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HD

主演:钱易,蔡峥,宋云天,严韫洲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学 剧照 NO.1大学 剧照 NO.2大学 剧照 NO.3大学 剧照 NO.4大学 剧照 NO.5大学 剧照 NO.6大学 剧照 NO.13大学 剧照 NO.14

 剧情介绍

大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清华园里,有四个人正站在自己人生的路口。他们之中,有刚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的第一代“00”后大学生,有即将离开象牙塔、面临艰难抉择的博士毕业生,有旅美归来入职清华、满怀“观天”理想却挑战重重的青年教师,有耄耋之年、荣休后依然坚持站立三尺讲台的老院士。影片以三年的悠悠光景,诉说了四个清华人一生的理想,以及在他们身后属于这所大学的永恒青春。菲德拉红楼梦第三部:凤姐泼醋致命拜访想好再结婚缩水情人梦(国语版)123度谋杀案海云台恋人们绝望主妇 第四季庭院重重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狱门塾杀人事件桃色凶车我被双胞胎美女抢着结婚阿克巴大帝致命关系2018读书会父亲的遗愿2020荡妇冤魂 蕩婦冤魂另一侧河岸大清药王你幸福我快乐空中浩劫 第二季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人皮高跟鞋鹿鼎记1983房屋是黑的山姆的夏天不可思议的教室竖笛考试外滩佚事决战犹马镇2007幸福快车我是江湖大佬的女人这样的爱丑女无敌第三季无限斯特拉托斯金克森姆斗魂卫之玄月奇缘 第二季百变星君尼姆计划长不大的孩子勇者义彦与恶灵之钥疯狂爷孙蓝色三环铁厨:墨西哥篇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在看的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看到《大学》这部电影评分挺高的,以为和高三那部电影是一个类型的。没想到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

总体看起来很不错的,而且里面很多场景和对白还是很接地气的,也为中国有这么好的大学和老教授感到骄傲。但是从开始看过来,有很多不理解或者不感冒的地方,可能本人还是愤青吧。

第一,感觉出生地不同,确实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上海学子自主命题,分数线都不一样,更不用说北京了,并且还有领军各种加分政策,高考本身应该是唯一的公平机会,现在恰恰提现了不公平,对农村学子来说,别说不能选择出生地,更是统一名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加分政策也不一样,还不说因为各种环境等原因不知道,更不要提加分了。

第二,看到清华环境,学子学习环境和氛围确实不错,不愧于顶尖学府。但是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届有三千多学子,其他的普通院校为什么没有过类似的纪录片,像这种顶尖学府,国家的补贴有好多?创造的环境太好了,大多数院校是什么样子的,产出的成果到底有多少。最近因为漂亮国的限制,竟然发现人家直接把软件限制了,高等院校研究都受到影响。真的有多少成果,有多少人是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做基础研究,能够不为各种诱惑,沉下心来做研究,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好贡献。

第三,看到最后这么多年来,培养了30多万优秀的人才,就是想知道有多少是为其他国家做贡献了?记得以前看到一个新闻,清华太多毕业生出国不回来了。可能是本人的眼界太低,但是我想的是,国家花费这么多的资源培养的优秀人才,最后在哪里。但是看到那些老教授敬业的样子,是让人动容。

作为一部纪录片,没有多成功,感觉以为是大学,没想到此大学非彼大学。

 2 ) 有所爱,有所执,即为“大”学

在回广州的飞机上看完了这部纪录片。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巧的是在关手机前,读完的推送题为:如何对抗内卷的社会。作者的建议是:有自己所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突破,敢于坚持。纪录片里的四位清华人都在自己专业的领域闪着光,特别是扎根基层的博士生宋云天,在面对留校和下乡的抉择时,他选择了顺从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即便栉风沐雨,即使会更加艰辛,但因为有了更坚定的目标和远景,一切都变得值得。这也在拷问着当下的我们吧。我真的想当公务员吗?毕业生们真的那么想做公务员吗?答案也许千差万别。

