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车站

HD

主演: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马里利娅·佩拉,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奥顿·巴斯托斯,Soia Lira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法国语言:葡萄牙语,德语年份:199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中央车站 剧照 NO.1中央车站 剧照 NO.2中央车站 剧照 NO.3中央车站 剧照 NO.4中央车站 剧照 NO.5中央车站 剧照 NO.6中央车站 剧照 NO.13中央车站 剧照 NO.14中央车站 剧照 NO.15中央车站 剧照 NO.16中央车站 剧照 NO.17中央车站 剧照 NO.18中央车站 剧照 NO.19中央车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中央车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朵拉(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Fernanda Montenegro饰)在这里帮人写信。但她会把看不顺眼的信统统撕掉不寄,甚至公开读信里的内容取乐。朵拉生活拮据,年纪不小却还未嫁,或许在她内心,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赖。  小男孩约书亚(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Vinícius de Oliveira 饰)的出现令她开始了一段重新认识人生的旅程——约书亚很想见到远方素未谋面的父亲,不断写信给他。男孩母亲意外的车祸让朵拉决定陪伴约书亚前往东北部寻找父亲。在约书亚眼中,即使父亲很陌生,却总是骄傲地谈起父亲。而朵拉,也同样有着一段和父亲的痛苦往事。在约书亚寻父的过程中,朵拉因为往事而冰冻的内心慢慢回暖。侦探福斯特第一季前世冤家粤语格温风流女房东龙腾世纪:赦免拐个弯儿遇见你驯龙记:伯克岛的守护者第二季少女闯江湖驱魔者塔楼 第一季友谊舞台2023超能食神美少女爱在人间感动生命你好倾城我好好活着午夜骑士德云社郭德纲从艺30周年相声专场南宁站2019生命是个奇迹法国女人1995女孩们都很好大林马歇尔,欢迎你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汉娜・盖茨比:那些美好的事警视厅搜查一课长 新特别篇无懈可击2016丑闻1989肌肤(2017)福地1975坦克公开赛魅影最后的诱惑1994脱下黑袍的牧师四年一生活死人归来5开国元勋朱德保卫养老院如何成功丢分野兽之瞳(国语版)清白2020铁人王进喜2011猪猪侠之超星战队

 长篇影评

 1 ) 去似朝云无觅处

影片梗概:
《中央车站》讲述一个巴西男孩寻找父亲的故事。九岁的男孩约书亚未见过父亲,妈妈安娜又意外猝死于车祸。朵拉是一个在车站替人写信维生的单身老女人,她陪伴男孩踏上了寻父的漫长路途,尝尽艰辛,不断接近目标又失去目标。朵拉也在帮助约书亚寻父的旅途中,接受了自己残缺的童年和遥远的父爱。

相关链接:
《中央车站》(以下简称《中》)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看的影片”之一,荣获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银熊奖,1998年金球奖最 佳外语片以及199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女主角提名。导演华特萨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杰出的记录片和故事片导演,他素以探讨“放逐与寻找自我认同”的主题而著称于世界影坛。女主角菲南妲蒙坦纳葛罗(饰朵拉)被公认为“巴西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

