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老爸

HD

主演:王砚辉,张宥浩,龚蓓苾,李俊浩,鹤男,赵亮,李彧,刘金山,冯文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7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8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9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固执的人在用固执的方式爱你

冲着主演提前去看了点映,故事很好,和所有的亲情电影一样,有冲突、有误解、有词不达意、有大爱无言、有冰释前嫌,结尾除了父子关系缓和,还通过一场马拉松让两人的个人价值得以升华。

除此之外要表扬下导演,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握得相当不错,虽然是个简单的故事,但是人物和环境无一不在推波助澜,将整个故事推向最高点,没有多余情节和铺垫,在这样的剧情作用下,父子之间的互动贡献了不少泪点,为了照顾和鼓励盲眼的儿子,父亲假扮成钟点工细心观察照料,而儿子也其实一早就看出,假装没有发现享受着难得的父子亲情,从互相怨怼到开始学会理解对方。而父亲笨拙着想要走近儿子时闹出的各种笑话,身边一群帮忙的可爱的人,笑点都自然而然产生,不尴尬不生硬,不过分煽情也不空口白话灌鸡汤。

另外,许多镜头甚至配色都很有意思,有一幕穿着红衣服的父亲为了给儿子陪跑,独自练习跑步,休息时站在一堆蓝色路障中间,短短几秒,父亲的孤独感和无力感看得人直想落泪。

马拉松训练以及正式参与过程中,有很多两位父子主角的脸部特写,可以看出两位为了这部电影在体力和情感上都付出了很多。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你可以通过许多视角去感受到主角的人生和处境,而非作为一个看客去观赏一场他人的故事。

最后不得不说,重庆这座城市的故事感太强了,隧道、山路、江岸、集市、路边摊,都给故事带来很多“人”气,换任何一个现代都市背景,这个故事都不是那么回事,一不小心就拍成马拉松宣传tvc。

(并没有说tvc不好的意思)

故事结尾那些参与马拉松的真实人物,有陪着盲人朋友来跑的,有陪着爸爸来跑的,一个人的马拉松精神固然可贵值得钦佩,那些无条件去支持陪伴他们的亲友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存在,是上天的礼物。

看完还反应过来一件事,现实生活可能永远不如电影里那样有冲突必得到解决,有爱必有回应,而冲突之下不过是固执的人在用固执的方式爱你,嘴笨的人也始终在用嘴笨的方式回应。

散场给爸爸发了条微信——“爸爸,今天吃的这家红烧鱼不如你做的好吃。”

 2 ) 真挚的“中国式亲情”电影,来自一位马来西亚导演

在忙碌的上海电影节期间,“见缝插针”地看了一部院线片:《了不起的老爸》。吸引我进场的原因,除了点映期间的众多好评,主要还是导演周青元。他是马来西亚的“国民导演”,在当地市场拥有最高的票房成绩,但他拍摄的却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片,更多是家庭亲情与运动题材的影片,往往是温情喜剧的风格。

此前的《天天好天》、《一路有你》、《辉煌年代》,都是值得一看的作品,在市场大众需求与导演个人风格表达上达成了不错的平衡。

《了不起的老爸》是周青元“北上”后拍的第一部国产电影。看完电影,可以先说一个结论,那就是导演非常工整、妥帖地完成了一部情感真挚的家庭运动题材影片,整体节奏张弛有度,观感非常顺畅。无论是王砚辉饰演的这位默默守护儿子、满怀苦心的父亲,还是张宥浩饰演的这位不顾一切追梦、又能逐渐体谅父亲的儿子,都能与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影片的镜头牢牢地对准了一对起初互不理解的父子俩。王砚辉饰演的父亲肖大明,是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同时也是个单亲父亲。他的儿子肖尔东(张宥浩饰)遗传了去世母亲的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在幼年时就曾经短暂失明。从此,命运给肖尔东开了一张限定单:在不久的未来,他势必会永远失明。