感谢2021年下半年的所有经历,我开始一步一步地接近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再是人云亦云,被推着走上一条四平八稳的道路。2022,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因为成为自己就很好:)

 3 ) 大学|感受清华的厚德载物

难得没有倍速看完,容易让人静下来,会想去最高学府感受氛围。会觉得清华的氛围真的令人向往,让人想好好学习。

弹幕开头和结束全是在刷自己的学校,这种行为也是很迷惑。 片中宋云天给我的印象最深,真的是赤诚的心。可以从镜头中感受到他的谦逊、踏实,想为家乡、基层做事。 还有老教授围坐在一起开会发言,白发苍苍依旧坚守自己的岗位、依旧传道授业、为学术做贡献就是大写的万世师表模样。 还有天文系的老师从美国回国,一直致力带领清华做中国的前沿望远镜,尤其是纪录片中他带着女儿观星、弹吉他会感受到他的温暖和对从事事业的热爱。老师还很幽默,受到苦难时还此时缺了吉他弹出的心碎声。 还有钱易先生,说她的父亲、哥哥们都是老师,那种氛围和传承会让人敬佩。她还去给老教授拜年,那种谦逊真的是融进骨子里的,上下课拿着一个手提包、80来岁一直站着讲课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 清华校园也很美,也能猜到是清华的学子拍出来的,好像最美的地方都带着感情加持。

 4 ) 理想这个东西啊

提示:以下内容不是影评,只适合茶余饭后看看。有轻微剧透,但不会影响您观看本片。


大家好,我是本片导演之一。

不过我通常介绍自己是一名纪录片工作者,不算是什么导演。有时候一提到导演两字,就会有人问我,什么时候给安排个角色?我不得不解释,我这没有角色,只有拍摄对象。

从业以来拍过很多人,大部分是普通人。我敬畏自己曾面对过的每一位拍摄对象。没有他们,我什么都不是。

八年前开始跟拍四位从非法群租房里走出来的北漂男青年,该片至今还没和观众见面。

五年前开始跟拍一位普通西北老汉与另外四位更普通的西北老汉的故事,倒是与观众见面了,但票房低到……效果基本等同于未见面。

三年前又开始和另外两位朋友一起拍摄四位普通清华人的故事。片子的名字叫《大学》。

普通人的故事值得看吗?我觉得值得,因为真实。且观看的屏幕越大,越真实。当你被强行摁在黑暗的影院里,你才会发现“真实”被放大之后的张力。

拍摄普通人的故事,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吗?是的,对我来说的确是这样。生活本身琐碎又漫长,需要一些时间去捕捉。

最早的时候其实挺拒绝回学校拍片子的。努力了这么多年才逃离了学校的保护,走进社会的大学。想到又要回去待三年,我担心自己是否会再也无法离开。这个大学太大了,大得可以让你从出生到死亡都不离开一步。

我之前在这待了五年,转过一次系,换过三次专业,拍过几部稚嫩的纪录片。那辆从西门外花二百多买来的自行车,载我走遍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也不能免俗地和很多人一样,骑着去广场看了升旗。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把它遗弃在了南门外的一个角落里。

我就是单纯地觉得在这个地方待够了。像一个渴望逃离家庭的孩子,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也迫切地想向所有人证明,“清华”只是一个起点,后边我还得干更牛逼的事情。那时候的确是年轻。

得益于清影,我很早就决定要成为一名纪录片工作者。毕业后我去了央视纪录频道的一个组里当导演助理。做的事情很普通,开会时给大家泡茶倒水、做会议记录,拍摄时给摄影老师扛三脚架、换镜头,剪辑时给导演听采访稿、操作剪辑软件。

我觉得这行业特好,特别公平,不看你从哪毕业,只看作品。

几年后应聘第二份工作,是一个几乎无人知晓的有线付费频道。终面的面试官憋了好久,终于忍不住问我:你一个TOP2毕业的,来我们公司干嘛?