一 / 寻找爱的故乡:约书亚的寻找
约书亚从未见过父亲,但是他总会以无比骄傲、神气的口吻谈起他的爸爸。虽然父亲这一角色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约书亚的描述却非常清晰,父亲位置的存在足以让他非常神往。当朵拉说他的父亲肯定是个不负责任的酒鬼时,他十分认真地气恼着。
但他还是缺失了正常父爱下的自信和坦然。影片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刻画得非常细腻:约书亚跟着朵拉回到她的公寓。
“你先生呢?”约书亚慢慢进了门,左右看了一下问朵拉,
“我没有先生。”朵拉说。男孩轻缓地走几步,伸手碰着沙发,然后轻轻靠着坐下了。
“小孩呢?”他又问,双手交叠放在小腹部。
“没有。没有家人也没有狗。”朵拉摊开手向他说明。
“我可以上厕所吗?”他的双手仍交叠着放在小腹部。
“可以。”
这个细节让我非常感动,又有点难过。一个无家的孩子走进别人家里的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情,那份过早懂事的礼貌,太让人怜惜。还记得我们自己小时的感受吗?我记得我小时候非常恋家,去外婆家或姨妈家寄住,白天的玩耍会冲淡想家的感觉,但每当倦鸟归巢、黄昏降临,心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难抑的悲伤,回家是按捺不住的强烈冲动。我能感同身受地了解男孩这一份无家的恐慌,就如同置身于无助的漆黑的原野,周身空空荡荡。
对父亲概念的模糊不能使约书亚停止对父亲的思念,他以有父亲为骄傲,他已经在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男子汉责任感了。
“艾琳,你是做什么的?”约书亚吃过饭后,问朵拉的美丽的女邻居艾琳。
“你猜。”妩媚的艾琳歪着脑袋。
“你们都很像老师,但她是替人写信的。”约书亚看着朵拉。
“没错,我们以前都当过老师。”两位女士语调迟疑,似乎为现在的样子感到抱歉。
“你也没有丈夫?”约书亚以严肃的、甚至责备的口吻问面前的艾琳。
“没有。”她们深深对望了一眼,
“那谁来照顾你们?” 约书亚目光深沉。
“我们自己照顾自己。”
“你妈妈不也一个人,谁来照顾她呢?”朵拉问
“当然是我。”男孩一幅舍我其谁的样子。
有时候,约书亚和朵拉、和汽车司机谈论对女人的看法,谈论起身体和性,他那明明乳臭未干但又正经八百的样子,让人好气又好笑。他以为一个男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不屑地谈起女人但又照顾柔弱的她们。父亲的缺失使他不自觉地去填充家庭里的男性角色,扮演成一个貌似强硬的形象去面对他不懂的世界。

二 / 温暖你的双眼:朵拉的寻找
巴西在那个年代正式由农业形态向工业社会转变,人群向城市流动着寻找发展的机会。镜头中的中央车站,时刻游动着密密的人流,走向不同的方向,生活让人感到有透不过气的紧张。朵拉一直单身未嫁,她现在的生活不乏困窘,连电视机都买不起。她以读别人的信为乐,把看不顺眼的信恶作剧似地撕掉,或者丢在抽屉里永远不寄出。因为她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她只认同冷漠、疏离和不信任。在她的眼睛里似乎没有柔情和期待,只有焦虑、疲惫,红红的似乎总含着泪。
随着路途的展开,朵拉向约书亚倾吐了内心的童年隐痛,她也如同一个寻找父亲的孩子,
“你看照片认得出你爸爸吗?” 朵拉问。
“我有时记得他的脸,有时又很模糊。”约书亚说。
“也许没有照片,就不用去记,就可以遗忘。”朵拉又接着说:
“我十六岁离家后,没再见过爸爸。多年后在里约布兰柯,却突然撞见他。我全身僵硬,只说得出‘你认得我吗?’我一看就知道他不记得,他不认得自己的女儿,他说‘是你啊,我怎会忘记你这样的美人儿呢?’我说我认错人了,然后就走了。后来就听说他死了。”
那一刻应是朵拉对人生的最彻骨的悲凉感受。父亲对朵拉而言,也是处于缺席状态。童年时期父亲的荒唐生活,像小丑一样的酒鬼父亲对母亲的伤害,多年后父女见面却不能相认,这些都使朵拉带着巨大的童年阴影,父女间没有责任、挂念,只有互相丢弃的痛苦记忆。
而从中央车站开始的这段寻找的旅程,路边宽阔的原野和自然的风景,陌生的人群和寻找的使命,也逐渐让朵拉的内心逐渐放松。她涂起了口红,甚至还燃起短暂的爱情之火。最重要的,随着旅途的延伸,唤起了朵拉心中童年记忆的亮色:“记得以前跟我爸爸坐火车,他会让我一个小姑娘,一路大鸣汽笛。”“……我好想念我爸爸,好想念一切的一切。”她泪流满面,她终于对一直不敢面对的痛苦回忆觉得释然,对过去厌憎的父亲变得内心无比柔软。在路途的终结时,她也完成了自己的寻找。
朵拉第一次擦口红,是为了陌生的爱情。第二次,穿上了约书亚为她买来的鲜亮衣裙,在烛光中深深地看着自己被岁月雕琢的脸,那一刻,她的表情是恬淡甚至甜蜜的。她卸下了心中长久的包袱,摆脱了沉重郁闷的生活感觉,从童年往事的牢笼中脱身出来,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天色微明的路上她越走越快……

