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分鬃

HD

主演:周游,王瑞琪,刘洋,马旭,佟林楷,赵小东,郑英辰,林洪惠子,李奎,何川,王小木,刘禹霆,赵多娜,敖尔,呼日瓦,张啸,李文波,胡琳那,闫啸,王啸宇,孙若飞,高临阳,常泰,张路生,李想,陈波翰,洛娜,李梦,邓皓荣,钱赓,魏书钧,王階宏,谭森,楚布花羯,杜先,郭蔓芸,王朝,麦子,宝迪,崔亚楠,孔金海,官启凡,阿斯如,马增林,徐立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野马分鬃 剧照 NO.1野马分鬃 剧照 NO.2野马分鬃 剧照 NO.3野马分鬃 剧照 NO.4野马分鬃 剧照 NO.5野马分鬃 剧照 NO.6野马分鬃 剧照 NO.13野马分鬃 剧照 NO.14野马分鬃 剧照 NO.15野马分鬃 剧照 NO.16野马分鬃 剧照 NO.17野马分鬃 剧照 NO.18野马分鬃 剧照 NO.19野马分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95后小花首部长片入围四大电影节,斩获年度演员

今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H!Future新人荣誉,聚焦具有开创精神和探索毅力的电影新人。

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的华语长片《野马分鬃》一举斩获四项殊荣:年度影片、年度导演、年度女演员(郑英辰)、年度男演员(周游)。

此前该片不仅入围戛纳伦敦釜山平遥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单元,更是在平遥首映场一票难求,成为电影节热门。

抛开书本此前也专访了《野马分鬃》导演魏书钧、男主角周游,本期奉上女主角郑英辰的专访。

郑英辰作为一个95后新生代女演员,《野马分鬃》是她的首部处女长片。

在影片中,她塑造了一个与周游饰演的男主截然相反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虽然表演经历单纯,却在影片中展现了精确沉稳的演技。

在荧幕之下的她,更像是干干净净,恬淡自然的邻家女孩

以下为抛开书本专访郑英辰采访实录:

采访、整理:置否

图片:荼白、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抛开书本:这应该是你第一次主演电影,你会感到有些压力吗?

郑英辰:会有压力,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拍电影。一开始有些忐忑,好在导演开拍前给了我一些片单让我去做功课,拍摄前也进行了不少沟通,让我有了一些准备。

抛开书本:你这次演的角色是作为男主角阿坤的女朋友的一个形象出现的,你可以谈一谈你自己怎么去理解这个人物和角色呢?

郑英辰:他们跟生活中一部分大学情侣一样,女生可能普遍就会比男生要早熟一些。阿芝很独立,对未来的规划很清晰,像她大学期间就去做一些兼职工作,赚钱,攒钱,她追求的是稳步向前,将来能有安稳的家庭和生活。

抛开书本:但是随着后来这个角色人物性格发生了转变,你自己再去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什么样的一个把控或者感受呢?

郑英辰:其实一开始导演问我觉得自己跟阿芝像不像?像不像我不清楚,我只是理解她的每一个选择,理解她要做这些判断和抉择的时候她内心的想法。

比如说她为什么会要去做兼职?因为你看她的家境也不错,爸爸来北京出差公干,但她还是想要用自己赚的钱带她爸爸去游乐园,其实她思想还是蛮成熟的,她向往成熟、期待长大,想慢慢往一个家庭,或者说往一个成年人的世界走了,她清楚毕业进入社会之后就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所以她会比阿坤更了解社会的规则是什么,她更能够去跟社会打交道。

抛开书本:你为这个角色做过哪些前期准备吗?你怎么看待与左坤情感的变化。

郑英辰:阿芝有很多做兼职的戏份,拍摄之前去请教过学礼仪的朋友,了解她们学的课程、仪态动作、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等等。其实阿芝和阿坤在面临毕业时的分手也就是这两种不同观念碰撞的结果。两个人观念不同,一个还是向往着自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另一个需要现实和安稳的生活。

抛开书本:我们了解到你是从中戏毕业,中戏在表演方面一直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可以简单谈一下在中戏学习的日子哪些方面让你觉得收获特别大?

郑英辰:中戏教给我最多的是怎样和别人相处,和每一个人相处。平时排练基本就是几个人一起搭戏,搭了四年,基本上班里每个人我们都合作过。排练过程中会面对各种的问题,有碰撞、有融合。我很喜欢坐在一边看每个人表达,真的觉得每个人都很有趣、很可爱。

抛开书本:那么你自己觉得学习舞蹈的经历会给你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聊聊艺考经历?

郑英辰:我是普高里面的艺术生,学的是舞蹈和音乐。我学舞蹈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学了几年,不是什么童子功。有一次一个师姐跟我说你可以考一下中戏试试,她说中戏现在刚成立了一个系叫音乐剧系,又唱歌又跳舞,好像挺适合你的。然后我回家跟父母商量了一下就去了北京,上了几节艺考培训课之后才发现上的是学表演的,我问同学咱们不是学音乐剧的吗,同学说都差不多,我当时也没有特别清楚的概念,就继续学了下去。

抛开书本;您是一个山东人,当时考学的那一种勇气,应该是对于北京这个城市的向往或者是一种执念,你想留下来,或者是不是都市会给你带来一些你梦想种子的一些力量?

郑英辰:当时读书的时候,我还真没想这么多,我觉得北京挺好的,我也没有说我一定要考到哪个学校,只是有一种力量就一直拉着我要往这里走,我应该到这来,我觉得这我应该要留下来。

抛开书本:您谈谈能您能谈谈跟魏书钧导演的合作。

郑英辰:很感谢导演的信任,也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部作品,我还记得第一次去见导演,整个过程其实也没有聊太多,但一见到导演就有一种很信任的感觉,他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很多都没有回答上来,其实更像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感觉。

他问我最近看了什么电影,我甚至都想不起来我最近到底看了什么电影,越使劲想就越想不起来,导演看了看我都笑了,后来简单聊了聊对这个角色有什么想法?当时我说我觉得这个角色其实挺独立的,这个是我跟她性格很像的一方面。还有她所做的一些决定和判断,我都是能够完全理解的。后来我回去之后有点懵,觉得有点遗憾,好像当时有很多话都没有跟他说出来。

抛开书本: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和演员周游合作,感觉如何?

郑英辰:很感谢他真的,因为我第一次拍电影对拍摄的工作环境是比较陌生的,他很耐心的教我。第一眼感觉他是个个性很强有点孤僻的男孩,但慢慢合作下来发现是个心思很细腻,而且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人。

抛开书本:然后这是你第一次出演艺术片吗?因为在我了解你之前是拍了一个《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这样的一个网剧,你自己感觉这两者在表演方面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郑英辰:我毕业之后拍了《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然后就是《野马分鬃》。我好像刚学会了要怎么拍网剧,下一部戏就换了电影,然后之前学到的好像又用不上了, 因为我一开始学戏剧,这三个完全不一样。我也很感激这些经历,每一个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抛开书本:你下一步想挑战什么样的角色?

郑英辰;没有具体想拍一个什么类型的角色,我很希望能发现自己不同的一面,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不同的影视作品,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很多角色我都愿意去尝试。

抛开书本:你第一次参加电影节的时候会给你一些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包括你来到平遥之后,觉得感受如何?

