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变形记

第9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1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2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3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4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5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6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13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14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15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16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17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18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19乌龙变形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turning red是刻板印象吗?

刚看完,就知道很多人会说刻板印象这四个字了。其实有时候真的分不清刻板印象和典型的区别。因为在我看来电影中很多问题也切实发生在我们和周围人的身上。因为从本科期间就经常做家教,我得以窥探到很多中式家庭的纠纷,所以愈发觉得这里面实在是太过具象。 1、孩子成为期待的承载容器

其实看动画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之前冬奥会期间关于一些美籍华人——陈巍、周知方、谷爱凌引发的湾区鸡娃论。这些优异的华人出国以后将鸡娃超越海淀、跨越国界带到了旧金山。他们的孩子是极其优秀的代表,被承载以超越父母华人二代的期待。如果看过周知方与其母亲相关的文章,估计能将之代入美美,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凌帝的母亲。 家长这样的控制欲,让孩子被称为“妈宝”,最可怕的是会养成撒谎的习惯。孩子喜欢撒谎,并不代表她们是坏孩子,有时候家长更需要反思,为什么孩子不敢不愿意说真话,他们曾经尝试说真话结果造成了什么后果,沟通的阀门也许就在一次次尝试中慢慢关上,孩子也习惯性地为家长制造幻境:我很乖,我在按照你的方式生长。所以我在做家教的时候,常会发现很多孩子阳奉阴违,看上去就是老实人,实际上心里想法一堆,只不过不屑于和家长沟通而已。 2、你带坏了我的孩子=你在抢我的所有品

这是动画里妈妈对于三位好友的指控,像不像从小到大很多家长的控诉——不要和成绩差(坏)孩子玩。我记得去年台湾的《美国女孩》也有提到这个问题,包括《热带雨》这些讲述传统中国家庭的故事,我们都会发现家长会和陌生人抢孩子:你是我生的,我应当是你最亲密最信任的人。你怎么会有我不知道的秘密?你为什么和别人更亲近? 这些家长一般都控制欲强,要求严格,默认自己的孩子是无菌不应当受到污染的试验品。所以动画也很直接地挑明,也是一种变相的反抗,comfort美美的不是父母的关爱,而是朋友之间的支持和理解。(不过美美一开始也撒谎了) 3、turning red是在学习回应情绪 red第一层意思应当是变成red panda,就是最表层的外表上的变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变得毛绒绒,可爱又庞大,是种积极向上的变化。这也其实在阐述第二种red:青春期来例假的red并非都是不好的变化,而是一种可喜与可爱。

第三种我自己理解的red为情绪上的red,或许来自于血液的颜色,当我们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时,自然而然展现的是红色,也就是上头了。turning red也是一种在学习控制情绪的课程,更多的让自己peace才能更好地面对一切问题。曾经我自己也是一个情绪管理极差的人,随着成长逐渐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看到很多家庭,孩子在有样学样,才发现家长每天情绪的释放像生化武器一样不知不觉渗透到血液之中。比如,家长喜欢大吼大叫,孩子也会喜欢通过撒泼来争取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家庭大家嗓门都很大;家长喜欢摔东西,孩子也会学着拿随处可得的东西发脾气;家长喜欢冷暴力,长大了的孩子也会不知不觉想着怎么边缘你……

先随便叨叨,未完待续……

 2 ) 关于“刻板印象”与“文化渗透”

《青春变形记》本身是一部老生常谈的以青春成长与代际关系为主题的影片,迪士尼与皮克斯至少在《勇敢传说》就开始涉及这个话题了,而且同样将“变形”作为一种矛盾的具象化。《青春变形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将场景放在了一个北美华裔移民家庭,导演石之予也是曾经创作过类似题材短片《包宝宝》的华裔,使得这部电影在中国观众群体中引起格外多的关注以及争议。目前我看到的对于《青春变形记》的批判与争议大体集中在两个方向,其一是认为电影充斥着对华人的刻板印象,包括女主的长相、家庭关系以及片中的中国元素;其二则是认为电影意涵是否定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宣扬个人自由等所谓“西方价值观”,本质上是来自西方的“文化渗透”乃至于“糖衣炮弹”云云。本篇影评是我个人对于这两种观点的分析与批驳,不过从写作的出发点上与其说是想为《青春变形记》辩护,不如说是影片在传播上的这些“副产品”比其本身涉及到了更多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刻板印象”?

在当代的身份政治议题中,无论是性别、性取向还是种族、民族、地域等等都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刻板印象的问题。从定义上来说,刻板印象是指对特定群体的概括性和简单化的认识,这其实是人类认识复杂事物常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刻板印象可能对特定群体的成员带来困扰乃至构成冒犯,并且可能暗含了社会群体间结构性的不公,因而成为了一个较为负面的概念。

近几年国人最为敏感的可能就是外貌上的刻板印象,那么《青春变形记》是否涉及到这个问题呢?我想看了这部电影就都不难得出,这部电影只是在展现一个普通女孩的形象,电影里的所有角色都是较为贴近真实社会的,没有刻意的丑化、美化与夸张。这与迪士尼自身对“公主”系列的反思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如果以特定标准突出女性的外貌“美”,本身就是性别不平等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青春变形记》和《魔法满屋》的女主角都是戴眼镜的,而《魔法满屋》的导演谈到2019年迪士尼收到了一名英国12岁女生的来信,希望迪士尼创作出戴眼镜的女性角色。虽然不能说两者直接相关,但其背后的意涵很明确,那就是戴眼镜的人群本身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完全值得在银幕上有更多的呈现。说句题外话,按照现在中国年轻人视力下降的速度,再过若干年银幕上出现戴眼镜的华人形象时恐怕都不用考虑是不是刻板印象了。