三 / 固植于血脉的根:一个民族的寻找
《中央车站》影片的广告是这样写的:“一个孩子在寻找他的家,一个女人在寻找她的心,这个国家在寻找它的根。”
父亲耶稣也在寻找着他想厮守终生的女人。父亲的两个儿子弥赛亚和摩西,也在等待着父亲的音讯——儿子寻找父亲,父亲寻找他的女人,女人寻找他的丈夫。这是一个完美的寻找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亲情梦想,寻找艰难生活中的安慰。
路上的长途汽车司机,一个健壮乐观中年男人,清晨在水洼里洗脸,夜晚在篝火旁宿营,在寂寞的长途中行驶,是个永远在路上的男人。他曾为饥饿的朵拉和约书亚提供午餐,帮朵拉掩饰偷窃行为。朵拉的冷漠的心解冻了,爱情萌发了。当他们在驾驶室里,约书亚坐在叔叔臂膀里摸着方向盘的那个情景,三个人笑得那么轻松甜美。我真想让朵拉嫁给她,让约书亚喊他爸爸,他们互相需要,会是一个完整的家。但爱情短暂象流星划过天边,没有结果,令人扼腕。纵使非常遗憾,同时也只能释然,因为,每个人注定在路上走着,旅途不能停止,每个人宿命般的生活有着一定轨迹。走到寻父路上的只能是两个人,一个中年女人,一个幼小男孩,走在孤单长途车路上的只能是卡车司机。而爱情,仅是“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信,在《中央车站》里是贯穿始终的情感道具,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串起了每个人物角色的脉动。影片一开始,安娜在站台请朵拉给丈夫写信;母亲死后,约书亚找朵拉索要信,想去找父亲;朵拉和男孩踏上了路途,信不断指引他们找到父亲的一个个足迹;朵拉在异地替人写信赚钱糊口;朵拉寄走了全部代写的信,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漠地撕掉;朵拉在兄弟三人面前读父亲耶稣留给安娜的信,他深深思念着安娜和孩子们;朵拉留下了安娜的那封信,天亮前一个人走向了车站;在返回的车上,朵拉拿起笔泪流满面地给约书亚写信,说她想念自己的父亲……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信”。
影片中,在不同的车站,不同的村庄和集市,人潮流动,每个人的脸孔上都有倾诉的需要,向爱人、姐妹、兄弟、朋友、萍水相逢的女人、一面之交的委托者、甚至是欺骗过自己的敌人,他们要传递,要表达快乐、悲伤、遗憾、愤恨、茫然、兴奋、苦恼……种种生的感触。信具有象征的意义,是传递感情的符号、沟通的见证,是怀念的依靠、寻找的依据。《中》片讲述的其实是信的故事,信的流转,以及信的传奇……
沿途的风景,葬礼时的民歌,山上的灵幡,集体的拜神,使影片充满了宗教色彩。尤其是夜晚狂欢式的集体拜神,更是芸芸民众一次集体的精神诉求,向未知神明呼唤,向死者传递音信,祈求庇佑自己的卑微命运,救助纯净的天空下众生的苦难。

