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HD

主演:凌波,乐蒂,任洁,井淼,高宝树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6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1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2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3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4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5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6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13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14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15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16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17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18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19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东晋末年,某大户人家小姐祝英台(乐蒂 饰)渴望前往杭城求学,无奈父亲不允,以致英台茶不思饭不想,忧郁成疾。未久,英台想出妙计,假扮郎中阐明小姐病因,终于令父亲点头同意。在求学途中,假扮男装的英台巧遇风流倜傥的梁山伯(凌波 饰)。二人相谈投机,结伴通行。三年同窗,英台和山伯结为好友,情深意笃,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英台心中渐渐萌生对山伯的爱意。无奈碍于身份,不忍道破实情。某日,英台为父亲苦苦催还,只得告假还家,由此演出十八相送的经典戏码。虽是这般试探与暗示,那愚讷的心上儿却没能了知心意,一别成了永远……  本片根据中国经典民间故事改编,并荣获第二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乐蒂)、最佳演技特别奖(凌波)等六项大奖。夏日的冲绳春夏事件簿:春太与千夏的青春无所畏惧2017孤独二兄弟南城警事第五季自由鸟王子之剑无间道第三季恐龙行星春天的旋律金宵大厦2粤语我做驸马那些年木棘证人国语黑客军团 第二季Q版猫和老鼠无处藏身1999审死官伊先生的追妻手册轻取辛普森一家第十季没关系,是爱情啊怪物之子金吾卫之风起金陵抓马侦探2再见爱人第二季芭比2012将军请出征大佛回国女友成堆第二季飞龙再生(粤语版)飞女正传去野吧!餐桌无敌浩克(国语版)我的P.S.搭档人质游戏邻人X奇怪的她珊瑚礁侵入者2020红旗军演

 长篇影评

 1 ) 佳偶天成

李翰祥几部早期片,江山美人觉得平平,则为林黛端庄有余,娇媚不足,几无市井女儿活泼灵动之状。邵氏美女合我眼缘者甚少,绝顶者如林黛尚不为我所喜,余下如井莉李菁何莉莉等自不必提。由此观邵氏片不少,先以中后期居多,又一多半是冲着狄姜二人,如梁祝这等名作也只闻其名未见其面,不想却错过乐蒂这样一位男装俊逸女装雍容的美人。凌波亦好极,唱念俱佳,有斯文呆气无脂粉艳气,眉目清朗隽秀,看得人好生熨帖。

老戏文里唱才子佳人,泰半无节,女方还可当作深闺少女春心萌动不识世事险恶,男方则多有居心叵测之嫌,演来总让我觉得甚是ws。梁祝这一出真是不多见的干净,三载同窗抵足而眠,一个情生意动一个却懵懂不知,好就好在女儿家三番两次暗示点明,那边的呆头鹅却是光风霁月,思无邪三字道尽其中意味,这时候非要说是兄弟情谊或男女情爱都显得生分了,那才叫一个相亲相爱无分彼此。凌波又有点弱不胜衣的情态,比之乐蒂的正大仙容犹觉瘦弱幼小。这二人并立,似姐弟恋的成分更多些,不知为何就是符合心目中梁祝形象,徐老怪那版梁祝我也有爱,但论到梁山伯,凌波实是可亲可爱第一人。

今人新编梁祝,首先是要早早揭破祝英台身份,再就是唯恐戏剧冲突不够把其实根本就没他什么事的马大少抛出来充当绊脚石拦路障,及至到了剑蝶,洗白白的马兄更是情深意重风头盖过男主甚至有搅基之嫌,此是后话不表。

我迷狄姜的时候,以为有此二人便是天作之合,配戏的一干女子皆庸脂俗粉,常觉碍眼。如今看凌波乐蒂也是同理,只是花无百日红,到底人间绝响。

 2 ) 经典的梁祝,经典的祝英台

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梁祝在海外上映的时候我们还在那个时期。我小的时候(60年代初)农村里有梁祝,红楼梦等古装戏的年画,梁祝的故事也早就熟知了。那时候农村里也有戏班子演老戏。咱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戏剧,说书等民间形式流传下来的。