《青春变形记》的主线是主人公小美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母亲对她在学校的表现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有很强的保护欲以及行为上的规范,而小熊猫就是小美青春期产生的自我意识的具象化。且不论作为影片必然要有矛盾与戏剧冲突,这是否构成对华人教育方式与家庭关系的刻板印象呢?持这种观点的人能提出的证据恐怕也就是“我家不是这样的”,但从豆瓣上的反响其实都不难看出,影片中的情况在中国家庭中不在少数。特别是小美来自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家庭,母亲希望让身为少数族裔的女儿在社会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同时她在例如两性等问题上相对传统保守的观念与北美青少年普遍较为开放的态度形成了张力,这都会使得矛盾被进一步放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描写华人家庭母女关系的《喜福会》等作品就成为了畅销作,虽然她也同样因“延续刻板印象”而饱受非议,但不可否认这种家庭关系是特定文化背景下存在现实依托的现象。

最后关于所谓的“中国元素”,我觉得首先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影片的背景设置在北美的华人移民家庭,导演恐怕也没打算“代表中国形象”。以挂满红灯笼的多伦多唐人街为例,看起来固然是离中国城市的街道相差甚远,但只要去实地走访一下海外的Chinatown就会发现影片所做的不过是在写实而已,至于Chinatown为什么要搞成这种装潢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北美地区的华人移民早期大多来自于闽粤地区,于是我们看到小美的家庭有自己的宗祠,有祭祖的习俗,小美还会和妈妈一起看翡翠台的电视剧。在这一点上,甚至可以说《青春变形记》很好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如果有人认为这是所谓的刻板印象或者不具有“代表性”,或许自己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有什么元素能真正地“代表”如此复杂多元的中华文化。需要补充的是通过一些耳熟能详的元素来代表一个地区或者一种文化是影视作品中极为普遍的“偷懒”方式,就连美国人自己都不能幸免。市面上的美国影视作品大多都以加州和纽约为场景,根本无法代表广大美国人的真实生活。英国人就更惨了,有一个梗叫“英国等于伦敦”,大众眼里的“英伦元素”其实就是伦敦地标再加上喝茶、风衣和绅士风度,如此看来大概不能说单单中国人被好莱坞针对了。

“文化渗透”?

关于所谓的“文化渗透”我从高中政治课就有听到了,而在今天这个所有问题都要上升到宏观民族叙事和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舆论环境中,很多话就更不敢过多展开了,说实话真正接纳这一套观点的人恐怕也不会轻易被说服。这里首先先回归电影本身,《青春变形记》是否存在所谓对家庭价值和中华文化的否定?我认为只要看到电影结尾就不言而喻了,小美利用自己的能力继续积极地和家人一起运营家族宗祠,寻求个体自由和家庭责任的并存,和母亲和解之后家庭关系实际上也更加和睦融洽了。既然如此,如果还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值得“警惕”之处就需要举出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撑才行,不然恐怕得考虑一下是否有被迫害妄想症了。

我想很多关于所谓西方文化威胁和渗透的论证本质上都存在稻草人谬误,首先自己把“西方文化”中的个体价值曲解为自私自利、不负责任云云,然后再将“中华文化”描述为无私奉献、家庭关怀等等,人为建立起一种简单粗暴的对立关系,然后再让“中华文化”成为在道德上优势、舆论上弱势的一方。这样的观点看上去好像自圆其说,其实中间省略和模糊了无数论证步骤。以下的讨论只是针对这种观点,并不代表这部电影真的就涉及到了这些问题。如果讨论一下家庭代际矛盾就是“文化渗透”,那很多家庭情景剧都“早该管管了”,比如《家有儿女》我看就非常值得警惕,别忘了夏东海可是从美国回来的哦。

像“自由”“权利”等很多哲学概念确实是源自西方文明的舶来品,但一个思想体系源自西方不代表它就属于西方,不代表它就要和西餐一样打上“西方”的烙印,更不代表它就没有一些能够为全人类所认同的价值。现代科学的体系同样很大程度上源自西方,甚至反思西方霸权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潮都有相当一部分是舶来品,要把这么多东西都全盘否定显然是荒谬的。至于“自由”本身是一个意涵非常丰富的哲学概念,不同的思想流派有不同的解读,例如可以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等等,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如果简单理解为“为所欲为自私自利”只能说是一种见解,无论是《青春变形记》里谈到的自由还是西方国家写入宪法的“自由”,恐怕指的都不是这个意涵。

反过来,儒家文化的家庭价值观是否就是温情脉脉的彼此奉献,恐怕也是值得商榷的。我这里试引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的观点:“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著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家族利益难免会牺牲和违背个体的意愿,其正当性也不一定总是经得起推敲。在很多家庭悲剧中,那些冠冕堂皇的“为了你好”和“为了这个家”,不仅作为家庭组成的个体受到了损失(常常是晚辈或者女性),目的也不见得就是为了家庭的整体利益,而可能是为了提出要求的一方。这里不是说“亲情”与“家庭利益”本身是一种束缚,而是由于处在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所以常常会沦为规训乃至剥削的手段。

一边是承认个体自身的利益诉求和行为能力,一边认为个体应该无条件地遵循某种先验的秩序(先不论这种秩序本身是否正当),这两种价值体系无论对错,哪个更可能存在“灌输”“渗透”和“洗脑”呢?其实自己将一套单一的价值观视作理所应当,用以评判和要求他人,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就是受到了他人蛊惑,这正好就是《青春变形记》中所反思的家长作风或曰父权制的特点,也难怪会将这种反思视作洪水猛兽了。

 3 ) Turning Red青春变形记彩蛋合集,流量警告多图预警!!!!!!

