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

HD中字

主演:阿米尔·汗,法缇玛·萨那·纱卡,桑亚·玛荷塔,阿帕尔夏克提·库拉那,沙克希·坦沃,塞伊拉·沃西,苏哈妮·巴特纳格尔,里特维克·萨霍里,吉里什·库卡尼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其它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1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2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3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4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5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6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13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14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15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16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17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18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19摔跤吧!爸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摔跤吧!爸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哈维亚(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曾经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在放弃了职业生涯后,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马哈维亚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取名吉塔(法缇玛·萨那·纱卡 Fatima Sana Shaikh 饰)和巴比塔(桑亚·玛荷塔 Sanya Malhotra 饰)。让马哈维亚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姑娘展现出了杰出的摔跤天赋,让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够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她们自己赢得荣誉。  就这样,在马哈维亚的指导下,吉塔和巴比塔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两人进步神速,很快就因为在比赛中连连获胜而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吉塔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在那里,她将面对更大的诱惑和更多的选择。造梦者乱世悲歌教练2010影后老婆离婚后,我火遍全网有名歌手传-battle again些许故事爱情账单侠客剑心白雪公主与猎人(粤语版)暗夜鬼抓床通灵之战 第十七季崂山道士小镇大明星第一季好久不见站立的女性猪扒大联盟树房子跟着书本去旅行2023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老公大作战神探南茜 第一季我的天使2019鬼公子炎魔百分之十第二季啤酒花变速杆黑金1997飞行年代 第一季暖暖的幸福动物的末日寻找外星生命太太反击战给予幸福的人恋爱毕设和美乡村新春会武动乾坤第三季魔法俏佳人 第三季喜马拉雅1999白领丽人

 长篇影评

 1 ) 你要成为冠军,还是输的别太难看?

教练说:不要输的太难看。 爸爸说:你不会输! 教练说:至少要拿块奖牌。 爸爸说:你注定是冠军! 教练说:你已经领先了,注意防守。 爸爸说:忘掉领先,保持进攻! 教练说:有些人,注定不是打国际比赛的料。 爸爸说:你输掉的,是本该你赢的比赛。 教练说:现在你至少可以有一块银牌了。 爸爸说:赢下金牌,你将成为印度的榜样,永载史册! 教练培养的姐姐,说:这里是娱乐室,可以看电视。 爸爸培养的妹妹,问:训练场在哪? 爸爸培养的吉塔,第一次参加比赛,挑选最强的对手;输了以后,彻夜难眠,问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再打? 教练培养的吉塔,输了第一次国际比赛,脸上却没有丝毫沮丧,一心涂着漂亮的指甲油。 一个只追求拿到奖牌的教练,追求的是完成任务,享受自己是国家队教练的满足感; 一个对吉塔抱有最大信心的爸爸,知道她注定是冠军,他要帮她赢,不顾一切; 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不管从事任何领域,一定知道,所谓的专家,都是名不副实。因为他们是平庸者,他们追求的是成为别人眼里专家带来的虚荣与利益,而不是追求卓越,不是追求挑战人类的极限,创造这个领域的奇迹。因为别人眼里的奇迹,只是卓越者眼中,这个世界本应该是的样子。 巴菲特17岁时就知道,商学院学不到什么,主动从世界第一的商学院沃顿退学。他知道华尔街不是靠投资能力赚钱,而是靠忽悠——“金融行业最重要的技能是销售技能”。后来的60年,他用数万倍的投资收益,向世界展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投资。 乔布斯在1995年的访谈中被问到,你是一名科技天才,但从来没有管理方面的经验,你是如何学会管理公司的呢? 乔布斯回答说,在生意场多年,我发现一个现象,我做事之前总会问,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而得到的答案从来都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的”,没人反思过为什么这样做。因此,只要你愿意多提问多思考,并勤奋工作,你可以很快就学会管理公司。这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平庸者按别人定下的规则完成任务,卓越者把世界变成它本应该是的样子,不管有多少人阻拦。 延伸: 最可笑的是,那些平庸的人,明明会因为卓越者改变世界,而分享到极大的利益,却往往是最费心费力阻挠他人做出改变的人。 电影中的教练,如果吉塔根据他爸爸的正确指导获得冠军,这个教练本可以获得远超出他水平的赞誉、名利,但是他却偏偏选择费尽心思和吉塔的爸爸做对,阻挠吉塔获得好成绩。这是何等的愚蠢! 可悲的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愚蠢屡屡发生。 总结: 不是完美的电影,有诸多不真实的地方,有点像一个童话,但它是一个你愿意沉浸其中为之流泪的童话。