我一直佩服的就是故事里祝英台的不以门户差别看人,追求爱情,她性格的刚烈,以死殉情。后来因为学业,工作一直不知道有这个梁祝电影,直到去年才看到这个电影。

刚看到开头乐蒂扮演的祝英台就被震惊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的样子。那扮相,举止,配合着古色古香的背景,无一不流露着经典的美。李导的背景设计真的是到家了,每一幅画面都像一幅画。音乐也是中西结合,既体现了民族传统的东西,又悦耳动听。

这个电影最重要的表演在于楼台会,祝英台听闻梁山伯死后哭天抢地的痛哭和哭坟三场戏。没有了这三场戏,整个梁祝故事就没什么意思了。以前好像有个戏的名字就叫楼台会。

乐蒂的演技真的是登峰造极,把这三场重头戏里祝英台的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听闻梁山伯死后哭天抢地的痛哭那段,把一个向往真正爱情,忠贞于诺言的祝英台给演到家了。

我和一些人的看法不大相同。这个戏里的梁山伯换个其他演员不会对这个戏有多大影响,反正邵氏的片子都是先录音,后拍摄的。找个形象过得去,有点演技的扮梁山伯,幕后代唱即可。因为梁祝的故事主要说的是祝英台,电影里的重头戏也是祝英台。所以这个戏的成功主要是归功于李导们的布景设计,音乐设计和乐蒂的精彩演出。如果把乐蒂换掉,换谁呢?别说当时的演员们了,直到现在哪个演员能演的了乐蒂那么好?邵氏和其它公司的市面上有的古装电影我几乎都看过,没有发现哪个演员有乐蒂这功力。

也就是因为梁祝这个电影我才注意到了乐蒂。现在不像以前看一闪即逝的电影屏幕了,有DVD,可以暂停,可以一幅一幅画面挨着看,看演员们的演技。乐蒂在古装戏里的演技好多地方真的是令人击节赞叹。

最后,说一下幕后代唱的静婷女士:真的是又一个天才,和乐蒂的表演配合的天衣无缝。要知道,是静婷先唱,乐蒂后表演的。这两个天才竟然能配合的如此默契,怎不令人拍案叫绝?

 3 ) 此情永留存

        梁祝看过很过个版本,电影,电视剧,黄梅戏,动画,说到底情节早已滚瓜烂熟,不同面孔演绎的不过是同一段悲欢离合,但凡是真性情,心里的感触总是少不了的。

     由来最欣赏徐老怪版本的,黄霑的配乐更是深得我心;董洁版的梁祝没来由的马文才成了亮点;动画版的是搞笑成分浓妆艳抹。

     待到细细品味这版带了点昨日气息的老版本,是在很多年以后的灯红酒绿的今朝。

     小的时候,父亲曾经对我说过,待到什么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去细细欣赏戏曲里那婉约的唱词时,才算的上是开始体味人生。

     昏暗的剧场里,偌大的屏幕,台下寥寥数人,尚有老人在依依呀呀的跟着曲调哼唱,心里一片宁静。

     这版老电影,以现在的拍摄手法看是最为普通的平铺直叙型,无雷人剧情,无电脑特技,无激烈的打斗,一路的小桥流水,农舍人家,桃红柳露,莺歌燕舞,悲欢离合统统只留给两个人眉眼传情,依依呀呀说唱。你却无法忽视它的魅力,仿佛这一曲就唱尽了平生多少事,曲终人散烟波了。

    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古典情怀,掌控能力。它的影响之大,在此后的各个版本的梁祝上都能明显的找到该剧的印记。虽然就角色扮演上来说凌波的梁山伯与乐蒂的祝英台相比稍显瘦弱,但是她的银屏形象空前成功。

    此版黄梅戏唱腔优美,唱词婉约,虽然曲调略显单一,但是诙谐中带着朗朗上口的熟悉感,包括后来黄沾大师的创作中有部分曲目也明显改编自此。

    只是岁月流逝无情,无论多么辉煌的过去也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淀,待到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或者有兴趣静下来慢慢欣赏呢。

     “万丈情丝寸寸断,
      尚有何言对故人。
      一场好梦匆匆醒,
      心已碎,
      意难伸,
      从此不到钱塘路,怕见鸳鸯对对飞。”

      唯有这段情无论经过多少的风吹雨打都能穿越时空,只因为这是世上最珍贵的感情。
     

 4 ) 仅以记录

我记得好像小时候我妈最喜欢梁山伯与祝英台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不是个爱看电视的人,但是却很喜欢看这个,有时候还要跟我讲这个故事,这不,上次放假聊天的时候又讲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5 ) 胡金铨李翰祥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胡金铨李翰祥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年轰动一时,胡金铨在一次与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山田宏一及宇田川幸洋长达30多小时的深入访谈中,回忆了当年作为B班导演协助李翰祥导演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的幕后趣闻,后节录于《明报周刊》。现整理如下,并略作补充。

