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家庭

正片

主演:Nicole,Corbin,Steve,LuKanic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2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3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4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5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6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3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4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5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6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7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8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19十三个家庭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短评写不下的一点感触。

真的觉得短评中 外国作业太少之类的 一点都不好笑而且很无脑,所以这就是你看了关于校园欺凌的剧的感触?真实的感情?还有喷汉娜的人,你难道完美无缺深得所有人喜爱? 认真对待校园欺凌这个问题,即使不是自杀但也不乏内心痛苦的孩子。即使你不是当事人,但你也要有正确的态度。 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不知道是什么😂语文中差不多的意思。)镜头切换还是很棒的。细细体会一个个故事。每个礼拜看两集看完了。

最后想说,每次看到父母都会眼酸。最好还是把问题说出来,汉娜确实背负了太多😭希望每个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一段美好的经历。

【我没什么水平,仅为记录我的想法。

 2 ) 每个人心中的青春伤痕,关于性别,伤痛和生死(和十三个原因的番外篇)

十三个原因,致一个花季年华的女生于死地。十三盘磁带,引领与汉娜毫无关系的我们走向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最沉重的那一段。

在YOUTUBE看了一个星期的广告之后,我在星期五的下午迫不及待的下了NETFLIX,一口气看完了十三集。其实还有第十四集,他们将它取名为BEYOND THE REASON,演员,剧组人员,心理专家,保护女孩的NGO的创始人和原著作者一起,讲述了拍摄这个故事是为了什么,他们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就如同他们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印记,或者是欺凌者,或者是受害者,又或者如大多数人这般,是无言纵容的旁观者。我们身处不同的位置,却一同感受着暴力带来的永恒的伤痛。十三个原因可能不是拍摄手法最纯熟的,但是就如同剧组人员精心设计的那样,他大胆地扒开了公众心中那血淋淋的伤口。所以主创们会说:

- “我们没有避开性侵的细节,因为如果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就无法展现主角的心路历程和青少女每天经历的感受。”

-“在拍摄性侵的镜头时,剧本上写着镜头要一直对准汉娜的脸,直到观众觉得不舒服,因为这件事就应该是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的。”

-“拍摄期间有许多人寻问,为何我们用那种方式让汉娜自杀,以及为何我们要呈现那个过程,我们很努力在避免无谓的镜头,但我们希望画面令人目不忍视,因为我们想清楚的表达天底下没有任何事值得你自杀。”

一、男女

本剧从一开始就聚焦于高中生活对于男女不同的期待和约束。正如汉娜坐在MONET里面所说:“Boys acting, and girls listening.”这种被动的,被凝视的地位跟随着每一个女孩,从青春期到成年后,约束着我们,管教着我们,告诉我们如何去取悦这个男权社会,告诉我们不要反抗,否则后果会更加痛苦。而这种痛苦在所谓的身体部位选美比赛中达到了顶峰。虽然汉娜勇敢地将写着BEST ASS: HANNAH纸条扔进垃圾桶,试图告诉那些正在开玩笑的男生,这并不OK,可是一秒钟之后,坐在垃圾桶边上的男生就可以若无其事的将纸条捡起铺开,继续在夸张的欢声笑语中传播着他们的大作。

而更可笑的是,他们从不认为这有什么错误,当对汉娜有好感的ZACH试图安慰汉娜时,竟然“发自肺腑”的说到:“我喜欢你,不仅是因为你被评选为最性感的屁股(而对于ASS的评选本身就充满了性意味,ALEX以此让其他男生相信他和两个女生都有过性行为)。。。”此刻的他,真的是无意的。无意的将有好感的女生贬为毫无人格的性幻想对象,无意的对她的反抗视而不见甚至是进行二次伤害。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整个学校都在鼓励这群运动健将,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就是这个学校的主人,只有他们能够为学校带来荣誉。而面容姣好的女生呢?就只能在他们的前面翻着跟斗充当绿叶,或者以某某人的女朋友的身份陷入又一轮舆论的漩涡罢了。

