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诺契卡

HD中字

主演:葛丽泰·嘉宝,茂文·道格拉斯,艾娜·克莱尔,贝拉·卢戈西,西戈·鲁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3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妮诺契卡 剧照 NO.1妮诺契卡 剧照 NO.2妮诺契卡 剧照 NO.3妮诺契卡 剧照 NO.4妮诺契卡 剧照 NO.5妮诺契卡 剧照 NO.6妮诺契卡 剧照 NO.13妮诺契卡 剧照 NO.14妮诺契卡 剧照 NO.15妮诺契卡 剧照 NO.16妮诺契卡 剧照 NO.17妮诺契卡 剧照 NO.18妮诺契卡 剧照 NO.19妮诺契卡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价值观小于爱情

确实,本片虽好,但瑕疵明显。
一是嘉宝在饭馆大笑的镜头,的确做作且丑陋,而且持续过长。再之是那顶该死的据说是嘉宝笨人设计的帽子,简直丑得要死。
再之是嘉宝华衣在咖啡馆的一场,有点过长而且牵扯,弱化了效果。最后的不足就是结尾的处理,其实满可以在巴黎就将结局漂亮的搞定,回去莫斯科再回来,设计上啰嗦而无巧妙不分,设若将片子控制在90分钟以内,流畅姓就会好很多,而结尾的啰嗦以及对意识形态的过度揶揄,则与片子主旨有一定的脱离与不必要。
最迷人的还是前半部分扮酷的嘉宝,到位贴切。以及比利怀尔德的台词,很多地方都智慧。

 2 ) 气质——你无法超越

偶尔在B站看了嘉宝主演的《妮诺契卡》,觉得很有意思,嘉宝是悲剧女皇,这部喜剧里她第一次放声大笑,当时这部片子用嘉宝笑了做广告卖点,很受欢迎。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嘉宝的喜剧天赋,而是人物跟嘉宝的性格很贴切,加上男主角茂文·道格拉斯的绿叶反衬得好,三个小伙伴配合得好,当然最大的功劳还是导演刘别谦火候掌握的太精妙。嘉宝最擅长演悲剧,她的气质决定了在喜剧方面她绝对走不远。《妮诺契卡》的成功促使她和茂文·道格拉斯又合作了一部喜剧《双面女人》,导演是当时最具人气的乔治·顾柯,但影片反映平平,成了嘉宝最后一部作品。
这里想说的是茂文·道格拉斯。嘉宝在剧中有一句台词评价这个男人:我们国家里没有你这种男人。我们这里估计也没有。看看这位小胡子帅哥演的电影,你不禁要问他是属企鹅的吗?不然为啥总穿礼服,出入在上层社会的场所。高大英俊、举止文雅、风度翩翩的绅士,当然只有巴黎才有,苏联怎么会有这种人——资产阶级!这种人对女性有无可抵挡的魅力。在刘别谦导演的《天使》里,马琳·黛德丽赞美他说:你有灰色的眼睛,棕色的头发、迷人的微笑。这位钢琴家的儿子,酷爱演戏,18岁就成为职业演员,初上银幕就成为巨星格洛丽亚·史璜逊《莫负春宵》里的男主角。1932年葛丽泰·嘉宝主演《如你所愿》茂文·道格拉斯第一次与嘉宝合作担任男主角。作为男演员,他缺乏下层社会里拼搏出位的詹姆斯·贾克耐的那股子霸气和很劲。华纳公司的老板跟华纳男明星都有这股子劲。茂文·道格拉斯作为一位绅士型的浪漫演员,只有在米高梅,才如鱼得水。他与米高梅公司的第一夫人瑙玛·希拉、电影皇后茂娜·洛伊,巨星琼·克劳馥以及30年代最有名望的女影星爱琳·邓、克劳黛·考尔伯、洛丽泰·杨、琪恩·阿瑟、罗塞林·拉塞尔、狄安娜·窦萍、梅尔·奥勃朗、琼·布朗德尔等等都有过合作。这位英俊的小胡子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一战时担任过卫生兵,二战时当过陆军少校。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暂别影坛去华盛顿,担任过美国民防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在《天使》里茂文·道格拉斯演一位多情的官员,有一段谈钢琴的戏,很是迷人。这样的身世和经历也就有这样的气质,不足为怪了。
不过,岁月是把杀猪刀。战争结束,随着年华老去,45岁的道格拉斯已经不再是爱情文艺片的理想男主角了。1949年《燕雀香巢》也是老套的二男一女的爱情故事。影片中茂文比另一男主角加里·格兰特老了很多,虽然实际上他只比加里大4岁。很奇怪,在《费城故事》大获成功后,凯瑟琳·赫本一直在米高梅工作,茂文·道格拉斯竟然没有跟赫本合作过?后来翻照片发现一张两人聊天的工作照,那是赫本与爱人屈赛合演的《陇上春色》工作照,这时的茂文已经只能演男二号了。
50年代茂文回到百老汇演戏,重建声誉,年经时他在这里获得过巨大成功。1960年他演的《最佳人选》获得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最佳男演员奖。1963年他与保罗纽曼合作演《原野铁汉》,演一对父子,那个当年资产阶级的公子哥连影子也不见了,影片中的父亲饱经沧桑、备尝生活艰辛,表演真是生动,获得36届奥斯卡男配角奖。1967~1968年茂文·道格拉斯因电视剧《别虚度良宵》获得艾美奖,1979年因喜剧片《在那里》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这部片子他演了一个资本家,这是他年轻时最常演的阶层。

