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条

HD

主演:阿尤斯曼·库拉纳,Manoj Pahwa,Isha Talwar,沙尤尼·古普塔,Ashish Verma,朗吉·查克拉博蒂,Aakash Dabhade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第15条 剧照 NO.1第15条 剧照 NO.2第15条 剧照 NO.3第15条 剧照 NO.4第15条 剧照 NO.5第15条 剧照 NO.6第15条 剧照 NO.13第15条 剧照 NO.14第15条 剧照 NO.15第15条 剧照 NO.16第15条 剧照 NO.17第15条 剧照 NO.18第15条 剧照 NO.19第15条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要用多少命才能換來第15條

這是一段源自於3盧比的姦殺案,3盧比大概等於0.27RMB,在印度許多人為了這0.27元可以用命相搏,你就知道在印度,種姓制度帶來的問題有多嚴重了,因為是賤民只能被迫做低等的工作,其中有一幕在挖水溝中的泥,是整個人沉浸在其中,讓我看了好不心酸,因為想提高3盧比的薪水,卻被老闆抓去強姦,甚至逼迫上吊,雖然3個女孩救回了一個,但一輩子的傷痛絕對都難以撫平,一個新上任的局長,看不慣在地老警員總是用一種羈押陳案的方式在處理事情,甚至搬出你很快就調任,但我們還得在這生活,孰不知他自己也是強姦犯中的一員,因為怕自己的事情東窗事發,甚至敢殺人滅口,另一條線賤民平等運動的主角被無情的政府當街射殺,還要致造成車禍的樣子,調查局的人一看到是賤民的案子,也想抹平,但還好局長的棄而不捨,最終才救回那奄奄一息的女孩

在過去,種姓制度是一種上位者拿來控制百姓的工具,雖然在1947年印度獨立至今已過了70年,但過去3000年來的濫觴,哪有可能說一蹴可鞠,至今在印度的街頭,依然隨處可見,高種性的欺負低種性的,而且每個種姓分化得相當嚴重,決不相往來,甚至是碰過的東西,都當作是有毒的,或許在印度沒有種族歧視,但印度人自己卻建立了種姓歧視。

在電影的最結尾,局長習慣性的問擺地攤的阿婆,他是何等種姓,此時來了一輛卡車,叭叭叭地開了過去,誰都沒聽到,但大家卻都相視而笑,我想甚麼種姓根本就不重要,電影片名叫第15條, 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但卻處處都能感受到低種姓被歧視,而高種姓者,卻因為自己獲得了好處與利益,而不願意發聲。

這樣的電影,強烈的抨擊了印度社會的現況,層出不窮的強姦案,殺人如殺豬般簡單,低種姓的問題,警察吃案包庇,或許這在世界上其他的國家都有出現,只是印度更敢說罷了,畢竟唯有當你直面自己的錯誤,他才有改變的一天,連自己都裝聾作啞,哪有改變的機會,猶如電影中的那些高種姓人群,開口閉口就是種姓,卻始終把自己認為是高人一等,印度的人沒有下一個3000年可以等了,种姓、宗教、出生地的不歧視,改變就從今天開始吧。

 2 ) 《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想的那么傻

这几年,随着印度电影在中国大陆的逐步走俏,印度这个国家似乎也一时间变得热门起来,尤其是它的负面内容,如种姓制度、性别歧视、强奸频发等等,在中国的知名度非常高,就差用“人间地狱”四个字给它盖章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莫名的优越感:印度人居然到现在都没解决这些问题。

但真是如此吗?