这个问题让我有点恼火。

总有人替你操心,你怎么不去大公司大平台。总会有亲戚问,你怎么没去当个大官。总会有朋友笑,你就挣这么一点钱。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你,认为你飞得不够高。真正支持你自由发展的,除了从小放养你的父母,还有谁。

我只想到她了。我感觉她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是否能做出一些不太平凡的事情。

在我高谈阔论的时候,她告诫我:行胜于言;在我行将躺平的时候,她劝阻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像呓语,也像魔咒。

我就知道,自己终究是被大学所塑造了。她赋予你底色,一种无法抹去的底色。

后来在拍摄《大学》的三年中,我不断地在很多清华人的身上,看到这种底色。

博士毕业生宋云天,为什么放弃留在学校工作的机会,跑到村里当一名村官?年青的海外学者蔡峥,为什么放弃在美国已拥有的一切,拖家带口回国搞一个困难重重的望远镜项目?

我觉得,我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与决定。我们也试图把这种体会,通过影片传递给观众。四位普通的、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构成了我们这个普通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是可以大声谈论理想的。


就在《大学》上映当天,我收到了老陆的微信。

老陆是八年前《2306》里那四位北漂男青年之一。他跟我说,在郝景芳师姐的朋友圈看到我新片上映的消息了。他现在成为一名导演了(正儿八经的那种导演,不是我这种),是郝景芳下一部电影的导演。

我忽然间有点恍惚。我想起来,八年前我们的确在那个逼仄的群租房里放声谈论过一些理想,吹过一些牛逼。我只是没想到,它们居然是可实现的。

理想这个东西啊。

 5 ) 关于《大学》的一点闲谈

大家好,我是《大学》的导演之一王静,很开心你可以戳进来看到这一篇,我想先谢谢你,因为你非常关注和支持《大学》。

我自己就不打分了,打满分多不好意思。今天我们的电影上映了,所以想来豆瓣和大家扯扯闲天,也许你们看完电影后会愿意听导演唠唠嗑。

最近在宣发期,倒是有了和创作期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过去的拍摄经验互动,形成了全新的体验。

我觉得这三年来,我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理解当初决定去基层的云天:觉得好难,却又不得不做。看着《大学》不足1%的排片率,同时总收到观众发的“我在想看,某地却没有合适的排片”的信息,心里空空如也。他舍不得信任他的百姓,我舍不得想看片的观众,所以我们都在明知难为的情况下,依然攥着一些希冀。

再想想,蔡老师推进望远镜的时候何曾不难,钱奶奶在几十年前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时候何曾不难,小严倒是还小,不排除他的考验在后头。

也许是创作的过程太快乐了,让我和他们的深刻共情来得略晚。

当初决定拍一个关于清华的电影,也是一种机缘。萌发这个想法的时候是2017年底,那时候算算3年后就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了。3年,刚好够拍一部电影,去描绘青年人,去勾勒一座象牙塔,去漫谈理想和意义,正合适。


2018年4月29日,清华大学建校107周年校庆,是我们开机的日子,一切还恍如昨日。那时候我们还处在半调研阶段,只有个模糊的想法:校长出席的校庆活动大多重要,所以我们要有一路队伍从早到晚地偷偷跟着邱校长,当时校长还不知道我们是谁。犹记得我带着一队人盯着校长,他经常会在转场的时候探究地看着我们,并露出非常困惑的眼神,而我则是一旦接触到他的眼神就突然望天,等他转过头去再悄悄跟上。彼时的我一定不知道我们未来能得到学校的支持和配合,让我能光明正大地跟着校长去印尼、智利、美国、瑞士出差,还在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跟着校长一起从达沃斯飞回新冠疫情蔓延的中国,校长还真是挺忙的。