 3 ) 嘉宝笑了…………

本片片名的产生可谓破费周折。1939年5月,暂定名为“We Want to Be Alone”,影片投拍前,又改为“Give Us This Day”。可纽约的高层没人喜欢。而替代名称“A Kiss from Moscow”也被公司的宣传主管所否定。他的建议是“Intrigue in Paris”。还远不止这些,候选有有长长一列,"This Time for Keeps","The Love Axis","Time Out for Love","A Kiss for the Commissar","A Foreign Affair", and "A kiss in the Dark"……最终,还是Loew公司的老板,祖籍俄国的Nicholas Schenck拍板定案。他指令摄制组,就叫“Ninotchka”。

当年美国媒体对在此片上映时的最醒目的宣传语是“嘉宝笑了”。也许仅作为一个宣传语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种观影的审美导向,它却是不及格的。因为此片中唯一场在餐馆的开怀大笑,恰恰是嘉宝表演最不好的时候。那近乎于一种没有根由的不自然的笑。而真正造就了这部影片影响的表演,是她在其他大部分场景中所表现的恰到好处的冷和酷!尼古拉斯秉持了他在以前刘别谦电影中的一贯风格。塑造了一位无所事事,生性浪漫,最终却为爱放可以弃政治阶级立场的法国贵族公子哥里奥。表演相当到位。但是评论家对于此人的评价始终不高,通常的说法是,魅力不够。的确,他可能是不如詹姆斯斯图尔特或者加里格兰特那样光芒四射,但是谁有敢否认,也许正是他的的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才是刘别谦青睐他的原因呢?

公平的说,影片应该有5位主角。另外三个人是俄国特使。一开场他们仨人就带给观众喜剧小段:在酒店与大堂主管对话,当对方不断出于客套说“I'm afraid”时,他们马上接到“你害怕,真奇怪,你为什么总说害怕?”接下来导演开始以他的“触觉”集中的表现了三位俄国特使们如何掉入里奥有意设计的局中。酒店里,镜头始终处在他们房间门外,先是两位侍者端着两盘美味佳肴推门进入房间。镜头没有跟进,门后传来三人的兴奋的笑声。接着一位十分漂亮的年轻卖烟女郎,走过大厅,也推门进入。镜头还是没有跟进,但门后传来的笑声加大。片刻,侍者推门出来,接着女孩也匆匆推门小跑出来,形色略显紧张。什么意思?不太清楚。镜头跟着她跑下楼梯。在切换一个端酒侍者进房间的镜头后,再次转向楼梯,这时不是一个,而是三个同样装束的漂亮卖烟女孩,兴冲冲的小跑上楼来,直奔那扇门。进门后,屋内不再是仅仅是笑声而是欢呼!……门的阻断使得女孩出门时带有了悬念,观众会跟进思维里面发生了什么。而紧接着三个女孩同时上楼来。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一个简单美人计,被刘别谦的触觉表现的如此生动有趣(在后面的接尼洛契卡的回酒店场景中,三位卖烟女郎再次兴冲冲上门,与冷酷的女领导不期而遇。她瞅了瞅那尴尬的三位,冷冷说道:同志们,你们的烟抽的可真不是少呀!注意她原文说的是"you must have been somking a lot"而不是"somking a deal"。一个含蓄的英语语境的幽默)。接下来镜头直接表现花天酒地后的满屋狼藉。三人此时已经彻底信任了尼古拉斯,对他言听计从。最后,镜头一转,衣帽架上三个破旧俄式毡帽,背景音乐迟缓悲凉,一个溶接镜头,架子上的帽子就变成了时尚高级的法式礼帽,同时背景音乐过渡到明快喜悦。至此,三个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被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所腐化的幸福过程,结束了。