肖大明为了儿子能够正常地生活下去,逼迫他预习“盲人生活”,包括平时走盲道、从小学开始学“盲弹”,走向音乐这条路。未来有朝一日成为盲人,他也能拥有自主谋生的能力。但在内心深处,肖尔东却怀有马拉松职业选手的梦想。

一个马拉松选手出成绩的时间,常常要到30岁前后。此时20出头、即将成为盲人的肖尔东,就算有天赋,也是“跑得过别人、跑不过自己”。一度逞强的结果,就是加速了病症的复发,使他的视力到了“视弱”的境地。

周青元在电影的开篇,就将父与子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引爆。但实际上,两人的冲突并不是影片的重点,更没有成为廉价催泪的捷径。导演以大量克制、含蓄的情感细节,一点点弥合了这份矛盾——家中木质老钢琴坏掉的音键,山城浓郁的生活烟火气,都是这样一种“无声的细节”。

与之互为对应的,是周青元导演在影片中表现人物精神状态上所构造的几处妙笔。

有一场戏是“换位的无声”:肖大明在斥巨资买昂贵钢琴后自己运输,却在半路上看到儿子参与马拉松训练拉跑,儿子在路上对他不予回应。回到家,这种“无声”换了位,儿子不断地解释自己没有学钢琴的天赋,一门心思只想跑步,而肖大明不发一声,就是在一旁徒手蛮劲地将钢琴的外包装拆得满地都是。两个人的暗中较劲与不愿言语,比起一般性的浮夸冲突戏,更显人物的生活质感。

接着这个概念往下走,“无声”式的交流成为了片中设置的一大段情节的核心创意。肖尔东在失明之后,由于接受药物治疗,无法再跑步。对此,他一度沉沦易怒,封闭自我,抗拒重新开始生活。此时,曾经逼迫儿子“走向正途”的父亲,也只能顺着他,通过假扮成一个哑巴的陌生人护工去接近、照顾他。濒临崩溃的父子关系,在失去视觉与失去声音的错位之下,完成了重新和解。

此外,片中还有好几场戏,周青元尝试以大量的虚焦镜头和蓝色调为主导,呈现出的是肖尔东在失明之后的视听感受。它们不仅让观众直接代入他的感官体验“盲视觉”,同时也将他的精神状态通过视听“外化”了出来。相比一些主流的商业制作,这些镜头的构图和打光更加彰显演员的情绪,尤以肖尔东离开医院后在街上冲撞、大雨之夜在灯光下跑步两场戏印象深刻。

在影片的前半段中,我其实特别能代入、理解肖大明的视角,毕竟这是一个标准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式的人物。从在儿子幼年时知道其病情的那一天开始,他就非常实际地为其规划了人生的道路,逼着他闭眼弹琴、走盲道,提前适应失明的生活。这样一直为“成为盲人”做足准备,当未来的命运终究降临的时刻,也不会感到惊慌。

但在肖尔东真的失明之后,他却以复杂的心情责备父亲——你为什么要从小就操控我的人生?“这么多年我还不够听话吗?在你眼里,我早就瞎了。”

处理家庭亲情关系的影片,大多不会呈现出这样复杂的面向,那就是在父亲眼中的儿子和儿子眼中的父亲,双重对视之间的错位与矛盾。

在父亲的眼中,提前给儿子未雨绸缪是最为重要的。就算将来发生不测,人生也能接着往下过,即使活得不开心,却不至于活不下去。这是他对儿子的最高要求,却是儿子心目中生活与梦想的最低线。

影片的后半段,无论是剧本还是王砚辉的表演,都打破又重塑了前半段他的父亲形象。通过换位练习马拉松,肖大明得以从儿子的视角,再次审视生活与梦想的对于人活于世的意义所在。