今天借一部电影来聊聊这个话题。

这部电影就是前段时间还蛮火的《第15条》,改编自2014年5月发生在印度的一桩真实事件,两名女孩在北方邦某地被强奸后双双吊死在树上。

随后,新上任的高级警司阿彦介入调查,他发现这是一起非常恶劣的谋杀事件。

阿尤斯曼(曾主演《调音师》)扮演阿彦

女孩们都是贱民,她们提出增加三卢比日薪失败后,跳槽去了别地工作,这一举动激怒了高种姓的厂长安株,他伙同两名警察展开对女孩们的残忍报复,两名就这样被奸杀,另一名则失踪多日。

详细的剧情,就不一一复述了,因为主题已经很清晰:批判种姓制度——这种存在千年、令人发指的落后信条。

众所周知,印度教中除了四大种姓,还有最底层的贱民(他们甚至一度不被纳入种姓范畴),他们是整个制度里最悲惨的人,做着印度人眼中最脏的工作,如掏粪、清理下水道,以及片中受害女孩所从事的皮革业(因为会接触到动物血)。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就是“洁净”,生活方式越干净,种姓越高,反之就越低,这不仅仅是生活习惯,更是信仰。高种姓的人,要与比自己低的种姓群体保持距离,而位于最底层的贱民,更是要自觉地远离所有其他种姓的人,不然就会发生污染,造成对信仰的破坏。

片中,对这种严苛的种姓隔离,有过多次生动的描述。

阿彦上任的途中,路过一个低种姓的村庄,想买瓶水喝,但被下属拦住了,因为他们不能让贱民的影子落在自己身上。

而在阿彦审案时,前来报案的贱民只能拿手接水喝,因为他们不敢用阿彦家的杯子。

你可以想象,这种隔离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贱民们差不多已经不算人,而等同于污染物了,这绝对是对人权的暴虐踩踏。

至此,影片实际上并没有呈现什么新鲜的东西,还是那些道听途说就能知道的内容,并越发地要感叹:印度人真傻,居然维持这么不合理的制度。

事实上,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也绝非傻子。

印度独立后,被称为宪法之父的安贝德卡尔(他自己就是贱民出身)就曾立法废除种姓制度,如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这也正是本片的片名来源。

而在片中也可看到,不是所有人都歧视贱民,如阿彦和他的妻子就很开明。

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提升低种姓群体的权益,比如给予他们受教育的名额配给,片中负责尸检的女医生,以及跟随阿彦左右的警察乍塔夫就是受益于此,得以在体面的岗位就业。

印度独立后,采纳了西式民主制度,贱民在宪法的支持下,还拥有了自己的党派,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声渠道,片中的山提普拉萨德就是贱民选出的政客。

种种如此,都显示出印度为消灭种姓制度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他们并没有安于现状。

既然进步了,为什么高种姓与贱民的冲突还这么多呢?

事实上,不仅仅多,自印度独立以来,针对贱民的犯罪事件甚至一直在持续增长中,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统计:2015年38670起到了2016年就增至40801起。

因为此前,贱民与高种姓之间的关系很平和,最出名的就是贾吉曼尼制,即主人-奴仆的关系,贱民虽然被压榨,但能依靠为固定的高种姓主人服务,获得一个稳定的生活,双方都处于满意的状态,冲突自然也少。

但在印度独立后,这种平和的关系被打破了。

贱民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并开始频频挑战现有的界限,最典型的就是像片中的女孩那样,向固有服务的高种姓提出加薪,加薪未果就打破传统的贾吉曼尼制,寻找新的雇主,如此常常会激怒高种姓,随之产生暴力事件。

想想看吧!三卢比约合人民币仅三毛,据片中所说,也就够买几口矿泉水,哪个老板会为了这样的加薪幅度犯下杀人大罪?归根结底,是安株为代表的高种姓思想里的传统观念作祟,认为贱民女孩们挑衅、侮辱了自己。

这样的事件自印度独立以来,不断爆发。1968年,泰米尔纳德邦曾因为贱民要求加薪,高种姓地主与富农甚至指使200名武装暴徒,袭击、焚烧贱民的住地,还将43名妇女与儿童关在一所房子里活活烧死。

所以,虽然难以置信,但片中的惨案是落后的象征,确实也是进步的标志,正是贱民意识的觉醒,才导致这样的暴力案件增多,尤其是西式民主制度的引入,贱民经常能在舆论、政治层面与高种姓分庭抗礼,以至于种姓间的矛盾一再激化、怨恨也不断加深。

因此,印度人在试图消灭种姓制度的过程,实质上得到的结果是:种姓之间的关系更差了。

为什么种姓制度这么难以根除?