很多人都知道皮克斯是细节和彩蛋狂魔,刚好上海疫情被封在家里,闲来无事反复观看Turning Red,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梗。请跟着我一起带着显微镜去发掘皮克斯埋下的一个个彩蛋,我把彩蛋主要分类为年代梗,加拿大,迪士尼,日漫,皮克斯五类介绍,欢迎大家补充。

年代梗,整个故事发生在2002年前后,关于这个2000年代的生活细节,片子呈现了很多,

1.Vans鞋子和SK8,美美的好朋友Miriam是个滑板爱好者随身带着滑板,她的T-shirt上写着SK8字样,脚上穿着Vans的经典滑板鞋,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艾薇儿有首经典的歌叫Sk8er boi

2.美美同学用的手机“Jokia”其实就是对当年Nokia的经典型号3310的致敬变形

3.动画里虚拟偶像组合4Town对Backstreet Boys后街男孩和'N Sync超级男孩的致敬。4Town演唱会造型致敬后街专辑Millennium封面,舞蹈是后街everybody的编舞,被吊在空中场景取材于超级男孩Bye Bye Bye的MV

4. “Y2K”,美美的乐器盒子上有很多贴纸,其中一个Y2K比较有意思,“Y2K”中的“Y”代表“year”,“2K”即“2000”,这个名字源自“千年虫”,一个电脑Bug

5. 美美的书包上随身挂着宠物蛋,也叫“拓麻歌子”, 万代公司当年推出的电子宠物系列游戏机,可以模拟饲养

6.介绍美美的同学Priya出场时,她手里的书像极了当年在青少年中大火的暮光之城,但暮光之城第一部其实于2005年才在美国出版

7.美美做家庭作业时听音乐的播放器很像索尼的walkman随身听,桌子上还放着录音机和磁带

8.美美手里有本4Town封面的杂志Tween Beat,其实是对90年代大火的青少年杂志Teen Beat的致敬

9.美美的双肩包的logo仔细看的话,特别像JanSport,JanSport从美国发展起来,当年风靡北美校园

加拿大,导演把故事在放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唐人街,所以整个动画里很多加拿大的生活场景

1.美美和朋友们偷看便利店小哥Devon 的便利店Daisy Mart,是真实存在于加拿大的便利店

2. 美美妈妈质问便利店小哥时,便利店货架上可以看到Maple syrup枫糖,枫糖是产自糖枫树(Acer saccharum)的树液,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品之一

3.美美妈妈的车上有个可爱的驼鹿摆件,驼鹿是加拿大的国家动物,还出现在货币上,但是体型巨大,经常引发交通事故

4.美美同学Tyler一直穿着紫色球衣,这件球衣特别像加拿大的NBA球队,多伦多猛龙队

5.老师办公室挂着一张1980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冰球海报,冰球正是加拿大的国球🏒️

6.电影中多次初见多伦多的地标性建筑加拿大国家电视塔(the CN Tower)和巨蛋球场(Rogers Center),电影里球场的名字就是球场的曾用名SkyDome

7.美美读的中学叫Lester B Pearson,是对莱斯特·皮尔逊(Lester Bowles Pearson)的致敬,他是加拿大第14任总理,195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8.美美向爸妈展示可以控制体内小熊猫,要去看4Town的演唱会,妈妈表示不可以去并且门票这么贵,他们以为他们是谁,席琳·迪翁Celine Dion吗?席帝作为加拿大人的骄傲,在片子中被提及一点儿都不奇怪

9.美美的睡衣,书包,乐器盒,妈妈的车标logo都有加拿大国旗的元素或者枫叶🍁,尤其是美美的睡衣

皮克斯作为迪士尼旗下公司,也不忘加入迪士尼动画的元素

1.美美妈妈做的早餐和花木兰动画中木须龙给木兰做的早餐十分相像

2.Hidden Mickey隐藏米奇作为迪士尼旗下作品永恒的话题,在Turning Red中也有出现,在美美家祠堂旁边的池塘中,荷叶组成了隐藏米奇

日漫,导演的作品明显收到日漫的影响,作品中很多画面表达对日漫的致敬

1.美美选择做自己,冲出家门前往4Town演唱会时,有个奔跑的画面特别像《穿越时空的少女》

2.美美的房间中有三丽鸥家族的玩偶,明显可以看出大眼蛙Kero Kero Keroppi

3.美美爸爸做饭时眼镜上的水汽,同学们看到小熊猫时激动的眼神,都是日漫中常用表现夸张的方式

重头戏来了!!!!!!皮克斯最爱用的彩蛋A113,Pizza Planet,皮克斯球,跳跳灯一个都没少,全部都可以在片子中找到

1.A113,是加州动画学院(CalArts)动画系一间教室,由于皮克斯主创人员大部分都毕业于CalArts,因此喜欢在各电影中加入这串数字表示纪念。电影里有两处A113,一个在美美妈妈暴走时爸爸推的绿色划线车上,另一个在电影结束演职人员表旁边的4Town演唱会票根上