郑英辰:第一次来电影节我觉得真的很荣幸,当时我听到这个电影入围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恭喜导演,恭喜周游,来到电影节大家又聚在一起,好像回到了拍摄的日子,很开心。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平遥,这次比较匆忙,希望之后有机会可以好好逛一逛平遥古城。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2 ) 大四工科废物看你们文青生活的观后感

声明:本人品味有限素质低,从不写影评。本次因为豆瓣APP判我字数过剩,故短评变影评。别骂我。

2021/11/20,离考研还有35天,本轮疫情即将进入收尾阶段。而全北京的不要脸的高校都玩区别对待这一套,学生正常出入校门难如登天。

看到四道口有点映《野马分鬃》,还有导演和沙丹来(我还没见过他真人呢),我提前好几天,小心翼翼大费周章申请出校,挤出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去看,当然还是比较失望的。

优点也不少。有几个镜头比较印象深刻,对演员不同方言的表现,不避讳手机使用,我都还挺满意。其他什么象征、调度,我倒是感觉到一点儿,不过没电影达人那么手到拈来。想看夸的去别人那儿吧。

真的,还是你们文青牛,毕业找不到工作都整这么艺术,说白了还是没什么压力。怪社会,怪女友不『忠诚』,怪爸妈不理解。这几个问题也没有什么初始动机——和我认识的一切老北京文青一样,生活够好了,实在没事干,只能对着空气叛逆不羁。

我作为一个找不到工作正在考研,如果考不上就二战或者家里蹲的大四废物(外地人),觉得导演确实矫情了,或者我真的酸疯了。整个电影一股回忆青春的味道,类似于高晓松电视上大谈他的清华时代。也许是年代不一样了,导演毕竟是90后,北京人,学艺术的,大四就是这么洒脱惬意。但是拍出来给现在的我看了,就觉得真扯,大四不都是人人压力大到抑郁,忙到头昏脑涨?有空叛逆打炮开车到处玩,已经是中产往上了。我们学长,家里农村的孩子多,找不到工作还延毕,直接跳楼了。

青春片天天拍臭文青干嘛呢?不如去纯工科学校,拍跳楼的考研的进厂的。不过这些太现实了,观众看着心里难受,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正能量,也没有你们文青那么多美女绕身。谁爱看呢?

你这主角,家里北京有房有车有蓝牌照,父母都是公务员事业编,吃喝不愁,找个倍儿漂亮女朋友还伸手要钱,没事干就是酒驾,被抓秒怂了。上个名校,恶心老师,不让你毕业开始急了。这不一窝囊男吗。怎么这么有病呢?被社会逼着犯病就算了,这主动犯病就别拍了吧。

电影里面的海哥形象看的我也有点难受。一个工程赚了钱的中年男人,喜欢写诗出歌。我10年后希望的也是这样,能赚点钱,有钱支持自己做爱好,比如说弹弹琴之类的。当然,在主角这种纯血正黄旗文青眼中,不过是个外地土包子罢了,可以赚你的钱,然后偷偷嘲笑你,把你激动塞到手里的碟子全扔了碾碎。可能我在文艺圈里人看来也是这种品味不高的笑料。很难不感同身受。

说到美女,《野马分鬃》充斥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幻想。出了场,基本上女观众都在抱怨,描写女性太狭隘。对这一点我觉得不难理解,认识几个老北京文青,天天喝酒吃饭除了吵吵破电影破摇滚,就是讨论草B呲妞,互相推微信。文艺青年都这样。只是导演不小心把内心拍出来了,大家接受不了而已——就要美女都给文青傍身,没钱没车脾气臭无照驾驶满嘴跑火车怎么了?他可全都是满满的才华啊!不值得你掏钱养吗?你滚蛋了,下一个美女就在路上,看一眼就出来扑倒滚草原。梦做的真不错。 再说回场下,片里和片外的内容(沙丹、导演和某2021级传媒大学导演系的观众)都弥漫着一股『我们学艺术的才看的明白』的小圈子感。沙丹老师真热情。可能他人就这么热情,我也不知道,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他看得出来比较激动,反复说『我们传媒大学』如何如何。原来这场好多都是传媒大学的学生,朝圣一样,『我校第一个打入戛纳的电影人』『学哥,我是你的粉丝』。一瞬间我一个技校学工科的被羞耻和尴尬淹没,感觉自己真的有点猪鼻子插葱了。我这种没有被艺术院校浸染过的废物何德何能跟大家坐在一起。

最后 1星变2星送给导演,人还不错,挺温和的,说了一些心得体会很有意思,是和观众比较平等地交流。技术审美都挺棒的。这电影他也没错啊,就是这么长大的,忠于自己内心了。只怪长在了全国最富足的地区,随手拍出来的回忆录,都能在我这种来自偏远地区的工薪家庭还『向往』艺术的工科生心里,掀起无穷的涟漪和艳羡。

越看青春电影越觉得酸楚。少有电影是聚焦普通学生生活的,无非是大城市,好日子,矫情几句,赋诗三首。电影总归是上层人士玩的,我努力考研找工作,早日进厂糊口吧。

 3 ) 专访魏书钧:90后导演的野生之作,从戛纳一路驰骋抵达平遥

文/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颁奖礼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项的《野马分鬃》周游被赋予了这样的评价:他精准地把握了角色的内心动作,外部展现的分寸拿捏得当。难能可贵的是,他最大限度地抹去了表演痕迹,完全将自己沉浸于角色之中,让人相信,他即角色,角色即他。

很早之前,就关注到魏书钧导演的《延边少年》,它获得了71届戛纳短片主竞赛单元特别荣誉奖。导演起点很高,研究生毕业作品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展映单元。《野马分鬃》入围今年第73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

每年平遥影展都会无缝连接当年三大电影节获奖入围影片,今年备受关注的,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唯一华语片《不止不休》、威尼斯日《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柏林《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及这部戛纳电影,都在期待片单之中。

这其实是我第一次看魏书钧的电影,但对影片里弥漫的野生、自由的气息深深着迷。它发生在北京,却是一个无强地域性捆绑的故事,有着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出走的少年,离经叛道的青春成长体验,伴随野马、二手吉普车的奔驰,忧愁消散在风中。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录音师(周游饰),如果说章明导演在《冥王星的时刻》里用王学兵的导演困境阐述个人创作时,将明未明的灰暗时刻,那么《野马分鬃》也通过主人公阿坤在剧组的体验,戏谑了当下电影拍摄的片场种种。有人在豆瓣评价“看完就知道烂片是如何被拍摄出来的了。”艺术真实,和生活拉开距离。片中导演(王小木饰)一句“洪尚秀”,近身观察,惊鸿一瞥。

《野马分鬃》可能是平遥媒体场欢笑声最多的电影,除了扎实的剧作能力,导演魏书钧和编剧高临阳对人物细节的把控也卓然超群。在平遥举办的一场青年导演论坛上,编剧高临阳说,这种幽默感不是来自某个特定地域,而是这些人物身上自带的。这些幽默感塑造了人物的一部分。 拍青春成长的作品有很多,但是《野马分鬃》的独特气质让它在戛纳占据一席。青春的伤痛、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在充满大光圈的气晕之中,少年成长途中的悲欢离合,Striding into the Wind(《野马分鬃》英文名)。

几天前与导演魏书钧的采访中,他也反复提到这两个词:朴素,自然。这既是他对于演员的要求,也是对于他作品最好的形容词。

电影:真实的“逃”