由于他们未能尽职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尼洛契卡才被上级派到了巴黎接管后续事宜。三位俄国特使心中忐忑地到火车站接站。由于不知道新领导的相貌和性别,只好凭感觉猜测。他们发现一位衣着表情庄重的高大男士,一致认为此人就是新来的领导,刚要兴奋地追上去。突然那人对着真正来接他的人行礼“嗨,希特勒!”……纳粹和布尔什维克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区别的。编导的讽刺真是够辛辣也够黑色。而尼洛契卡到达巴黎后,对于西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心爱护,显然没有获得对方的阶级认同感。当她对行李搬运工撑腰说“这是阶级歧视时”,对方马上回应“那要看小费给的多少了!”而与属于被压迫阶级的里奥的男管家的亲切握手,换来的更是对方严肃地提醒自己的主人不要被马克思主义所毒害。管家的阶级立场的被彻底颠覆所产生的喜剧效果非常强烈!此外,编导们也借尼洛契卡同小餐馆老板的对话,尖锐的指出了苏俄体制所存在问题(至少是他们认为的):
 
老板:夫人,可以上汤了吗?鱼汤,我还建议您尝尝蘑菇
尼洛:来点简单的就行。我不关心食物问题。
老板:不关心食物问题?那您关心什么?
尼洛:劳苦大众的前途!
老板:可那也是个食物的问题呀!

虽然影片中存在太多处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情节,但是个人感觉,刘别谦并不想要刻意的讽刺或者丑化布尔什维克。至少不是影片所表现的重点。导演更需要的是借助这两种有着巨大差异文明的碰撞,来产生他所需要喜剧能量。因为,单纯的依靠嘉宝的冷艳和道格拉斯的火热的反差所产生的热量,很显然不足以维系这部长达110分钟的影片的喜剧温度。在影片结尾的那个镜头中,其中一个俄国佬挂着牌子,抗议餐厅私有化后其他两位“同志”对他歧视和不公。这似乎也表明了,刘别谦在有意通过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揭露,达到某种程度的政治立场上的平衡,从而让观众更能关注电影和喜剧本身。

当故事进程被男女主人公的浪漫爱情所主导之后,比利怀特的台词魅力愈加闪光。不过,刘别谦仍然能够抓紧恰当时机巧妙地展示其的独树一帜的视觉风格。尼洛契卡与里奥在马路隔离带上第一次相遇。寒暄后,她拿出地图让对方指路,里奥瞅准机会以指路为由“骗”得对方的手指。当里奥拿着她的手指找“我们现在在哪”时,镜头没有保留在地图特写状态,而是切到正对两人的中景。持续几秒后,尼洛契卡慢慢抬起头,眉毛微挑,不屑且略带讽刺说:“我感兴趣的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在这里,刘别谦再一次运用了“省略”。地图则起到了他所钟爱的门的作用。由于它的遮挡,观众看不到里奥怎么做的,但却完全可以通过尼洛契卡此时的表情和幽默含蓄的台词去想像到他是为了多摸摸女人的手,故意绕来绕去找不到目标。极为简单的一场戏,镜头、台词和演员表演配合的相当完美。令人拍案叫绝!