2. Luxo Ball皮克斯彩球出现在美美同学Tyler家的泳池里

3.比萨星球Pizza Planet,卡车出现在美美变身小熊猫奔跑时的街边,一个出现在演唱会的赞助广告

4.顽皮跳跳灯,在美美房间的镜子反射里一闪而过

5.厕所门上有海底总动员尼莫Nemo的贴纸,出现在其他同学发现美美可以变成小熊猫的时候

6.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的贴纸出现在美美同学Priya的滑板上,今夏还未上映的光年正传里的猫也出现在滑板上

光年正传还未上映,这只猫出现在预告片里

7.导演石之予之前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包宝宝》也出现在电影中,在唐人街有家中餐馆的招牌上

8.飞屋环游记Up中的那只大鸟Kevin,也以身体骨架的形式短暂出现,一闪而过到我跟本截不出清晰的图片

9.在美美的作业本有个兔子贴纸,这个兔子是不是很眼熟,来自于2020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短片洞穴Burrow,这个短片特别可爱,没有看过的强烈推荐快去看

10.有注意到美美同学衣服上的文字吗?来源于寻梦环游记Coco里,有场音乐比赛中一支乐队的队名

11.Coco寻梦环游记里面的亡灵节剪纸彩旗是不是印象深刻?在青春变形记也有出现哦,在美美变身小熊猫从学校往家里跑的路上(这是第4遍观看才发现的,真快成一帧一帧看电影了)

电影里用了很多中国文化,比如中国饮食文化,姥姥吐槽数字“4”不吉利,祠堂门口的“石狮子”等等就不一一列举,大家可以自行发掘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看一遍电影,注意一下外婆手中的牌

PS:导演石之予从小在加拿大多伦多长大,所以动画里有很多对她成长城市的描绘,同时很多人觉得中国元素的运用很别扭,个人觉得导演描绘的更多是唐人街华人眼里的中国文化,所以对我们大陆观众来说就会有种奇怪的熟悉又陌生。Turing Red青春变形记是皮克斯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性导演的动画长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少一点争论。Love & Peace!

 4 ) 超级变变变《青春变形记》让你又哭又笑|回到2002|《包宝宝》导演新作品

(本文章已在 B站 和 Youtube 「小玄儿的深夜聊碟」频道发布视频版,欢迎点击观看)

刚刚在多伦多看完了《青春变形记 Turning Red》的加拿大特别首映。

导演和家人们悉数到场,真的是梦想成真的梦幻时刻。

一开始我还担心故事设定有点像《乱马1/2》

结果竟然是致敬《美少女战士》非常热血!

以下我会分四个部分来分享影片的观后感

同时帮大家梳理下幕后团队和导演的创作灵感。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建议看完影片再来看解析。

Part 1 导演 Domee Shi

一晃四年过去了,距离加拿大华裔女导演石之予 Domee Shi 凭借《包宝宝》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已经过去四年了!在成为首位皮克斯的动画短片女导演后,Domee Shi 又成为了第一个在皮克斯指导长片动画的女导演。

如果一定要提她的家庭背景的话,母亲是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后,在校工作多年。父亲是一位画家,在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在滑铁卢大学深造后,也曾在加拿大多个大学执教,现在是川美的外聘教师。

Domee Shi 1989年出生在重庆,两岁就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你可以说艺术世家的出身,让她天然对美术就产生了兴趣,但是一步步成为皮克斯的动画师和动画导演,绝对不仅仅画画好就可以的。

父亲石砳曾在采访中说,Domee 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家里人并没有期待她进入艺术行业。从初中开始 Domee 对美术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报考了多伦多的 Sheridon College 动画专业,之后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迪士尼·皮克斯电影公司,在内部的短片故事比稿中,凭借《包宝宝》胜出,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和现在的地位。

画画好的动画师很多,但是 Domee 厉害的是她有想法和创意。她可以把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态,具像为一个空巢母亲包包子的想法。再通过动画的夸张和超现实手法,去呈现一种把孩子吃掉,放回肚子里的激烈情绪。这种话题的尺度和深度都是皮克斯动画里前所未有的,所以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胜出,并赢得团队的信任。

这次的《青春变形记》一样是来自 Domee 的原创想法。

她延续了《包宝宝》的亲子关系探讨,同时加入了青春期少女的成长烦恼,把情绪的失控转化为一个具像化的红色小熊猫。变身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神话故事,巧妙的结合东方文化,但是内里讲述了一个加拿大华裔二代移民成长的故事。

导演说自己从小是看日本动漫和美国动画片长大的,东西方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影响了自己。这也是为什么《青春变形记》既有着日漫的快感,又符合好莱坞的叙事逻辑。导演在映后提到,对这部动画片影响最多的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等等、当然还有《美少女战士 Sailor Moon》和电影《伯德小姐 Lady Bird》。

Part 2 学霸也追星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13岁的初中生美美。

她是典型的亚裔学霸,在学校有着自己的姐妹淘。

故事的第一层是关于孩子如何与父母建立信任关系。

当孩子在上学之前,一切的情感回馈都来自于家人的认可,父母的表扬。

当孩子步入校园后,就截然不同了,朋友的信任不是靠着成绩好和听话得来的。

这也是导致现实中,一些亚裔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总感觉自己被歧视的原因。当了太久的乖孩子,反而失去了本真的个性。影片中的美美并没有因为是亚裔而被歧视,在加拿大念书班上基本全是有色裔的孩子,反而白人的孩子是少数。孩子们交朋友的方式也很简单,你可能很酷,哪方面很强,或者单纯喜欢同一个偶像就可以。