因为,它已经存在几千年并且还和个人信仰挂钩在一起,可以说是深深扎根在印度人的思想里,从纸面上的法律条文废除到真正的成为人们的价值理念,这其间是鸿沟啊!最尴尬的是,受压迫、受歧视的那方很容易被唤醒,但既得利益的那方却很难放下到手的权利。

打一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就看中国,提倡男女平等多少年,现在又是否真的完全平等了呢?一直抨击地域歧视,但现状又是如何?进步是肯定有的,但离根除真的还早着呢!

同时,贱民手中为数不多可以用以抵抗高种姓霸权的武器——民主制,还经常因为政客的私利熏心而失灵。片中那个贱民地方领袖山提普拉萨德就是很典型的代表,以贱民的名义上台,却并不为贱民牟利,只在乎自己的政治前途。

他可以为了拉选票,故意去激化贱民与高种姓的矛盾,如同片中那样,案件一爆发,山提普拉萨德就在那里兴奋地喊口号了,他不是真的关心女孩们的命运,纯粹觉得又可以借此向高种姓党派发动攻势,同时他也能为了私利,与高种姓政客抱团,甚至可以在谈妥条件的情况下,亲自去打压贱民。

千千万万的贱民成了少数贱民政客博取政治前途的棋子,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贱民干脆选择了激进的暴力反抗,比如片中的尼沙德。

但尼沙德的行动永远只可能是非主流,而永远不会演变为一场浩瀚的大变革,为什么?还是因为种姓制度。

很多外人都觉得,既然最高种姓婆罗门只占人口的5%,那么剩下的95%人口,无论什么种姓,都是受歧视、压迫的,只要他们团结起来,不就能成功了吗?

其实不然,种姓制度它不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信仰:越洁净的人,种姓越高,越接近神。对印度人来说,相较于推翻种姓制度,他们更倾向于证明自己的种姓比别人高,而在种姓制度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梵化,就是通过模仿高种姓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提升自身经济实力以及一定的宗教仪式,低种姓群体可以抬高自己种姓的地位,虽然这往往不被高种姓承认,但他们自己坚持认为已经脱离原来的种姓地位,久而久之,渐渐就演化为一个新的亚种姓,成为既定事实。

几千年下来,印度分化出很多亚种姓,他们明明身处同一个大种姓,却还要互相分个高低,互相看不起。哪怕是贱民,也要分个三六九等,就像阿彦问乍塔夫是不是贱民,他的回答是:是的,但我们的地位比他们高很多。

如此状况,怎么可能拧成一股绳?尼沙德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

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给予低种姓群体一些福利特惠,还引来了一些处于中间位置种姓的不满,因为他们既没高种姓婆罗门那样的地位,又不能像低种姓这样以弱者身份吃福利,就如片中提到的贾特人,居然还在抗议申请划入落后种姓里,很像《起跑线》里那个挤不进上流阶层,只得假冒贫困人口得配额的中产。

总之,乱如一团麻。

所以,不要简单的评判印度落后,说他们傻,他们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进步,但种姓制度真的太复杂了。最关键,印度没有中国那样90%的汉民族人口,族群十分散落,也没有汉语这样的统一文字,语言五花八门,印度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黏合剂,若没有它,印度可能会四分五裂,因而也没政治家有那个胆儿去动印度教的根基。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很一般,就主题来说,毫无创意,只会增加人们对印度的刻板印象,而真正有意义的细节,却被一带而过,要不是特地去了解过种姓制度,这些细节的存在甚至显得莫名。

主角阿彦是个虚构人物,他的人设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婆罗门,这样的设定好吗?就如资深记者兼作家迪利普·曼达尔评价的,“达利特人(贱民)用他们的汗水和鲜血与种姓制度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斗争,但他们在影片中没有任何角色。相反,主角却是一个婆罗门。这不禁让人想起把白人男性描绘成‘救世主’的电影。”

而我觉得,“从欧洲留学回来”的设定更有毒,让人联想到英国合理化对印度的殖民:因为英国代表了更高的文明,殖民印度其实是拯救了它。总之,阿彦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特别令我反感。