刘小黛:您的影片里有着某种民族特性,《延边少年》中的主人公是朝鲜族,这部影片里面也有去蒙古,您是怎么构想的? 魏书钧:应该说是碰巧了,没有想特别多。 刘小黛:影片中 的“马”有什么寓意吗? 魏书钧:用“马”(这个意象)是觉得它有一些互文的关系,因为这样可以和片名、结尾都有一点关系,但是它没有一个标准的解读。 刘小黛:片子里面多次出现“吉普车”这个工具,和“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共性? 魏书钧:它们差不多嘛,它们都应该奔跑起来。 刘小黛:电影主人公有一段放弃学圆号的情节,之前您的采访里也有说,《延边少年》的故事也来源自您小时候逃避练琴的一段经历,故事剧情可能与您的真实经历相关? 魏书钧:对,是。小时候有点高压,我一直在练琴,每天时间特别长时间。有的时候那个角色到一定年龄,他就开始想反过来了、想突破一下,想玩点自己没玩的,不太想去管其他的事情。 刘小黛:所以您后来学的录音专业。那您为什么会让主人公成为电影录音师的角色呢? 魏书钧:我本科学的是录音,所以我也挺理解录音的一个学生组里面的样子。 刘小黛:我看您的经历挺多的。包括您刚刚说的录音,也表演、拍广告片。这些经历会对你的片子有帮助吗? 魏书钧:因为我小时候演戏,然后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后来再大一点十七八岁我就不太喜欢演了,觉得特别被动,有时候人家让我干个什么我还挺扭捏的。但还是挺喜欢电影,我一直看,看多了以后想去了解、想去多尝试,一开始从一些短片、学生作业、或者小的广告开始入手,就这样慢慢的(开始当导演)。

刘小黛:片子里面出现了两段爱情,包括和女演员的激情戏也是在一个“野生”的环境。是不是比较喜欢这种野生的情感? 魏书钧:我倒没想他是“野生”的,只是觉得他(主角)在上路之前其实是一个把好多事都弄砸了的状态。他学校也没弄好、和女朋友也分开了、然后把他妈妈也得罪了。其实去那再补拍一场戏,好像更像一种逃避。倒不是说他有多向往草原,我们觉得那个是真实的。我觉得它是一种“逃”。 在草原上那天晚上,好像他跟那个女人都有点心事,有点天涯沦落人那个意思吧。他可能期待在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一个慰藉。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在那车里面也就冻醒了。那时候去草原变成一个“必然”。无路可退了,有点那种感觉。

演员:真实地“反应”

刘小黛:您为什么会选择周游这个演员? 魏书钧:这个角色身上有那种特质,我觉得他作为演员来说还挺强烈的。他不是科班出身。在他身上有一种韧劲。但很多演员身上这种东西还是比较少见,也比较喜欢他这个。 刘小黛:上一部《延边少年》听说是万人选角,这次的选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魏书钧:这一次就是大量看资料,然后见演员也见得非常多。从开始Casting,我们陆陆续续也选了六七个月的时间。

刘小黛:演员的表演特别自然,您作为青年导演当中已经有一些作品的导演,在调教演员方面有什么心得吗? 魏书钧: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心得。尽量把原来的一些和朴素的电影观念相违背的东西先放下,然后我们重新再出发,再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其实表演、摄影都一样的,就是大家得朴素、自然。 如果我不太相信这个“反应”,你是挤压出来的、或者用方法演绎的,我觉得就不对了,我就希望创造那种大家真实地“反应”了的那种表演。 刘小黛:《野马分鬃》里面有没有哪场戏是您印象最深的,或者遇到一些困难? 魏书钧:拍蒙古包的时候,(因为是)有调度的。里里外外特别多,我们排练了好久,摄影师也很累。实际上演员也特别累,那里面还有群演。而且视角也一直在变化,有哪个节点错了都麻烦。其实长镜头基本都这样。这里就相对偏长一点,还是要大家配合,共同来完成它。

刘小黛:里面还有他父亲跟警察的对话,警察讲的方言,好像稍有一点声画对不上,是因为您怕他方言说的不标准,所以用了配音吗? 魏书钧:因为我们改了一些台词。 刘小黛:方便说一下还有哪些改动吗? 魏书钧: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地方。 主题:电影开始之后就有它自己的生命

刘小黛:影片最后他还是被困在北京的现代文明当中,没有去到内蒙古。这是否就意味着一种惨烈的成长?还是没有逃避掉。 魏书钧:我觉得他个人的归宿何去何从不重要。在结尾里面他是回来了、还是到了新的一个地方重新出发,我觉得这个也也不重要。主要还是讲他之前的那些事。 刘小黛:电影的光晕、调度特别好,在摄影上面有一些跟摄影师的沟通吗?是否有一个自己的美学标准? 魏书钧:就是简单的,朴素一点的。但是在简单朴素的前提下,要真实,然后给大家一些能够主动观看的这种空间,我不想通过那种碎片的剪辑方式去挤压情感,或者说摆到你面前,给你翻书的那种感觉。 刘小黛:我特别喜欢有场戏的台词“艺术真实,和生活拉开距离”。 魏书钧:我觉得阿明说的所有话都是对的,只不过他说出来听起来不靠谱、都是反向的那种。但他说的话我觉得对的,包括他说的“电影开始之后就有它自己的生命”。其实都是我自己的一种理解。 刘小黛:故事发生在北京,主人公是北京当地人,但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并不太觉得故事发生在北京,也没有特别强调地域特色,你是怎样发现这样一个特别的人的故事? 魏书钧:因为他可能说台词的方式不是特别“北京”,我们没想特别强调地标这件事情,我觉得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大家能感觉到就 ok,他不是一个四线城市的,我觉得就还好了。

刘小黛:有很多挺魔幻荒诞的细节特别有趣,太阳神地球人月亮河、卖碟这些。我看的时候会觉得有的人挺像广东那边,你是有一些其他地方的生活经历吗?还是看到了这样的人? 魏书钧:看到过类似的,或者看太多了,你就会有某种归纳。 刘小黛:最后那一幕也特别好,“大学最后一年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要重新去做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您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去做结尾?

魏书钧:能考虑到一些正向收尾的问题。主要是这方面的。 刘小黛:原来你的结尾是怎样的方式? 魏书钧:原来是没有话的。 刘小黛:所以主题核心还是有一些悲痛的。 魏书钧:我觉得不悲痛吧,他说话的内容跟想表达的东西是一致的。他确实是经历了这些事情,只不过可能没必要说出来。

延续:人一直在变 刘小黛:您的起点非常高,短片就去了釜山,后来第一部长片戛纳获奖,这一部《野马分鬃》也是在今年戛纳的官方片单中。对于与您相同年纪的一些青年导演,您会跟他们做一些沟通吗?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魏书钧:这个谈不上,我就会跟一块在家弄这个(电影)的有挺多沟通的。聊聊片子什么的。 刘小黛:“野马分鬃”它是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第一招,下一部片子,“白鹤亮翅”是第二招,是不是有想拍三部曲的打算呢? 魏书钧:正好就是撞上了。故事也挺适合那个名字,我觉得挺好玩的,就这样子。到时候那个(第二个)故事出来大家可能也能理解,或者也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叫这个,不过我觉得那个问题不大。 刘小黛:是否你现在有自己的一个拍片主题方向,因为(您的作品)都是有延续性的。

魏书钧:因为人也一直在变,关注的事儿、或者你在乎的点也都在变。所以我只是说当下感兴趣什么样的人或者什么一个故事,我没太想从一种规范上或者说长久的一种风格形式上去考虑这个事。 刘小黛:您之前也拍短片,这次是剧情长片,之前还拍过纪录片。你觉得这三种的类型,接下来您会更喜欢哪种? 魏书钧:短片长片其实差不多,就是短片更灵活,长片人更多、不太灵活。纪录片还挺不一样的,纪录片就是要找到对的题材和跟拍的人物,可能你要做的是一个长期的打算,更随机一些、人也更少,但是它是比较耗时的一个东西。当然还要碰到合适的时间和题材可能才会拍。 剧情片我觉得还是相对可控一点的,你只要找到了剧本,演员什么的你都可以说。 纪录片随时有新的变数,但变数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机会、有可能是挑战,都不确定。 刘小黛:您拍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少年的青春成长故事,有没有您自己特别想尝试的其他故事类型?