让美美感到焦虑的是母亲的跟踪,直接介入她和朋友的关系和聚会,才让班上的男生嘲笑她是个妈宝。13岁的美美其实早就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了,而父母总是难以接受孩子的早熟。

美美就正好站在分裂的边缘,她在家扮演一个乖孩子,在学校里是鬼点子最多的那个,

美美显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这点是非常真实且有趣的。

其实美美的科科满分和艺术特长,与她同时喜欢偶像男团,对男生开始萌生天然的性幻想是完全不冲突的,这些都是人的真实感受。但是父母的高压,导致她一度拒绝接受这样的自己。

影片里美美有句台词,我觉得写的特别好,绝对是孩子的心声。

她说自己样样照着母亲说的做,所有成绩都拿满分,但是依然得到不母亲的信任。

那么她之前对父母言听计从的意义何在?

影片故事的主线,围绕美美想去听偶像男团的演唱会,但是母亲就是不同意而展开的。

这么小的一个冲突,导演 Domee 和 另一位女性编剧 Julia ,在其中添加了多层次的叙事,让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

Part 3 多层叙事

如何讲好一个华裔二代移民的故事,让东西方观众、青少年和父母都能拿到情感连接?当皮克斯的制片人 Linsey 决定与 Domee 合作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她找来 Julia 一起联合编剧,这三位女性组成了这部影片成功的基石。

故事的前半部分,我们会聚焦美美的故事。但是到了中后段,美美的母亲 Ming 才是陷入危机的那个,反而需要女儿的拯救。影片不仅仅是聚焦美美和母亲的关系,同时也延伸到母亲和外婆之间的关系,纵观了几代人的母女矛盾。

母亲对外婆的恐惧,让母亲成为了另一个版本的美美。她也曾不断满足母亲的要求,但是却总是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并且母亲面对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学习成绩,而是转变到择偶观层面了。

当父亲和美美提起这段往事时,你会感受到,其实美美的母亲 Ming 也是一个情感非常强烈的人,只是现在都放在了对美美的过度保护上,之前母亲与姥姥的对抗肯定也是非常激烈的。

另一层潜在的故事表达,我觉得是多元文化的问题。

影片没有去刻画亚裔如何被人歧视,而是选择了让这个世界自然地接受美美的变身。

美美变身后,首先是她的姐妹淘,疯狂地爱上了红色小熊猫。

之后是在学校的手间里,当其他同学看到美美会变身,也是一下子就爱上了,还付费合影。

讨厌的男同学,也为了受欢迎而邀请美美来家里做客。

唯一让大家害怕和拒绝她的,是情绪失控后的暴力。

在影片的最后,也非常大胆的给了美美一个不同于上一代人的选择。

那就是和小熊猫共存,而不是封印它。

这里我觉得可以阐述的意向就太多了,如今世界已经不同了。

无论是你是有色裔、还是LGBTQ群体,都可以选择公布出来,而不是隐藏自己。

这一点在上一代人的心里很难做到的,也是不敢相信的。

但是现代社会确实给了少数族裔更好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很多人用生命和伤痛换来的。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开自己的与众不同,既是面对真实的自己,也是鼓励更多的人可以勇敢做自己。

美美最后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随意变身,不会上新闻和报纸,反而是得到大家的喜爱。

更多人来拜访她家的寺庙,祈求祝福。简直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乌托邦图景。

影片里没有强调人们过激的反应,而是表现人们自然地接受了美美,

更高级的表达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当下,这甚至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再被讨论的议题。

影片里还有一个特别现实的元素,那就是青春期少女追星的梗。

追星这个事情现在已经不分年龄了,家长们也都以更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追星。

《青春变形记》设定在 89 年生人的 Domee 正好13岁的时候,也就是2002年。那会特别火的男团组合有后街男孩儿和西城男孩儿。影片一开始我没有具体带入 4 Town 这个虚构的男团到底是映射现实中怎样的男团组合,不过想想身边女生去看五月天演唱时,泪目刷屏的朋友圈。我觉得超级理解美美想尽办法赚钱和闺蜜们去演唱会的心情,以及在演唱会里疯狂飙泪的举动,绝对是追星女孩儿秒懂的心理。

Part 4 皮克斯的N个第一次 & 好莱坞华裔女性三杰

从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开始到2021年,皮克斯一共出品了24部动画长片。有大家熟悉的《料理鼠王》《怪物电力公司》《WALL-E》,近些年的《INSIDE OUT》和《SOUL》等等。

《青春变形记》是皮克斯第一次把故事设定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动画片里终于不再只是美国。从 2017年的《COCO》起,皮克斯开始创作不同文化背景的动画片。例如:2021年的《夏日有晴天 LUCA》是发生在意大利小渔村的故事。

《青春变形记》也是皮克斯动画里第一次出现关于现实中小女孩儿来月经、幻想和男生亲亲的桥段。之前的故事都是超级童真的魔法和纯洁的友谊。这次影片中的好几场戏,据说都挑战了皮克斯的历史和底线。

制片人 Linsey 说在决定与 Domee 合作的时候,大家就知道《包宝宝》的创作者必定会突破以往的边界,这也是所有人的期待。

影片的视觉特效总监(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Danielle Feinberg )Danielle 也是一位女性,她带领的团队力求在诸多细节中创造与以往不同的效果。