尼洛契卡的帽子应该算是一处败笔。其实,她的第一顶鸭舌帽不错,配上嘉宝的冷艳无表情的脸,相当的酷。替代的帽子应该更好看才行。而在服装之都的巴黎,要找出一顶样式别致且精巧的更好看的帽子也不该是难事。可结果,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对于她换上那顶烟囱式女式高帽很不认同。夸张一点说,它简直就是滑稽可笑。好在发生在里奥公寓的两人的缠绵爱情戏要脱帽进行,不然真是倒了不少胃口!据说帽子还是嘉宝本人设计的。看来,一旦刘别谦的独裁铁腕在美学细节把握上有所松动,就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

然而,快乐的故事却伴随着一段悲伤往事。1939年9月,即本片上映2个月,刘别谦的妻子和女儿从伦敦乘船返家途中,遭到德国潜艇的鱼雷攻击。当时大人们正在甲板上开宴会,而孩子们基本都在下面的船舱中。由于被击中后的船体下沉过快,所有在甲板上乘客被命令不得到下面的船舱去。于是,他的女儿,妮可拉·刘别谦,不幸与船一起沉入了大海。噩耗传来,刘别谦在他女儿照片前,长时间的默默伫立。

 4 ) 在冷战开始前的十年

这部片子是1939年拍的,而冷战的序幕直到1947年才被拉开,但早在十年之前,美苏的意识形态对立在这部片子里就已经非常明显了,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好奇。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嘉宝主演的片子,之前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些剧照,瑞典女王,冰山美人,而这部片儿里,她演一个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苏俄女干部,在刚到美国的时候,整个人仿佛1个红色AI,像个冷冰冰的机器,毫无人味儿,和热烈追求她的法国男贵族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人物性格设置和男女搭配也算是后来一些言情作品的原型了(随手举例,比如日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里的杏也是这样一个冰冰冷的工作机器,后来被爱情滋养后才越来越有人情味儿),早期好莱坞果然盛产各种经典的通俗桥段。

不过这里面对俄罗斯角色的设定真的很典型,美艳女干部来到美国后被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和男人所感化(甚至可以说是漫威宇宙里黑寡妇形象的灵感源头之一);外强中干热爱饮酒的苏联男性,一进入资本主义花花世界就被腐蚀。这和冷战时期、甚至冷战之后的美国大众传媒里塑造的俄罗斯人形象也是有重叠的。

这里面应该一方面有美国玩儿熟的把戏,就是以一种居高临下且不求甚解的态度对世界上其他文化背景进行刻板印象的描述,比如当年对亚裔的呈现里,男性就是傅满洲陈查理,要么奸诈要么软弱,而女性就是苏丝黄蝴蝶夫人,要么性感“easy”要么呈现出一种楚楚低眉、等待美国白人男性拯救的姿态。(甚至一直到今天这种刻板印象也依然有市场)

美国塑造“野蛮/异端/外来者”这种形象基本上算沿袭了现代西方国家一以贯之的传统,早在十九世纪德国就流行过“黄祸论”、包括后来的东方学,都算此类。在这类偏见中,中国作为东方/远东是一类,奥斯曼和阿拉伯作为伊斯兰是一类,黑非洲印第安又是一类,都是被当成“文明以外”的“异端”来歧视对待,是直接被他者化了的。

(关于他者化这个概念,简单理解就是强调敌我,“我们”与“他们”不同,“我们”是文明的高级的,而“他们”是野蛮的低级的,他者化的重要核心就是不把“他们”当成和“我们”一样的人看,所以才能心安理得地搞歧视和偏见。)

而苏俄情况又与上述几种不同,它是1个在美国/西欧看来处于“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存在,一方面国家具有现代化政体、军事体制和经济体系特征,但同时又被认为是文明程度、文化素养、和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斯拉夫民族,属于不够文明但又蛮力很大的列强国家。

而在十月革命之后,第三国际体系又是一个和当时欧美所有政治体系都不兼容的体系,和第二国际/社会党/工党也很不一样,无论是对本国政治还是对外政策,都不相同。(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建议可以了解一下党史。)

所以此时苏俄之于美国就不再是一个可以只被居高临下歧视的存在了,而是一个既要嘲讽,又要忌惮的存在。而且我之前不了解的是,其实十月革命在美国民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当时美国对苏联的敌意也越发尖锐,尤其十月革命产生在这样一个在他们看来处于“文明与野蛮边缘,笨拙却又力大无穷”的俄罗斯。

此外,美国也一直惯以“天选之子”自居,非常喜欢给自己竖立可以打的靶子,这个靶子最好还要足够“异端”且足够强大,比如在20世纪初期,这个靶子是殖民主义和君主专制主义,而一战结束后,殖民主义式微,四大君主专制帝国垮台(德国、奥匈、沙俄与奥斯曼),这时红色苏联应运而生。