 2 )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摔跤吧!爸爸》

(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麻绳在这里)

《摔跤吧爸爸》是国内上映的第三部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前两部是《三个傻瓜》和《PK》,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当然很多人可能更喜欢《三傻》,但我觉得那部电影更多的是立意上的取巧,而《摔跤》则是靠实打实的类型片套路取胜,所有的情节人物设置都没有超乎想象,但最后却超乎想象地好看,我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商业片导演的功力。

这里的阿米尔汗的人物形象是离他本人最远的,他完成得很出色,除了增肥练块儿这样的身体改造方面的硬功,还有表演的分寸拿捏,没有用力过猛,即使是该发力的时候也会沉着演,但带给观众的震撼却毫不减分,人物的表情变化并不多,但还是能从中感受到严父与慈父之间层次感,一直到最后的父女三人拥抱在一起,这是最真情流露的一瞬间,并赋予一个平常的动作极大的情感爆发力。记得这也是影片中父女之间唯一一次亲昵的举动,这个代表着父亲对女儿最高肯定的拥抱观众确实等了很久了。除此以外,扮演女儿吉塔的演员也很出色,我真的怀疑是专业的摔跤运动员,看完电影就查了资料,才知道是个新人演员,为了这部电影接受了一年的摔跤训练,令人佩服。

印度电影最近几年确实进步很快,但几部佳作也谈不上整体上的脱胎换骨,本片中也有着印度电影普遍存在狗血套路问题,如女儿们对魔鬼训练态度的转变,以及国家队教练的丑恶嘴脸,都处理得不够好。不过体育电影基本上就是套路电影,像《勇士》那样的反套路体育电影属于少数,而要在套路内讲故事来感动观众需要更精准的情感叙事节奏的把握和细节打磨,以达到最佳的煽情效果,在这一点上,《摔跤吧爸爸》的叙事和表达方法是比欧美同类型电影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特别值得学习。

体育电影在中国的电影制作中一直是一个弱项,除了文革前以《女篮五号》为代表的那一批以宣扬集体主义精神为主旨的体育电影之外,能提得起来的也就是林超贤导演的《激战》和《破风》了。如果拿这两部电影与《摔跤吧爸爸》对比一下,可以看出林超贤导演在竞技场面拍摄上做得已经很出色了,演员也很努力,特别是《激战》中的张家辉,而且《破风》在场景设计和竞速环节上,比印度电影做得豪华多了,差距主要是在类型提纯不够和叙事环节薄弱上。

《激战》和《破风》中掺杂了与主旨脱节的情感纠葛,极大地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叙事陈旧,情感逻辑很弱,《激战》中的香港黑帮片套路,《破风》中的台湾偶像剧套路,都让人厌倦,我看的时候都恨不得略过这些情节直接快进到比赛场面。《摔跤吧爸爸》在这一点上却很单纯,没有无聊的感情线,前半段就是怎么练,后半段是怎么赢,所有的情节和人物铺陈都为这紧紧围绕这两点,只要过程做到生动有趣、打动人心就可以了。我觉得只有在干货不够的情况下,才会填充那些喧宾夺主的水货来拖延时间。体育电影中真正表现体育比赛的篇幅其实并不多,总时长算下来也就20%左右,而大量的文戏起着塑造人物、情感累积的作用,这方面做到位了,才能人赛场上的情感爆发达到最大效果,要不然比赛场面拍得再激烈观众也燃不起来。

