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和

HD中字

主演:原节子,司叶子,冈田茉莉子,笠智众,佐田启二,桑野美雪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6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秋日和 剧照 NO.1秋日和 剧照 NO.2秋日和 剧照 NO.3秋日和 剧照 NO.4秋日和 剧照 NO.5秋日和 剧照 NO.6秋日和 剧照 NO.13秋日和 剧照 NO.14秋日和 剧照 NO.15秋日和 剧照 NO.16秋日和 剧照 NO.17秋日和 剧照 NO.18秋日和 剧照 NO.19秋日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秋日和

 《秋日和》是小津安二郎1960年的电影,编剧是野田高悟,摄影是厚田雄春,此二人也是小津摄制组的常驻人员,三人一直共事到小津的最后一部电影《秋刀鱼之味》。不变的班底,在技术上讲构成了小津电影别具一格的风貌。

  看小津的电影,就像去亲戚家做客,没有来自监狱神秘莫测的叔叔,没有练就神功诀别报仇的儿子,没有颓废愤世傍徨糜烂的女儿,也没有奶大水多日日思春的母亲。没有超人、没有杀手、没有罪犯、没有妓女……在亲戚家做客,有一点拘谨,长辈问及人生道路之规划,只好低头嘟哝过关,但一旦谈起旧事,又兴致盎然抬起头期待着自己未被提起过的童年蠢事。在客厅吃饭,听姑姑数落姑父在外饮酒不归,看姑父赔笑耍赖,姐姐和妹妹窃窃私语,大概在说某个长像颇佳的男明星。

  《秋日和》讲的是三个年过半百的老同学,帮他们已经去世的朋友的女儿说媒。早逝的朋友也是他们的校友,四个年轻人喜欢着同一个女人,最后这个女人嫁给了这个早逝的朋友。多年过去了,丧夫的女人渐渐变老,女儿也渐渐长大,女儿不愿嫁人害怕妈妈寂寞,于是三个老同学想先让妈妈再婚,接着考虑女儿的婚事。这个计划被女儿无意得知,母女间产生了误会,最后母亲放弃了再婚的念头,也说服了女儿出嫁。

  吉田喜重这么说过小津的电影:“小津一直描绘的是每天都在重复的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在这种重复中人们生活着,每天还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不断发生着,当人们意识到的时候,那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可能再重复的大的事件,所谓不能去重复日常生活了是什么意思呢?很对不起,那就是人的死亡了。”小津的许多影片都是在离别中告节的,《东京物语》的丧母、《秋刀鱼之味》里嫁出女儿后的父亲,以及这部电影里嫁女的母亲。在《东京物语》里原节子所饰的女儿说:“我们都是自私的,谁都不能避免。”《秋日和》里原节子所饰的母亲对不愿出嫁的女儿说:“可这就是人生,我的母亲也曾经历过。”这大概是人生的戏剧性,来的突然,去的悄无声息。

  小津后期的电影里,镜头的移动已经非常罕见了。常态是一个固定机位连续拍摄,角色离开镜头后,切到下一个固定机位。这在追求画面与心理暗示之关联的电影工作者来看,显得过于迂腐,加上永远的家庭琐事,这大概是大岛渚等日本新浪潮弄儿批判小津电影的原因。
  秋日和里除去一如既往的对话场景,有一场戏是拍女儿和同事爬山,先是一座小山的空镜,接着是女儿和同事在山坡上并排前进的远景,接着是一个山坡旁的低角度全景,女儿和同事走出画面右侧,然后是一个难得的微俯远景,女儿和同事们拐过弯走向镜头,他们的身后是绿色的山林,最后一个空镜是一盏亮起的路灯,背景是山林和天空,天色已晚,山林黑了下来,爬山到此结束。接着一个室内的空镜,这是他们寄宿的地方,下一个镜头里是同事们打麻将的身影。四个镜头交代爬山,一个镜头交代天色已晚,一个镜头交代住处。
  印象深刻的,还有影片里出现过至少两次的一个空镜,镜头里是一面挂在墙上的画,画的右边是阴影,左边被窗外的水面折射的光照亮,左侧的墙壁和画微微泛蓝,水波的晃动借着光投射在上面,幽幽静静的与右侧陷入阴影的家具一起停在了屏幕上。