开机当日

2018年9月2日,我们拍严韫洲在雨夜参加军训拉练。我们一行人跟着走出了十公里,顾不得每个人都被雨浇得狼狈,还是要优先护着摄影机。此时,我的电动车没电了,但拍摄还要继续,其他人继续冒雨拍摄,我则自己推车电动车往回走。等我回到学校的时候,新生已经拉练完开始吃早饭了,我当年自己拉练都没这么结实。

这届孩子大多属龙,坊间瞎称“小龙王”们召雨

2019年1月1日,在钱奶奶两次拒绝成为我们的拍摄对象后,我们锲而不舍地用手写信向她第三次发出邀请。新年的第一天,她终于答应了我们,这简直是最好的新年礼物。在我们所有的拍摄对象中,说服她是最难的,她始终觉得有比她更年长和值得尊敬的老师,她不应该占用那么多公众的注意力。但她这种谦逊更打动我们,我们继续坚持。最终,我们和她达成了一个“交易”:我们可以拍她,但必须以她为线索去呈现更多其他的清华老教授,由点及面,Deal。我们快乐极了,从环境学院出来的时候还拍了一张胶片特为纪念。

2019新年的环境学院门口,玩具胶片相机拍摄

2019年3月2日,云天要在这个凌晨决定留校还是直接去基层,漫漫长夜,他抉择得艰难,我们在旁安静地记录和陪伴。春寒料峭,和他一起走出实验室的时候已是凌晨4点,从他的实验室骑回宿舍楼下,一路凉风,我至今记得。

是彻夜难眠才下的决定

2019年7月9日,我们在美国拍摄蔡老师。停车在渔人码头附近拍空镜,回来就迎来了惊喜:包没了,以及包里的护照和电子设备。呆滞,随后在一个姐姐的帮助下去警察局和大使馆一日游,也不失为一段难忘的际遇,人生更加完整,但当时确实特别能理解蔡老师想回国的心,我想回国的心和他一样迫切。

还好买了保险,但我的包是新买的,最关键的是还丢了我配好的一整包化妆品……

凡此种种,数之不尽。当时遇到的时候,件件都是大事。如今回想起来,只觉得拍摄时候是尽了力的,纵有缺憾也是不后悔的。


毕业前有一次,云天跟我说,他有天夜里想起来,很害怕自己一旦踏上去基层这条路,就会和现在身边的人离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孤独。他不是一往无前的,他也害怕。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谁无恐惧。只是理想是要紧的,能让人克服对于未知的畏惧。

少有人走的路,纪录电影何尝不是如此。过去我见过我的导师雷建军老师为了做片子奔走呼号,《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大河唱》次次拼尽全力。他也自嘲清影工作室之所以每三年做一部片子是因为薅人羊毛的频率不能太高,大家听了都笑。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关于清华的片子,有校友们强有力的支持,会和其他的纪录电影不一样。但事实上,排片却依然艰难,我只是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观众说想看电影却没有排片,我都忍不住留言问她在哪个城市,想试图去解决。没办法,我们太珍惜观众了,拍纪录片的人知道观众有多难得,我们希望影院可以给《大学》多排一些场次,不辜负想看《大学》的观众。

也有人曾问我,为什么非要跟纪录电影死磕,干点别的不行吗?我想,这也是我的大学带给我的,我相信真实影像的力量,这是我愿意去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上映前日,我忍不住地忧虑,害怕《大学》上映不了多久,一位师长劝慰我“成功与否不是看结果,而是要看过程,看自己的心”。听罢心里稍定,也许未来回看此时的担忧,也会像现在看当初拍摄时的桩桩件件一样,付之一笑吧。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的电影,最后我也想谈一谈我自己最近产生的新理想。我希望自己可以挣大钱,建或者买一个自己的院线。我会要求我的每一个电影院里有一个厅叫“清影厅”,从早到晚只排纪录电影。现在短时间内还不太能实现,没有那么多钱,那么就先希望《大学》的观众都观影愉快吧。


一些其他的剧照,有人喜欢的话我就更新嘻嘻

和蔡老师一起在4000+海拔的夏威夷山顶上吸氧
在云天老家过年拍空镜,很喜欢这个门!