四 / 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儿童的悲伤和成人的沉重,都在共同向童年的寻找中经历了生命的历练。
路上的孩子们表情显得那么严峻,与年幼的年龄相比,他们怀有的使命过于沉重。约书亚流泪的脸庞、倔强的双眼,表明他有无畏的决心,他要横越巴西大陆完成父亲的找寻。失去父母的巨大空间折磨着孩子,也许他们根本没有力量来面对这样大的情感缺失和依靠崩塌。当约书亚抱着臂膀在人流汹涌的车站里无助又无声地哭着,你就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多么无力的角落,角落里还有着悲哀的孩子,他们的小小身躯承受着无法受担的生命之重。
生活已经薄待了他们,失去家的遮蔽。孤苦的孩子暴露在粗糙的路面,外面的世界又向他们显露出狰狞的一角.约书亚曾被朵拉卖给所谓的国外儿童收容所,而其实是贩卖人体器官的非法组织,朵拉又冒险把约书亚从人贩子手里“偷”出来,有家不敢回.隐藏在角落里的凶险的触爪,伺机侵犯弱小的身体,而孩子,也只是以一个哭泣的背影来微弱地抗衡。这就是父母的不在场所造成的哀痛啊。
所以,为摆脱在精神无根的重压下无边际的爱的哀痛,他们必须上路去寻找,带着柔软的内心去碰击坚硬的现实。这种寻亲的生命冲动,是孩子对父母之爱的神往,对双亲庇护的渴求,是来自血缘之源的呼唤。虽然他不能明白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无奈和不完美,但一个孩子的坚持,既是向蹇劣命运的争夺,更是对童年完整性的卫护,谁能不说这是最伟大的使命呢?所以他们上路就成为必然,即使再多坚忍苦难,也总是无畏地上路。
从都市走向乡村,又从乡村返回都市。他的童年结束了,伤痛放在了内心,他们又将会承担另外的生活之重。他们人到中年不会成为朵拉之流呢?我想不会,因为,他们早早就承担了生存天空的残缺,知道如何在不完美中寻找希望。这也就是旅途的意义吧。
在这部电影中,男孩的现实任务都没有真正实现。约束亚的父亲只留有一封福音书般的家信。所以,孩子的长长路途都是没有现实结果的。但是,导演的目的并不在此,陪伴孩子的成人对童年残缺追忆的寻找,继续了影片中寻找的使命,修复了童年的精神性缺失。当他们由乡村返回城市,重新面对生活时,心里带着拾回的童年馈赠。中年的沉重,对应着孩子的上路寻找,旅程的不断展开对成人来说更像是一个象征:剥掉自己的虚弱掩饰,纾解内心之痛的过程,就像身体长了毒疮,红肿日久,终于下决心用力把脓挤出来一样,痛并轻松着。在路的尽头他们又站在了生活的原处,是终结也是开始。
因此,这部影片并不简单是孩子寻亲的主题,不仅仅是公路影片的模式,它的背后是向童年的追回,是对内心精神核心的寻找,是在这个情感流失的社会固执的价值追问。孩子的寻找,是路途中有形的寻亲。而成人的寻找,是无形的寻根,作为一个生存个体确立自我家园的精神之根。
曾经汹涌的爱与哀痛放在何处呢?曾经无法面对的缺失又如何收藏呢?或许这些都已经不需再想,约书亚终于找到了他的陌生又亲爱的哥哥们,一起等待着父亲的回来。

 2 ) 中央车站

第一次看中央车站这部片子,大约在两年前,今天再次重温一遍。观看本片时,刚开始对朵拉这个角色极尽厌恶,但随着影片的展开,朵拉这个角色开始逐渐变得可爱起来,直至被其感动。
       假使没有约书亚的出现,我想朵拉依旧是个不值一提的撒谎的骗子。朵拉小时候的生活并不幸福,从约书亚的身上,朵拉找到了某些早已失去的东西,或许这也是她一直所刻意逃避的吧,在遇到合适的人后,自然的迸发出了。在寻找的路上,约书亚对朵拉从怀疑到依依不舍,其间触发的感情,虽不经意却很真实,流露出的是脉脉温情。
       寻找的结果,两人各得其所。对约书亚,找到的是真实的家;对朵拉,找到的则是丢失以久的亲情。当影片最后两个人各自拿着合影幸福的看时,不禁想到了小王子上面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爱上了一株花,这株花只长在亿万颗星之中的一个上面,那么观看群星就足以使人感到幸福”。虽然朵拉和约书亚可能不会再见,但他们会在底片上感受到彼此的幸福。中央车站,个人的自我寻找救赎之路。