而这一切的对立与冲突在两次性侵中达到高潮。心理学家在番外篇中说到,像BRYCE这样的人被称为PREDATOR(淫魔),他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可能拥有者无数荣誉光环加身,也可能在外人看来是谦谦君子。而他们的公众形象,不仅保护了自己,也让受害者更加无助:“会不会有人相信这么受人欢迎的人性侵了我?我会不会因为告发他而受到更多的攻击?”于是,在惊恐和伤口面前,受害人选择了沉默,而淫魔则逍遥法外,继续侵害更多无辜的女孩。

所以,我们该如何才能制止或至少有效遏制这类侵害的继续发生呢?其实美国的各种公益组织已经开始了行动,其中一些人发明了一个名叫Callistro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可以匿名举报性侵者的校园平台,以期解决大学中性侵者不会被举报,举报之后也不会受到较为严厉的处罚的社会问题,他们的主办者Jessica Ladd在TED进行了一次感人却也专业的演讲,有兴趣者请戳://www.ted.com/talks/jessica_ladd_the_reporting_system_that_sexual_assault_survivors_want

可即使有了这一类平台,我们是否就真的可以使性侵受害者勇敢地站出来呢?这或许就是本剧主创在深思的问题了。或许只有我们从每个渠道都传输正面的信息,告诉受害者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告诉她们只有站出来才能帮助自己,女性同胞甚至是有可能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了的淫魔,这些受到了侵害的女孩子才真的有可能向前一步,勇敢行动。也或许只有我们在各个主流频道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告诉年轻人,没有双方同意的性行为是违法的,是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并且改变别人与自己的人生的行为,我们这个社会才有可能想更好的方向去转变吧。

而除了性侵这种恶性行为,平日里隐形的性别歧视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和去除呢?今天才在豆瓣上看到友邻说从小自己的老师就一直告诉自己没有男生聪明,也没有他们能干,就应该认命的过一个女孩子该有的日子。这太典型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建构了我们的所思所想,他教化万民,以一种“自古以来”的优越感超越众生,俯视着告诉你,要遵循这个社会的“定理”,这里面就包含着,遵循男强女弱的准则,做好你贤妻良母的角色就好。

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偏偏不认命,我们认的理,是人生而平等,是女性可以在经济政治生活中都努力的去平权。这条路远没有许多人看起来的简单。且不说我们在这条路上遇到的一个个卫道士拼命的维护着自己的既有权利,即使是怀有现代思想的女性,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个男权社会添砖加瓦,为进一步物化女性而呐喊助威。就如这剧中的人一样,你是否在男生将你评为校花或者班花时沾沾自喜?又是否在长相不甚如人意的女生被排挤时落井下石?在别人被荡妇羞辱时献上自己的唾液和白眼?我们是否也很享受被凝视时不断自省自己是否完美无缺妆容精致的焦虑感?并在被男性肯定后感到高人一等的轻松和喜悦?我们没人能够真的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性别的世界,可这个社会常常给我们捏造一种的两性已经平等的幻象。我们没有人能够逃脱这种幻象带来的恶果,只能奋斗去打破,去呐喊,去告诉将来的青年人:“嘿,不要再去选举什么校花恐龙,不要再去对女性评头论足,即使你是一个于此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男性。因为当你们去要求一个女生要容颜秀丽时,这些label也终究会回到你身上,要你年轻有为,事业成功,经济富裕,最终压得你,也忘记了你是谁。”

二、生死

本剧的另一个核心议题就是青少年到底是如何认识死亡的,而我们又应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

其实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了戏剧性的,一个濒死的女孩可以用尽力气去记录造成自己死亡的13个原因,并计划一系列的“探索之旅”让被点到名字的人充分感受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她造成了多么深重的伤害。可是,她却没有力气继续生活下去了。她放弃了,放弃了未来无限的可能,放弃了她所憧憬的NYU或者是COLUMBIA的大学生活,在还没有完全体验这个世界之前就自己将这些亲手夺去。