还望大家多多支持呀!

 6 ) 纪录片版《无问西东》 | 在《大学》看理想如何照进现实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纪录电影《大学》将于7月9日正式上映。这部主创和制作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的影片用三年时间,跟拍了四位清华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与选择。他们中有刚经历过高考的新生,有即将毕业面临职业选择的博士,有为了实现科研梦想毅然归国的青年学者,也有在讲台上站了五十多年至今仍在坚持授课的荣休院士。四个人物故事,四个人生片段,也是四份人生选择。而在他们背后,都有大学的存在。这个大学,具体来说,是清华大学,而又不只是清华大学

纪录电影《大学》定档海报

影片《大学》的英文译名“The Great Learning”取自四书五经中《大学》的译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寄托着我们对美好教育的期待,也是一个人成年生活的奠基。人们对大学投去关注的目光,千万学子和家长为之奋斗和焦虑,乃是因为大学承载着超越当下,超越功利,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宛如一座雪山,屹然耸立,给人以至高的召唤。

这种至高的精神往往很难阐释和呈现,而本片的三位导演,选择非虚构的方式和连续三年的坚持,把这种精神融入在这四个“普通人”身上。恰是这种人本的立意和入微的记录,让向来空洞的“大学精神”变得更加真实、鲜活、具体可感。

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见来自上海的高考考生严韫洲在查分前后的情绪变化,多年的梦想能否实现就凝结在那一瞬间,这种紧张,透过屏幕直达观众。初来大学,在大雨中参加军训拉练,面对学业、人际关系和疫情的挑战。大学是高考的结束,却是成人的开始。

临近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宋云天,在留校任教和下乡做基层村官之间抉择,这是两条迥异的人生道路,决策当晚,观众通过镜头,以见证这个过程。这种观看无疑也是一种参与。宋云天的处境是对观众的发问,“你会怎么选?”,而宋云天的选择,是给观众的参照。

留美十年的青年学者蔡峥,在清华设立天文学系之际带着一家人返回祖国从零开始,为推动光谱巡天望远镜项目在中国落地辛苦奔走。当他在青海冷湖的大风里对着镜头说,“我们的望远镜很可能就建在那个山头上”的时候,观众怎能不为这样一种坚持和执着所打动。

已年近90岁的钱易老师,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女儿,“力学之父”钱伟长的堂妹。作为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她从事环保事业几十年。而作为“一门六院士,半门皆教师”的钱家的一员,我们在影片中更多看到的是钱易“大先生”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50年来对学生们殷切的教育。

“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正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清华大学停课不停学。纪录片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疫情期间一所大学的坚持与操守。面对曾经人头攒动,现如今却空无一人的教室,老师们戴上口罩,在黑板面前奋笔疾书,用着似乎比平时上课更大的力气,更深的激情跟距离遥远的学生们互动,完成教育的使命。天文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空旷的教室被知识的光辉盈满。在隔离与晦暗中,是大学点亮了希望的灯火。“大楼与大师”之喻更加振聋发聩了

《大学》三位导演孙虹、王静、柯永权都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分别创作过《本草中国》《我在故宫六百年》《大河唱》等作品,获纪录片领域多个奖项。主创团队取材超过1000小时,最终选出浓缩的110分钟。本次三人拍摄的这部电影,正是从自己熟悉的“附近”出发,记录了自己对母校,对大学精神的认识。片中时常穿插着清华四季风景和校园环境的镜头,除了交代人物生活的背景,也不难从中看到导演对母校真挚的情感。一部好的作品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本片的主创把镜头对准自己熟悉的校园,对准自己的学弟、校友、师长的时候,那种真切的力量不言而喻。