 2 ) 《秋日和》与《晚春》

《晚春》的翻版,不过把鳏夫嫁女的故事改成了寡妇嫁女。两个片中的女儿都像没有长大的孩子,打定主意侍奉父母而不结婚,并认为父母再婚是肮脏的。佐藤忠雄在《小津安二郎的艺术》一书中探讨了日本人的“娇”这个概念,尤见于家庭成员之间,即希望别人怀着温厚体贴尽可能满足自己的愿望。两片中的女儿都觉得自己与父母生活非常快乐,而且自己牺牲青春和幸福陪伴父母,父母却要再婚(其实再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女儿们结婚),这违背了自己的愿望,让她们很生气。佐藤忠雄继续探讨了小津电影中的“娇”与其他导演的不同,即认为小津电影中的“娇”是有节制的,以相互体谅为前提。女儿们只是一时生气,但她们本身是明事理的,别人一劝就放弃了小女儿的“娇”态,向成熟的妇人过渡。 《晚春》拍摄于1949年,《秋日和》拍摄于1960年,可以看出影片中人物观念开明了很多。《晚春》中原节子饰演的女儿是包办婚姻,直到她结婚新郎都没有露面。《秋日和》中的绫子和后藤本来也是熟人介绍认识,但绫子拒绝见面,两人却阴差阳错在间宫的办公室里见面了,还发现了彼此有认识的熟人。小津似乎是有意破除“父命之命媒妁之言”的设定,为绫子和后藤安排了近似自由恋爱。另外,《晚春》中笠智众饰演的父亲骗女儿说自己要再婚后,女儿才答应了结婚,相当于又有一个“女儿”替代真正的女儿侍奉父亲,父亲依然处于一种逃避孤独抗拒衰老的状态。然而在《秋日和》里,母亲在女儿结婚前便声明自己不会再婚,让女儿不要顾虑自己的孤独。原节子饰演的母亲已经看开了,人最终还是孤独一人,所以不需要拉一个人暂时陪伴在自己身边延缓这一过程。冈田茉莉子饰演的闺蜜劝绫子的时候也说,你的母亲也和你一样,是个女人,即使丈夫死了,她仍然有追求爱情的权利。绫子表面依然生气,但听到这里还是内心有所触动,回家与母亲和解。总之,《秋日和》比起《晚春》让人更加舒畅惬意。不过两部片子都以孤独为结局,无论是《晚春》结局笠智众在婚宴结束后独自削苹果,还是《秋日和》结局原节子在婚宴后发呆,都留下无尽的怅然。此时距离小津拍摄遗作《秋刀鱼之味》也很近了,孤独的况味经过岁月的发酵愈发让人怅然。

《秋日和》比《晚春》更具戏剧性,更加幽默,因为有三个老男人(秋子丈夫的好友)为绫子和秋子这对母女的婚事发愁。为了解决绫子的婚事,三人决定让秋子再婚,并怂恿其中丧妻的平山去试一试。平山真得动了心,让田口去试探秋子的口风。结果真见了秋子田口没好意思开口,而间宫以为秋子已经知道,就告诉了绫子。绫子认为秋子把这么重要的事瞒着自己,非常生气,把这件事告诉了闺蜜冈田茉莉子饰演的百合子。其实在整件事情中,只有间宫和百合子两人知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但他们都不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真正的参与者(秋子不知道平山想娶自己,想娶秋子的平山不知道田口没告诉秋子)都在某一个环节被蒙在鼓里。这种知与不知让整件事变成了闹剧,看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讲的发现真得可以增加戏剧性。活泼的百合子去找三个老男人“兴师问罪”,三人在年轻的百合子面前尴尬的场面让人忍俊不禁。最后四个人结成联盟,总算促成了绫子和后藤的美事,有情人终成眷属。小津影片中晚辈对长辈不敬的桥段都是给片子增加活力与笑料的调节剂,当然也有程度的轻重,在《早安》中阿勇和阿宝不顾父亲的呵斥继续打脾气,使父子关系陷入僵局,属于比较严重的失和,但阿勇和阿宝两人对抗父母的表现还是非常搞笑。