魏书钧:都可以,我觉得。悬疑片、别的类型的都可以尝试,主要还是看人物,然后故事是什么状况。 刘小黛:也还是会自己写剧本。 魏书钧:对,更多的是自己写。 刘小黛:你之前片子在国内很少有机会看到,《野马分鬃》未来是否有一些商业发行计划? 魏书钧:应该很快会在电影院和观众见面了。

文/采访:刘小黛

编辑:合鸟

图片、视频:置否、荼白

公众号:抛开书本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4 ) 《野马分鬃》:离电影太近,离电影的观众太远

近日,电影《野马分鬃》正式在院线上映。一年前,这部由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的电影就曾入围平遥国际电影节与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而在更早之前,魏书钧执导的短片《延边少年》也曾拿下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短片特别荣誉奖。今年,魏书钧在《野马分鬃》之后的最新长片《永安镇故事集》更是第三度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对于一个90后导演来说,这样的成绩可谓斐然。 作为魏书钧的第一部长片作品,《野马分鬃》从平遥跑上院线、遭遇了更多的观众以后,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目前,《野马分鬃》的豆瓣评分落在6.7分,不少影迷认为这部电影实为过誉。

电影《野马分鬃》官方海报。

在本文作者看来,《野马分鬃》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是一部好作品,甚至是一部过度成熟的长片首作。它的青涩和个人表达有其珍贵的地方,但也暴露出近年来青年导演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它离电影太近,因此离电影的观众太远。这是《野马分鬃》在院线遭遇冷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匹野马原本还可以跑得更远,本文作者也期待着这些野马能够跑向更远的地方。

撰文 | 魏子薇

01

成熟的拍摄技法

作为青年导演的首部长片作品,《野马分鬃》记录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录音系男大学生的彷徨。虽然一辆吉普车贯穿影片始终,但这部影片还是应该被定位为青春片,而非公路片。然而,这部内核青涩也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印记的青春片实际上出乎意料地成熟。这种成熟主要表现在摄影技法和场面调度上。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影片前半段就有一场戏,整场戏由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构成。一个女孩在商场里遇见主人公左坤(周游饰),并询问他要不要配合做一个问卷。隔着商场中庭的远景镜头追踪他们进入电梯。透过观景电梯的玻璃,观众看见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关于个人信息的对话。女孩问:“电话号码?”左坤说:“你手机里不是有嘛?”我们因此可以推测出两人可能先前就相熟。简短的问卷结束,女孩离开、进入隔壁的电梯,左坤则停留在原本的轿厢内。随后左坤的电梯上行,女孩的电梯下行,镜头顺着电梯往下拍摄到商场舞台上的表演——那是女孩的工作场所,而女孩加入了礼仪小姐的队列。

这是一场非常丰富而流畅的戏,能看出调度经过了深思熟虑,且不仅仅是在炫技。优秀的电影创作者知道不只是要用台词讲故事,这场戏就是利用了整个商场的空间讲故事,讲这两个人的生存状况和两人之间的关系。在恰到好处的氛围下,即使台词非常精简,这种关系也是不言自明的。这场戏被安排在影片伊始,让人无法小觑这部作品。

从《野马分鬃》看,新人导演魏书钧挺喜欢使用大景别和长镜头,但不是为了渲染宏大的氛围,而更像是让观众遥远地窥探。同时录音允许那些遥远的对话传进我们的耳朵里。有时,他更尝试让主人公撤退出长镜头,或者说,让长镜头停留在其他角色的空间里。比如说在游乐场,左坤在中场休息时拿着录音杆离开了,但镜头没有关闭,还在拍摄导演阿明(王小木饰)拙劣地搭讪女主角依琳(赵多娜饰)。在蒙古包前,镜头也持续记录着导演、村长、童童之间两两发生的对话。这些人在镜头里进进出出,构成一个饱满的时空,也多少稀释了一点半自传色彩的青春片中往往满溢的、对主人公——或者说自我——的过分关注。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平心而论,《野马分鬃》不是一部闷死人的闷片,前提是你对观影抱有一定的耐心。影片里偶尔出现的黑色幽默,如同不温不火的粥里偶尔冒出的几个泡泡。这种幽默的底色其实是真实,是有些伧俗的真实。左坤的女友芝芝(郑英辰饰)也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她的副业是个礼仪小姐。于是她工作场所经常土味且尴尬得让人联想到贾樟柯《天注定》或《世界》里的空间。

左坤的窘迫也时常激起观众的笑声,就像坐在我后排的姑娘的短促笑声。比如当他因酒驾被抓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高中生还在怯怯地询问他是否还能搞到这个月的月考题。人和人之间关切的错位与参差引发了观众对于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的善意嘲笑,也可能是掺杂着共鸣的自嘲。

简单来说,作为一部青年导演的作品,《野马分鬃》是成熟的,因此能在去年的平遥电影节中脱颖而出。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当野马从平遥跑上院线、遭遇了更多的观众以后,也出现了更多的声音。在叙事线索更清晰的商业电影之间,它显得格外青涩、落落寡合。《野马分鬃》的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呢?

02

青涩而模糊的自我表达

或许要从今年10月份结束的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说起。

当时有两位青年导演比较受人关注。一位就是魏书钧,他凭借《野马分鬃》之后的新作《永安镇故事集》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另一位则是孔大山,他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

孔大山执导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官方海报。

对关注国产青年电影的观众来说,这两位导演的名字都不陌生。魏书钧自不必说,孔大山之前并未有长片作品问世,却有一段学生时代的影像作品在各大社交网络上流传。

巧的是,看完《野马分鬃》以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大山的那部小短片——《法制未来时》。这部明显带有黑色幽默的短片,模仿法制节目的形式,展现了警方因“文艺片闷死人事件”捣毁一处创作者窝点的实录。

在镜头前,被打了马赛克的导演孔某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我就是思想觉悟太低,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这也成为这段不到10分钟的短片的金句。

“老是沉迷于自我表达”,这几乎是所有青年创作者都难以回避的指控。《野马分鬃》也是如此。影片的主人公左坤是一个电影学院录音专业的大四学生。整部电影几乎都是他的生活碎片。除了他在影片开头买了一辆吉普车并在之后一直驾驶-修理-驾驶之外,全片谈不上有什么主线,都是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