故事里四个姐妹淘性格迥异,没有把亚裔角色做相貌上的区分,而是把重在放在青春期的情绪管理上。甚至我觉得10岁以下的小朋友,可能都不太能看懂这部分内容,只能是在变身的地方看个热闹。影片的故事除了面向十几岁的孩子,更是面向孩子们的父母,还有那些曾经背井离乡求学和在外工作的成年人,看了会又哭又笑。

那种遇到了麻烦,特别想跑回家藏起来,妈妈在后面笨拙的追逐和询问,戳中了我的泪点。

更不用说影片请来 Billie Eilish 为动画片作曲《Nobody Like U》《1 True Love》《U Know What's Up》三首原创歌曲都非常好听。同时,好莱坞的亚裔之光 Sandra Oh 为美美的母亲 Ming 配音,也是让这位虎妈活灵活现。

最后,来说说如今好莱坞的华裔三杰,碰巧都是80后女性。

82年的赵婷 Chloé Zhao 是在海外留学,

83年的王子逸 Lulu Wang 6岁移民美国,

89年的石之予 Domee Shi 2岁移民加拿大。

赵婷承袭泰伦斯·马力克 Terrence Malick 的影像风格,善于发掘现代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命体验。

王子逸的《别告诉她》探讨二代移民成年后与一代移民之间的观念冲突问题。

Domee 的《青春变形记》讲述的是在加拿大书读的童年回忆。

其实她们三个人也代表着三类不同的海外二代移民,她们的创作围绕着东方文化的传统理念与西方独立自由思想的冲突,是独属于移民的生存困境和内心矛盾。

这与什么辱华啊,利用传统文化讨好外国人啊,都什么关系。《青春变形记》里多伦多中国城的寺庙是虚构的,古代红色熊猫的故事也是杜撰的,为的是传达女性对家人的保护和爱的力量。

移民的困境总是有着某种相似性,2017年入围奥斯卡的《大病》讲述巴基斯坦家庭的男孩不得不应付来自父母的相亲;还有众多印度家庭的故事,也都是围绕父母逼着孩子当医生、当律师。

当这些题材都被导演们讲过之后,其实我更期待三位女导演未来的发展,能否带来更加个性化、风格化的作品。

作为《美少女战士》的死忠粉,这部《青春变形记》看得我还是高潮迭起的,结尾有个致敬桥段我觉得整个电影院都要沸腾了。不得不佩服 Domee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四年磨一剑,真的不容易。

3月11日起《青春变形记》将在 Disney+ 上线。

期待大家看后一起讨论!

好电影和书一样,值得被反复观看。

我是小玄儿,欢迎关注我的B站频道,观看视频版影评,我们下期再见。

2022年3月6日小玄儿记

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每周分享新片测评与CC电影蓝光套装

严肃影评《新蝙蝠侠》流浪的复仇者|四大背景解析

电影细读|PTA《甘草披萨》创作灵感+8部前作回顾

电影细读|A24-R级小众佳片《红色火箭》破碎生活下的白日梦

严肃影评|《驾驶我的车》看过这部电影后,你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视听的愉悦与观看的自由

你的关注和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5 ) 木已成舟,记点潜在前提

“现代价值观”的主流是赞颂个体自由的,但是要明确这种自由的很大一部分是“幻想”。

不过,起码个人的电影评分自由,应该可以基本保证吧?是不是。

看到《青春变形记》得到了这么好的分数,我觉得可以明确,是因为它有群众基础。很多观众赞同动画里的价值观,已经被潜移默化,所以他们不觉得有“不舒适”。这可以理解,也是没必要纠结的。

木已成舟。现在已经是个“开放”的社会了,但是以“开放”为幌子来传达“刻板印象”,有点膈应。

《青春变形记》故事的基本考虑是这样的:

①:美籍华人非常热爱美国文化,非常想向美国文化靠拢。

小主角自带的种族背景难以完全摆脱,但是可以尽量和美国文化保持一致,利用原本的种族背景为美国文化服务。

②:美国文化是开放的和“多元”的。

所以,美国文化并不是强迫你们那些移民服从的,是你们自愿的。同时,美国文化非常赞颂不同背景的移民,利用种族天赋为美国文化添砖加瓦。

你们华人有啥来着?熊猫?包子?好的,“多元”已经认可了。

③:“表忠心”是不是有点太明显了,那就再加个“普世”主题:接纳不完美的自我。

结局就达到了皆大欢喜:主角越来越成为标准的“美国人”。“美国”以它的“多元”和“普世”而骄傲。

可是,“自我”?追星是自我?——谁在乎呢!未成年人就应该满脑子爱情,就应该释放荷尔蒙。

~~~

我是非常理解北美华人有“表忠心”的需求的。但是,这就像你为了个人利益,从一个公司跳槽到另一个公司,还非要整天贬低之前的公司。

就像之前那个“空气香甜”的女生一样,你要赞美新主人,没必要踩脏了之前的家乡。

当然了,《青春变形计》最大的问题还是太幼稚了,典型的迪士尼低端剧本和视觉表现。其他迪士尼动画电影可比这个顺畅多了!

如果故事好点,那么卑躬屈膝也没啥。美剧和好莱坞电影里太多移民表忠心的桥段了。但是,大都很自然的,也很少出现拉踩的情况。

也可能最大的问题是,我不是受众。受众应该是北美未成年华人吧。他们在《青春变形计》里找到了共鸣,他们很喜欢。我在标题里写:木已成舟,意思很明确,知道他们已经踏上了迫切向新大陆表忠心的路途。

还是那个,主要问题只是剧情的低幼,压不住那种膈应人的心态。

 6 ) 呜呜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和自己好好相处的力量

这部电影表达比较明确的主旨是,经历成长的烦恼,和家人朋友们和解,接纳自己的缺陷和负面情绪,keep real,但后来我才意识到也许它还有另一个主题,讲述女性的初潮,以及伴随着初潮到来的,少女成长中不可或缺会遇到的一些经历和身心上的变化。 主人公美美在一开头就展露出了她的优秀,她不断在告诉自己,她是一个冷静、稳重的大人(即使她其实只有13岁),她可以处理所有事情。在学习上能够拿到很好的分数,在家里也能好好协助妈妈管理祠堂。不过她也像普通的13岁女孩一样,有喜欢的乐队,还有不小心见过一眼就爱慕上的便利店男生。在某一个雨夜,她突然梦见很多红色的能量喷薄而出,还有一些奇怪的幻象,早晨起来,她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红熊猫。 她崩溃了。她不敢见人,不敢和父母说发生在她身上的巨大变化,她的尖叫让妈妈觉得她初潮了。后来妈妈发现她会变成红熊猫以后,和她讲家族的历史,说女孩儿们青春期的时候就会继承这个天赋,释放出体内的红熊猫,只有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才会变回人形。 它的原名Turning Red的red,既可指美美愤怒激动时会变成的红熊猫,也可以指代月经。把月经隐喻成红熊猫,还挺有意思的。(而且美美这只红熊猫真的太可爱了...) 妈妈和她说要尽量少释放出自己的红熊猫,不然会很难封印住它。但是美美为了凑演唱会门票,一直变成红熊猫和同学玩,不小心差点伤害一个同学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美美也开始觉得自己糟糕透了。 当美美说“我是个怪物”的时候,爸爸回答说:“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有些是乱七八糟的,重点不在于推开不好的东西,而是给它腾出空间,和它共存。” 在所有女性亲戚都过来帮助美美做封印红熊猫的仪式的时候出现了大混乱。美美在仪式中回忆了自己拥有红熊猫后的种种经历,在和红熊猫的相处中,和它产生了感情,她学会了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随意控制红熊猫的出现和消失,所以她决定留下自己的红熊猫,而大家都很惊讶地认为这是不应该的事,但美美直接打断仪式去听喜欢的乐队的演唱会了。 妈妈非常失望和生气,由于封印红熊猫的项链碎了,她的红熊猫也跑出来了,是一只非常巨大的红熊猫,它跑来演唱会找美美,把演唱会现场破坏了。 由于妈妈的红熊猫实在是过于庞大,仪式很难进行,所以所有的亲戚都变回了红熊猫去帮助妈妈完成仪式。在仪式的幻境中,一个亲戚说所以美美要留下她的熊猫?另一个亲戚说:那是她的生活,走吧。 在这里看到,美美好像是除了为了保护家族的新怡祖先之外,第一个选择留下红熊猫的女性,在我看来就象征着女性意识在不断地觉醒。女性可以拥有自己的力量,不必要迎合世俗眼光,规训自己成为一个“完美女性”。美美在变成红熊猫的这段时间里,她也开始更表现出她在叛逆情绪,不再规训自己成为妈妈眼中那个只会学习,一板一眼的小女生。 在影片最后,美美也成功地留住了她的红熊猫,并且和它相处得很好,她不再像故事刚开始那样追求完美,做个只会听妈妈话的乖小孩。与此同时,她的妈妈也变了,不再像过去那样把那些要求都加在美美的身上。

美美说“有时候会怀念过去,但没有什么是一直不变的。我们都有潜在的野兽,我们都隐藏着一个邋遢、吵闹、怪异的自己,只是很多人从没让它暴露过,但我做到了。” 我正好是在生理期第一天看到这部电影,生理期与我而言除了意味着我拥有了生育能力,还有非常难以预料变幻莫测的激素变化,会让我上一秒非常开心,下一秒难过到没有理由地哭泣,然后就是好像拥有了吸血鬼的一些特质,嗅觉会变得稍微灵敏些,讨厌阳光,怕冷,区别是我不是靠吸血维生,而是在淌血中勉强保持活力罢了。 我时常会厌恶生理期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影响,但我也会庆幸于自己是一位女性,拥有更多女性的特质。所以在这个时候看到这部电影,会让我觉得心里有被温暖到。每一个女性都是有力量的。

我很喜欢这部动画,因为她用了一个挺荒诞但也挺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告诉女孩们,可以选择隐藏和压抑自己的一些女性特质,但也可以选择接受并拥抱自己体内的“红熊猫”。

 短评

还是一贯的好莱坞式中国故事,套用一个古代离奇传说设定,表现现代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家庭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和解,又加上了青春期的自我找寻。故事本质还是停留在很浅层的东西,说实话,很难共情。