 3 ) 人与人的真情

小男孩约书亚的出现是朵拉新生活的开始,她开始审视探索人生新的旅程,电影小的立意中隐藏着很大的意义。我们可能因为一些不好的事而开始冰冻自己的内心,开始怀疑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鸵鸟心态。朵拉因为往事而冰冻内心,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赖,但在与约书亚寻父的过程中,内心逐渐回暖,我觉得电影更告诉观众的是人要有信仰。

 4 ) 往天国的旅程

这里是里约,南半球最大的都市,罪恶天堂,文盲众多。在里约的中央车站,有位叫多娜的老妇人,大家叫她多娜夫人,她摆着一个小摊子,代人写信谋生。经她寄出的信大多有去无回,一部分原因是写信者所寄非人,一部分原因是邮政系统相当糟糕,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多娜夫人,凡是她认为收不到回信的信件,不必浪费邮费,一律一撕了之。

这里是巴西,南美洲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地处热带,阳光灿烂,人民热情但是贫穷。贫穷易滋生腐败、压迫、暴力和仇恨,中央车站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聚集了人间的罪恶。这里的秩序依靠黑帮老大维持,多娜夫人每天有一部分收入需要上交给他。他心狠手辣,从不手软,曾在铁道上当着众人的面,枪杀了一个只是偷了一块饼的小偷。现在他盯上了车站里刚刚失去母亲的孤儿。

约书亚就是那个孤儿,他在车站流浪,想去远方找父亲。母亲死前,曾请多娜夫人写信给那个不靠谱的父亲。摆在多娜夫人有两个选择,首先是漠视孤儿的存在。她起初就是这样做的。但黑帮老大接近那个孤儿,提出把孤儿卖给福利院,据说福利院暗地里从事买卖人体器官的勾搭。多娜夫人伙同黑帮老大把孤儿卖了,买了一台新电视,而后她又违不过良心的谴责,回身又把孤儿救了。为了这点良心的慰安,她被黑帮老大追杀,再也不能在中央车站代人写信。现在她只有一个选择:带孤儿上路,寻找他未曾谋面的父亲。

故事从这里启程,多娜夫人带着孤儿约书亚寻找他的父亲木匠耶稣。《圣经》里的耶稣也是木匠,心灵手巧,会打制各种家具,和约书亚口中的父亲如出一辙。电影前半段,很多人会怀疑父亲是否真的存在?这个父亲,是不是因为母亲安娜面对儿子的疑问,随口从《圣经》编出的拙劣谎言?他们此行能否找到耶稣呢?抵达目的之前,一切都是问号。

唯一确定的是寄信地址。“公共汽车比出租车好的地方,是公共汽车有目的地。”多娜夫人对约书亚说。多娜夫人眼袋松弛,脸上千沟万壑,布满了人生故事。她独身一人,和已逝的父亲关心不好,对人心保持怀疑,更别说相信约书亚关于耶稣的话。促使她上路的动力,就是耶稣的地址。她怀抱最后一丝希望,相信地址不会骗人。

但直到影片结束,耶稣都没有现身。他存在,果然是个木匠,也是个酒鬼,他思念远在里约的儿子约书亚,不告而别孤身前往里约寻找,自此音讯渺茫,消失人世间。他留下一栋家徒四壁的房子和两个儿子,一个叫摩西,一个叫赛亚(全是《圣经》里先知的名字)。哥哥们收留了约书亚。木匠耶稣缺席了电影,却始终存在,就像圣子耶稣缺席了人间,却始终存在于信徒心中。

这趟旅程不仅是孤儿约书亚寻找父亲的过程,也是他寻找家园的归程,更是多娜夫人与自己和解、从人间前往天国的旅程。嘈杂拥挤的中央车站是迷失的人间,充满堕落和乱伦,多娜夫人多年身处其中,学会了一身尘埃里打滚的生存本领,直到约书亚的出现,领她走出人间、走向天国。

影片后半段,他们在寻找耶稣的途中误入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人们焚香、祷告,仿佛全巴西的苦难聚集于此,但他们寄出的信件却充满喜悦和快乐。与中央车站那些愁眉苦脸截然相反,他们的脸绽放出圣洁的光。