最后表白冈田茉莉子,古灵精怪可可爱爱,我又动心了。岩下志麻只作为秘书出场了几次,可惜可惜。原节子越看越像小学班主任。。。

 3 ) 平淡如水才是真

一样的家庭琐事,能够正正经经的把一个平淡如水的故事讲清楚,是不是也是够好的了。而这位打破规则的大师,又蔑视一切权威做法,事事都按自己的想法来做,直视镜头,突破180°线,画外音,镜头构造的画框,只有日本式的推拉门制造出来的景深效果,还有原节子无法拒绝的笑容,啊,女儿有点儿像国际章呢。
淡到极致的无味的生活,在小津的镜头下,总是充满真实感,很多暗藏的情绪,也都在里面,女儿的朋友去质问女儿父亲的三位老朋友之片段,很不错,尤其感觉到机位的切换,正面的镜头和背面的镜头,后来女儿的朋友坐下来,又是三个人的正面镜头和其中一个父亲朋友的镜头,就像说的是,真的以为还是在大学呢,
小津安静的镜头下,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拥抱。

 4 ) 幸福地睡着

看小津,常常会幸福地睡着,醒过来再接着看,却什么都误不了的,日子还是照常四平八稳地过着,秋日和美,岁月静好。有如此刻。

 5 ) 从猪口看小津。

这是导演不太满意的一部作品。据他自己说,本篇的意图是:生活本来很简单,却被周围的人搅得乱七八糟。但观众比如我,最后就没有这种感受。

专门查了导演的日记,上面在1960年末说,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说的就是自己吧。正如上段所说拍个片子很简单,但是因为女主演司叶子的合同纠纷,到我生日那天才得到解决。虽然导演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的,但好像受到诅咒一般,最后的效果就是出不来。

却不妨碍我细读这部电影。他的彩片较少,所以部部都是珍宝。《我只做豆腐》102页说,彩色片,就像用彩釉的碗吃炸虾盖饭,而我们会继续喜欢以前的黑白片,就像我们有时候会想用青花碗装腌茄子来吃一样。

1

我写这篇的创意是,我们只看导演安放的猪口杯,这都是他精挑细选的装饰物。

如小瘦鬼老头(中村)回到家中,桌上摆了一只伊万里青花的猪口,上面是拉丝网纹,加上一只小狮子。这一定是小津自己的收藏吧。我认为是全片最精彩的一只。

第30分钟,一只猪口杯,有两层花纹,下层是丸纹,上层是草纹。也是老东西,挺有意思。导演能充分发挥色彩的协调性,既不突兀,又吸引人看。

33分钟又有一只,这时候是一只十草文。这是在母女的家里,后来又再次出现。它在旁边的黑包和三色盒子旁边,显得一点也不违和。他的电影道具,总是那么让我充满惊喜。

第42分钟,母女两人奇怪的约会,我找到了第4只猪口杯,是全白素文的。日本人的白色瓷器烧不好,这都是现代瓷器,还闪一点点青(妙:他还配了个碗。)

44分钟第五只也是青花,但是没有给特写。

82分钟,又看到了第33分钟的那种猪口。唯一两次出现的杯子。

84分钟,女儿愤而出走,在料理店看到了一只青花寿字文猪口。 导演自己说,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表现出哀而不伤的精神。从这些瓷器上也可以看见导演的用心。我认为我的这个小探索,要超过有些人说的服装的故事,楼梯的故事。

在莲实重彦的书第250页的记录有:摄影要求忠实地反映出陶瓷的颜色,因此对它们的配光、光量都特别的加以考虑。 2

查阅日记第554页。1960年7月12日开机。10月16日,他在拍摄山中小屋。冈田茉莉子嗓子发不出声来,推迟了一天。导演说,甚是疲惫,工作上的事情(是第一位的,)怎么都行。

memo说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但是仍然是猴子的话就很伟大。不知何意。

10月29日,他说今年吃松口蘑(松茸)最多。详细记录了赠送者的名字,还有答应送却没送的名字。

11月8日试映,5日后公映。 第541页,司叶子的出演引起了东宝和松竹之间的纠纷!这是7月29日发现的,到8月4号才得到了让步。宋教授说,女演员属于东宝,但导演的是松竹的,所以把她从东宝那儿借过来。详情不明。