香港黄梅调电影的兴起都是拜那部由石挥导演、桑弧编剧、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内地黄梅调电影《天仙配》所赐。《天仙配》在香港大受欢迎,票房不俗,香港的电影人就开始拍摄自己的黄梅调电影了。其中最有分量的当属李翰祥和身后的邵逸夫及邵氏公司。李翰祥和邵氏的第一部黄梅调电影是1958年的《貂蝉》,李凭借此片获得了亚太影展的最佳导演奖。第二年的《江山美人》更上一层楼,创下了当年的票房总冠军,并夺得了亚太影展的最佳电影。

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据胡金铨的说法,最初是在讨论拍什么样的故事的时候,由李翰祥随口提议的:“不如拍《梁山伯与祝英台》吧。”没想到的是,邵逸夫要李立即开拍,因为当时的电懋(后来改组成了国泰)已经在用大明星李丽华和尤敏拍这个故事,所以要抢在他们之前拍出来并上映。不过,鉴于当时邵氏与电懋的竞争,邵逸夫之前已经有多次要李翰祥抢拍电懋也在拍摄的故事题材的事实,所以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可能就是邵逸夫又一次要李翰祥抢拍对手的题材这么简单。

李翰祥受命之后,想到了好基友胡金铨。胡金铨之前在《江山美人》中已演了个重要的配角,并开始当编剧和副导,这次李翰祥要他和自己一起导。两人在一次乘车去邵氏制片场的途中谈了起来。
    李:邵社长想我拍《梁山伯与祝英台》。
    胡:那可好呀。
    李:有什么好呀,社长是叫我在一月内拍好呀!
    胡:那可辛苦你了。
    李:辛苦的是你呀。
    胡:(心想:不会吧。)那可不行,别开玩笑……我可不懂黄梅调。
    李:没关系啦,行的。

说着李翰祥把剧本撕成两份,一人拍一份。胡金铨回家看过剧本后又拒绝起了李翰祥。他觉得剧本只是简单的说了梁山伯跟祝英台一起念了三年书,是对好朋友,完全没有故事,他拍不了。李翰祥又是“没关系啦,你马马虎虎拍就是啦”这套,胡金铨没办法,但他只答应拍场与场之间的接口,就是上山下山,学校的和路上的场面,有戏的部分还是由李翰祥来拍,最后也是由李来连起来。

然后是选角,特别是男主角梁山伯的人选。有人介绍了一个从上海来的演绍兴戏的女演员,叫任洁。但胡金铨一看,就觉得不行,因为长得太难看了……(后来任洁演了银心)。于是决定找新人,找到了一个专门在幕后代主角唱黄梅调歌曲的女演员小娟,虽然代唱但她也非常投入,一边唱一边真的会流泪,叫人感动,就决定用她来反串男主角。因为要演主角,还帮她改了个艺名,叫凌波。一代巨星由此诞生。由于是反串,当时难以归类评奖,迫于公众压力,随后的金马奖还为专门她设置了一个特别演技奖。

黄梅调电影的兴起和繁盛,原因很多,各种论述也很多,这里就不去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也是非常受欢迎,有人说除了老人和年轻人都喜欢看之外,还吸引到了同性恋的观众,特别是由女性反串的角色,会让人啧啧称美。其实,这可能和台湾的地方特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台湾兴盛的地方戏曲歌仔戏,也是由女性反串重要男性角色的,且是非常大的一个卖点。《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盛况空前,影响经年不减。最后再说一个相关的无聊花絮,《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上映很多年后,一代综艺鬼才沈玉琳和梁赫群在策划一个大型综艺节目时,还专门开了一个单元,到香港出外景专门去寻找当年在《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出演四九和银心(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书童丫鬟)的演员(最后好象是没找到,节目也没播)。

 6 ) 《梁山伯与祝英台(The Love Eterne)》:死了都要爱【第2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7/love-eterne2.html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