直到正式比赛时,肖大明将手上的栓绳甩开,放下一切顾虑,让儿子冲向前方“跑赢你自己”,编剧和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关键才得以涌现——父母能陪孩子一段路,却不可能陪完人生的全程。至于未来,只能选择放手让他去走,即使他失明、身患疾病,也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才不枉此生。

整体而言,周青元这样一位马来西亚导演,第一次在内地拍片,却能把握住我们的社会语境,交出如此严丝合缝、情真意切的答卷,确实蛮不容易的。在创作中,他没有丢掉那些曾经的优势,仍旧坚持了自己的风格和细腻的亲情表达。

当然,这也有一脉相承的缘故。他的前作《天天好天》、《一路有你》,也都是聚焦马来西亚华人家庭的“中国式亲情关系”。《了不起的老爸》延续了这一点,而不同在于,它成长在了国内的土壤里。

 3 ) 观影体验

在《了不起的老爸》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父爱,通过长跑这个项目作为沟通的桥梁,长跑也代表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这个道路中我们需要有亲情、友情的陪伴,并肩奔跑。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相处不好的亲子关系,在父母的爱意中往往带有强势与控制欲,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最好的,将自己的想法强迫放在子女身上,但这种爱意太沉重了。 在我的生活中,父亲也很少表达对我的感情,但是每次他都会在背后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他可能不会像妈妈一样,会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例如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呀,天气变冷要多穿衣服这类的话,但是他总能在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及时给我发钱,在天气变冷之后给我寄衣服,这就是我父亲的表达方式。其实《了不起的老爸》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子女,要多跟家长表达自己的爱意,让父母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得更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比赛之前的上山拉练

 4 ) 剥除了“父子”后,才能真正做父子

对《了不起的老爸》最可能的误会,就是把它简单地划归到体育励志片的范畴。甚至由于涉及到的元素太多——体育、亲情、关爱残障、校园青春……让它看上去就像类型大锅菜。

类型对应的往往是固定的故事弧光和情感落点,就像爱情片永远会经历相遇→热恋→闹掰→和好的路径一样。不论你拍什么故事,只要落在类型里,那么观众一定会自动带入相应的思维模式。所以类型片好拍又难拍,好拍在于它有套路,难拍在于,你单纯按照套路拍,人家就骂你俗套。

破题的关键,在于你在完成规定动作外,有没有带来别的什么。《了不起的老爸》就是那种,规定动作完成的不错,同时有“别的什么”的片子——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

任何一部7分+电影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个点。在《了不起的老爸》里,这个点是父子和解。虽然父子和解的故事不新鲜,但这次和解的方式却很独特:他们“剥除”了父子关系。

剥除的方法,是儿子眼睛看不见了,父亲借机假装是护工,不出声地天天照顾儿子,而儿子又似乎对此一无所知。这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设定。

电影从此刻开始突然变得有趣起来,儿子本来因为失明而消沉,又生着父亲的气,如果真是父亲来照顾可能适得其反。但护工是个外人,以“你不吃饭老板扣我工资”为由,儿子自然也就不好再推辞。

儿子气归气,但心里难免还是期盼父亲能来看自己,这话没法跟父亲直说,跟护工却但说无妨。也正因如此,“假护工真父亲”才懂得了儿子的心思,还上演了一出中年版《搏击俱乐部》的爆笑戏码。

儿子心里烦闷,想干些出格的事,比如抽烟喝酒。当着父亲的面肯定是不敢了(我活到30多都不敢),但当着护工的面无所谓,护工还得给自己点烟敬酒呢。但不如此,父亲又怎会知道,儿子到底有多烦闷,多痛苦?