从技法和构思上来看,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母女之间的那种关系和生活,反映的不如《晚春》自然贴切。就感觉他们母女之间交代的不充分一样。作为观众,你会觉得前面介绍三个老男人更多一些。导演对这两性关系之间,处理的不够平衡和漂亮。当然仍然是大师之作,没问题。

确实把三个老男人表现的很猥琐,然后让冈田茉莉子把他们一训斥,感觉这部片子才到了高潮。其他的地方,有点乏善可陈。(当然我这次看,受了差字幕的影响。)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晚春带入了那种二战以后的沧桑感。而秋日和离得远,就体会不出来了。也就缺少了有层次的味道。

 6 ) 《秋日和》:静观小津之美

每次推荐日本电影给朋友的时候,他们总是带着将信将疑的表情,一来是我看的老电影居多,二来这些电影很多在他们眼中都是无聊之作。这部《秋日和》也是如此。朋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说,挺美的,也挺无聊的。

好像的确是这样,美但无聊。

我看的第一部小津的电影是《东京物语》,那个时候对日本电影知之甚少,看完之后并没有太多深刻的感想。几年之后,再次接触小津,才觉出其中的好来。看来这种后知后觉让我错过很多经典的电影。不过,没关系,好在时间还多,电影还可以慢慢看。

一直想给好电影下个定义,却总感语言的匮乏,毕竟每个人心中对电影的要求和感受总是不同的。盲目的下定义,未免有失偏颇。看完《秋日和》之后,我觉得好的电影大概是这样的,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看完之后,会在你的心中留下层层涟漪,让你不自觉的想起自己的生活,然后长久的浸润在其中,有所得有所失。

司叶子在电影中扮演原节子的女儿文子,当她走进我的视野的时候,我不由得为之一震,在司叶子的端庄和美丽之下,隐藏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节制和隐忍。这种美有一种严肃的仪式感,也有一种小心翼翼的谨慎,小津将文子尴尬的身份和克制的情感拿捏的恰到好处。除了司叶子之外,还有她的朋友冈田茉莉子,俏皮和灵动让冈田茉莉子在这部电影中格外美好。小津用摄影机将这些美好的画面保存下来,在这种意义上,你不得不承认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所具备的独特的魅力。

“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

其实,小津的电影大多说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神奇的是,小津赋予了这些生活碎片更深刻的内涵和更特殊的意义,让它变得不一样了。或许,用王尔德的话来说更为贴切,“伟大的艺术家所看到的,从来都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旦他看透了,他就不再是艺术家。”

看《秋日和》的时候,感觉内心隐藏了很久的情感又突然醒来了,想起了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可以肯定的是,小津的电影的确有这样的非凡之处,看起来平淡无趣,实则暗潮汹涌,直指人心,这样的电影有一种厚重的质朴质感,是吸引着人们去阅读,去思考的动因。而今,很难再银幕上看见这样的电影了。是啊,都说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早已没有了那种,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浪漫。

在小津的电影中,婚姻似乎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男人和女人之间以结婚为话题,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依然以结婚为话题,虽然是同一个话题,但每一次都有独特的韵味和别致的意犹未尽。

我身边的朋友喜欢黑泽明的要多一些,因为黑泽明是极聪明的导演,他知道人们喜欢看什么,知道自己会拍什么,所以,黑泽明的电影是一片大海。而小津是一个匠人,他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尽善尽美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不喜欢小津电影的人不在少数,不可否定的是,小津的电影有一种极美的影像,日本建筑的美轮美奂,角色姿态的静止,对称的构图这些都是小津电影中独一无二的东西。日本人的生活有一种天然的仪式感,而小津则将这种仪式感变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并将这种日本文化和日本生活的美上升到艺术层面,电影语言更是登峰造极。小津将镜头对准了人们的普通生活,正因为如此,小津才可以在生活的艺术和影像的艺术之间游刃有余的来回切换。