从未见过有任何公路电影,像《中央车站》这样保持着轻盈明媚的外表,却装下了如此深邃的核。就像影片的广告所说:“一个孩子在寻找他的家,一个女人在寻找她的心,这个国家在寻找它的根”。影片的收尾举重若轻。抵达天国之后,沧桑的多娜望着三个熟睡的孩子和挂在墙上他们父母的照片,轻轻地带上门离开了。

 5 ) 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难得在家呆了一整个下午,独自看了两部片子。《3橘之恋》和《中央车站》。
 《3橘之恋》带来生活的悲哀。
 《中央车站》又燃起生活的希望。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希望和相信希望的故事。
  
 相比前者,我更喜欢后者。生活是有希望的,这让我感觉很好。
  
 很多时候,我觉的现在这个世界是希望被泯灭的世界。
 人们嘲讽着希望,呵,希望是什么东西。没有希望,才不会失望。
 同时也泯灭了爱,泯灭了信任,泯灭了同情,泯灭了宽容。
  
 泯灭了这些,我们是什么?一副酒肉皮囊。
  
 幸好还留存着这些电影。有时电影是人类的老师。
 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
  
 这部电影《中央车站》就是如此。
 一个老女人和一个小男孩,一次打通人类心脏的旅程。
  
 电影很平静,很舒缓。
  
 巴西,里约热内卢,躁热的城市,中央车站。
 明亮而又发黄的光线下,夹杂着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
 车站就像生命中的选择,短暂的停留是为了去向新的目的地
 人们希望或失望,快乐或伤感,来到或离开……
  
 就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朵拉和约书亚。
  
 她,韶华渐逝,面容苍白。
 在熙来攘往的中央车站
 冷漠的经手着旁人的喜悦悲伤
  
 孤独的灵魂
 失却爱与被爱的能力
  
 时间流逝着
 一日即一年,一年即是一日
  
 直到她遇到了他,一个小男孩,约书亚
  
 她为他的母亲代笔写信
 她看着他的母亲出了车祸
  
 男孩固执的想去寻找他的亲生父亲
  
 她把他带回了家。短暂的温馨片段。
 第二天,她以一台电视机的价钱把男孩卖了出去。
 爱和信任如此不堪一击。
  
 为男孩的命运捏了把汗
 幸好,她良知仍在
  
 从此,一老一少,踏上了寻找约束亚之父的旅程
 那是出于爱,出于希望
  
 旅途是漫长的,两个人在流逝的时间中慢慢地走近了。
  
 朵拉母性的爱渐渐地转移到了小约书亚的身上。
 而她在约书亚的孩子气似的劝告下,涂上了口红,找寻到了自己。
 甚至,在旅途中她找寻到了自己的爱情。
 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算回归了真实的自己,或者说本来的自己,没有伪装的自己。
  
 小约书亚是要去找寻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
 清脆的声音,清澈的眼神,倔强的神情,时而愁苦的面容,是电影中珍贵的灵动。
 小家伙执著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让人感动。
  
 有时候自己是多么怀念年少的时光啊。
 单纯地可以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单纯地可以有自己小小的理想,单纯地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
 没有顾忌地自我着自己,没心没肺地快乐和忧伤。
  
 在他们两个走投无路的时候,小约书亚想到了让朵拉继续写信赚钱。
 “亲爱的赛覃,我从巴夷亚纳一路走过来……”
 “主啊,感谢你让我老公不再喝酒如……”
 “莉欧提娜,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给我母亲,玛丽亚朱赛。”
 “给我未婚夫,圣保罗的彼得。”
 “给我父亲,吉赛达席。”
 “感谢耶稣今年给我们田地雨水,我来到邦吉酥,献上十个彩色烟火,赛巴奇蒂安。”
 于是,我们看到那一个个朝圣的人们感激的幸福。
 让人唏嘘,让人动容。
 是啊,心存感激地活着也是一种幸福。
  
 电影中有好多宗教的东西我不是十分理解,但那种宗教仪式的氛围却能够感染我。
 其实,这段旅途就是某种追寻,追寻心灵的归宿,和宗教的某种作用是相通的。
      
 电影中印象深的还有天上的云朵,空旷的原野和天上自由散漫的云融合起来,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可能在这样空旷的地方居住,看着天上的云卷云舒,心情也会是自由的。
  