在重庆雨后的大桥下面,父子二人尽情撒欢狂奔,推倒别人的电动车被追着打了一路。肥胖的老父亲跑得气喘吁吁,儿子居高临下给出了个点评:你还可以啊。

上面这所有事,不可能发生在明面上的父子关系之中。

两个男人,父亲要威严,儿子要叛逆,谁都不服谁。困于传统的父权模式,儿子不敢明着反抗,父亲也不知道儿子到底在想什么,谁都不了解谁——阻碍父子二人真情的,恰恰是“父子”二字。所以在电影里,当二人都放下“父子”的时候,借着护工的身份破除心防,反而和解了,亲密了。

这种破除延续到了片子结尾,当父亲将手中的绳子扔出,让儿子自己跑起来的时候,全片对父子关系的讨论得到了答案:父亲只要放下“父亲”这个身份,放手让儿子去跑,儿子才能跑得更快,更远。

破而后立,触底反弹。

《了不起的老爸》还有个小心思,没有点明,却值得玩味——儿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护工就是爸爸的?

按电影里的拍法,儿子是在和父亲拉练的时候戳穿的。但他到底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是从掖被角的时候熟悉的手法?是从推着轮椅时粗重的呼吸?是从做饭熟悉的味道?还是从下楼梯时小心翼翼的搀扶?抑或,是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只是装着不知道?

这里面有趣的点在于,当父亲以为自己隐藏在护工身份背后,来重塑父子关系的时候,有可能儿子也隐藏在了“不知道对方是谁”的面具之下,参与着这场重塑。

而这带给我的启发,带给每个观众的启发,也许会在看过这部电影的每对父子之间,产生不可预知的长尾效应。面对世界上最难和解的一段关系,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我想,这才是《了不起的老爸》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5 ) 既是“了不起的老爸”,也是曾让儿子“窒息”的父亲

父亲节前去看了一部应景的电影《了不起的老爸》,电影是好电影,却令我观感复杂。

在影片中,王砚辉饰演的单亲父亲肖大明是一位为儿子操碎了心的父亲,浑身散发着让儿子肖尔东窒息的父爱。

饰演叛逆儿子肖尔东的是演员张宥浩,不得不说,在这部电影中,张宥浩少年气十足,让我完全认不出他就是《八佰》里腼腆青涩的养马副官“小七月”。

在《八佰》里的扮相~
这张简直就是“低配孔侑”,有没有?

影片的主题是父子情,故事基调轻松诙谐、充满烟火气。

出租车司机肖大明的妻子多年前因病去世,相依为命的儿子肖尔东虽然表面看起来活泼开朗、能蹦能跳,但其实患有和妻子一样的罕见病(具体啥病记不清了)——不能剧烈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还会双目失明。

居安思危,为保儿子后世周全,身为父亲的肖大明早早就为儿子设计好了一系列应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工作:

学弹钢琴,还得是盲弹;

走盲道——现在还看得见?那就闭着眼走!

盯着儿子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做眼保健操,并按偏方定期进补羊眼睛;

因为剧烈运动会加重病情,自然也不许参加一切体育项目。

可儿子肖尔东不但遗传了妻子的病,还继承了妻子的爱好——跑马拉松。

这可愁坏了单亲爸爸肖大明,毕竟,他已经失去了妻子,不能再失去唯一的儿子了,为此,他严防死守,用尽一切手段,只为掐断儿子对跑步的热情。

片中有两处情节令我最为难忘。

一处,是身为父亲的肖大明和同为出租车司机的朋友们一起在“的士之家”吃午饭,为了给儿子攒钱换钢琴,肖大明连荤菜都不舍得吃,朋友看他可怜想请客,却被要面子的他一口回绝,饭没吃两口,有人想打车,别的师傅都不愿意去,只有他丢下饭菜起身就走。

肖大明的朋友拿他打趣:“换新琴、学音乐、找工作、接老婆,你是不是还要养你儿子一辈子?”——其实大家都是明知故问,肖大明未来的日程计划中早晚会涵盖这一切,看他这架势,就是早已做好准备要为儿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看到这里,你会觉得肖大明绝对是一位爱儿如命的慈父,但他却有太多令儿子无奈窒息的一面,这就不得不提及影片中令我不忍直视的另一处情节。