不过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技术环节的差距,是可以通过精心创作弥补的,但下面要说的这个问题才是最致命的,那就是体制上的差别。这里说的体制不是电影体制,而是体育体制。中国的体育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举国体育机制,运动员都是从小被选拔进入相应的集训队,从市队到省队到国家队,一个由国家包养按部就班勤学苦练的体制内运动员,其成长过程中的个人奋斗色彩被极大地弱化了,在观众心目中也就缺少了传奇性。看奥运会直播奏国歌升国旗的时候可以很燃,但要拿运动员当故事来讲,就没什么意思了。也许这也是林超贤的两部体育电影分别把故事发生背景放到了香港和台湾的原因吧,确实很多故事如果放在体制内是没法讲的,连反派都没法设计,于是这里面也没有了国家利益,只好用无聊的感情线来填满时间了。难道林超贤导演不知道调动民族情绪是体育电影制造燃点最有效的方法吗?只是在中国在类型片套路里实现这个很难。《摔跤吧爸爸》中父亲在储藏室听到印度国歌响起的那个场面,应该连很多中国观众都能看到落泪吧? 《摔跤吧爸爸》是取材于真实人物的体育传记片,而在中国,只有一个人物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拍电影的,那就是走出体制并获得成功的李娜。这个项目也确实发布过,有很著名的导演和编剧在进行创作,但在中国这个创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不知道要做多少权衡和妥协,但不管怎么说,希望能早日问世吧,这条路尽管艰难,总需要有人去走。

 3 ) 驳“此片男权主义”并由衷感激我的父亲

印度男神阿米尔•汗向来以敬业,作品优秀,关心印度社会,支持印度改革而著称,新片《摔跤吧,爸爸》(此片名的翻译者心里是怎么想的?)下午看完,感动之余,刷豆瓣影评,真是令人伤心,居然有一部分人认为此片是妥妥的直男癌、大男权主义思想,绝不能同意!

理由有三:

一、作为父亲,并非一味逼迫女儿们摔跤,而是首先发现女儿们的天赋;并试图以一年为期,摸索摸索;并忍受了全社会的嘲笑与鄙夷(男权主义才不会,他们最在乎的就是颜面)

二、女儿们不仅有摔跤天分,更有反抗自己命运的勇气,在朋友的婚礼后,她们明白,摔跤并胜利,是她们摆脱宿命的唯一出路,第二天,她们就主动训练了

三、本电影并非要说大女儿夺得国际冠军,是因为她父亲,也就是所谓的“没有父亲,没有她”——男权,请细心看!决赛时父亲不在场,女儿想起父亲的教导,父亲不能永远帮你,你终究要靠自己。 天!这决不仅是女权,是人权,更是所有人成长必须学到的一课,谁能不靠自己?

综上三点,此片即使是以中国现状为背景,展现的也决不是男权(难道你爸逼你读书,周末给你请家教,上培训班,就是男权?),更遑论印度的女权现状(建议中华田园女权主义者适当了解了解印度社会再发声)

此片绝对是优秀的米叔作品(有鉴于米叔没拍过烂片,我也就不能加“最”了)原因是:

1.米叔的敬业精神与众演员的精彩表演,女主的英姿飒爽(实在受不了国内近年来深受韩风影响,女性演员的妆画的……那一字眉,那高度统一……恐怖!)

2.全片节奏把控很好,虽说拖沓是印度电影的常见短板,但剧情绝对零注水,没有什么是可以删掉的

3.动作戏绝对干货(《长城》上的时候,居然有人对我说,这种电影嘛!看的就是特效,在乎剧情做什么。我去!有这样观众在国产电影能起来?看特效你咋不看《生化危机》呢?永远稀烂的三观,稀烂的剧情,两小时连个事儿都没说清楚……死去!死去!)