即使对导演魏书钧的了解为零,你也很容易从主人公作为电影学子的角色定位上,估测出真实和虚拟的重合度。实际上,魏书钧确实在中国传媒大学读过录音专业,在大学期间也爱接私活,帮人拍片、做场记和副导演。他也买过一辆吉普车,并最终以3000元的价格把车卖了,买主说之后这个车会转手给内蒙古的牧民,他也算间接实现了心心念念的草原梦——这也是片子最后左坤的选择。魏书钧自己承认,片子对于他个人经历的还原大概有三成。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其实,这种个人经历和影片内容的重合,虽然容易引发观众对作品创作者青涩或自恋的评价,但并不足以构成“沉迷于自我表达”的指控。甚至,我并不真的觉得“自我表达”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很多成功导演的早期作品中都有自己青年时代的影子:

贾樟柯的《小武》是他和他平遥镇上的朋友们的生活。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四百击》更和导演特吕弗的私人经历高度相关——特吕弗年少时候也曾因为盗窃被捉进少管所。侯孝贤拍《风柜来的人》时35岁,韦斯·安德森拍《青春年少》时29岁,迈克·尼科尔斯拍《毕业生》时35岁,拍的都是青春期,导演们也都处于后青春期和执导生涯前期,与拍《野马分鬃》时30岁的魏书钧差不多年龄。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电影成为经典。

真正阻止野马叫好叫座的原因,是《野马分鬃》的拍法和大众有不少的距离。

如文章刚开始所说,《野马分鬃》其实并不是一部公路片,而是一部青春片。它的核心原本最容易引起人的共情——青年人的社会化。通常这种社会化被认为突出发生在学生从学校毕业的那一刻,所以我们看见《青少年哪吒》拍的是高中毕业,《盛夏光年》拍的是大学毕业。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所处的特殊时期,人们无学可上也无业可毕之外,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个节点,也因此对此间的惶惑不安和蠢蠢欲动容易产生共鸣。

但也如上文所说,除了吉普车的主线之外,本片没有明确的叙事线。他和女朋友打情骂俏,他打零工,他顶撞老师,他找了第二份零工,他翘课,他和女朋友分手,他打了第三份零工,他再次顶撞老师……本片和公路片最显性的区别在于,左坤的吉普车总是在城市里,而非在公路上飞驰。偶尔短暂地上路,还被查了酒驾。这辆车像左坤一样,是叛逆的,也遭遇重重困难。

左坤最终也没有如车贩子所希望的,成为一个“越野e族”,因为影片最终不是要说他开这部车去了哪里,而是要说无法去哪里。野马这一核心意象,在片中并不意指飞奔,而是落在监狱里的犯人打的太极拳招式上。收招之后,全体蹲下,拼成一个橙黄色的“感恩”。这种非线性和反高潮的特征难免让习惯商业片逻辑的观众失望。

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比没有明确的叙事线更要命的是影片没有明确的人物动机。主人公想要去做什么事,或者不想做什么事?影片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展示。虽然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左坤的彷徨与失落,他偶尔充满优越感,又在现实中不断遭遇撞击。

青春片总要有一个核心的,即使它是遥不可及的渴望。《少年托洛茨基》里的主人公以为自己是托洛茨基转世,想肩负起无产阶级革命。而在《十七岁的单车》和《盛夏光年》中,爱和欲望构成了青少年时期里的英雄梦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渴望,青春片也往往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反抗对象,通常是世俗化的生活、被扼杀的理想主义和冰冷的都市病。经典作品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香港制造》等。当纯真遭遇染指、当梦想被日常吞噬、当欲望被现实淋湿……无论年轻的主人公被就此打倒,还是咬牙奋进,都容易勾动观众的心弦。

然而,《野马分鬃》核心松散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公的复杂身份。左坤虽然大学没毕业,却不是一个没经历过毒打的、受象牙塔庇佑的单纯学子。他在大学期间就有持续接私活的经历。在混剧组方面,他比学校里的教授还经验丰富,也催生了很多师生间的矛盾。按魏书钧的话说,左坤是“学校里最社会的人,社会里最学校的人”。

这种人物前史使他和很多青春片中无知而无畏的主角不同。青涩与成熟、学校和社会、纯真与黑暗、理想与现实……这些构成青春片核心矛盾的二分法在他身上是融合和模糊的。而且,这种模糊发生在影片开始、观众认知这个角色之前。于是,这也为这角色的塑造,以及相对应的,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其实处于社会人和学生身份的转换节点,左坤身上还是拥有一些刻板印象中的学生特质。比如他的混不吝,他的幼稚,他的少年意气等。这些表现主要体现在他的剧组遭遇和他与女友之间的摩擦上。在和女友芝芝的关系中,左坤是显得更加单纯的那一个。

我很喜欢一场没什么对话的对手戏:左坤到活动现场接芝芝下班。芝芝剪彩结束后走到台下,训斥另外两个女孩为什么没有在台上展露出笑容。训斥结束后,镜头带到旁边的左坤,停在他呆滞的表情上。明显,芝芝已经在社会中进入了一种权力关系的上层——尽管这是再小和再底层不过的权力结构。她对于两个女孩的要求是展露微笑,也是一种剥夺本真的象征。左坤对此是被动的,也隐含着抗拒:虽然总是在剧组里充当被剥削的边缘人,他却还没有准备好充当剥削他人的角色。

但这样的冲突,不仅在价值取向上过于学生气,在很多成年观众看来,也有些无病呻吟,表达上也比较隐晦。所以即使我个人并不反感、甚至欣赏这样的自我表达,它也注定无法在大众市场上激起更多的共鸣。

03

离电影太近,离电影的观众太远

如果说,上文中提到的非线性、反高潮、孩子气的隐晦表达,是市场注定不认可、但我还算欣赏的表达,那么《野马分鬃》在我眼里还存在一种真正的缺憾:

它离电影太近了,因此离电影的观众太远了。

《野马分鬃》充斥着对于电影媒介的展示、引用和致敬。左坤是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做的是电影行业中的边缘营生——录音。他的历程中有很多电影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细节。技术上的,譬如如何举杆、如何拟音、如何补录环境音。人际关系上的,譬如年轻导演很依赖经验丰富的摄影师,甚至在权力关系上会有一种反大众认知的倒转。角色的台词里也充斥着文艺片导演的名字,洪尚秀、王家卫、侯孝贤等。

“澎湃新闻”发布的一篇影评认为,《野马分鬃》因此展露了一出“影视圈的奇葩现形记”。但新鲜之外,我觉得这可能更多出于影视制作者,尤其是青年影视制作者的自恋。这种自恋未必是对他们个人的,也可能是对电影媒介本身的。

其实我并不想苛责《野马分鬃》,之所以格外提出这点,是因为《野马分鬃》并不是孤例——它几乎代表了一种近年来青年导演的倾向。如同影片的豆瓣短评区里的高赞短评所说,“2020年涌出来一堆讲述如何拍电影的电影,数量可能不下十部”,魏书钧的第二部长片《永安镇故事集》也在其内。好像这几年,年轻一代拍摄的摄影棚里的“套娃”故事越来越多了,而把镜头对准“非电影的现实”的青年影片越来越少了。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预设普通观众对于电影的拍摄幕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乃至文艺片的拍摄手法拥有业内人士同样的热情,无疑是一种盲目的傲慢。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影这一载体本身并没有什么光环,电影承载的内容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于是,电影对这方面展示越多,大众的共情就折损得越厉害。或者不如说,这样的取材天然就是一种筛选和圈选,留下来的几乎只能是最核心的那部分影迷。