而作为一部纪录电影,本片对一些现实的问题也没有刻意规避和美化。青年学者蔡峥力主的项目在专家会上受到了挑战和质疑,推进起来困难重重。而准备回家乡任基层村官的博士生宋云天,则要面对家人的不解和女友的担忧。“农村的工作太复杂了。上面千条线,底下就是你这一根针……”曾经做过村支书的奶奶一语道破孙子将要面临的处境。

如果现实本就美好,那么生活其中的人也无需经受什么考验。恰是因为现实是严酷的,不完美的,我们才能看到理想的可贵,教育的可贵。大学,从来不会教人去走一条容易的路,而是赋予一个人走进荆棘,走向未知,有时乃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

在这一点上,《大学》这部电影超越了清华这一所大学,而是基于清华大学,带我们领略了在每个看似普通的人身上可能蕴含着的巨大的宝贵的力量。

在影片点映期间,许多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甚至有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都体会和共情到了片中人物的处境,为他们的选择而感动。有观众说自己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

在北京的中学生专场点映活动中,有位高三学生说,“虽然110分钟浪费了做几道题的时间,但是看完可能会让我们这种年纪的同学更有方向、更有力量,比做题更有用。”;很多家长则说:家里有孩子的,都该带孩子来看看这部电影。《大学》可以说是一场最好的动员课,让学生们向往高等教育的殿堂。

一位正在读大学的观众被这四个人物深深打动:“他们是平凡朴素的千分之一,却也见证践行着清华园的日新月异,其言其行,无不令人动容。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反思,该如何过好大学的最后一年。”

而一位89岁的杭州清华校友在看完《大学》之后深情表示:“就像回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时光,感受到了清华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能不断地传递下去”。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校长胡克州在“110位县域校长专场放映”后表示:“这部电影尤其适合贫困地区的中学生们观看,通过这个片子的观看,可以让他打开视野,思考人生的规划。”据悉,未来电影《大学》不仅会在一二线城市公映,更会尽可能地将理想之光洒向更多更边远的地区。

清华北大,是很多人的理想;大学曾经对于很多人也是遥不可及。但每个人都向往大学,热衷于谈论大学,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经由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大学》这部纪录电影,拉近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他让我们看到了四个具体的人,他们充满理想,同时又是如此的现实与真实,仿佛就在我们身边。相信每个人都会从片中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当我们注视着银幕上的人,品味他的生活和他的选择时,我们自己心里的问题或许就有了答案。

作者:violin

编辑 | FFLY

 短评

清影的制作水平不错,跟住人物的同时不忘构图的美感,剪辑上的切换比较顺滑,但现在看这种赋魅的名校宣传片真是完全无感了。高度概括的片名本就显出一流大学的傲慢,建校110周年的拍摄意图也决定了它不会把目光投向校园生活的暗角。四个人物构成的多元性更多是脚本层面的——抓到了四个阶层的代表,并且可预期都处于人生的岔路口,而他们向纪录片团队展开的生活也全然是展览性质的。

7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拥有炙热和坚定的理想,浑身发光,充满力量,让人热泪盈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平衡了艺术性与大众性,难忘星空的震撼与玻璃上绽放的烟花🎆)

8分钟前
  • 熊嘴兽✨
  • 力荐

影片开头从严同学高考和查分开始,那个场景真是熟悉,一下就真情实感地代入了。宋云天回老家过年,一大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他说道,不管我未来选择了什么道路,我辈一定会好好努力,奶奶听后在推杯换盏时悄悄抹眼泪,那一幕很触动我。当时我想到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那么复杂却有时又那么美好。我认为这里描绘的是真实的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又那么温和地融入着质朴而温暖的家国情怀,使你连偶尔在回忆影片中人物的一些情节的时候,都还能再经历一遍眼含热泪的感动。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以四个与清华相关的、一定程度上处在人生十字道路上的人物为对象,导演在内容上选取得好,拍摄时机位的布置等许多细节也有很高的质量和想法。虽然希望不算大,但祝愿这部纪录片能够收获一些好的成绩。