最后,作为一个从西部山区靠读书走到大城市的女孩子,要由衷感谢我的父亲。此片全片都让我想起我的童年,什么电视都不让看,什么小朋友家都不让去,什么小朋友都不让到我家来,正月初一还要背单词,敢有不从,打!挨了多少打,但我终于是走到大城市,读上了书,没打工,没嫁人,没未婚先孕,没在家带孩子,跟婆婆吵架,没天天刷微信朋友圈,估计未来也不会被传销,被保险……(读书好处真挺多的)我就缺在天分和努力上了,既无非凡天分,又没怎么努力学习,才混到如今这德行……但感谢父亲,当年逼我读书。老爹,你辛苦啦!

 4 ) 国家金牌意识的觉醒和真实的印度妇女地位

2016 年里约奥运会,joseph schooling 击败菲尔普斯,拿下了新加坡建国以来的首个金牌。在我们眼里,奥运金牌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而在只有五百万人口的弹丸新加坡,Schooling就是国家英雄一般。

回国后,新加坡给他安排一场庆祝胜利的游行。Schooling站在敞篷双层巴士的最上层,巴士载着他缓缓开过新加坡的一条条主干道。街道两旁站满了翘首期盼的民众,巴士开过的时候,很多人还一直追着巴士跑。这种国宝级别的待遇和关注度,我在新加坡只看过一次,那就是2015年李光耀去世。李光耀的灵柩同样缓缓地经过了一条条的主干道,街边一样满满的人群注目着。只不过上次是目送一个英雄的离开。这次是迎接一个英雄的到来。

Schooling的夺金究竟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多大的影响?首先,它让新加坡人民跟过节一样欢欣了好久。其次,据说每个游泳馆的少年游泳班爆满,尤其是蝶泳。因为Schooling拿下的是100米蝶泳的冠军。论偶像的力量!最重要的,一个声音,一种意识悄然地在新加坡民众之间萌发出来,那就是:新加坡人也可以拿奥运冠军!突然间,大家就觉得金牌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但是“”我(们)也可以“”这个声音,这个意识让新加坡人足足等了51年。

新加坡这么富足的一个国家,运动方面的投资从来都是不差钱。为了激励运动员夺奖牌,心甘情愿地拿钱去砸运动员们。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奥运金牌据说只有20万人民币的奖金。而2008年奥运会,依靠转新加坡国籍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新加坡拿下了银牌,当时就给运动员接近四百万人民币的奖金。当然,这个奖金要跟教练分点。但就算是在这样砸重金的激励制度下,新加坡在2016年之前都没出现过真正由新加坡人夺牌的成绩。

奥运种子选手都是万里挑一,想想新加坡的人口基数,跟中国比起来,能挑的范围也不大。但挑出来的也不会体育素质差。奥运会28项比赛。要是不擅长田径,可以玩器械;不擅长陆地的,可以玩水里的。总能找到契合自家国情和人种特点的运动进行一搏。新加坡运动史上也不乏表现出色的运动员。但对于国际比赛夺冠,关键还是大家的自信没有出来。这种长久以往的“我不可以”魔咒一直打不破,直到Schooling的出现。

设想一下,连新加坡这种万事具备的国家,要培养出“我(们)也可以”的意识都需要50年,更别说条件更复杂和落后的印度。

根据维基百科,印度在奥运会上并不是无金,只是很少。过去十年,只有在2008年拿过一枚男子射击金牌。为什么?印度人总体看上去并不羸弱。印度种姓里面还有一支是专门的武士阶层,自古以来,保家卫国,骁勇善战。特别是他们的锡克族,男人高大魁梧,雄壮有力。拉去扔个铁饼什么的,妥妥的。但印度就是没有金牌。