在了解完这一长串背景之后,再去看彼时的好莱坞电影,就能看出更多的言外之意。事实上,看美国的主流电影,比如早期的经典好莱坞,再到现在的迪士尼系列,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能看到非常多的意图与无意识。电影既是传播者,向观众传达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又其实也是反馈者,电影也折射出彼时官方与民间对很多问题的认知,非常意味深长。

最后说回到这部电影,虽然这个电影是美式propaganda,倒也不能说里面对苏联的刻画就不对,毕竟真是的斯大林时代大概比电影里呈现的还要可怖得多,主要是电影里传递出的那种轻佻态度令人不适,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自以为是的、觉得其他地方落后、可笑、需要被拯救的典型的美国式态度。但是他们真的关心那些人民吗?他们恐怕更关注自己的姿态。反而理解了《上海的金枝玉叶》里郭婉莹晚年不愿意对BBC等外国媒体讲述文革诉苦,他们并不会真的去理解,只会拿你的话用作他们的政治意图。所以越发觉得像何伟写的寻路中国系列有多么难得,是一种平和、客观、真正有同理心、不自以为是怜悯的视角。

 5 ) 八卦妮诺契卡

阿诺德·施瓦辛格在拍摄“红色警探(1988)”的时候,导演Walter Hill建议他从嘉宝的表演中汲取灵感,这是他认真“研究”过的影片之一。

嘉宝非常担心自己的喜剧表演,对醉酒一幕尤其恐惧,因为她认为那样做非常粗俗。

“嘉宝笑了”是剧本完成前就定好的宣传语,可以说电影本身就是围绕着这一宣传词拍摄的。

该电影在苏联及其附属国禁播。

嘉宝在电影前半段,出演一位严肃的特使时,是素颜出镜。

刘别谦在乔治·库克辞去《飘》的导演一职后接手此片,附带条件是米高梅许诺他拍摄《街角的商店》。

虽然嘉宝片中著名的帽子是她的御用服装师Adrian制作的,但其实草图是嘉宝本人画的。

这是刘别谦本人最爱的电影之一。他还有两个最爱,一部是《街角的商店》,另一部是《天堂的烦恼》。

刘别谦不喜欢Gottfried Reinhardt和S.N. Behrman的原剧本,所以他让Billy Wilder, Charles Brackett和Walter Reisch对剧本进行了改写。刘别谦自己也在剧本改动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说在本片试映后,一位观众留言:“我简直笑尿了,而且尿到了女朋友手里!”

嘉宝在其演员生涯中首次参加电影预演放映,就是为了本片。她在长滩买票的队伍中站了足足15分钟,才有人认出她来。

根据1939年春天的报道,Spencer Tracy是里昂一角的有力竞争者, William Powell, Robert Montgomery和Cary Grant也在考虑范畴中。

《时代》周刊上的影评“妮诺契卡”是由Whittaker Chambers完成的。直到1938年,他都还是俄罗斯的秘密间谍。当然,他写成影评的时候,他的身份尚未被揭穿。1948年,他因为指控Alger Hiss的间谍身份而名噪一时。

本片在1990年被选入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电影名录。

-------------------------------------------分隔线

个人没觉得嘉宝表演很差啊,从前面绷的紧紧的女特务式的特使,到后面陷入爱情的温暖而又自尊极强、三观极正的姑娘,她演出来了。哪有什么为了爱情叛国啥的,影片自始至终没有任何实际的叛国行为。如果硬要说那个时代嫁给一个不同阵营的人是叛国的话。至于很多人说她笑的太傻,确实拍摄的时间拖的有点长,但是她的那种僵硬却僵的恰到好处,是有一种很久不笑的人突然绷不住的不自然,女性的柔美从冷硬的外壳中迸发出来,让人不觉莞尔。

至于价值观,从正面看,妮诺契卡和女大公的对峙反映出导演和编剧对俄国君主制的不赞成态度。而从反面来看,一个社会主义人士征服了一个资本主义人士,这也可以看做刘别谦的一种讽刺吧?所以也别总说他只讽刺了苏联啦。