而贯穿全剧的是从不同人口中说出的那一句:“只要我们有一个人做了不一样的事情,她可能就不会死。”这一句话在番外篇中也一再被提起,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会改变身边人最重要的决定。“那些小事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而我也见过在真实生活中那一两句鼓励使毫无希望的人突然迟疑了,开始重新思考是否要去伤害自己。”

似曾相识的是,几个星期前,我和一帮朋友坐在酒馆里,突然讨论起了自己是否曾经想过结束自己生命的念头。一个密友突然嘱咐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有一天她打电话告诉我们其中一个人自己想要自杀,我们接到电话的人一定一定要告诉她,她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不要试图劝说她未来有多美好,或者告诉她任何事情还有什么解决办法。只要向她保证,她对我们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她我们都会受到怎样的创伤,她,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

那一瞬间我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呆呆地点头说道:“不要去死,不要。”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是如此深陷于社会这个关系网中,而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就是此刻身边的彼此。是人让我们活下去,是人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不是虚妄的钱财,身份或者名誉。“你对我很重要。”原来是这句话让我们超越了生死。

是啊,汉娜在自杀前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向其他人求助,试图感受到她对哪怕是只有某一个人的存在的意义吗?难道不是她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感受到那一刻她内心的呼喊,将一条一条社会关系剪断,将她置于孤岛,才会让她重复着“孤独,孤独”,然后孤独地在浴缸中死去吗?

所以,你今天有告诉你身边的人他们对你有多么重要吗?你有时不时表现出关心,而不是漠然吗?你有去帮助身边任何一个像是身处孤岛的人吗?或许,你的一句话,就会让一个人的一生都变得不同。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应该忍住不适,认真的看完汉娜自杀的片段,意识到,死亡,真的不是一个可以后悔的选择。而我们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将自己置于这无可返回的奈何桥头,只因为我们错估了自己的痛苦,也错估了死亡对于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希望不会再有人将死亡看作欢乐的戏剧。尊重每一个生命,鲜活的,有力的,亦或是消沉的。这一切,都应该由我们一起守护。

(PS.对于不解汉娜为什么自杀的,在番外篇中有专家解释说,青少年的额叶并为发展完全,所以比起成年人更容易感觉的绝望,认为生活不会再变好。所以青少年心理教育真的不是可以嘴上说说的玩笑话,而应该是受到我们充分重视的社会议题。)

--------------------------------------------------很重要的分割线-----------------------------------------------------------------

有友邻留言说,当他经历最黑暗的时刻时需要的只是朋友说我陪着你,而不是你对我有多重要,而且,这种强调对方重要性的话语其实反而会给有轻生念头的人更大的心理压力。我自己思考时感觉这句话说的很对。每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期待都不一样,在最后关头被拯救和压倒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所以以上我所说的只是自己的个人感受,不具有任何专业指导性质,具体的方式还是应该咨询心理专业从业人员!

或许唯一我可以分享的就是,虽然一开始非常抗拒,但是当我的一群密友开始借着酒精深入探讨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都变得更加亲密,也更加了解。我们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集体,分享对彼此生命的责任,并且提前开始制定对对方的保护机制。我也在这场谈话中开始剖析自己,了解自己,并勇于直视无法忽略的生命的诘问。

关于生死没有小事,希望这篇有感而发的影评不会给各位带来错误的信息而耽误了生命。如果有这方面专业见解的友邻也欢迎在讨论区一起讨论,生死的意义或许只有越辩才能越明。

-----------------------------------------------------分割线完-----------------------------------------------------------------------

最后,或许这部剧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他的技巧,他的设计,或许都不完美。可是闭上眼睛,我似乎听见他再告诉我,千万不要成为那十三个原因,也不要被那十三个原因裹挟而失去生的希望。这部剧本身就将我牵扯进一个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给我以关怀,缓缓地吟到:“你,很重要。”

NEED HELP NOW? WWW.13REASONSWHY.INFO

 3 ) 那些只会批判不会反思的人不配看这部剧

作为非自杀者主观感受,旁观过的那些话,那些举动,那些事件,都是割裂的,你或许听过就算,看过就忘,你有情绪的缓冲可以帮助排遣,所以就像风过无痕,你不会觉得受到了伤害。

但对自杀者本人来说,他们是敏感的,那些都是一个一个连环叠加起来的,而且脆弱的人,是会无限放大那些负面意义的,所以收到的伤害值是乘2或者更多的!