本片获得1963第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的是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个人家有一个女儿叫做祝英台,想去学校读书。但是女人不能读书,这使得祝英台茶不思饭不想,仿佛得了心病。稍后,祝英台男扮女装装作是一个郎中,来给自己看病。祝英台告诉父母,只有让她去上学,心病才可医好,而且只要男扮女装,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父母不知郎中是祝英台假扮,就答应了郎中。于是,露出本面目的祝英台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去往杭州读书去了。途中,祝英台遇见同去杭州读书的梁山伯,交谈非常投机,两人就结为了兄弟。就这样,梁山伯与祝英台经过三年的寒窗,两人产生了感情。此时,祝英台母亲病重,她只好离开学校回家看望母亲。临走前,祝英台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师母,并请她做媒,将自己嫁给梁山伯。梁山伯送祝英台的途中,祝英台还屡屡暗示梁山伯自己是一个女人,想要嫁给他。但梁山伯很笨,就是猜不出。回到学校后,梁山伯常常思念祝英台,师母就将实情告诉了他。梁山伯听后马上启程去提亲。但是此时,祝英台已经被父亲许配给有钱有势的马文才。即使祝英台百般不同意,她的父亲还是要将她嫁出去。梁山伯见到祝英台后,知道晚来一步,伤心的吐出血来。回到家后没几天,梁山伯就在家中伤心而死。祝英台出嫁那天,得知了梁山伯的噩耗,伤心欲绝。随后,祝英台让娶亲的队伍来到梁山伯坟前,准备祭奠他。此时,大风四起,梁山伯的坟裂出一条巨缝,祝英台毫不犹豫的跳入坟中。稍后,坟便合拢,并从中飞出一对蝴蝶出来。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但是对于我这个活了好多年的中国人来说,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传说的完整故事。惭愧啊!从这一点,可以知道我们国家对于自己文化的普及多么的不广泛。上学的时候古诗、唐诗、宋词学过不少,外国文化也有很多途径了解,但是这个最简单、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却没有进入学校的教材,太不可思议了!当然,我说的是我上学的时候,现在学校里是什么样子,我是无从知晓了。

说回影片本身。本片只用一个词形容就足够了:好看!电影布景华丽、服装精致、剧情紧凑而且节奏适中,最主要的是影片中的歌曲都非常好听。影片中的对白很少,只占一成左右,其余时间基本上是黄梅调的歌曲演唱。虽然这些歌曲的曲调大同小异,但是配合着合辙押韵的歌词,以及演员生动的表演与演唱,使得影片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并不感觉沉闷 ,而且还有意犹未尽之感。可见,黄梅调是一种不会落伍的戏剧剧种,而且永远不会过时。

虽然本片是根据民间传说拍摄的,但一样可以找到电影主题。即通过祝英台求学以及她的婚事,反映出中国传统礼教对人的束缚,以及男女不平等。可以说这个故事,是封建年代创作的一个反封建故事。片中对于影片主题表现的很直白,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关于“女人是祸水”的对话,还比如女人不能自己订亲,再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常将“女人”当成骂人的话,等等。影片的一切都告诉人们,女人总是比男人低一等。此外,影片还歌颂了伟大的爱情,伟大到“死了都要爱”!

本片演员很有特色。两个主角的扮演者都是女人,一个是在片中以角色身份女扮男装的乐蒂,一个是在片中反串男角的凌波,非常有趣。不过在我来看,凌波的男装扮相比起乐蒂的男装扮相差很多,一眼就能看出是女人,而且凌波的倒八字眉毛,使得她的面孔看起来非常别扭。两相比较,还是乐蒂的相貌、扮相更符合本片的剧情。凌波与乐蒂两人在片中都摆起了身段,看起来非常具有中国古典味道,很美!片中其他人都是配角,而且银心扮演者任洁长得太丑,严重的影响电影整体效果。

综合来看本片,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是一部近乎于完美的电影。通过本片,也让我了解了邵氏与李翰祥,原来中国传统艺术在香港继续发光发热,让人意想不到。

乐蒂

乐蒂

凌波

凌波

序列:0870

The.Love.Eterne.1963.720p.BluRay.x264.DTS-WiKi

2012-07-10

 短评

戏曲老片实在太好看了。镜头、美术、唱词都精致考究到极致。(我就是有点怀念每晚琴房里传来的排练的声音了所以才看的)

7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李翰祥 邵氏 黄梅调 凌波 乐蒂 此片是邵逸夫爵士制作的最好的最好看的最好唱的電影, 說是華語電影的最佳作品也不算過分, 最近凌波姐姐聯同胡錦姐姐剛在香港新光戲院重演這齣經典的舞臺劇, 仍大受歡迎, 僅此一部, 邵爵士已可不朽.....