当然印度的当今体育状况跟政府的不作为大有关系 (电影里也有一个场景讽刺这个)。但还有另外两个绕不开原因。一个是板球运动在印度的盛行;另一个就是女性地位问题。

板球在印度不仅是国球,还是国体。体格强健的男孩子们,早早地就投入了板球的参与和训练中。在印度,板球运动员就像宝莱坞明星一样。成为顶级运动员还可以坐收无尽的财富和名望。在赛场上,没有人论你的出身,只看你的表现。这于是成为了很多男孩子想要摆脱穷困生活的动力。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因为相较板球运动而言,缺乏政府支持,媒体追捧,观众关注,投身的运动员越发地不多。

在男人们都前仆后继地奔向板球时,印度的女性运动员们正悄悄地崛起。2016年里约奥运会,印度只斩获两枚奖牌,一铜一银,羽毛球和摔跤,但都归功于女性运动员的杰出表现。而且,越来越多的印度女性正投身到职业体育中来。在这里,一定要谈一下印度的女性地位问题。

其实我们中国人对印度所知甚少,也经常以固有思维去偏见地理解印度。印象里都是时常在网上看的什么这儿,那儿又发生强奸案了;女方天价嫁妆,一旦嫁人就只能在家伺候夫家人,还要被夫家人家暴之类的,在我们看来简直要落后到一世纪前去了。

首先,以上的这些都是还会发生在印度的事实。但是它不代表印度的全部。我们看印度就像很多年,西方世界看中国一样。那个时候西方媒体跑到中国,挖掘到了一个农村在买妻买儿的新闻,就跑回去大肆宣传,搞得西方世界以为中国落后得跟什么似的。但其实,现在中国农村有些地方还是在买妻买儿。

印度的历史文化境况跟中国完全不同。中国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比印度高得多。 自古以来,印度次大陆上存在多个独立的王国,每个王国因为地缘差异,发展出了各自的语言和文化,它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成了如今的印度各邦。然后因为历史原因,印度国内的差异性因南北而定,因邦而定,因宗教而定,因文化而定(由古代种姓演变而来),等等。非常的复杂。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是世界上最具有多样性的国家。也就是说,以偏概全的方法在印度最不适用。基于这个多样性的认识,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印度女性到底地位怎么样。简单来说,南部比北部好,城市比农村好。

印度莫卧儿王朝,是中亚后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在16世纪至19世纪建立的帝国 (维基百科)。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信奉伊斯兰教,建都在印度北部,德里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新德里边上的泰姬陵就是极具伊斯兰教建筑特色的皇陵。虽然全盛时期,莫卧儿王朝也占领了多是印度土著的南部,但天高皇帝远,南部并没有受其文化政治过多的影响。而如今,南部相较北部,思想也是更为现代开明。反而是,北部,本土的印度教文化被伊斯兰教慢慢地影响,其中就包括伊斯兰教中男尊女卑的教义。早在古印度吠陀时代,印度的两性地位非常平等,但后来与其他文明一样,随着男女社会分工的变化,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妇女地位慢慢有降低,伊斯兰教的入浸,加剧了妇女地位的下滑。后来英殖民地时期,本身两性地位也不平等的英国也没有在女性地位这个问题有过什么作为。印度女性就这么水深火热地生活了几百年直到新世纪的到来。

印度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现代化大都市还是屈指可数。印度都市女性,普遍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错,其中高知女性占相当的比例。社会地位基本上于男性旗鼓相当。印度不仅迎来第一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还有差点也称为总理的索尼娅·甘地 (他们都来自尼赫鲁甘地家族),还有大批的女性高层活跃在印度商界和工业界,美国美林银行印度-主席Kaku Nakhate,埃森哲咨询印度-主席Rekha Menon,印度国家银行主席-Arundhati Bhattacharya 等等(http://www.businesstoday.in/powerful-businesswomen)。