13分钟前
  • LEのn个晴天
  • 力荐

这部讲清华大学电影不是讲怎么样考清华,而是宣扬了一种清华精神;清华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清华这所学校,更是勤学自律、文化爱国的一种精神内核。影片主要以四位各具代表性的清华校友和老师展开:考入校园的新生的欣喜;清华学生不愁“发财致富”却追随家人的步伐投身于社会建设;留美博士毅然回国以支持祖国建设;钱易先生一生致力于培养人才。(清华校友会主办的路演场,真的让我见识到了文化人的满腹诗书滔滔不绝,清华人一家人的和谐友爱氛围。全体清华人起立唱校歌,作为一个旁人,真的太感动了。)

17分钟前
  • 小黄豆
  • 力荐

“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造福一方百姓”“祖国万岁,青年加油”... 当然听过很多类似的话,但大多觉得说这些话的人道貌岸然,满口空言。可由片中几个主角说出来,每一个字都显得何其有分量。国家/基层/发展/强大/责任... 这些词不只是挂在嘴边,而是能清晰感受到发自肺腑的家国情怀的。击垮我的是蔡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行热泪直奔而下,而后直到结束,我一次又一次的深呼吸,努力放松紧绷到痛的喉咙,平复涌上来的情绪,试图调整泪腺崩溃的速度,还是哭得不能自已。还有宋云天、钱易先生等等清华师生,他们谦逊、热忱、身怀理想、深知现实冷酷却也义无反顾,我于他们的信念感之中反复折服。我知道跟拍对象经过严格筛选,成片也精心剪辑,也知道在摄像机未拍之处有更多负面的存在。但真的,清华是个好伟大的地方啊。

18分钟前
  • 张猫大
  • 力荐

只在清华大学的范围内探讨大学的意义的话,内容相对题目显然是有点空旷和单薄,何况这里也还存在历史的断裂,只在其中一个人物宋云天留校面试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庚子赔款,另外人物选择和呈现上虽然可以看到尹鸿指导的清影团队努力想要去除校园宣传片质感的虚浮和表面繁华,尽力挖掘纠结彷徨的部分,但是作为观众对纪录片选择这四个人的原因没有太强的信念感,看不到选择的过程,也因此没有爱上这四个人物(对宋云天的感受其实是最好的,理想主义者)。清华大学里转了一遭,戏称自己也体验了一下清华的生活,但留在心底的,其实是老师在校园里给宋云天的那一抱,好像那个是我以为大学精神还残存的一部分。

21分钟前
  • 工凡
  • 还行

清华宣传片,已经想到很多高中老师会放给孩子们看了。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清华的傲慢或者说自信。

23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片名的大学虽是取大学之道的意思,但几位清华出身的导演对片子的解读,是希望通过清华的大学生活,升华主题且反应普通大学生的生活状态。那从这一点看,影片基本跑题,选取的新生、博士后、归国教师、古稀教授四个主要人物,都只能作为清华的基本范例,最多对等北大。那些考上清华却没考上理想专业的爆哭,高精尖科研人员的忧国忧民,确实和普罗大众不在一个频道上。

28分钟前
  • HarperDie
  • 较差

本来没有排片,但硬生生跟经理争来了一个VIP厅,一行15人包场。

30分钟前
  • 如花和尚
  • 力荐

看到最后发现是个清华大学宣传片……

32分钟前
  • BlueberryNights
  • 还行

继无问西东之后第二部清华宣传片,蓬蓬勃勃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线都想从针眼里过,所以基层工作难做——这老太村支书的比喻太精彩了,孙子做选调生也不会差。

33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推荐

宋镇长是真正有理想信念的人,作为晚他一年进入选调队伍的我,宋镇长的事迹早已耳熟能详。在培训中近距离听宋镇长分享自己的经历,台上的他,就是一道光。说回电影,内容还是很优秀的,但更多应该是清华本身的光环,让我想起觉醒年代,清北作为国内大学的领头人,为祖国贡献颇多。正如电影里说的那样,清华人有家国情怀,想为祖国做些有意义的事,也真心希望国内的大学都能如此,更希望大学生们都能如此。