8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呆萌傲娇攻凌波VS骚情可爱受乐蒂

1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反串一个女扮男装的传说,真是把电影当黄梅戏拍了。如果以电影的标准来要求它的话,还是远远不够的。乐蒂比凌波明明比好太多了~嘛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古香古色,旖旎绮丽,信手拈来,韵味不尽。

14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7/10。李翰祥是邵氏少数有思古之情和大排场控制自如的导演,池塘松树/飘逸烟柳/寺塔高耸,黑蝶与黄蝶服色的梁祝沿途走动,多层次组合的造景技巧。利用纱幔隔断画面空间,让丫鬟目睹英台前来求婚的失落,这场突破单一视角的戏剧动作值得称道,缺点是现代人难以欣赏的角度,同床、绣布等微妙性幽默除外。

1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导演唱摄俱佳,华语影史前十。两个男人彼此相爱,男二发现男一是女性之后仍痴心不悔,世俗阻挠之下黄泉相会。乐蒂简直是戏曲诗画中走出来的古典美女,真是完美的英台、黛玉和小倩,举手投足都是巨星风范; 论古典气质东亚影坛唯有李丽华可以相比,什么大和抚子高丽之花都只有给她提鞋的份。

21分钟前
  • noir
  • 力荐

“受到国内于1955年后陆续公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的影响,香港的邵逸夫爵士打算以崭新的方式拍摄黄梅戏电影。当《天仙配》于1956年在香港上映时,盛况宅前,吸引了26万观众,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高的票房纪录。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便是英国女王于1960年代初期亦观赏过由严风英及王少舫主演的黑自电影《天仙配》,并对这出电影有颇佳的评价,特别喜欢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分别是凡人及天仙,但在客套的话语中仍提及影片美中不足的是演员年纪略大及缺乏色彩。从商业的角度看,这或多或少会增加了邵逸夫将要拍摄的黄梅戏电影的号召力。”

2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不会有比化蝶更美丽的爱情结局。古人是有怎么样的绝世之才想出的!!

28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力荐

送别是一绝。

32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台北的k歌場可真有趣,一邊看戲一邊唱歌。基本上胡金銓拍的段落一眼就看得出來,上山,過橋,李精緻在美術考究,胡一調度或放煙,就全是胡的東西

3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1080p#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凌波演技流于表面化,不及乐蒂的身段分寸对头。还是更喜欢徐克那版,因为杨采妮真的太出色

38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我以为这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不讨喜的类型,会让我忍不住快进或倍速播放,没想到自己完全跌进故事里面,哪怕这个故事已经了然于心,太好看了。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这才真正是将中国文化体现在电影里。可见制作人的诚恳。现在某些只会装门面的导演该好好反省了。

43分钟前
  •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
  • 力荐

生生玉叱明如剪,呖呖莺啼脆又圆,间间鸳语花底滑,自在娇鹂恰恰吟。良辰美景奈何天,彩云易散琉璃脆,赏心乐事谁家墓,绮罗堆里埋华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古中国

4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香港黄梅调电影的一个高峰,舞台布景的质感非常好,远胜于李翰祥自己后来的一些民国喜剧集锦类电影的布景质感。故事和表演非常有古典舞台气息,乐蒂饰演的祝英台在神情和走位上,比凌波饰演的梁山伯更丰富一些。经典的《十八相送》段落在片中呈现得相当完整,祝英台在对歌时大胆又娇羞地暗示男女之情,梁山伯傻傻不知情,余味十足。

46分钟前
  • 唐朝
  • 推荐

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5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凌波和乐蒂真赞啊,凌波女扮男装,反串演技好,乐蒂人漂亮。另外棚内造景也是一流。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香港電影百年百強第1名,一代電影大師李翰祥導演代表作之一,黃梅調電影巔峰之作,31年後徐克導演版本《梁祝》便有多處借鑒。前半段的輕喜劇,後半段的重悲劇,過渡極其流暢,加上樂蒂、凌波兩位的精彩表演,尤其樂蒂版祝英台實在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怪當年創萬人空巷的盛況。

53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力荐

拍得果真古色古香,美工音乐一流

55分钟前
  • Come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