因为担心儿子病情恶化,肖大明百般阻挠儿子肖尔东跑马拉松,为了阻止儿子去参加比赛,不惜把房间反锁、把家里的鞋都藏起来,尽管肖尔东后来通过金蝉脱壳之计逃出家门、赶到了赛场,脚上穿的却只有一双拖鞋。

一边是教练给的“最后一次机会”,一边是父亲的“绝对不行”,性格和父亲同样执拗的少年肖尔东一气之下决定光脚完成公路跑,跑着跑着脚底就被路面磨得鲜血直流……

此时的父亲肖大明完全傻了眼,他以为他能阻止儿子,不料却让儿子付出了血的代价。

看着儿子一步一个血脚印,肖大明急得团团转,捧着鞋在场外追着儿子急赤白脸地想让儿子把鞋穿上,儿子却宁愿磨烂脚也不想看他一眼。

尽管情节设计上有些夸张——即使再血气方刚,大概也没有人会真的为了赌气光脚跑马拉松——但却很难让人不为这对父子动容,因为影片中二人这种矛盾关系在中国家庭实在是太真实、太具有普遍性了。

我们身边有太多像肖大明一样的父亲,他们能力一般、水平一般,他们不善言辞,只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对孩子好,可是使了半天劲,换来的却可能是孩子对自己的怨恨——就像肖尔东绝望时对父亲喊出的那句:“你能不能让我自己做次主?!”

在这部电影的前半截儿,父亲很累,儿子也很累。

父亲肖大明全心全意为儿子付出,省吃俭用、起早贪黑,吃盒饭都不舍得吃荤菜,只为省钱培养儿子,可儿子肖尔东却并不快乐,甚至感到苦不堪言。

最后,如肖大明所愿,所有的“提前预习”都没有白费,儿子终于“按部就班”地失明了。

失明后的肖尔东一蹶不振,眼见儿子再这样下去就废了,肖大明才有所醒悟,对儿子的爱好从之前的百般阻挠,变成了努力促成,甚至不惜挑战体能极限、亲自上阵,也要陪儿子跑完全马……

无论是之前的百般阻挠,还是后来的努力促成,肖大明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儿子好好活下去。

虽然影片最终是喜剧的结尾,父亲肖大明终于发生了转变,不再将“我是为你好”的父爱化作控制欲强加于儿子,他自己也重拾起昔日的爱好吹起了小号,父子二人的关系由昔日的紧张变为其乐融融、琴瑟和鸣……但作为旁观者,还是觉得有所遗憾。

正是因为肖大明和我们身边万万千千的平凡父母太像了——只想付出,不求回报,甚至不求沟通与理解,才会让人忍不住感叹: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总是在儿女遭遇重大挫折、万念俱灰后,才会真正意识到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才愿意把自由选择的权利还给儿女?

如果不是肖尔东最后真的失明了,他恐怕在父亲如此严苛的监管下永无参跑马拉松的机会。

不可否认,肖大明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但在我看来,他的这份伟大让自己与儿子都承受了巨大的疲惫与压力。

我们为肖大明所感动,因为他是一名平凡的父亲。

我们为肖尔东感到惋惜,也是因为他的父亲肖大明是一名平凡的父亲。

由于父亲肖大明的固执与执拗,让他的儿子肖尔东直到失明后才能如愿跑在马拉松的赛道上。

毕竟,那时候,父亲肖大明再也不用担心儿子会因为剧烈运动失明了——因为他的儿子已经看不见了……

由王砚辉饰演的父亲肖大明,和一些“丧偶式育儿”家庭中的父亲相比,已经是很好的爸爸了——虽然能力有限、见识有限,对待自己却犹如榨汁机,极尽所能榨干自己只为更好地守护儿子。

而电影中的儿子肖尔东也和大多数年少时的儿女一样,对自由、理想的渴望超越所有——他们想要挣脱父母的束缚,自己左右人生的选择。

身为儿子的肖尔东知道自己的身体不适合跑马拉松,剧烈的运动会让他的病情恶化、双目失明,但不跑步,他就不会失明了吗?