当然,有些电影注定不是给所有人看的。创作者有选择观众的权力,电影人也有拍摄戏中戏的权力。所以费里尼有《八部半》,特吕弗有《日以作夜》,文德斯有《事物的状态》……但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的青年影人不约而同地都把镜头对准电影本身的时候,被共同忽略的是“外面的世界”。在这些此起彼伏的媒介的自我致敬中,除了热爱,我更看到了懒散和失控:失控的是自我和作品之间的距离。

再回顾一下大师们年轻时的作品吧。你会发现即使热爱电影,他们基本也不急于在最初就用作品热切告白。把镜头对准电影,往往是他们在过尽千帆之后:《八部半》是费里尼的第九部作品,在拍完了浪荡儿、妓女、骗子、小丑的故事之后,他终于开始拍自己的影子;《日以作夜》前,特吕弗已经成为新浪潮的标杆;拍《事物的状态》,则是因为文德斯凭借《公路之王》等片走出欧洲、来到美国,并经历了完全不同的电影生态,产生了一腔想要抒发的怨怼。张艺谋年逾七十才拍了所谓“给电影的情书”的《一秒钟》,但在影片中,胶片还是历史和记忆的载体,并不存在什么超验或普世的光环。

电影《八部半》剧照。

《野马分鬃》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是一部好作品,甚至是一部过度成熟的首作。它的青涩和个人表达有其珍贵的地方,但它也暴露出青年导演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尤其是从平遥走上院线之后。

必须再次强调,我并不想对《野马分鬃》求全责备。电影有小视野和大叙事,可以把视点抛向世界,当然也可以把目光聚焦自我。可以是雄浑的交响乐,也可以是自言自说的影像诗。但因为《野马分鬃》不是青年导演作品的孤例,我才要说:不必着急致敬电影,因为世界之大,并不只在摄影棚的咫尺之内。也不必着急拒绝大众,因为电影的受众可以不仅是骨灰级的影迷。

《一代宗师》里叶问说:“世界之大,其实大不过一个想法。”吉普车最终在左坤的想象里跑上了草原。我们也期待着青年电影可以跑得更远。

主要参考资料:

[1]专访丨《野马分鬃》导演魏书钧:去年放的礼花,今年终于亮了,“澎湃有戏”公众号,2021年11月26日://mp.weixin.qq.com/s/L58MrqAzir_JHTd6BcZgCg

[2]《野马分鬃》:一匹野马,没有草原,“澎湃新闻”,2021年11月27日://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80530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魏子薇;编辑:青青子;校对:贾宁。题图来自电影《野马分鬃》剧照。

 5 ) 大四焦虑

可能是因为看大四焦虑多了层共鸣,最后感动得过分,网络热曲恰如其分,野马最终出现的时候,我已经不去听画外音说些什么了,音乐很够了。

拍得很优美,除了内景速切外景我不太理解以外都好。车是个太棒的载体,无数黑夜中的光影镜头都有不一样的美,我尤其喜爱结尾送车的运镜。电影的节奏给了关注声音的空间,与“录音”的设定契合。

元素堆叠得很精细,布景精心,有杨德昌的感觉了🐶,比如在他老家里的柜子上摆着豆瓣电影日历。

不明白为什么不更现实一点,把“电影学院的故事”划掉,换成“中传”的故事,会有更大的冲击吧,对顶尖学府的模样窥见一二。

戳到了也是这个年纪的我关心的一些点。挥发掉的天真,现实的迷幻。学校有些可笑的教育,刻板又优渥的老师。几类人(北京本地,县城官二代)的状态,及他们的追求。如何出口伤人,任性地对待感情。年纪轻轻就沉沦在“规则”带来的便利... 你快去考北京公务员吧!

看到结尾的饿了么小哥我彻底崩溃,有这么个电影真好。瞥见了自己大学四年来丢失的一些,那些奶酪被搓下去的碎屑。

 6 ) 野性!这才是真正成熟的青年导演佳作

看死君: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后半程,我们终于迎来数部青年导演佳作,这其中就包括魏书钧导演的《野马分鬃》;而男主角周游最终还赢得了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

评审团给予周游的授奖词:他精准地把握了角色的内心动作,外部展现的分寸拿捏得当。难能可贵的是,他最大限度地抹去了表演痕迹,完全将自己沉浸于角色之中,让人相信,他即角色,角色即他。

其实早在平遥之前,本片就已经先后入围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片单、第6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以及第2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可谓是来头不小。

犹记得戛纳电影节官方对《野马分鬃》的评价:“这是两个年轻人和一辆越野车的故事,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年轻导演精准的自我表达。在电影极简的结构背后,蕴藏着像空气般自由的创造力,和一段不可预知的旅程,为当代华语电影提供了全新视角。这是一部不同于任何其他作品的电影,在大银幕对人们的意义尤为重要的当代中国,它如此独具一格。”

影片描绘的是毕业在即的主人公阿坤,在成长的过程中,梦想与现实一次次激烈的冲撞。平遥放映后,观众反响热烈;尤其是在数部华语新片普遍口碑不佳的状况下,《野马分鬃》的脱颖而出给我们带来了十足的惊喜。

【独家专访魏书钧导演】

看死君:您当年凭借《延边少年》入围了戛纳短片单元,讲述的是少年去韩国打工的故事。如今这部《野马分鬃》依然是少年的故事,同样入围了戛纳。您为何一直关注少年群体?

魏书钧: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也不大,从自身经历出发,自然体会的东西也多一点。当然,这两部作品在年龄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短片《延边少年》的主角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而《野马分鬃》的主角是即将面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魏书钧曾凭《延边少年》获戛纳短片单元特别荣誉奖

2018《延边少年》

看死君:说说您创作《野马分鬃》的灵感来源?以及片名为何叫“野马分鬃”?

魏书钧:“野马分鬃”指的是一个武术动作,是太极拳中的招式,喻义奔驰的野马鬃毛左右分披,舒展而又冲劲十足。我觉得我们的主人公阿坤也是这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其实跟野马有某种神似。影片英文片名“Striding Into The Wind”就更直白,有种奔向疾风的感觉,我自己觉得很贴切,当时撞到这个名字觉得挺合适的,就选择用了它。

看死君:剧本方面这次依然是跟高临阳合作,你俩各自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魏书钧:这个故事是2015年有的想法,然后2017年年底,我完成了第一稿详细的分场大纲,但因为这里面有我自己的一部分影子在,我就希望找临阳过来,就是说以一个另外的新的创作视角,去帮我审视一些没有我的部分的东西。所以他就又去写出一稿,然后我再重新去调整。我俩就有很高频率的一段时间里,都在一起天天聊剧本,可能有几个月时间吧,基本上断断续续一直在做这件事,拍摄就是后来了。

看死君:为什么选择周游来饰演影片的男主角呢?他最近也有新剧《风犬少年的天空》正在热播。您能谈一下跟演员之间的合作吗?