37分钟前
  • 抖腿歌王
  • 推荐

感觉很适合给孩子看 激发下孩子的理想信念~ 而我 看完后想拥有一个上清华的孩子😂😂

38分钟前
  • 丸子咪的异想
  • 推荐

看到钱易教授,就突然想起最近丁仲礼院士在大会上提出的实现中国碳中和的蓝图与计划,看到青年教师蔡峥则又回想起当年西南联大时期朱光亚《写给美国留学生的一封信》,看到宋云天则联想到千千万万个扎身到祖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而严韫洲自然是想起曾经一样经历高考的自己。四个人物,四段人生,就像速写一样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模样。中国之所以可以在世界所有主要文明中可以绵延数千年且不中断,甚至成了唯一一脉,关键就在于我们真的足够重视教育!相信这部电影也将成为一枚火种,将真正的大学之道播撒出去。

42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作为献礼清华110周年校庆的命题作文,创作者的发挥空间原本有限。好在,创作者们愿意花费整整3年的时间,耐心细致地跟拍4位清华师生,以此表达对清华乃至中国大学教育的思辨和体悟。大学之于新生,重在“明德”,宜不断尝试。毕业生的大学,志在“亲民”,但难在抉择。而是什么塑造了这样的清华学生?影片又用两位老师的故事呼应了答案。理想耀眼,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了大学和人生之光。

43分钟前
  • 牛三牛
  • 力荐

以具有普适意义的词汇加诸于自家叙事之上,有些跑马圈地的阴谋感吧,私以为不妥。另,镜头很讲究美感,让我想到老塔在《雕刻时光》中所谓“诗意的氛围是很多人努力去营造的”,但过于“贴近身肉搏”的拍摄方式,一定程度影响了影片的画面平衡。最后是对主题的吐槽,这部纪录片与《出路》有太多让人难以忽视的相似性,可后者是奋力的荧光,前者是什么,得意的炫耀?观众对纪录片的要求,与对清北的要求是一样的高标准:若没有振聋发聩的声音,还不如悄声低调地多做一些探索、科普、建构的工作,少琢磨歌功颂德的马屁。

48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1.上了清华确实是我目前人生中最光荣的时刻了,毕竟工作还不算是。所以最有共鸣的其实是小严同学,这一part有很多梗,很真实。校友们应该会很喜欢,也提醒自己不要flop,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 清华人真的很爱说"diss"“羞耻”之类的……真的是个耻感氛围很强的地方。。3. 大家很爱蔡老师,可是蔡老师其实是科大男呀?4. 对宋同学那段也有意料之外的同感。自己也面临过留校还是出去工作的选择,也在最后的ddl挣扎过,爸爸妈妈和npy的反应也很像。最后也选择了放弃留校机会。出来工作后,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怀疑,但现在觉得没有什么后悔。谢谢清华,让我们不要辜负自己。

50分钟前
  • 力荐

名不副实,大学,大家之学,却仅仅局限于清华一个学校,那不如改名叫清华大学好了……四个例子四位主角,只有宋云天是真实而接地气的,高三那位一线城市最好高中的年级前十,有什么代表性呢?归国的以及校园教授中规中距无意义….一般吧

55分钟前
  • 海寶貝
  • 还行

这片叫大学吗?就是清华的宣传片……看到片尾字幕清影工作室懂了。这个片子大概是给95%的人猎奇的。宋云天这条线比较感动,能体味到清华精神,适合再继续跟拍挖掘。总的来说,故事有些浮光掠影。

59分钟前
  • 小橘子xxx🍊
  • 还行

最有份量也最像纪录片的两句话:蔡峥老师说“想做成事情很难” 和 宋云天的奶奶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即便是清华,难做的事情也都一样难。

1小时前
  • 团小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