这个世界有强大的人,也有弱小的人,他们自杀了,你不能怪是因为他们脆弱,量变引起质变。通过这部剧,我更希望大家能学会如何控制自己不去做那根压弯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希望脆弱的人,也能学会如何向外界求助!不让悲剧再重演! 然而可惜的是,一些短评让人看得生气,觉得这部剧被他们看都是玷污!!!这么好的一部剧,他们关注的重点竟然是女主是不是逼吃,男主怎么总是骑车摔跤,不一次性听完磁带墨墨唧唧,女主小题大做自杀活该,外国人作业太少抓马多…这些肤浅的人,还故作自己很有深度,怪电视剧矫情!只会挑剔,站在上帝视角的,没有反思精神的人太多,可悲!

 4 ) 每个人都是凶手

最近连着看了两部美剧,《小谎大事》和《十三个原因》,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表面平静的日常生活下掩盖着汹涌的暗潮。和煦的日光,青翠的草地,三三两两走在路边的行人,偶尔热情打招呼的声音,主妇小孩满脸堆满笑容,男人彬彬有礼——怎么看都是一副怡然自乐、其乐融融的完美小镇,谁都愿意住在这样温暖的小镇上。然而就是在这样理想的小镇上,两起死亡案件的发生却不时的让你在美好的想象和恐惧的恍惚中来回摇摆。
      《十三个原因》的故事有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引子:高中女生hannah自杀后,给她的朋友们寄去了一盒磁带,每一盘磁带都是关于一个人的,hannah依次讲述了他们在自己的自杀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随着hannah的讲述,这些人的遮羞布都被一一的扯下。
     Hannah是个单纯善良的高中女孩,青春期的孩子极易感到孤单,所以最好的朋友突然搬家离开后,hannah急于找到下一个好朋友,于是她先后交到了好友的前男友justin、风光的拉拉队长jessica、帅萌的alex、看上去真诚的courtney等人。hannah是个一根筋的比较简单的女孩子,对每个交到的朋友都很真诚,没有一丝防备心理,于是她的生活就顺理成章的被这些所谓的朋友给搅得的天翻地覆。在整个导致hannaH自杀的事件中,单独看每一个人的作为,似乎都没到罪不可恕罄竹难书的地步——jessica只是比较婊比较假,她的心里只在乎她自己;Justin是纯粹的浪荡公子,下半身思考的动物;courtney胆小又善于伪装;zack脆弱又极端。似乎真正的恶人只有那个纨绔子弟,但如果仅仅是只有纨绔子弟一个人作恶,hannah会被击垮的那样彻底吗?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人产生着双重的折磨,疏解不当,极易走上心理的极端。于是,hannah的悲剧在“朋友”的推波助澜、众人的漠视以及自己调解失败的多重因素下极其自然的发生了,这不禁让人想问,这个悲剧到底要怪谁?怪那群不靠谱的朋友?——他们每个人并没有重大的过错;怪众人的漠视?——大家并不熟;怪hannah自己?——她确实遭受了无数的冷热暴力。于是,找不到一个真正可以怪罪的人,所以大家都是都无罪可责?当然不是,正因为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罪恶的根源,才让这件事情显得更加的可怕。
      很多人觉得触犯了法律的才能算作恶,譬如要说一个人是恶人,只有恶到法律进行制裁的时候,大部分人才会达成一致的观点说他是恶人,否则是不能达成评判的共识的。然而生活中却有很多恶是无法用法律来衡量的,因为单独看来,每一个恶都是那么的不重要,甚至不值一提,很多人都会觉得挥挥手也就过去了,根本不是个事儿,但是当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加起来时,这些小恶却会瞬时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强到根本没有人捅出一刀,但受害者却已千疮百孔,血流满地。
       校园暴力我们司空见惯,每时每刻,在每个学校里学校外的角落里都在发生着,有些人会说,校园暴力我也见过/经历过,我不照样挺过来了,有什么大不了?是啊,你挺过来了,所以这就不是一件事儿了?hannah没挺过来,所以她就是活该自找的?我们打小就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话,也说的上来这句话的意思,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在观看《十三个原因》的过程中,我经常能看到有弹幕说hannah自己作,在很多评论里也有不少人义正言辞的指责hannah是drama queen说谁碰到她谁倒霉。也正是看到这些站在道德高地对hannah指手画脚不疼不痒的言论之时,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校园暴力的可怕——不论这些人是曾经的施暴者,曾经的受害者,抑或是路人,他们都不约而同的站在施暴者的位置,对受害者恶言相向,即使他们正在看到的画面鲜血淋漓,也丝毫无法激起他们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激愤。
      《十三个原因》的存在也许已经远远超越了一部电视剧的意义——在剧里,通过两条时间线索的交织,展现出了一个脆弱简单的女孩被校园暴力击碎的过程;而在剧集以外,各路观众的冷言冷语更是将这个全球性的难题之可怕展现的淋漓尽致。hannah的死是一面镜子,剧里照出了校园百态,剧外照出了各种牛鬼蛇神。
      Hannah的悲剧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过错,而是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过错——她的同学、她的朋友、她的老师、她的父母、她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与她的死没有直接关系,但每个人却都在不自觉间将她推搡了出去,最终hannah选择自己拿起刀来,结束这些痛苦。 男主Clay的胆怯与懦弱是导致hannah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他对事情了解的深入,怯懦的clay却勇敢的去拨乱反正,因为他终于知道了,导致hannah自杀的原因有13个,却有更多的原因可以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但是,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只有一次。
      《十三个原因》要讲述的不止是hannah为何自杀这一件事,它要告诉观众的,是校园暴力这一世界性难题是如何造成的,孩子、成年人、观众、你和我,我们都在有意无意中促使着这些校园暴力的发生,而这些,绝对不是一件小事那么简单。如果看过hannah的悲剧还无法让你反省,反而让你居高而下的秀着自己的强大的话,那就是为校园暴力何为如此强盛不衰作出的最好的注解。
        本剧结尾的是开放的,并没有告诉观众hannah父母的诉讼是否赢了。在现实中这样的案子,赢了不切实际,输了又太过于残忍,干脆不说。而需要观众知道的是,即使是在悲剧发生之后,与之相关的人,自责反省的人寥寥几个,比如sheri,alex,clay,更多的人依然在冷漠的用谎言为自己开脱为自己撇清关系,比如courtney,jessica,那位黑人老师。《十三个原因》不仅仅在讲述校园暴力的可怕,更是在讲述着人心的恶。