 小约书亚的父亲已然不在了,但他还有两个哥哥。
 朵拉给他们念了父亲给母亲的信,大家明白父亲是爱他们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哥哥对约书亚是那么地亲近,他们三个在一张床上睡着的情形是那么地和谐。
 他们兄弟三人本来就应该在一起的。
  
 轻轻的掩上了门 彷佛是失落了什么 却又似乎实现了什么
 是该退场的时候了
 朵拉穿上约书亚给她买的裙子,擦上口红,上路了。
  
 最后朵拉和小约书亚分离后,朵拉在汽车上给约书亚写信。
 “如果你想回忆我,就看看我们的合照。我这样说,是怕有一天你会忘记我。”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有一种要冲出窗口的趋势。
 时间的冲涮下,有许多东西想忘掉却永远记得,有许多不应该忘记的却禁不住时间的磨耗,真是奇怪的事情。
 人们在时间面前永远无能为力,只能任时间摆布。
  
 朵拉还说她是多么想小时候和爸爸在一块的情景,这种感情其实一直在她心里,她却刻意地埋了起来。
 直到现在才最终地承认了。
  
 旅程丰富了干涸的心灵
 挂念甜美了朵拉的生命
 中央车站喧哗依旧 却再不茫然 再不寂寞
  
 小约书亚找到了归宿,她也是。
  
 分离是痛苦的。
 当朵拉和约书亚含着泪水看他们的合照时,心里却应该是幸福的吧。
 一个幽幽的结局。
  
 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
 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小约书亚和哥哥们生活在了一起。
 多年以后,当他长大的时候,会不会仍然记得朵拉?
 白云下的空旷的原野,有风吹过。
  
 我想会的,象杀手LEO之于小女孩玛帝尔德
 在他们的生命中总会带有某个人的痕迹,他们会一直记得那个人。
  
 看完电影,想着最后一幕那两个流泪的人。
 一老一小,各自举起圣像前的合影,他们是幸福的。
 追寻到最后,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而我一个人坐在底下发呆,我的耳朵边有别的声音
 很久很久以前,在海底有最清澈的水,最干净的矢车菊。
 在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身上,相信和追求无尽的爱。
 后来的人,把她叫做海的女儿。
  
 。。。。。。

 6 ) 木匠的孩子们

耶稣是个木匠,《圣经》里如此记载。电影中未曾出现的父亲也叫这个名字,他的妻子叫安娜,他们有三个儿子,一个叫摩西,一个叫赛亚,还有个叫约书亚。
问题是,理论上所有的人都是耶稣的孩子。他们全部生活在贫穷的人间。这些人大多不识字,但也有识字的,识字的帮不识字的人写信,写给亲人,写给陌生人,写给上帝。同类的友善和敌意,世事的艰难和血腥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朵拉将约书亚送到了人贩子手中,又将之解救出来送到了哥哥们的家里。约书亚始终没有看到木匠父亲,耶稣只给孩子们留下一封信,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期盼和对孩子们的爱。事实上,他们此时已经团聚,三个熟睡中的孩子和挂在墙上的父母照片(一个已死,一个失踪)。朵拉看到了这一切,然后轻轻地带上门离开了。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让我看到信仰的力量和上帝的慈爱。

 短评

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No.1。很讨喜的公路类型片,简单的千里寻父记,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完美勾勒出巴西社会的面面观,爆棚的化学反应和充满力量的表演将情感传达直击人心,让人感同身受,平缓的节奏反而让情绪在舒缓有力的配乐及故事中缓慢发酵,最终让人泪流满面。★★★★☆

8分钟前
  • yihan1010
  • 力荐

感性的对这片无法拒绝,对比从里约开始一路上巴西都是那么的糟,到最后唤起的又都是那么的美好,不停地希望失望,这种反差的悬念一直留到了最后。祈祷中的人性之光,圣经里的名字用得好,感化下上帝的子民温暖自救。金熊奖影片银熊奖影后,配乐经典,小男孩有些像马德里金童托雷斯和劳尔的合体。资料馆