但是,情况一到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区域就不那么乐观了。特别是北部农村,缺乏教育,因循守旧。有些地方儿童婚姻至今还存在。Dangalz里面的摔跤家庭就来自靠近新德里的一个城邦的农村。况且电影里父亲对女儿的摔跤启蒙还是差不多二十几年前。可想而知,那个时候他要顶住多大的舆论压力对女儿进行摔跤训练,而一个农村女孩子从事职业体育是一件多么惊世骇俗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父亲在决赛前夕要对女儿说那番话,赢得金牌就能告诉那些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女孩们:“我(们)”也可以。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印度国内对自己的体育表现开始进行深深的反省,毕竟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只拿回了两枚奖牌还是件很丢脸的事实,而且与自己在国际树立起的崛起经济体形象不符。而阿米尔汗的Dangal恰时地上线正契合了印度人民迫切想要在体育赛事上重新证明自己的愿望,想必全国上下都被这部电影给激励到了。论名人的社会责任感!

关于演员,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位51岁的大叔为了扮演电影里的父亲,亲自上阵,增肉甩肉的励志故事。不仅是他,扮演他的女儿们的四个姑娘也是相当出彩。最喜欢里面扮演二女儿的那个小演员。圆嘟嘟的脸配一副总是懵圈的表情,萌萌哒。当时看完电影,第一件事就是去查这些姑娘是业余摔跤选手还是专业演员。因为,里面的比赛场景太逼真!太高难度了!就跟看真正的摔跤比赛一样惊险。结果,没想到,这四个姑娘都是演员而已。为了演好摔跤的镜头, 进行了为期9个月,每周6天,奥运选手级别的训练。我只想说,大写的服!顺便鄙视一下国内那些靠抠图,替身圈钱的明星们。

 5 ) 一部印度电影的启示

这些年常到南亚国家去参加电影节和讲学,对那里的电影也就看得多了些,有了些感情。为此专门到影院去看了这部口碑爆棚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规中矩的体育励志片,值三颗星,主演阿米尔汗为角色增肥、减肥50多斤的敬艺精神值得增加另一颗星。 我们在赞美印度电影的高质量时,不应该忘记去了解近年来印度电影业是怎样发展成闻名世界的“宝莱坞”的。据60年代法国史学家的《电影艺术史》记载,60年中国与印度一样是个观影大国,那时中国年均进影院看电影的次数是8次。印度是3.8次。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后,中国电影市场有过近10年的蓬勃复苏,79、80年影院观影人次高达290亿,按当时的10亿人口算,即人均影院观影29次!在世界上属鹤立鸡群! 只是90年代初期,电影业的体制改革滞后,盗版录像泛滥,影院纷纷关闭,到99年年影院观众人次下滑到不足5千万!可谓市场完全崩盘了! 2003年以后,电影业开始了些实质性的市场化改革,影院发行业才开始复苏,达到今天4万多块银幕、世界第二位的457亿票房。可在这个巨大的数字后面是,我们13亿多人口只有13.72亿影院人次,不足1次。可是知道不知道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的观影人次和影业情况呢? 从网上摘引一些资料,可以让我们了解和思考一些问题: “印度同时也是世界上电影观众人数最多的国家,年观影人次超过30亿,而中国才刚刚突破13亿。”(也有资料说印度2006曾达36亿人次,现在在下降,去年是22亿。这方面世界排行第一名的是韩国: 2.17亿人次,人均4.23次;第三北美(美国+加拿大):13.15亿人次,人均3.66人次) “印度电影票价非常便宜,在印度类似万达影院的高端影城里,一张电影票也不过在150卢比左右,约合人民币15元,而在设施较为普通的社区影院,一张电影票不过50卢比左右,也就是说才5元人民币,更有甚者,很多社区影院还会推出5卢布即1元人民币的特价票,真是白菜价。” “好莱坞电影每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拿走的票房收入都高达50%,甚至更多。而印度完全没有中国这样对好莱坞电影进口数量进行限制,但是好莱坞电影平均每年在 印度的票房仅占5%-10%” “导演表示,该片预算中制作费用最高,占比在30%左右,特效和场景搭建各占15%,另外15%是演员片酬,还有5%是发行和市场费用,剩余的是财务费用等。导演表示,虽然这部电影用了非常一线的演员,但是演员片酬在电影中占的比例并不高,很多印度电影中,演员片酬会占到制片成本40%以上。对比中国一线演员高达2000-3000万的片酬来说,印度演员的片酬的确不算高。” 总之,一部片子好,并不说明全局;而这些电影事业的各种统计数据反映的体制、法制、观念、经济等诸多问题才是我们寻找振兴民族电影的关键。 从大国走向强国需要科学的精神和改革的措施,电影业的改革仍旧任重道远!

