  • 推荐

好看。配乐的走位略诡异,喜欢。

28分钟前
  • leolo
  • 力荐

超级好看啊!索伦迪诺的片子都美死了!里面的裘花虽然已不是当年的盛世美颜,可是那种傲娇的气质还是苏翻天!!!

29分钟前
  • 碎石少女
  • 力荐

是时候跟进《年轻的哈里发》、《年轻的方丈》和《年轻的道长》等剧了

33分钟前
  • 威治魚
  • 推荐

人又何尝不是被神抛弃的孩子,在寻找神的路上跌跌撞撞,凭一腔孤勇斩蛇开径,这才有了立地成圣的神迹。

36分钟前
  • 放学第一个跑
  • 力荐

每一帧都想截图,BGM神圣到令人想哭,不是很懂但好像又懂一点编剧想要表达 什么,让人充满幻想的空间。裘德洛真的把这个角色演的很立体,安妮霍尔的女主角来演sister mary实在太棒了,甚至意大利口音的大臣都很有感觉,最后一集的演讲让我这个不信教的人都觉得,太神圣了!

39分钟前
  • 爱学习的胖丁
  • 力荐

教廷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4.5 年轻气盛里飞扬跋扈才气逼人的索伦蒂诺这次有过之无不及,好想问他是否受到齐奥朗著作的启发,表面惊世骇俗,并非为哗众取宠或颠覆宗教传统,从非洲饮用水事件到性丑闻,年轻的教宗想整顿何为真正的信仰和平爱与救赎,剧集气质优雅,融合现代与古典的音乐品味,有评论说裘花是上帝派来的黑涩会哈哈

44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裘花回春了!从各方面而言

45分钟前
  • strangelove
  • 力荐

威尼斯首映了前两集,笑声不断,比教皇诞生更讽刺更颠覆。虚构了裘德洛饰演的史上第一位美国教皇,生性不羁,烟不离手,生活现代时髦,无视宗教权威,周围神职人员也奇葩遍布。片头梦境延续了《绝美之城》的梦幻邪魅,而后展开逗比情节剧风格,末尾又引入权谋斗争,有向教皇版纸牌屋发展的意思

4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总有人教育你要看清现实,总有人唠唠叨叨想给你提意见。但你不能让每个人都有资格把子弹射向你,若每颗子弹都能触及你,令你受伤,那你就会支离破碎。你要在一个很高的地方走你的钢丝,只有你和风。子弹们够不着你,它们只能飞过吵吵嚷嚷,乌烟瘴气的人群上空。而那些生活在雾霾中的人们总有一天将会仰头看见你,那时,他们就会爱上你,他们就会相信你,超过相信任何人,相信任何子弹。

5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索伦蒂诺的平行时空,比前两部电影都要更游刃有余。一切矫揉造作和胡言乱语都给予这部年度最佳讽刺喜剧以生命。台词极大的信息量,不追究到细枝末节就没有趣味。

55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裘德洛演技大回归,师傅病危的时候对着所有的仆人哀伤的说I love you all;师傅死掉的那一刻哭得像个小孩;布道的时候看到亲身父母后也终于释怀了自己的被抛弃。抽烟打篮球的修女玛丽和长颗大黑痣的圣座国务卿居然相爱了,多么有趣的故事。画面精美,对话幽默,演技爆发,音乐配的太妙。

56分钟前
  • 格子
  • 力荐

一开始以为是政治剧,当中像荒诞剧,但是最后几集突然火力全开,完全靠奇迹来推动剧情,悲天悯人,简直有如出现了只有在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中才有的无人知晓的奇迹救世的那种精神内核的错觉。所以找艺术片导演来导电视剧这个想法还是很厉害的。

60分钟前
  • 空想特摄兔男郎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