不过我同意结尾有点烂,除了那个把饭店毯子扔出去还抱怨人家为毛飞不起来的段子之外。

本片的台词也太绝,不愧是怀德和刘别谦的合作喜剧。

Ninotchka: 有必要调情吗?
Count Leon d'Algout: 没必要,但是我是不由自主的。
Ninotchka: 那就控制一下。

Ninotchka: 我们国家没你这样的男人。
Leon: 谢谢。
Ninotchka: 这就是我为什么对我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Ninotchka: 你为什么要帮别人提行李?
Porter: 女士,这是我的工作。
Ninotchka: 这不是工作,这是社会不公。
Porter:这就看您要给我多少小费了。

Ninotchka: 上一次群众审判非常成功,我们将会拥有一个人少了点,但是好了点的俄罗斯。

Leon: 哦俄罗斯,我爱俄罗斯!同志,我对你们在过去15年中定制的5年计划非常着迷。

Ninotchka:如果我的祖国因为我的一件内衣而陷入危险境地,我会非常不乐意看到这个场面的。

Leon: 收音机就是一个你买来组装的盒子,但是在你调试它之前,他们会告诉你又出来新的盒子了。

Russian Visa Official: 你好!找Kasabian同志?不,我很抱歉,他已经有6个月不在岗了。俄罗斯召回了他做调查去了。更多的事情你就得去问他的寡妇了。

Iranoff: 我可以说我们想说的任何话。我们可以喊!我们可以抱怨!看:这宾馆的服务真是糟透了!看见没,没人过来!没人注意!这就是自由。
Buljanoff: 这是糟糕的管理。

Leon: 对不起,您是探险家?
Ninotchka:不,我在找艾菲尔铁塔。
Leon: 天!难不成它又丢了?您是想去看看风光?
Ninotchka: 我是从技术的角度观察它。
Leon: 技术? 那我可帮不上什么忙。 巴黎人只在绝望到跳塔的时候才去哪儿。
Ninotchka: 跳下来需要多久?
Leon: 上次我跳的时候,我没注意时间。

Leon: 你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孩儿啊?
Ninotchka: 如你所见,革命大车轮上的一个小齿轮。
Leon: 你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齿轮了。

Cafe Owner: 您想来点什么?
Ninotchka: 生甜菜和胡萝卜。
Cafe Owner: 女士,这是餐厅,不是草场。

Ninotchka:那种帽子在这里戴不合时宜。
Roomate: 那得有多时髦啊!

 6 ) 苦笑?

    这是嘉宝诞生100周年纪念合集中,我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刘别谦的喜剧手法果然技高一筹,影片虽然通过一个“布尔什维克女士”(嘉宝饰)被巴黎的花花世界所腐化的过程,辛辣地嘲讽共产主义革命的刻板、教条和违反人性,但内容毫不说教,也不低级趣味,每一个针锋相对的焦点都点化得恰到好处。

    他们在1939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了(而且说实话,“他们”讽刺得还算客气的),对于在我这种教育背景下长大的人,观摩后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推荐老妈也看了一遍。原先我满心以为她会认同其中的讽刺,没想到,那种根深蒂固的教育和观念,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拔除的;老妈表现出很大的不安,尤其当看到列宁的肖像被开了个小玩笑的时候。尾声时,她很郑重地说,这部电影不太对头,再怎么样,主人公也不能嫌弃自己的国家;并叫我以后不要再看这种电影了。

    其实这不过是部开玩笑的电影而已,从中我看到深埋于我父母那代人内心的恐惧,对政治的恐惧,更有自小深信不移的政治信念被抽离、被否定的痛苦。无怪乎他们常爱表现得很凶悍来掩饰内心的脆弱和伤害呢。

    真想不到,简单的一部旧式娱乐电影竟能引出这么些话题;近来我越来越发现我父母那辈人身上蕴藏的丰富宝藏了,它们即使看起来多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甚至荒谬可笑,仍旧是财富。

    言归正传。嘉宝前半部分严肃的样子、成天挂在嘴边的那套理论,倒的确很像那么回事。当时苏联的制服,还是很优雅得体的。她在工人餐馆放声大笑的情景,虽然引得我也跟着一起笑,但总感觉很僵硬。尽管我同意当年评论所说的,嘉宝也是演喜剧的一把好手——与他人横向比较,的确很明显——但是与她自己过去塑造的悲剧形象一比,顿时黯然失色。她过往的角色太成功了,她面部的血肉,那双眼睛,还有嘴角,似乎已经定下了它们的职责;我在观摩的过程中,也不经意地会想从她的眼里读出悲剧的意味。

    我想最糟糕的,是影片将她的神秘气质盘剥得不留情面;谁愿意去看揭去面纱的嘉宝呢?