失明与否是明天的事,年少的他只想过好今天。

而身为父亲的肖大明却一直在为儿子的明天而担忧——儿子可以不考虑未来,但身为父亲的他必须要为儿子的将来早做打算。

父子二人到底孰对孰错?明天与今天到底孰轻孰重?

这似乎永远是一道无解的命题,不然也不会令那么多父母与儿女因相似的问题而心生芥蒂、频发矛盾了。

父母的爱往往让儿女心情复杂,因为他们的爱里既有奉献,也常常掺杂着强势与控制欲。

身为儿女,对父母的感情也经常是爱恨交织,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对父母既有感恩,也会被强加胁迫后所产生的怨气。

在很多相处不良的亲子关系中,不缺少牺牲,却缺少理解与沟通——很多父母不惜榨干自己、奉献一生,却不知自己的儿女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有无数父母,以爱的名义剪断了儿女的翅膀,企图把孩子永远圈养在自己为之搭建的温室之中,而这样的环境在儿女看来,虽然可保自己一生安逸,却形同牢笼。

而身为儿女的我们,似乎也都在年少时曾多少辜负过父母的苦心——明知父母是辛苦的、无私的,但又觉得这份苦心自己并不需要。

两代人的矛盾总是一次次上演,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吧?

相互理解很难,难在双方其实都没有错。

希望这部描述父子关系的电影可以让更多“奉献与控制欲双满格”的父母有所启迪。

人生就像马拉松,绝大多数父母都无法陪伴儿女跑到终点。

放手是种艺术,而放手的过程是割舍也是考验,这大概是为人父母终要面对的一课。

不由地,想起纪伯伦的那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PS:

影片中冬训的画面好美啊,没想到重庆的雪松那么美,每一帧看在眼里都是享受,今年冬天要去重庆看冬景。

 6 ) 父母为你好,是真心为你好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的责任表现在他们为孩子做出安排。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父母处于自己的责任,会为孩子做对孩子好的事情。这两者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于是,孩子理解不了父母,认为父母以爱的名义控制他们。误解只有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涉足现实世界之后,才能逐渐化解。等到他们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便会为自己当年的无知与冲动而后悔。

这同样也是领导者面临的难题。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知道应该做对人民好的抉择,而不是满足人民的期许。至于原因很简单,人民并不清楚政治帷幄的难度,他们往往短视而盲目。只有当他们的生活得不到改善的时候,他们才会关心政治。只要他们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至于政治体制是民主制还是极权,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们是不太关心的。

有权势的人管理无权势的人,无论是家庭、职场,还是政治,都面临相似的难题。经理管理公司,难道是根据职员意见做出抉择?这条在职场明显违背常理的观念,为何放置到国家层面,就有问题了?倾听民意固然重要,但在群体里,有真知灼见的人总是少数。这是为何要由一小撮人领导大部分人的原因,羊群效应决定了人民总归是“乌合之众”,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

领导人要做的绝不是人民想要他做的,而是做对人民好、能改善人民生活的事情。这两者有些时候是重叠的,但更多时候却是冲突的。这就导致了人民不信任领导,急不可待地要把对方轰下台,换一个替他们说话。民主制度的弊病在此暴露出来:一个党派想要成为执政党,需要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而更多选民意味着领导聆听他们的需求。这往往带不来繁荣,而是无谓的党派争斗。

回到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同样如此。确实存在父母以爱的名义控制子女、让子女完成未遂心愿的案例,但大多数情况,父母向子女说的话、做的事都是为了子女的好,难道还可能害子女吗?但在子女这一方看来,父母不聆听自己的心意,不尊重自己,便觉得父母在控制自己。这种简单的想法多发生在青春期,子女尚无法看清生活真相的时候。等到他们踏入社会,才会醒悟父母的远见,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而悲剧在循环发生,人的成长也遵循着自然发展的定律。