10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如果早有人欣赏她涂口红的样子,赞美她穿蓝色衣裳的样子,也许她的人生真的就不一样了。想想这女的远比这男孩可怜,无边的冷淡、从小缺少父爱和周遭的不信任充满其人生,庆幸的是,这一路来发现,“耶稣”就在身边。8.3

1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不要让值得记住的人成为那些匆匆而去的过客

15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有一种最原始、真挚的情感慢慢浮现。最后孩子追着她的汽车一路跑,然后她一直难以抑制的哭泣,我也难以抑制的落泪。。。

2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美而有趣的人的故事,鲜活、诚恳、现实感强烈,同时具备朴素而自然的精神升华。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一个不太好的人做好事,心里的挣扎反而更感人。。。

25分钟前
  • Jean
  • 推荐

心冷是因为曾经受到过伤害,心暖是因为正在被感动。

27分钟前
  • 炫3D
  • 推荐

在车站做了半辈子昧着良心的事,朵拉在遇到约书亚后,让自己走完了一程心灵的轮回。

32分钟前
  • Mr.Charm
  • 推荐

皱纹,肥胖的身躯,冷漠和伪装出和善的狡诈粗鄙的老女人。小孩子的早熟,瞳孔里尽是惹人厌的怀疑。回想起童年的时光时你一定会喜欢那个时候的你,连泪流满面也不惹人疼惜。这个世界充斥着腐败和狐疑的气味。无人可信无人可依赖,恶与恶之间就如此散开。但任何黑暗中都依然会有人性的闪光点将你推向温柔

37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我懷念一切。」

41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把你送回家,让你找到爸爸,可我的爸爸不爱我,我只有偷偷哭泣。

45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很推荐这片,演员好,讲述得好.

50分钟前
  • 小約
  • 力荐

底层狡黠小人物有缺陷的良心与从冷漠到互相靠近的剧情远比圣母题材更打动人。同为公路寻亲片,此片比《菊次郎》多了浓郁的天主教圣方济各色彩,从约书亚,以赛亚,摩西一门三兄弟的名字上可见一斑,永久缺失之父更直名耶稣。女一号长得着实像我某七大姑。另有最萌的小正太。

51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何处是我灵魂的家?在人生的中央车站,那些人们,爱你、怨你、恨你、念你,终究陪你走过一段路程,不要忘记他们,记得想念他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舒缓渐进的剧情击碎人心。

52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力荐

什么时代我们总是还需要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因为他们告诉我们不管眼前多么漆黑一片前面总有什么值得期待

57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以为这种电影必然一眼看到头,也以为再大的情绪波浪,亦多少有所免疫,但原来还是有几度出乎意料,被风干的口红,被尘封的信笺,还有最后一刻被击溃的防线。总以为见够了糟糕的事情,却总有更糟糕的疾苦兴味盎然地等待下一次沮丧,总以为生离死别就是最戳的死穴,没想到笑着落泪的开阔通达,也可以灿烂得心头泣血。两个人演得真是好生动情,人与人之间的救赎,太珍稀了。不过当曾当过老师的朵拉把约书亚骂到跑掉,还是挺难过,今天跟一个初中同学聊起中小学老师说过的许多尖酸刻薄话,还有那些势利态度,都很感叹这些对敏感的小孩来说真不失为劫难,真庆幸,我们都幸存了。师德与为人父母之道,同样极其珍稀。四星半。#资料馆#

6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我想导演想追寻的并不是主人公小男孩未曾谋面的父亲,也不是老女人消逝的对生活的激情。在那个困顿迷茫的年代,中央车站,是整个巴西的缩影吧,我想影片想唤起的应该是国家的振兴。

1小时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父位的缺失、以及有被最后父亲与母亲的信件相会的那幕感动到——2016里约奥运开幕式多首配乐出自于此,以及吉祥物Vinícius也与本片男孩扮演者同名。

1小时前
  • 科林
  • 推荐

可能电影外的故事更打动我。小男主和“何以为家”一样,都是通过电影改变了人生。善良让他在车站乞讨时也只说真话,善良让他在试镜本片时叫上了所有的鞋童。他的善良,无需考核。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