 短评

恋爱中的女人,都是如此,哪怕嘉宝。认识她的人,都说这里的嘉宝才像真的她,喜欢笑,喜欢恶作剧,喜欢新奇的事物。所以,她会觉得拍这个电影的时候很开心。她不再是那个为爱伤心的女人,她开心的大笑,也许有那么一刻,她是嘉宝。

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午夜12点,一半的巴黎人在和另一半的巴黎人做爱。”资本主义太邪恶了,腐蚀我们社会主义女同胞。

4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资本主义花花公子腐蚀社会主义女干部的浪漫故事,简直把苏联黑出天际。帽子、鸡蛋、内衣……各种小物件的设置很细致,嘉宝表演成熟期的作品,把一个红军女战士的转变展现得相对而言不那么突兀。

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比利·怀德编剧,他师父刘别谦导演的,又名《情迷冰美人》。也是开苏共的玩笑,开场和《玉女风流》一样是三个苏联人来到资本主义国家。当年美国媒体对在此片上映时的最醒目的宣传语是“嘉宝笑了”,这句宣传语也流传至今。嘉宝在电影确实是开怀大笑,不过有点做作,不太自然

11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尽管一些梗(把纳粹认成同志、你的角膜十分健康、和管家同志握手、开香槟以为枪响)是有意思的,但是那种对于共产政治的粗陋刻画是非常轻浮的,甚至充满优越感的。所以我很讨厌。

14分钟前
  • 我忘记吃饭了
  • 较差

當劉別謙離世後,比利懷特在喪禮上感概世界再沒有劉別謙的電影,那一年是1947,世界才剛經歷慘烈的二戰,是時間巧合,還是命運的提示?電影也開始變得殘忍,要轉入人內心從不見光的黑暗層面,好像《大國民》一開場那樣,人人不自覺也會闖入非請勿進的大屋。劉別謙必然是舊時代的,他看到死後的世界又能不能再一笑置之?白色恐佈未來臨前,他還有餘地向列寧,馬克思開玩笑,對共產主義懷著同等目光,也看到資本社會如何改變人心(雖然她被改造了,合乎了男性慾望)政治話語變得情慾,男女情感在看似保守的時代中顯現有他/她的小樂園,無論你的取向是什麼,不明自知,也樂在其中,最色慾的都在鏡頭以外發生,人人也察覺對方底線,從而試探玩味,又有誰不想在這樣的國度中過日子?每次看劉別謙電影,彷似道別一個從來沒有經歷過,保持樂觀單純又優雅的國度。

18分钟前
  • 何阿嵐
  • 力荐

细节上玩味无穷,整体上却一瘸一拐,刘别谦的喜剧[妮诺契卡]充满了一厢情愿的想象,故而让人嘴里尝出不该有的酸馊味道。就算最荒诞的喜剧也必须有“真”的东西,而电影对苏联霸凌式的嘲笑建立在富人对穷人的蔑视上,而不是真正针对于它的法西斯属性。电影最后是在说:有了钱,你才能吃好喝好赏花看雪;有了钱,你才有资格享受自由放纵去爱。

22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刘别谦导演 比利怀尔德编剧 嘉宝出演,多么美好的黄金时代的黄金组合

23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1.恩斯特·刘别谦与比利·怀尔德联手打造的跨国爱情喜剧,政治讽喻有点超前到冷战时期的感觉,无怪乎让人马上想及怀尔德的另一杰作[玉女风流](三位特派员太相似)。2.一部在摄制前便以“嘉宝笑了”为卖点亮点的电影,以往只演悲剧正剧的瑞典冰霜美人首次尝试更换戏路,虽然餐厅大笑戏稍显尴尬古怪(实而推迟延宕的爆笑既符合生活场景,又不无隐喻意味),但并未影响票房,只可惜本片的成功让米高梅高估了她的喜剧表演能力,嘉宝最终在下一部喜剧口碑折戟后毅然息影。3.男主演茂文·道格拉斯的表演毫不逊色,埃菲尔铁塔观光戏与室内调情戏都引人回味。4.Heil Hitler与满满Censored的信揶揄力度极大。5.滑稽而“时髦”的高帽。6.戴王冠的艳使与床头嘴角上扬的列宁照片。7.“德拉库拉伯爵”贝拉·卢戈西客串的苏俄上司。8.是为刘别谦最爱之一。(8.0/10)