 6 ) 印度之光

作为一个女人,我都不知道女权是像某些豆瓣网友这样抓的,评论里有些女权婊简直令人作呕,气得我都说不出话了,这部电影的价值观哪儿有错?!

有人说没有给两姐妹选择的权利,请问你,那个一年之约之后,吉塔输了第一场比赛,一句“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下一场比赛?”你是看不懂吗? 两姐妹参加完同伴婚礼,被新娘的眼泪震撼,回来以后自觉得开始训练,你看不懂吗?太隐晦了吗?

想要选择的权利是吧,请问价值观婊亲,你是想选择懵懵懂懂的年纪里被人一棍子敲醒,进而发掘自己的潜能走向人生巅峰呢?还是想没人管你,不被“专制”,自自由由的走向生儿育女一辈子,锅碗瓢盆一辈子的人生呢?

就我个人,我上学的过程中总想辍学出去打工,念不下书,要不是怕我爹打我,我也没有读大学的日子,我是感谢我爹的,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这才是为女儿着想,去你妈的专制。

米叔每一部电影都自觉得揭露印度的社会弊端,这样的人真是印度之光,如果中国有这样自觉的艺人,我希望他首先拍部电影制制这社会上的价值观婊绿茶婊女权婊直男婊各种婊。

 短评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印度一块女子摔跤金牌的诞生。剧情热血逗乐,竞技惊心动魄,挑不出什么毛病的宝莱坞电影,父女情尽在不言中。阿米尔·汗太敬业了,为了一闪而过的几秒就把自己的身材从肥胖练成魔鬼,好演员都是用生命在演戏啊~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莫名想起小时候看完《足球小将》后,偷偷跑到球场在雨中加练的情形。梦想像一盘鸭血,我们似乎早已习惯凝固过的晦暗模样,忘记当初是鲜红的,在流淌。

1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关于本片价值观-不看社会背景就评判三观就是耍流氓。在印度的社会状况下,女性是没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氛围的,先破才能立。就像片中父亲对女儿说的-你不是在为你一个人战斗,你要让千千万万的女性看到女生并不是只能相夫教子。最后,这场斗争的意义早已超脱出父亲一己的梦想,升华了呀。

17分钟前
  • 江湖骗子想吃蛋糕
  • 力荐

动作场面比父女之情感人。若真要拍一部丰满的女权电影,就不要用那个弱智教练充当反派,让父亲本身亦正亦邪,他带着女儿冲脱男权,又阻碍女儿逾越父权,既是领路人又是拦路虎;让女儿的意象也更加复杂,让她最终站在另一个山头与父亲虎目相对,好过像个称职的儿子完美继承他的衣钵。

18分钟前
  • 推荐

豆瓣文青们可能已经成功被白左的西方政治正确洗脑了:不放在具体语境下,以西方女权衡量一切本来就是一种偏见和武断。在整体状况还不如中国的印度,本片已经适当地展现了一种进步的女性生活方式,即便在父权的引导之下。让符号化的解读蒙蔽影片传达的真情实感,令人感到可悲。

23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看的完整版)取材真实,剧作扎实,用体育竞技片来拍父女情节剧,并改写了上到封建礼数、下到官僚制度的不变法则。有人提出片中受父权压制的价值观导向,请站在印度国男尊女卑的角度去看待吧,它明明是在拥护女性。另外结尾父亲的缺席,也暗示了女性的独立。另外,套路也是路,不要排斥套路。