魏书钧:因为左坤这个角色还是带有一些反抗性的,他的那种反抗性,很大程度上除了跟环境有关,他跟自己也有点较着劲的这种状态。那么,这对于演员的特质要求就比较高。

我们看了非常非常多的演员,然后我觉得周游在此基础上是跟这个角色非常吻合的,所以就选择了他。然后其他演员的选择也都是参考了角色所需要的特质,总之需要演员身上跟角色有很多能够契合的东西,然后再去挖掘他身上独特的一面。

看死君:影片中讲到了剧组拍摄的故事,然后提到王家卫、洪常秀、杨德昌等导演的时候,很多影迷都会心一笑。这几位导演对你的创作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魏书钧:提到他们也是因为,在我学习电影以及拍作业的过程中,曾深受他们的影响,渐渐地从喜欢到模仿,到去尝试,再到模仿失败。他们总会有一些成功的东西激励着我,并指导着我。但其实拍摄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那些荒诞状况,有时候更多是成长经历中的真实的一部分。提到的导演我很喜欢洪常秀,然后侯孝贤我也非常非常喜欢,很敬佩他们。

看死君:影片中有不少非常幽默的成分,我印象比较深的,其中一个是“有马无马”,另一个是计算器。这些幽默元素是剧本阶段就有的,还是在拍摄过程中的随性而发?

魏书钧:都有,“有马无马”这个是演员王小木提出来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就加了上去,这部分是在现场完成的。然后计算器那个,是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类似的视频,很好玩,于是就写到剧本里面。

看死君:男主角阿坤这个角色,刚开始其实挺野的,留着鬃毛那样的头发;但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迷茫。能谈一下他的这个转变吗?

魏书钧:阿坤开车要去内蒙,其实并不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决定,就好比说,我要去内蒙见谁,或者要完成一个什么事,他不是这种。但是随着他的性格,以及他遭遇的事情,把他搞得每况愈下的时候,去内蒙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成为某种必然,就好像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他跟女朋友也掰了,他妈也被他坑了,他的学业也是各种糟糕。对阿坤而言,就更像是一种逃避,而内蒙则成了一种暂时性的必须要去的地方。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状态跟我原来的经历有一部分相符合的地方。虽然我内心其实没有那么喜欢内蒙,对草原也没有什么强烈执着的情感,但我总觉得自己应该要去一趟,虽然最终我也没能去成。

看死君:所以影片中其实有很多“假”的东西,比如假驾照、假草原、假警察、假篝火等等。相比之下,阿坤所追求的“真”的东西并没有如愿以偿。

魏书钧:我觉得真假还是同时出现的,除掉那一部分就是真的。比如篝火那场戏,大家跳舞的时候,村长说我们这里不让放火了,就用这个灯代替一下,也很真实。我就觉得,这种荒诞之外的那部分是真的,而且对荒诞本身的呈现,其实就接近于真,而并不一定要完全去呈现一个真的跟它去对立。

看死君:影片的摄影很有设计感,比如商场那个电梯长镜头的设计。能谈一谈跟摄影师之间的合作吗?

魏书钧:我们的摄影师是王階宏,他也是《延边少年》的摄影师,我们一直在合作。在《野马分鬃》开拍之前,我们在摄影上定了几个基调,第一我们觉得要简练,第二我们不想把它拍得特别碎片化,而是尽可能在一个镜头里面展现一个连续完整的时空。第三还是要比较写实、朴素,而不是人为地通过镜头挤压别的情感,或者挤压别的细节给大家看。这些都是摄影前期我们沟通的一个方向。你提到的电梯那场戏则是我们现场弄的,刚好那个场景适合这样拍。

看死君:电影的片名叫《野马分鬃》,但其实整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马。

魏书钧:其实马它是作为某种形象,跟主人公彼此互文的,或者说跟我们主题是互文的,就像那辆吉普车,它应该是在驰骋的任务当中,那么马则应该是在奔腾当中。但我们后面那场戏中的马,却是被打了麻药的,对于戏中戏而言,它很符合一个逻辑,因为马生病了,所以她要去找她的老公。但在戏中戏之外,我觉得跟阿坤的状态是互文的。

看死君:这部电影预计什么时候能上映呢?

魏书钧:具体的上映时间目前还未确定,但应该很快就可以跟观众在电影院里相见。

看死君:影片虽然入围了戛纳,但没有去成会不会有点遗憾?

魏书钧:因为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也是没有办法。所以平遥这次还是挺重要的。

看死君:您的下一部作品是《白鹤亮翅》,能提前跟大家透露目前进行到什么阶段了吗?

魏书钧:还是前期的做剧本阶段,现在已经有两稿了吧。我觉得整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动,但是可能还想做得更丰富一些。

采访| 看死君;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短评

一方面,看到它久违地呈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某种真实生活,另一方面,又感到这种真实并不耐咀嚼。只不过,我们这种乖学生的四年更加无聊,更加没有讲述的必要。假如向内开凿的处女作必然带有自传性质,那么魏书钧交出的答卷代表性地展现了一代新导演的干涸。对剧组的揶揄足以令我捧腹,但去年华语影坛泛滥成灾的元电影,都无法大面积地取悦影迷,而只能给对影视圈抱有幻想的观众祛魅。长镜头调度花了心思,不过趣味也就止步于此,相比“导演”反复提及的洪尚秀,制作在内核面前显得太过铺张。最大的问题是把所有人物都变成男主角成长的背景板,哪怕塑造相对立体的胖子也只是他的影子;而一众女性则纷纷落入刻板的男性想象之中,被叙事和镜头双重地推远(少见中近景)。去内蒙的愿望,进而带出的绝望,和去满洲里(《大象席地而坐》)比起来,显得力量全无。

5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越野e族就是汗血野马,无因的反叛裹挟于自由(跑下去)和规则(停下来)中,悬崖勒马被视为是种成长,“野马分鬃”的狱中操阵型是彻头彻尾的被驯化。视听与表演自然且自洽,对年轻人的彷徨有细致描绘,跟随角色踏上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

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3.5;片名嵌合着主题表达,并且在剧本各个层面都紧扣「马」的意象,在出现“野马分鬃”招式的那一刻,所有年轻人的游荡、彷徨、迷惘、愤怒、出走都有了来处,这不是内地青年的无因反叛,而是在集体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反复规训中小心触碰到的边缘。心中藏着一片草原,渴望奔逃的愿望自茧破出。这样的“青春片”放在欧洲或日本都很常见,于内地电影来讲却甚是罕见,这般注重情绪感染沉浸的片值得鼓励。时有冷幽默,生活赠与你的笑和哭一样多,所谓魔幻大抵如此。结尾独白减半星,帮助观众提炼中心思想没啥意思。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4th PYIFF# 9分。藏龙+“戛纳2020”+男主,正常年份应该是一种关注单元。看片时一直会想到的是[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后半段)]和[恋恋风尘]。非常难得的一部既不矫情又不煽情、而且能够引发强烈共鸣的“大四”青春片。[里斯本物语][听见天堂]之后很少见到的以录音师为主角的影片,有着难得的幽默感,讲了许多电影行内的、也颇具迷影梗的笑话(cue了王家卫、侯孝贤和洪常秀),不少还是下了心思的三翻四抖;而在青春片这边,要算在《草样年华》这个颓废青春的脉络里,颓废迷茫与躁动的梦想和荷尔蒙混在一起。导演在人物刻画上有着精准的白描手法,略略几笔就写得生动而真实,更重要的是“说人话”。影片调度很见功力,不少长镜头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与吉普车有关的很多调度都很精到。结尾若能更干脆利索些会更好