 短评

近期看到的均衡度最好的一部作品,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共鸣,就如同片中小号与钢琴的齐奏,从两条交叉线逐步交汇,煽情却控制得当,最终形成动人的共鸣。人物形象鲜明,节奏清新有力,配合重庆特有的火热辣劲儿。这种电影里升腾的地气儿,看得非常舒服。摄影师朴松日继《过春天》《风平浪静》之后再次奉献绝佳的影像刻画,特别是暗光下的人物造型处理,尤为突出。在“平躺学”弥漫网络的今天,电影中励志向上、乐天知命的达观,尤其是我们所需要的。推荐。

5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最大的bug难道不是,他爸爸用出租车公司员工的名义参赛,但又以视障人士为理由让儿子作为陪跑吗。出租车司机怎么可能是视障人士

9分钟前
  • 万万没想到
  • 还行

讲到底这是一个讨论生命长度和浓度的电影。肖大明骨子里传统、刻板,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盘算如何让他走一条最稳最实在的路,不太一样的是,多数在这样教育下长大的“肖尔东”是很难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把个人的agency开到最大值,哪怕没有鞋,哪怕冒着生命长度被影响的风险,也要全力活一次。个人感觉在这个片中,老肖和小肖从立场到情感从来不是对立面的关系,这种中国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浪漫化处理后,还挺让人动容的。

11分钟前
  • 子皿与舟
  • 推荐

感觉剧本很一般啊,马拉松pb335,还想进专业队?235都不够啊亲,票房堪忧

13分钟前
  • 🐳
  • 还行

前半部分尚算合理地讲述了一个颇有悲剧性的自我毁灭之旅,到后半部分就不出意外成了标准的“温暖”结局

18分钟前
  • _5yc
  • 还行

密集音乐密集煽情都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不适感可能还是来自这个父爱的核:换成是母亲为了儿子如此付出我完全能相信能理解,要说咱东亚爹能为小孩付出一切……就感觉这故事特别架空特别虚构,抱歉代入不了哈

20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拍的很细腻的亲情电影,演员之间的默契也不错。原本以为会泪洒电影院,但离场的观感其实更多是温暖治愈。中国式父子之间无言的陪伴其实比拥抱和流泪更让人心颤,哪怕生活再艰辛,只要有亲人的陪伴都能一一度过,人生原本就是一场长跑。王砚辉真的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自然平实,人间烟火。

23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像极了高考优秀作文,优缺点极为明显,视听层面常规到平庸,剧情上前半段信息非常分散且钢琴女孩的戏纯多余,中间视角转换成父亲突兀,关于肖尔东对马拉松的执着甚至是偏执没有效地铺垫,以至于母亲幻象出现时显得更加突兀,父亲的几次转变也过于简单潦草,整体应该再聚焦一点会更好。王砚辉成为整部电影的主心骨和灵魂,张宥浩皮相上下了功夫,内在上还是欠缺了变化层次,龚蓓苾演得糟糕出戏偏平。后半段父子之间的相处戏份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在中国银幕上老老实实讲体育题材的剧情片不多了,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

25分钟前
  • 一匹马赛克
  • 还行

两星半。高度正向的励志故事,以父子亲情为依托,实际要讲的是马拉松中盲人选手和陪跑者这样的特殊群体。但导演在处理父子亲情和体育运动间的比例上有些失调,父子亲情讲得很啰嗦,止于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明显的动情片段,运动精神升华较为片面。给张宥浩安排的感情线部分完全可以删去。倒是张宥浩表演非常松弛,和王砚辉对戏甚至有点压过后者,毫不油腻,算是为影片挽回了一些分数。