2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莫斯科的共产主义女干部就这样被爱都巴黎的情话王腐朽了!"Ninotchka, it's midnight! One half of Paris is making love to the other half." awwww

2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They can’t censor our memories, can’t they?#党妹学#始祖,以及几十年后施瓦辛格演终结者的mannerism完全就是复刻嘉宝啊

3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不算喜剧,更像是政治宣传片吧。西方对社会主义的害怕和诋毁真是从一而终的,只不过我们现在成了俄国的继承人了。情节主要是原本意志坚定的女干部被灯红酒绿软玉温香腐蚀的事,这个描述没什么,巨大的物质落差使这事客观上可能发生。主要是背后嘲讽揶揄的嘴脸就恶心了,三个干部去巴黎挥霍国家财产住豪华酒店、与敌对阶级勾结侵吞国资,这样的蛀虫居然回来后还有脸抱怨“起码他们没法审查我们的思想”,还把糖衣炮弹莱昂当亲人一样——西方宣传口这样的嘴脸在过去几十年一直被视为是合理的,所以才会有苏联亡于思想战线、我国涌现无数公知。当且仅当生产力的提升带来的财富比例的改变,西方国家靠掠夺侵吞的财富和对欠发达国家的使坏摧残都不足以支撑其相对式微时,社会主义的奋斗与成功才能被普罗大众所认知。

37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妮诺契卡是谢耳朵的原型吧!

40分钟前
  • eros
  • 推荐

一个男人去一家咖啡店, 他向服务员要一杯不加奶油的咖啡。过了一会,服务员跑来说:“抱歉,我们今天没奶油了,只有牛奶。我给您上一杯不加牛奶的咖啡好吗?“(齐泽克引用过这个笑话)

43分钟前
  • NULLAND
  • 还行

葛丽泰·嘉宝饰演的苏联女特使冷若冰霜,也可以说是冰山美人,然而万恶的资本主义敌人居然使我们忧心人民的伟大同志腐化堕落,还让她笑出来了,实在罪大恶极,必须判处他们赔偿一位男士与之相伴终生。

4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剧本里有很典型的怀德风格台词,和后来的one two three一以贯之,不过该片儿在刘别谦的电影里确实不算上乘,是典型的美式propaganda,就,也不能说美国对苏俄的刻画就不对,毕竟真实的斯大林时代只怕比电影里可怖得多,主要是那种轻佻的态度令人不适,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自以为是的、觉得其他地方落后、可笑、需要被拯救的典型的美国式态度。但是他们真的关心那些人民吗?他们恐怕更关注自己的姿态。反而理解了《上海的金枝玉叶》里郭婉莹晚年不愿意对BBC等外国媒体讲述文革诉苦,他们并不会真的去理解,只会拿你的话用作他们的政治意图。所以越发觉得像何伟写的寻路中国系列有多么难得,是一种平和、客观、真正有同理心、不自以为是怜悯的视角。

52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整体上不太喜欢这部,黑苏联无所谓,但改变对方信仰的东西就是香槟、晚礼服和一顶真的很丑的帽子,除了让我联想到出国挥霍公款的腐败官员,完全不觉得他们的爱情美好啊!比较妙的几处讽刺:共产党员把纳粹当成同志;开香槟与枪毙的比拟;打上马赛克的信。男主角的情话很牛,撩妹技能Max。

57分钟前
  • 刘康康
  • 还行

9。刘别谦+怀尔德的导+编,嘉宝+道格拉斯的表演。前半部分很搞笑。社会主义美好女青年就这样被万恶资本主义的巴黎给毒害了,哈。

1小时前
  • Mannialanck
  • 力荐

magnet:?xt=urn:btih:f59760ab98f2692baa1d3ff376ecd18c371cfe9f&dn=Ninotchka.1939.1080p.BluRay.x264-HD4U

1小时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嘉宝笑了

1小时前
  • 眠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