当然,最不能让我理解的是,为什么选择这起强奸案来改编?类似的案件多如牛毛,而且出于“洁净”的理念,高种姓连低种姓的影子都忌讳,不大可能去发生这种肉体接触、体液交流,大多时候把低种姓打死、烧死就完了,这个案件其实是个特例,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说那个警司“在搞(那女孩)”时,他会大发雷霆到杀人,因为对高种姓来说,这是个丢脸的行为,但影片对于他这种心理,又没有进行解释。

所以,选择强奸案,还模仿黑公交轮奸案——安株等人在车子里强奸了女孩们,更像是蹭热度的行为,不但令人不适,还混淆了影片的主题,因为它似乎又在阐述女性权益话题,但这块也是支离破碎的,毫无意义。

单从犯罪悬疑的类型片角度来说,《第15条》做的也很差,悬念基本是没的,你几乎从一开始就猜到失踪女孩是躲起来了,没有抽丝剥茧的过程,只是围绕种姓制度的表象作沉闷流水账,最后的结局则更像是强行正能量,个人觉得远不如米叔制片的《自杀现场直播》。

可能有人会说,起码人家敢拍,而我想说的是,算了吧!拍的这么泛泛而谈,还不如别拍,除了添乱,没别的用。但我一看影片的投资方有Netflix,也不想说什么了,西方人总喜欢自以为是地批判别的国家。

 3 ) 第15条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将印度警匪勾结的“遮羞布”彻底掀开。2014年,印度北邦乌沙提村庄发生恶性奸杀案,受害人是一对姐妹,年仅14、16岁,更让人叹息的是此案距“印度黑公交案”仅过去不到两年。 故事从女童奸杀案件发生后开始讲起,在英国留学归来的军官阿杨接手这个案件。电影开始的前几分钟,就刻画出随处可见的种姓制度。阿杨在路上想喝水,却被同行警察知:“他们是贱民,他们的水我们不能喝。我们不能碰他们,哪怕他们的影子也不能落在我们身上。”

下一幕,到达警察局,那警察却和门口的黄狗玩儿个不停。 最开始调查案件时,警察达夫先以女孩的父亲杀死了两个女孩为由,准备结案。阿杨从死去女孩亲人的痛苦表情中,猜测事情并非达夫所叙述的,在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时,达夫又一次催促,希望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向被害者的父亲,赶紧结束此案。影片中,达夫的叙述是:“我上有老下有小,你不要因为一时正义打破这种平衡。”

……

 4 ) 「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

世上最苦逼的工作什么样? 下面这个,肯定排得上号。 除了一根安全绳,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就去疏通下水道

匪夷所思? 但在印度,无数人还在以这种方式讨生活。

做这份工作,患上严重的眼疾、皮肤病都是轻的。 很多人,直接在下水道里窒息而死。 平均每五天,就会有一名清洁工因此丧命。

工资很高? 不,换算下来每天只有几十块人民币。 怎么会有人愿意做这份工作? 一个现代社会又怎么能容许这种工作存在? 你的不解,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第15条》(2019)

印度在我们的心中,离不开这样几个关键词: 脏乱差、开挂民族、强奸国度…… 而派爷今天告诉你,这几个关键词,或许都可以归结到同一种制度身上—— 印度种姓制度。 1 一起“不可接触”的轮奸案

2014年5月27日晚,印度一处乡村。 一对只有14岁、15岁的姐妹在遭到轮奸后,被吊死在树上。 兽性程度,完全不输震惊世界的黑公交轮奸案。

《第15条》便以这起让人发指的真实案件为蓝本。 案件,就发生在身边。 尸体和证据,还挂在树上。

快些伸张正义,告慰逝者吧。 可没想到,这起案件对警方来说,凶手和真相都显得“太遥远”。 因为想要查清案件,当然要有接触。 可那死去的女孩,警官没办法进行接触——

因为她们是贱民身份,太“脏”。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里,印度人被划分为等级森严的四大种姓。 如果用人的身体做比喻,贱民,是被排除在身体之外的。 尽管步入现代的印度,早就在宪法第15条明确规定:

禁止国家仅因宗教、种族、种姓、性别、出生地之一或者其复合因素为由而在其事务中或者雇佣中歧视任何公民。

可法律条文敌不过根深蒂固的人心。 从国外归来的副局长阿扬·兰扬,初到贱民聚集的村庄指导工作,想停车买瓶水。 马上被手下上了一课。 贱民碰过的东西高种姓是不能再碰的,彼此之间的影子甚至都不能重叠

连同一个警局工作的各位同事,也因为是不同的种姓,产生了各种繁文缛节。 这让喝过洋墨水的兰扬,忍不住破口大骂。

于是,当案件死去的是两名贱民。 破案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走访贱民时,除了不拘一格的兰扬,其他人是靠近都不会靠近。 失踪女孩可能所在的沼泽,高种姓也不会去踏足。

影片最滑稽的场面,是贱民开始罢工,并给警局门口倾倒上垃圾。 那些警局的人就像是被孙悟空画了圈。 除了兰扬和牛,竟然没人能走出去。 无法接触,怎么能看到? 于是就没人受害,也没有凶手。 2

一群只能垂死挣扎的人 站在高种姓角度,见识了他们工作中的“难”。

也来见识下贱民的难。 最宝贵的女儿被人以那种方式凌辱而死,上不了新闻头条。

他们的亲人跑到警局报案,警局的人基本上都不当回事: 他们老是这样。

在兰扬的要求下,警局给女孩立案了。 而警察队长没经过任何调查,就得知了事件的“ 全部真相”——

因为尸检结果他自己说了算。

实在不行,还能把他们的父亲抓起来。

这样做或许是“情非得已”? 他毕竟没办法接触贱民,只能扯谎交差。 可实际上,他接触过—— 他当时也参与了轮奸。 看到了兰扬的决心,他又寻到贱民同伙,不经意地就完成了杀人灭口。

原来,他们并不是不能接触,而是不能平等的接触贱民。 印度种姓制度也并非是凭空存在的。 它关联着印度宗教中的“洁净”观念。 对应的是肮脏的工作,只有贱民才会做。 垃圾清理、清洁旱厕、皮革加工、丧葬…… 印度高种姓的人,是“不需要打扫卫生”的。

两名去世的女孩,生前参与修路。 每天的工资只有25卢比。

因为要求涨3卢比的工资,工头不答应,去皮革厂工作。 就换来了杀身之祸。 忘了说,一元人民币约等于10卢比

而女孩们想去做的皮革工作呢? 其实就是在小作坊里,给死动物剥皮。 兰扬仅仅是靠近就无法忍受那种气味。

在真实的新闻中,一个细节让派爷特别难受。 死去女孩的家——如果能称得上家的话,有一面镜子——

被泥巴糊在墙上的一小片镜片。 是啊,她们也是女孩,也爱美。 可生来命运就被写定了:无缘教育,更无缘体面的生活。 她们奔跑在充满污染的乡村。 她们在街头被人教训,无人阻止。

任何人都可以对他们发号施令,然后看得洋洋得意。

他们钻进高种姓用生活污秽阻塞住的下水道,赚取微薄的生计所需。

你难免觉得,这恐怕是影片在夸大吧?

21世纪,怎么还可能有这样的人类文明? 但在BBC的纪录片《印度市井》里,派爷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画面。 流窜在都市里的贱民,同样赤条条地钻进下水道,挖出肮脏的淤泥。

挖淤泥,是因为印度妇女特别喜爱金饰。 久而久之,下水道里可能就集聚了妇女洗澡时流失的金粒。 经过复杂的提炼工作,他们可以从其中打造出纯金。

另一边的海滩之上,生活着40多家贱民。 他们靠在海边种植豆芽为生。

有一天,政府的推土机来了,顷刻之间将他们的家园夷为平地。

但是没有任何实质的解决措施。 车子走了,他们在原地重新搭建起家园。

而这对夫妻里的丈夫,本来生活在优越的家庭里。 就因为喜欢上了另一个种姓的女孩,被家人驱逐了出去。 他也就再没能摆脱贱民的身份。

兰扬在国外时,曾向他们炫耀印度的泰姬陵、卡修拉荷。 现在,他可能再骄傲不起来了。 3

光明在何方? 同样值得一说的,是影片的遭遇

即便一开始影片就写了一大段免责声明:

可影片上映后,还是遭到了高种姓婆罗门的抵制。

觉得自己被羞辱了。 他们抗议的是事实。 但他们本该自己感到羞耻—— 在一个现代文明已经普遍建立起来的世界,他们默许七成的同胞像猪狗一样生活。 于是,这个国家也有了那些闻名于世的标签。 开挂。 开挂的,只能是那些努力活下来的贱民。 那些生活在高级社区,说着英语的婆罗门,肯定不会成为素材中的主角。

脏乱差。 贱民们自己都要靠垃圾、泥巴求生,又怎可能摆脱了肮脏?

强奸国度。 太多贱民根本无缘教育,自然也无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人。 他们看自己,也是贱人贱命。 支配他们行为的,就只会是动物本能。 想要拥有女性,就去抢夺。 即便是犯罪也在所不惜,“反正他们也一无所有。”

男女歧视。 当种姓间的歧视可以正大光明地存在。 男女歧视在这种文化里,似乎也称不得奇怪。 每一种印度怪谈,似乎都能从种姓歧视中找到答案。 他们规划出了高种姓和贱民,好让高种姓占尽贱民的好处。

可结果其实是,他们整个国家因此被拖进了深渊。 歧视造成的恶,会反扑向整个社会。 印度的精英,在逃离这个国家。 《德里罪案》 更罕会有外国的精英,会选择这个国家。 影片的最后,兰扬问卖食物的老奶奶是什么种姓。 老奶奶的回答,被一辆经过的卡车声遮掩了

而这或许,就是印度的未来—— 固守着泯灭人性的制度,终被现代文明无情地碾过。

 5 ) 第十五条

电影讲述了一位刚入职的警官反抗印度种姓制度的故事,片名即指印度《宪法》第15条: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阿扬在成为警官的第一天就目睹了印度某个下等村庄的罪行,受害者是三个未成年的女孩。他必须做出选择,选择顺从传统的种姓制度,或是听从内心本能的呼唤,为正义而战。我感觉这部影片还是可以的,我本人比较喜欢三这个数字,打少分了的话别介意哈

 6 ) article 15

Sometimes i think about all the things i wanted to do. I wanted to bring you flowers, but such dreadful things were happening around us every day, that it felt like a sin to even smile at you. Life has been so difficult, that i never managed to find five minutes to sit quietly with you, with our feet dipped in the river. I have never looked at the moon for even five minutes. I don't even have five minutes of peace in my life.

 短评

打五星是因为看得比较早,现在觉得比杰伊比姆和剑客卡南差远了,简直不痛不痒。

9分钟前
  • 九日空
  • 力荐

《第15条》这部印度犯罪电影,因为过于真实,几乎被当局禁播,导演都受到死亡威胁

13分钟前
  • Vincent
  • 力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露种姓制度的落后和罪恶以及警匪勾结的黑暗。高种姓的人不把贱民当人看,贱民被轮奸后吊死示众,警察却逼迫贱民的父亲承认自己是凶手——所谓的荣誉杀人。新来的留洋副局长决定一查到底,不论多困难,都要找出真相,抓到真凶。电影里有个想要说出尸检真相的法医被警察恐吓:“与其写出这些没用的文字,你还不如去脸书上写诗。”回忆一下过去见到关于印度“荣誉杀人”的新闻,当时对于这种事情匪夷所思、十分震惊,看过电影后想想到底有几件是真的。印度种姓制度最大的问题不是高种姓人群的顺理成章,而是贱民的逆来顺受和习惯成自然。

18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8.2分,印度的《熔炉》。其实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艺术性能超过《嘉年华》,商业价值能胜过《熔炉》,但是这电影对现实黑暗的直接披露绝对不是《嘉年华》的刻意回避能比的上的,印度所处的种姓制度导致拍摄这种电影的难度肯定也远比韩国大。所以印度能拍出这部电影真的了不起。但我国不仅没有,甚至没能引进。。。