1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灵气是有的,作为青春片抓住了迷茫的精髓。但也有膈应之处不吐不快(起初怕自己拳打多了反应过激,结果连男生都说明显感受到片子厌女)。追不到或处不成的女生统统都打成虚荣拜金,但从来不反思自己几斤几两,面目粗陋、冲动易怒、眼高手低、投机钻营、不负责任,还自比野马美化这些劣根性?辱你马了。

18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2020涌出来一堆讲述如何拍电影的电影,数量可能不下十部。《野马分鬃》以二手越野车和内蒙古野马做意象符号的勾连,加上cue一些导演大家的名字,尤其是对传媒大学电影教育和剧组油腻开工的揶揄,引到评论人士和影迷现场叫好——就如同片子里学个电影搞出莫名其妙的感觉良好。然而后半段,刺头、叛逆、不满的青春焦躁,似乎在草原上,彻底失去了优越感的方向。

2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电影好在三点,一是名字,二是海报,三是真实。前两点让我决定去买票,第三点决定它会被骂。一二不再赘述,三真实在男大的冲动、鲁莽,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生是拜金物质的,真实在男大眼中的女性存在的原因就是围绕自己转满足自己欲望,真实在男大的世界中只有兄弟肯为自己两肋插刀,真实在反叛父母反叛一切。以往批判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只为了推进剧情,这片里的女性却连剧情都无法推动,她们只是不明所以地出现,然后上车先自拍、看向豪车流露羡慕、陷入情感纠葛、抽烟再主动亲吻男大。这就是男大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男大的全部世界。过于流于表面的情绪,再多的王家卫也无法拯救。

26分钟前
  • 白堕
  • 还行

4.5 挺有意思,魏书钧在年轻导演这一波人里算是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100首歌的专辑也能拍,监狱也能拍,生活经验比起那些留洋的半吊子多了不止一星半点,实在是难能可贵。但与此同时,他又可以跟你来点儿电影和生活的关系,拍着艺术电影却不吝于讽刺所谓的艺术,丝毫不惧怕在片子里谈论当下,不惧怕谈论生活本身,懂得生活的失意与诗意,不故作深沉无病呻吟。演员调教得也好,不来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表演都很实,调度也有想法有执行力,虽然总体上看还称不上是美学,但就这个年龄段的创作者来说,已经是初具规模和体系,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侯孝贤-贾樟柯一脉的传承者。

2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电影名字真不错;看到结尾,就像是我高中写作文时发现偏题了,专门在结尾点个题。

31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 还行

我总算知道为什么各大电影节如此钟爱这部片了,那么多电影行内的梗自娱自乐玩的出神入化,业内人士能不爱吗?反倒是主要的剧情无限趋向于稀碎,最有意向可挖的车,也没有被镜头语言高度照顾到位,啥亲情爱情兄弟情一夜情少数民族情都往里头装,装来装去把圈内人都哄乐了,你让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咋办?一边想着再野一次结果啥啥都放不开手脚,想替导演说他故意为之表现克制我都没有这个脸。苦等了一年,期望无限拉高,失望再一次粉碎了我的好期待。

36分钟前
  • 小金
  • 还行

在玻璃上贴黑车膜,与生活偷情就不用管现实。在草原上举收音杆,把理想录入就不用管未来。大学的最后一年,我报名了不会参与的公务员,戴上了不属于自己的学士帽,像在舞台上吹不响小号的演员,在草原上不会奔腾驰骋的野马。我曾对这世界充满了野心与期望,却在电台里听到地球人的瞬间,顷刻溃不成军。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小城青春隔了一二十年还是有挺大不同,北京青春怎么隔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味儿啊。以及,直男是否都是不嫖娼不青春(

4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看完这部电影,就觉得天赋这东西可遇不可求。魏书钧导演的这部电影有着真正国际化的创作视野,他的视听语言修养太好了,对艺术电影的创作也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这个剧本展开故事之后,选择了去写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的状态,非类型片式造故事的写法,这种创作思路已经秒杀很多同行了,而且铺垫的各种细节在剧作框架的构建上又用的很到位,类型技巧人家也是很懂的。但影片最厉害的是导演太会拍人物的状态了,看不见任何用力的痕迹,极其流畅自然,我相信能把状态和情绪拍成这样需要天赋。以后哪天遇到一个文学性强主题更严肃的剧本,魏书钧这样有天赋的创作者迟早会炸出圈!

4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杨德昌系电影。与《阳光普照》就是一对儿。所有演员状态都特别好,哪怕只有一场戏的演员都是如此。最具分量的是,对人物骨子里被无可名状理想召唤出来的不知所措感,把握得很准确。荒谬感的分寸也可以,有冲击力。瑕疵是有些细节还是可收束一些,结尾好像是不知道怎么结束才好。意象的植入像套路式文末总结。3.5

4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剧本满满当当,视听技巧也不错,内核却是非常单薄,无论叛逆或迷茫都轻飘飘的。男主站在大学到社会的十字路口,一脚想要生风一脚想要随波,结果形成了尴尬的劈叉姿势——恰似这部电影本身。比较有意思的是拍摄文艺片的拍摄,洪常秀看了估计会呵呵...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大学毕业才姗姗来迟的青春期,一个集自负、自私和不自知为一体的大男主。在矫饰的人物行为背后,导演没有对其动机做出哪怕一点点推演和挖掘,于是这种无处溯源的叛逆症候则沦为单维的橱窗展示。嘲讽他人的力量一旦不能落到自反,则更像是肤浅的嫉妒。视听上是剧场思维,多使用中近景配合摇镜,强调镜头的起幅落幅,通过局部视点搭配多层次人物调度推进叙事。场景还原的功力十足,但极限也就是投入地观看,难以到达浸入地共情。(整体蛮厌女的,不知道女性观众怎么想)

5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无法共情,男主角真是太烦人了,年轻愚蠢又固执。电影里只有浪子,没有回头,连反思都没有。有一些小设计比较有意思,但观众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看卢瑟搞砸史?建议剪短半小时。

58分钟前
  • 歌辞
  • 还行

来这的第一件事🤗🤗🤗

59分钟前
  • 机器人帕克
  • 力荐

有点吃惊大家会被如此肤浅的表达所满足,很不怎么样诶

1小时前
  • 剃刀头
  • 较差

一名大四男生的狂野梦想与破碎现实。不愧被戛纳看上,电影拍得很轻盈、轻巧,有很多设计又不显刻意,始终萦绕着一股淡逼、迷茫、混不吝、小幽默、小确丧,是我喜欢的气质了,周游还真适合这个角色。导演对现场即兴调度、非职业演员、情绪氛围的掌控很厉害,拍出来比原剧本还要精彩许多。同为中传毕业生,对片中每个虚焦的背景都太熟悉了,想起在学校上课拍作业的时光,也能get到很多脑回路,觉得格外好笑。“环境音是什么啊?”,“你喊”,“环境音是什么啊?”妈的我笑成傻逼了XDD//2021公映重刷,补上了一直没看到的结尾。我知道这部电影代表不了所有人的青春,只是恰好很能触发我共情的特例,但这就够了,我仅代表我自己喜欢。世上也没有导演能拍出所有人的青春吧,毕竟每个人都太不同了,还是很羡慕魏书钧的年轻、有才、有机遇。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