 5 ) 难受

看完心情很沉重。

看的过程中总是想到初中和高一的几次被别人伤害却得不到任何安慰,但看到接近结尾又发现自己完全记不得自己是否曾重重地伤害过他人。现状就是每个人互相伤害着,各自孤立无援地承受着自己的痛苦,然后依旧彼此互相欺骗生活是自己想象的样子。

有人自杀,我们声称是他/她的选择,并试图脱离关系,甚至指责当事人。直到一个死了的女孩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剧中的每个人都试图才真正去思考什么是真相。曾经我也或多或少思考过死亡,思考过去死亡,我记得父母曾经很多次说“你绝对不能去做那种事情”,但有的时候我的确会坚定地认为自己活不过这一阵了。

最后活下来的人像攀上了山崖,浑身轻松,或许会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但我不能从结尾感受到丝毫乐观。

 6 ) 无声的杀戮

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我几乎可以触碰到的故事。

看完十三个原因已经一周多,然而最近时常会忽然想起它,一些片段会突然脑海盘旋挥之不去,有时候甚至背脊一凉觉得非常eery。

今天登陆facebook,突然发现一个好朋友在发他朋友的合照,hashtag RIP,我心头一紧。再一细看,他的朋友自杀了。

翻阅了他和他朋友的facebook,发现有时候现实和虚构相似的可怕。

这是他离开之前在facebook留下的最后一条长post:



文字里有绝望也有释然。读起来像是oh he went to a party and didn't like the people there, big deal.却字字泣血。永远没有人能够体会另一个人的痛苦。



Post的一楼是在他自己在15个小时后的回复,从第一句的恐惧到最后一句的决绝,是他临死前最后的一口气。这15小时内是否有人向他伸出过手,pm过他,打过他的电话,敲过他的门,找过他,联系过他的亲人朋友,无从知道。但在这个他用来最后呐喊的社交平台上,这15个小时,没有人给过他回音。

还看到了他妈妈在他脸书上的留言,正式通知他的朋友他的离开:



一个母亲在脸书上看到儿子的遗言,然后在脸书上向他的“friends”们宣告他的离开。再没有比这更残忍,荒诞,让人心痛的事情。



他另外一个好友今天的post写,这个男孩自杀的那天发了100张他生命中让他开心过的人的合照。
与13盘问罪的磁带相反,他选择再次和他生命中的美好告别。如他所说,对于这一小部分给他快乐的人,he is sorry.

心中是堵的。

最近还和朋友聊起过,包括自己在内很多体面善良的人,也都在年少时候作为孩童做过极恶的事,或者旁观着极恶的发生,那些事大概永远都无法忘怀。小学时候大家一起欺负过的那个学习不好家里条件又差的女生,中学时候一起和朋友喊过娘娘腔并把他推倒在墙角的男生,不求他们宽恕,只求他们安好。

而更有很多人在阴暗的地方慢慢崩溃,我们的日常可能是扎在他们身上的刀,我们的笑声可能是他们的撕心裂肺。他们就像我们每日走过路上被一脚碾过却毫无觉察的昆虫,或者是我们随手扔掉的塑料袋噎死的飞鸟。

每天看看新闻,这个世界已经早已恶意满满,人心惶惶。只希望自己能够竖起耳朵,仔细听到身边那些无声的呼救。

2017年4月14日

 短评

凡是不接受的,都要自己站起来反抗。自己都不努力自救,却要怪罪别人不救自己。站在井底却不告诉别人自己是掉下来的需要别人去拿绳子来救自己还要把人推开,到头来要怪别人没听到自己的心声。我不反对自杀,我反对自己决定了生死却要把全部责任推给别人。

7分钟前
  • Lyla
  • 还行

小题大做 高中生果然是太闲了 这个故事摆在三集迷你剧里可能会变得紧张一点 12集讲这么点破事难以忍受

8分钟前
  • Zeit9eist_
  • 还行

她的磁带(死)伤害了所有真正在乎她的人,不在乎她的人自始至终仍旧不在乎她,只是想着如何脱罪

11分钟前
  • Irin❤亲个蛋儿
  • 还行

只有完美的受害者才是合格的受害者,某些短评呵呵

16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越不成熟的群体越保有人类原生的残忍。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幸存”,“没有同感”的何其幸运。比起电视剧,看评论会觉得更沉重。荡妇羞辱、受害者有罪论、“私刑”的正义…社交网络上永远充斥着各种理所当然的“杀人犯”。https://www.douban.com/review/8477076

18分钟前
  • AsuraHu
  • 力荐

外国人就是课太少了搞出这么多抓马

21分钟前
  • 梨子小怪兽
  • 推荐

未切身经历,就莫谈理解,莫妄下断言。他人即是地狱。存在也是虚无的。原本的校园欺凌,进行到一半成为关于孤独的讨论。汉娜把周围人看得那么重,并非期待被拯救,而是在表达对外界建立连接的渴望——若这一点点的关联都难以维系,这世界确实就没有任何让人停留下去的理由。

24分钟前
  • Charles Rosen
  • 力荐

世界太多错误,太多痛苦,你是无法接受把它变的更糟的事实还是无法接受把它变美好的事实。这么好看的剧,看了下豆瓣评论,豆瓣现在低龄化好严重,估计那些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赢家吧。