29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很可能是中国首部马拉松题材电影。是勘了景的,找了圈内人(马孔多),美术也参考了几个有力量有美感的跑姿,可敬的尝试,可惜的结果。对父子冲突(父子关系)的挖掘不足够,吃梦想还是投现实的矛盾被极大地削弱,套之以温情外衣,再佐以大众很吃的cp套路(给主角身旁生硬安插一位暧昧女同学),最终沦为寻常可见的行活儿,成为疯狂兑水(增加溶剂)且移花接木(更换溶质)的稀汤(不良溶液)。长跑与田径,仅余其科普成分,成为叙事的起点而非支撑点。引起我兴趣的是,这部影片为何(能)出现。是这带有独特意义的一年呢(当下院线影片数量、影片主题远超同期,也远超商业影院的容纳意愿),还是文旅发力。我以为,这会是一个非常小却有意义的迹象,它很可能承前启后,开启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潮。

34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违和的是,老爸跑了这么久一点没瘦,还能跑下30多公里,速度还这么快。我减了那么久肥,几乎天天跑步,跑了半马20几公里,花了2小时40来分钟,还躺了一个星期。😂

36分钟前
  • PAMBO
  • 还行

几场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对话写得不错

41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过于煽情...不明白女同学的作用是什么...

42分钟前
  • 爱电影的咩
  • 还行

出租车公司派出视障员工参加马拉松……

45分钟前
  • kfk
  • 推荐

王砚辉用力将手上的栓绳一甩,把张宥浩甩向前方的那一瞬,象征着无数坐在底下观影的父母亲,勇敢地将爱子女推向未来成长前进道路的盼望,是全片最燃情感高潮之镜。(借此短评表白一下本人对张宥浩的喜爱:这角色适合他,少年感顶格,寸头帅,颜值痞、奶,辨识度高,加一星。宝藏男孩快快红!)

50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应该能拯救一下低迷的电影票房吧,整个故事很完整,讲的很明白,好好讲故事的影片碾压形式主义!王砚辉真是好!

55分钟前
  • 叁贰三两
  • 推荐

都2021年了还有这么俗烂的剧本,配角全是无怨无悔给主角服务的工具人。另外,非小众文艺片请用普通话作为主要语言,不是谁都喜欢听某些地方的方言的。

58分钟前
  • 歌鳥風月
  • 较差

8.0/10,太意外了,去看之前根本没想到居然这么好看,应该是六月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华语电影,不出意外可以进入我2021院线华语电影年度十佳,后半段眼泪根本止不住。导演和剧作团队都值得夸奖,选择用重庆方言打破了距离感,加上主演朴实的表演,所有人物都很接地气;剧作结构上父子关系的拉扯和推进都做得很棒,剪辑上整个节奏推进也蛮舒服的,结局部分一些慢镜头可以让正在抽泣的你缓一下,挺好的。最喜欢楼下老奶奶那段,是全片最有灵气的部分。 影片两个彩蛋,字幕前一个字幕结束一个。PS:由于电影结束的很突然,当大家眼泪还在流的时候,影院突然开灯,几个泪人面面相觑,各自慌忙擦眼泪,社死现场😖

1小时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可以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回想起高考作文的电影。作为类型片来说非常的工整,密集而明显计算过的感动点让人不适,而核心情节不出意外的是一出拉长的春晚小品。我不禁想:如果给了郭达、郭冬临、潘长江那些狗血的小品足够时长,是不是也能把东亚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东亚的父亲就是你想在外面时把你关在屋里而你想呆在屋子里时把你往外撵的人,因此影片最必要的一幕:父子间的明确碰撞,始终是缺失的。

1小时前
  • 路西法尔
  • 还行

看完除了感动。剩下的就是遗憾。遗憾什么呢,遗憾我长这么大没有为什么事这样拼过命,以后大概也不会这样拼命。遗憾我也从没被人这样照顾过鼓励过。

1小时前
  • BlankEpoch.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