3分钟前
  • 叶笙花
  • 还行

只能说迪士尼没有心,这么好的片子不走院线走流媒体,真的是瞎了眼。观影过程每分每秒都被萌到,你可以永远相信皮克斯,用变身成可爱的小熊猫对应青春期的成长,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真的好好看啊,狠狠的爱了!!!

6分钟前
  • 守望电影
  • 推荐

生硬直白的不像pixar,转折来的尴尬且突如其来,所有的角色都是围绕主角成长的工具人,把《包宝宝》的故事无意义延长,就挺没劲的

7分钟前
  • 是王帅傅
  • 还行

和《心灵奇旅》一样是一部共情力超强的作品,抛开了奇幻的设定,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烦恼,笑中带泪的青春。片中的母女情可以看成是《包宝宝》的变种,不过显得没有这么刻板印象,我也相信就算是欧美国家也会有这样的亲子关系,而最后的和解格外打动人,和《魔法满屋》一样非常值得和父母一起观看。另外,小胖闺女和大红熊猫真的是无敌可爱,无法拒绝!

1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变红一语双关,既指变身红色小熊猫,也指女孩情窦初开青春初潮,变红是对自我的探索,也是对压抑的反抗,这一主题无疑是对千百年古老东方神话的延续,从织女到小倩再到美美,叛逆女孩与完美老妈终有一战。或许也正是这一战,让女孩成为女人,让她懂得你也是曾经的我,我将长成未来的你,一如她牵着妈妈的手从少年走向成人。女同胞们,记住在成为女儿、妻子、母亲之前,你是女人,骄傲地做自己吧,因为你的熊猫(身体),你的选择。

11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红熊猫真可爱,毛茸茸的我也想要抱,牵起少女时的妈妈那段看得我流眼泪,说这部里的华人家庭是刻板印象之类的影评,只能说都是幸运的人

15分钟前
  • 未名树
  • 力荐

已经被可爱晕了!大胖闺女!我命运般的大胖闺女!接女宝啦朋友们!!!

16分钟前
  • Marni
  • 力荐

作为一部迪士尼挺不错了,作为皮克斯还差一点

19分钟前
  • Shah ོ
  • 还行

老祖宗想总算有小崽子愿意接受我的祝福了

24分钟前
  • Qrua
  • 推荐

居然精准捕捉到了东亚母女之间又有毒又有爱的羁绊。可惜真实生活中撕下乖女儿面具的一刻一般都发生在女儿30岁以后而不是13岁时

28分钟前
  • 黄色动力伞
  • 力荐

竹林里年少的Ming的哭诉看得我感同身受,东亚小孩大多这样:压抑地度过挣扎的青春期,然后用漫长的一生与只能做个碌碌无为普通人的自己和解。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更无法满足他人的期望。所以,管他呢,就活这么一辈子爱怎么来就怎么来呗!可以把小熊猫封印到拓麻歌子也可以任其自由形态恣意生长,只要坚定自己的内心,我们都会成为更好的人(至少是在自己眼中)

33分钟前
  • Bagel
  • 力荐

93/100。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了两种主体矛盾:一是女主人公自身青春期的叛逆与从小到大被灌输着的那种追求完美主义的思想,每一次的变形都像是一次对于初心的狠狠撕裂,可却又不能彻底将之抛之不顾;另一是东方文化中的一切安好与西方文化中该闯就闯的碰撞,从母亲为了自己的爱情背弃外祖母再到女儿为了自己小小的追星梦给母亲撒下一个个不在预设范围内的谎,一代代传下的冲突却更多的是不同思想面对面后的必然结果。而最后电影也很成功地将矛盾在女主人公身上抚平:她既选择做那个家中可以到处宣扬的乖乖女,也要偶尔为了自己疯狂一把,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但你看不到的却是,这看似简单的选择却是所有像母亲这样女性经历了无数次挣扎后才能得到的稳衡,把所有的掌声献给为了平衡这一切而默默付出的女人们,在她们的肩头上,世界终以豁然开朗。

36分钟前
  • raymexic
  • 力荐

除了furry red panda这个亮点 剩下就是很老套的青春成长片 看完能感觉为什么迪士尼决定把这部上流媒体了。

37分钟前
  • 今 敏
  • 还行

万万没想的,最后最贴近华裔、亚裔的片子不是花木兰,也不是尚气,而是这部由皮克斯出品的《青春变形记》。

41分钟前
  • 我是尾号2473
  • 力荐

我和我的祖传躁郁症

46分钟前
  • 時衡
  • 力荐

感觉只有东亚人能共情,因为我们都需要为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待而道歉。

49分钟前
  • FDuhyl
  • 推荐

The far you will go, the prouder I will be. 中式关系,青春期,儒家的规训,be women,欲望和羞耻,友谊,与自我的相处,make room for it .可爱的比喻,迪士尼新的探索。

54分钟前
  • 世界末日小朋友
  • 力荐

华裔家庭的母女关系和成长主题都很好,只是剧本的冲突写的没有想象力,单薄到第一次让人看皮克斯动画看出了一丝丝低幼感,有些情节的逻辑没法思考,顺拐着就过去了。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笑不活了,关于我想当红墩墩我妈不同意就变成红墩墩ProMax来教训我这件事

59分钟前
  • 新憧🌱
  • 推荐

没有中国人班底绝对做不出来这个片儿 学习好 考第一 包饺子 晒腊肠 爱红色 讨厌4 孝顺第一家庭第一每天帮妈妈做家务跟妈妈谈论电视剧 以及每个中国孩子都懂的 helicopter mum 考研时读陈力丹的书里边写“每个中国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父母的过度参与 等到他们长大以后又会来过度参与儿女的成长” 还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我们都需要先逃离原生家庭 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1小时前
  • zebramaoma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