“我认为,电影感觉的基础,应该是自己先这么想,再去想如何让这个想法唤起观众生理上的共鸣,一切从这里出发。”——《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看小津的电影,不能有太多的期待,因为太过于平淡了,也不会有太多的失望,因为的确是美的。

【一切,就像唐纳德·里奇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美学》前言里说“小津的艺术”:与所有的诗化手法相类似,小津的手法也是拐弯抹角的。他不会使自己去直接面对感情,他只会妙手偶得之。他的电影艺术是形式上的,是一种可以与诗歌形式主义相提并论的形式主义。在符合其自身法则严格规定的情况下,他摧毁了一切陈规和熟悉的套路,以给每一个词、每一幅画面重新赋予紧迫而新鲜的意义。在这方面,小津与墨绘大师及俳句大师非常接近。而当日本人说小津“最为日本式”时,他们所依据的正是这些特殊的品质。 这种特殊的品质,小津的风景是最好的写照,但也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最早凋零的。】

小津的电影里有你,有我,也有那些难以启齿的种种,看罢,意犹未尽,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世间芸芸众生。

 短评

时光飞逝。女儿嫁了一拨又一拨,原节子从被嫁的少女熬成了为女儿愁嫁的单身母亲。小津守着那么一些标致的女子竟然独身,怎么想的。

4分钟前
  • 非了
  • 力荐

母女之间的情感总是更加微妙和细腻;真没见过这么替别人女儿操心的老中年男人;这次的嫁女儿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最多就是差点连母亲也嫁出去了,可惜没有。

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用万峰老师的话说:『这三位老男人,你们心思又活络了是吗?』。用歌词概括为:”越慌越想越慌,越想越骚越痒“。小津更精简,一个"痒“字直接概括。

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小津安二郎的倒数第三部作品。1.[晚春][秋刀鱼之味]均聚焦鳏夫嫁女,本片则探讨寡妇嫁女问题,整体走向同质于[晚春],部分场景似[彼岸花]变奏。2.“永远的女儿”原节子竟而饰演母亲,而“永远的父亲”笠智众在父权缺位或疲弱可笑的本片中也只是打酱油(一同客串的还有演接待小姐的岩下志麻)。3.小津的彩色片魅力确乎胜过黑白片,不需关注千篇一律的剧情,仅看灵妙雅致的色彩即赞不绝口,最是那一点红与绿,而首尾摇曳在木色墙壁上的光线,恍若水波荡漾,让人沉醉其中。4.除了标配的低机位、越轴剪辑与转场空镜,小津拍近景或特写几乎全用浅景深镜头,虚化的背景中也常有迷人的彩物点缀。5.后方斜45度低机位拍倚着栏杆的两人,真是小津钟爱的角度,想及[东京物语]。6.诙谐风趣契如[早安]。7.冈田茉莉子好美,与成濑[浮云]中判若两人。(8.5/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其实原节子年长司叶子14岁而已。冈田茉莉子就是人证里的母亲。五星给女人们。

15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小津的彩色嫁女通版出现过两次选角“意外”:杉村春子在秋刀鱼扮女儿;原节子在秋日和演母亲;寡母/独女合住的公寓,完全照搬秋刀鱼中儿子媳妇的那种,而亡夫的三位老同学却全都是传统的独门独院,有的更是配了佣人。小津在以此暗示,“没有男人的生活比较辛苦”;文子谢绝提亲但在意外见面之后反对藤庄心生好感,小津通常会把偶遇地点设在大公司办公室。或许是表达:工作与爱情并不对立?另个重要角色标配,偏好喝酒做媒和以闷骚笑话打趣女店主的老男人们,这次有了更深的主线介入机会,魅力寡妇使暗恋的他们产生了更多遐想,并引出通片最讽妙的一道叙事元素——烟斗。“你们不是痒了吗?用它挠挠吧!”