2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不是技术老了,是爸爸老了”,父女摔跤那段确实催泪,说是近几年最好的印度片也不为过。不过教练和父亲那条线挺没说服力的,剧情冗长也是印度本土电影的通病,不接近三小时都不叫电影。以及,整个华语影坛都很难找出一个像阿米尔·汗这样敬业的演员。最后,温室里的花朵都会给本片打低分,不信你看。

31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弄得这踏马什么破译名。。听起来像儿童片似的。。

35分钟前
  • 仰望星空の派
  • 力荐

就电影来讲,我们有什么资格嘲笑印度。

3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虽然吹是一部女权电影有些过了,但仍然很好,这么老套的母题拍得工整细致,情感真挚动人,幽默也恰到好处,对摔跤毫无兴趣也能看得热血沸腾,走出电影院想想自己每天看的项目,哎,操了操了

41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这片也能被女权主义者黑,我也真是无语了。黑之前先去了解下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吧。这明明是在倡导女权才对。猪队友太多了,心疼阿米尔汗。

45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好看死了。拜托大家认真看完电影再做评论。爸爸有约定一年为期,不行就不勉强。吉塔在赢得了第一场摔跤比赛之后,也主动请爸爸带自己参赛。她们已经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被父母逼着选了专业还怂着不敢转型的朋友,你跟人家根本没有半点共鸣的好吧。另外,脱离印度实际环境谈女不女权根本没有意义。

49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力荐

印度排名第一的电影,全球口碑已炸裂

50分钟前
  • 豆丁
  • 力荐

#北京电影节#我不觉得这个片子囿于父权的藩篱,父亲虽然有在女儿身上圆梦的渴望,但也建立在发现女儿的天分的前提上。摔跤让两个女孩子挣脱了偏见和无止境的家务,挣脱了14岁嫁人的命运,踏入更广阔的世界。说直男癌都是怎么想的?

52分钟前
  • 延延
  • 力荐

道德优越已成为评判电影最有效武器,但国家意志下的奥运奖牌,我们不也是抬头望五星旗留下不作假的眼泪、泛出荣耀?体育场外的我们永远也不会理解运动员的无奈委屈赛前赛后的悲凉,他们真实的快乐仍只会自己感知。什么时候电影不再容纳矛盾、还必须刻意记录三观伟正的故事?五味杂陈,才是体育和人生。

53分钟前
  • bird
  • 推荐

阿米尔一人饰演男主角19、29、55岁三个人生段。他首先完成了19岁的戏,然后疯狂增肥,一个月时间变成了体重194斤的55胖大爷,拍完老年戏后,又用5个月的时间疯狂减肥,回去拍29的戏!所以: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直接拍完29再拍55不就好了?阿米尔说:那样我就没有动力瘦回去了!

54分钟前
  • 有点迷人
  • 力荐

在印度看得169分钟,一部处处衬着男权和父权的女性电影,女儿没有任何选择权,被父亲残暴地教育成为世界冠军,这个冠军的“正确“结果就意味着父亲教育的正确了。意外这部电影宣传期在国内口碑这么好,大家去看完整版吧认知会反转的

55分钟前
  • 火火
  • 还行

觉得拍得很好,在评论区讨论父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不是教育片,是一部电影,如果Aamir Khan演的是一个专制的父亲,那么让你感到厌恶是因为他演得好。讨论电影价值观正不正确很无趣,电影只是在讲故事,谁规定主角一定要价值观正确,《电锯惊魂》的杀人狂价值观正确吗?

56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与眺望好莱坞望洋兴叹不同,这个印度电影,大概是中国电影人觉得自己应该可以能够拍出来的。但很遗憾,他们没有。最难得的可能是演员(尤其是女儿),因为也有不少华人影星试过弹簧变化的,但大多就是胡须拉渣讲口方言忧郁深沉而已,真正愿意为一部电影付出的,太少了。俗套不可怕,俗套最可靠。

6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就凭电影,谁也没资格叫人家阿x

1小时前
  • caj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