26分钟前
  • 皮皮瞎
  • 力荐

面对如此伟光正的主题,本想评析拍摄技术...但看到乡众们诟病男主怂,女主作时,我不禁好奇青春期的他们是怎样的思事缜密,行事周全,性格完美吊炸天?这种用成人角度冷眼看青春伤痛,认为作死之人就该死,可怜之人必可恨的冷漠丛林法则心态,并不比“圣母”更高级。谁能一生都高瞻远瞩,不浑不缺呢?

31分钟前
  • 团团圆圆
  • 推荐

欺凌这种事,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绝望。站在现在看曾经的事情觉得可笑,可是那时候觉得学校同学仿佛就大过天,哪有什么立场嘲笑曾经啊。 言语给的压力对高中生来说足够了,更别说后面Bryce的恶行,我觉得这拍得很真实啊,横行霸道的总是有些人,剩下的人要不装醉,要不假装跟自己没关系

32分钟前
  • 那些妄想
  • 力荐

那对Zach来说,对汉娜示好还被大庭广众叫滚,他是不是也可以自杀,再弄盘带子说汉娜摧毁了他的精神??

36分钟前
  • 拉链
  • 还行

可能需要找几个更像直男的人来演直男。。。

38分钟前
  • 临冬城的囧
  • 推荐

看了有的短评之后觉得,也许是文化差异差异造成很多人觉得故事纯粹是闲的蛋疼。中国式抗压能力真强。毕竟我们要为生活中房子车子,这个那个面子已经耗费太多精力,所谓自我个人的精神层面需求已经被无限压缩了。直至为了物质生活可以放弃精神需求,有点悲哀。

39分钟前
  • 花轮轮爱怼怼
  • 力荐

一帮中学生每天装成熟,真矫情啊。就那么一点点破事,还自杀,自杀完了还弄个录音带,说白了吧,就是学业压力不够大。就这帮孩子放到中国,不要霸凌,老师拍一下桌子说你站起来,就都吓尿了。没有一个活得过一周的。这剧和小说典型的投机,青春片和悬疑片的结合的一个新花样,还总显得想有个大阴谋。

43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最操蛋的是由这部剧带出来的评论只是让人再一次意识到现实永远比drama更操蛋。完美的受害者才是受害者,有良心有三观的永远都是最先被摧毁的。杰夫那么好,却被“冠以”酒驾死去;Alex最痛苦挣扎,却自己开枪爆头。如果说汉娜做错了,那么她最错的可能就是相信这世间终有美好,始终不愿意随波逐流。

45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看了豆瓣评论觉得这种剧都是白拍,本来觉得可以强烈推荐一下但还是算了,尼玛,反正看完也还是讨论少女是不是碧池,高中生是否小题大做。白瞎了一个有点严肃论题的剧……整个社交网络充斥着自觉理所当然的杀人犯

48分钟前
  • X
  • 推荐

青春残酷物语,但是bullying实际上比这剧所描写的还要更残酷无情

52分钟前
  • Rema
  • 还行

Netflix的制作真是精良,再这样下去他们真的要挤垮所有的有线电视台了。一部很typical的high school drama能被拍得如此有深度,吸引人,真不简单。

56分钟前
  • Griet
  • 推荐

越看怎么越觉得里面一半的男生角色像基。男主越看越帅,女主也不差。节奏有点慢,男主还一直问别人关于磁碟的事。不过整体还看得过去,画面很美。男主可不可以专心骑车,第一集就摔了好几次。

57分钟前
  • 樱夏枫雪
  • 推荐

觉得事情假 ?觉得无理取闹? 评论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就是不知道这些事件到底有多真实。但就从强奸上来说,2012年 26%的12-14岁的青年 就有被性骚扰,然而其中只有31%被报告。刚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这个数据整个人都不好了。bully这件事 当你觉得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你也是事件里的一个帮凶。

60分钟前
  • 阿司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