19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力荐

“恶魔之手”的中心部分有着叶脉状的东西,颇有弹力。边缘部分则像瞬说的一样,锋利得犹如剃刀一样,上面还生着倒刺。“这东西平时都缩在蛋壳里,蛋一破就会飞出来。”“飞出来干什么?”背后的觉回答道:“青蛇、念珠蛇之类的动物,要是把这个当成普通的蛋误吞下去,蛋壳会在胃里破掉, ‘恶魔之手’就会弹出来。就算要往外吐,也会被倒刺勾住。越是挣扎, ‘恶魔之手’越会把柔软的黏膜切开,粪块里包含的毒素就会渗透进去。”真是可怕的解说。念珠蛇是专门吃蛋的蛇,总是袭击鸟巢,把里面的蛋吃得一干二净。它生性非常贪吃,连弄碎蛋壳都顾不上,一口气吞下许多。

24分钟前
  • 张星翰
  • 推荐

有时候,这种暴力背后无声的持久的暴力,会被忽视,达成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将之称为暴力,我们将之称为法律与秩序ps虽然有着个人英雄主义,但为印度有这样的题材点赞pps居然是调音师男主

28分钟前
  • 申申叹了口气
  • 推荐

前进哪怕一小步也是进步。

33分钟前
  • 我真不是大雁
  • 推荐

印度种姓歧视好像比美国的种族歧视,半斤八两,都是非人道,非正常,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34分钟前
  • 云图
  • 推荐

上海国际电影节观影。简简单单,工工整整。其实节奏和音乐处理的不是特别好。但就例如药神,一个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在如今国产片里就实属难得了。其实我们的空间还很大,让大众看到更多,思考更多。这样的主旋律,正能量也很好呀。

38分钟前
  • dolphin
  • 推荐

我以前想当作家,当科学家,我觉得自己可以写关于科学的作品,但事与愿违。因为我出生的地方是人间地狱。

41分钟前
  • 丑橘
  • 还行

跟《炙热》一样没有载歌载舞,只有底层黑暗的现实。尤其看到那个从下水道污泥冒出的清理工小伙子跟街上被拴在车尾排着队挨打的骨瘦如柴的“贱民”时,难过的同时觉得很可怕!人间地狱就是这样子了吧。

44分钟前
  • 一实
  • 推荐

那些根深蒂固的古老觀念很難移除

47分钟前
  • 菲氏葉猴
  • 推荐

2012年在印度游学的时候就发现,种族、宗教、地方豪强等是印度进一步发展的毒瘤。

52分钟前
  • 1~
  • 力荐

还挺…正能量的

5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每次看印度现实题材的电影,都会倍感震撼。不仅惊愕于印度社会里的残忍真相,也同样赞叹于印度电影的大胆和使命感。漫长的黑暗固然让人恐惧,但只要能看到光亮,星星之火也会变成灼心的红日。🙏🙏🙏

56分钟前
  • 陈家伟
  • 力荐

期待引进。即使没有身处那个环境,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绝望。试想,你生下来如果注定只能扫厕所,那怕你成绩多么优秀,你的上限早已注定是清洁工,这人生该有多么无望。

58分钟前
  • Logan wayne
  • 力荐

种姓制度,流毒数千年。种姓不除,印度不兴。

1小时前
  • 新狐
  • 推荐

印度的种姓歧视换成我国大概就是地域歧视吧?

1小时前
  • 予风
  • 推荐

一个完全不通印度国情、满脑子西方普世平等观念的城市高材生,去管一个地方警局,挑战传统种姓制度下的利益集团和黑幕,最终大胜。虽然可以解释为得道多助,包括宪法15条的金牌,但其高种姓身份却是获胜关键,而低种姓的反抗者死得都很惨。男主无论形象和表演,都和环境格格不入,全程困惑脸,倒也歪打正着地符合全片设定,印度的“城乡差异”比中国更剧烈。

1小时前
  • novich
  • 还行

最后看到女孩活着的感觉真好。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拍这样的电影呢?

1小时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