1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恭喜小津又嫁掉一个女儿,这次是“国际章”,有没有。哎,你少嫁几次我就给你全五星了。

19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推荐

电影跟美食一样不能恶补,都需要精嚼慢咽细细品味,经不住不停的胡吃海塞,连续两天看五部小津的电影也是一样。为了好好看本次小津影展最后一部压轴之作《秋刀鱼之味》,忍痛在《秋日和》中途临阵脱逃。日后一定细细补上慢慢品味小津调制的生活情趣和感动之美。

24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呃所以小津最喜欢的矛盾就是“丧偶家庭的女儿到底该留在家里给爸妈养老还是该嫁出去” 是么……日本社会真是奇怪啊==

25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小津的形式美,所谓“无可挑剔”之作。翻拍/改编自《晚春》,虽然不再sentimental,但悲凉远甚原作,母女关系毕竟比父女关系煽情。看到多部小津电影中的桥段、情节和常用手法,司叶子不及《小早川家之秋》那般光彩夺目,而小津本人的位置似乎正是那个去世的丈夫,笠智众的兄长……

3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母女版晚春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獏——日本有一种雅气的风韵,非常可爱。张爱玲——对于我,倒不是完全因为他们的雅气。因为我是中国人,喜欢那种古中国的厚道含蓄。他们有一种含蓄的空气

3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真没见过这么克制的。思考空间很大

4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SIFF@影城;连看两场如观电视剧,那些御用的面孔和场所让观众们发出善意笑声,4小时丝毫不闷,他的确是一辈子在做豆腐;在那些永恒不变的光景里,体会到真正的「无」,你能看穿这种平静超脱,但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原节子已老,但寂寞哀愁的微笑也如此动人,司叶子与冈田茉莉子两种美人的典型。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延续自《彼岸花》的老男人三人组与活泼的冈田茉莉子合作贡献了极佳的喜剧效果,但一点不妨害女儿出嫁,最后一分钟里,原节子挂起和服,锁好门,木然叠着外褂那更胜于《晚春》的寂寥悲凉。比起《彼岸花》里的山本富士子,冈田茉莉子在剧作里承担着更重要的意义。小津自道他想在《秋日和》里传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是单纯至极的事,大家也会集体把它变得复杂。人生的本质尽管看起来复杂,实际上也许根本没什么。”再参照司叶子“是否可以不结婚”的认真发问,似乎小津对新世代坦率直接,而更加个人本位的观念,有了一些理解和认同。

47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三个男人并排坐,两个悠悠玩烟斗,一个焦急加兴奋,捶腰如厕空欢喜。本片较之另外几部嫁女影片,诸多细节都有难得的调侃和幽默,但新娘盛妆之下的泫然欲泣,却也从不省略。

50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SIFF2013# 一连看到第四部嫁女儿故事,看得人完全恍惚了——一样的面孔在同样的场景里演着不同的角色。突然想到,要是把小津的这些嫁女片连在一起看,岂不就是一部十几小时的洪尚秀了呢⋯⋯

55分钟前
  • btr
  • 推荐

秋三部里面,最喜欢的却是这部。原节子、司叶子和一众男将,因为反复出现之故,各自性格还是符合演员外在。茉莉子很有亮点,总是担任矛盾激发的角色;原节子剧末的惆怅戏码,是能够打上五星的原因。相较前段的沉闷,后段情节冲突明显。楼顶、登山、双层宿屋三组镜头的漂亮,调和了平淡生活演进的流程。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三个老男人为亡友女儿介绍夫婿,道德面是为亡友分担家事,私欲面是为实现过往的投射,须知亡友之妻可是四个小伙伴的当年女神。此事未定又要为女神介绍夫婿,形而上理由是让女儿出嫁无顾虑,形而下肇因是决策时各怀鬼胎,迷局乱斗中终于促成亡友女儿的婚事。啊,这是多么高尚的一群人呀!【9】

1小时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细腻温暖,伤怀却不伤心。等我老了会不会也和几个老友喝喝小酒,静静的回忆或调侃生活呢?

1小时前
  • 空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