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

HD中字

主演:王学兵,孙海英,周显欣,赵有亮,周大勇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高考1977 剧照 NO.1高考1977 剧照 NO.2高考1977 剧照 NO.3高考1977 剧照 NO.4高考1977 剧照 NO.5高考1977 剧照 NO.6高考1977 剧照 NO.13高考1977 剧照 NO.14高考1977 剧照 NO.15高考1977 剧照 NO.16高考1977 剧照 NO.17高考1977 剧照 NO.18高考1977 剧照 NO.19高考197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高考197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7年,搅扰中国人民整整十个年头的文化大革命业已结束。人民的生活重新步上正轨,在这百业待兴之际,中断了多年的高考也得以恢复。东北某农场内,生活着一群来自四面八方、身份各异的知青。他们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黑土地,却不知自己的明天将在何方。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这里,让年轻人们的心再次躁动起来。适逢农场负责人老迟(孙海英 饰)正在酝酿修路计划,只要在建设中取得良好表现就有机会受推荐去年大学。知青们为此蠢蠢欲动,而另有打算的老迟却把机会给了成分不好的女孩陈琼(周显欣 饰)。原来陈琼和老迟的爱将潘志友(王学兵 饰)是一对情侣,他打算借此将二人拆散,让潘扎根于此。然而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是会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还是随波逐流接受命运的安排?©豆瓣亲爱的续杯黎明行动佛跳墙1977末代独裁芳名卡门邪斗串夜色行动时光恋人出差十五夜2:少女时代特辑杀手的反抗2冒牌战神之都市纵横迷雾战场弗罗拉与松鼠侠冻结的幸福井下9人阿莱蒂公主老瑞和哈迪之小兵进行曲夜班医生第二季万古龙皇心之全蚀错误的高中甜心功夫无双世界机器人大战密道追踪之阴兵虎符假面骑士Zi-O巴西来的男孩南方铁路之战鹡鸰女神第一季改编剧本伪恋OAD洛奇(国语版)基和皮尔 第五季这个高中没有鬼3信任:贪婪游戏第一季先婚后友81号档案第一季凯撒大帝2002欧洲的一天布朗神父第十一季绝命小魔星超能写手最后的日子忧愁围绕着我人类灭亡报告书拼命三娘远方牧场 第一季谁都会说我爱你吹响悠风号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糟蹋1977

   高考1977是个好题材,但《高考1977》是部烂电影。
   本来,作为一个也算从高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幸运者,我是以淋浴更衣般的虔诚准备来享受《高考1977》这部电影的,当电影开始的黑白镜头下出现万人串联、火车下乡和充满革命气息的报纸时,即使没有经历过如我,也为之动容。可是,五分钟之内我还在期待,十分钟后,就开始失望,一小时四十五分(该片长度)过去,我气愤不已。第二天,逢人就说,千万别看《高考1977》,太他妈浪费了,简直是糟蹋文化遗产。
   有人给这部电影扣了个帽子——贩卖集体记忆。贩卖倒谈不上,糟蹋却是实实在在的。

   糟蹋之一,龙头蛇尾。
1976是龙年,1977是蛇年,这部以1977为跨度的电影也一样,沾了点龙气,但主要是蛇尾。影片的第一个场景是全片最神来之笔之处:露天电影场正在放电影,突然,新闻片中邓小平出现了,又突然,没电了。于是,在农场场长老迟(孙海英)的带领下,知青们轮流靠人力发电支撑放映,于是,邓小平又开始讲话了,银幕上鼓着掌健步而出邓小平和踩发电机的老迟交替出现,全体知青则齐声大喊——老迟,加油!加油,加油!
   正是这个浑然天成的开头,让人对后面充满期待。可惜,导演的才华五分钟就用光了,整部影片高开低走,后面充斥着《新闻联播》被采访者式的对白(如“我没有后台,我的后台是党中央”),莫名其妙的裸戏,励志片一样的一厢情愿(如小根宝扛包,逻辑混乱,对白虚假,且,扛过重物的人都看得出,那兄弟不知道那个学校毕业的,演得太假了,回去蹲班吧),还有样版戏一样的主题蒙太奇(如收音机宣布高考政策配以烧荒的熊熊大火)以及最后花了15分钟构筑的一个刚开始就让人猜出要出什么事的琼瑶式的最后一班车情节。
好漂亮的一个貂头,好无聊的一个狗尾,可惜了好题材,可惜了好开头。

  糟蹋之二,人物有任务。
  1977年前后的这场变化中,人物的的命运是最丰富多彩的,现在随便一个口述历史都能让人唏嘘不已,但电影里的人物却很难让人共鸣。感觉电影不是从人物身上发掘故事,而是按照概念安排人物,如高大全一样的男主人公潘志友(王学兵)及性格单调的女主人公陈琼(周显欣),由顽固到最后突然开着拖拉机急转弯的老迟,还有似乎是专门为了大谈知识重要性而设置的陈爸爸。总之,这些人物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假,当然,这种假跟片中大量话剧一样的对白也有关系,太不自然了。一个巨大而感人的真实历史背景下居然塑造了这样一群不真实的人,不能不说是遗憾。

  糟蹋之三,画蛇添足的裸戏。
     这部戏中的裸戏是最莫名其妙的,大概进行到一半,王学兵和周显欣在说着并不煽情的台词,突然镜头一切,周妹妹就脱上了,由前到后脱了一圈,再配以慢镜头加叠影加交响乐加和声,导演肯定是想说我一点都不庸俗,我只是想感动你们。突然孙海英撞进门来,你以为导演精心策划这场戏吧,却原来连门都不关。
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大老爷们,本人对女演员们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向来是持欢迎态度的。可是象1977的这种脱法,那就太低估俺们的品味了,叫人既不冲动也不感动。难道, 好好的一部戏就非得脱一下不行吗 。情色戏拍好了是很深刻的,有些裸戏也是不可少的,可是这并不是说只有脱才能显得你有水准。何况这两年,行情都让汤唯阿娇和张柏芝给做绝了,脱这条艺术之路基本堵死。想靠脱上位,难度超过1977年上大学。
   所以这回我支持广电总局,把这段剪了吧。

  糟蹋之四,主观说教色彩太浓
  查了一下资料,导演兼编剧江海洋是1978靠大学改变命运的人。我们可以理解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情结,也可以理解他那种成功之后回忆往事时的惬意和感恩之心。但是你既然把片名取得这么客观这么有历史感,主观的东西还是少点好。感觉他是强烈地想大家跟他一起感恩且分享他的感动,所以主观的东西比较多。包括对白的过于报告化和拔高,随意调动自然来升华主题等。即使在影片开始设计得很好的那场戏中,当小平同志出现在银幕上时,特写镜头从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脸上一一掠过,这几位的神情,绝对不可能是那时候的人看到邓小平,而是再往前十年的人看到毛泽东。大哥,俺也是小平同志92南巡的受益者,但是咱们都是读书人,含蓄点行不行捏。


  糟蹋之五,集体脱逃。
  我说的是逃避责任,这是中国人民的特长,一个国家那么长时间地犯着那么低级恶劣的错误,结果找几个人一骂,其他人就都高尚了。知识青年固然是那个年代的受害者,你讲述你的苦难我同情,展示你的挣扎我佩服,但是你硬要证明你当时有多么明智多么纯洁那就有点当我傻了。这么大件事,谁也别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大部分人都是共犯。我可以理解你的年幼无知,可以原谅你的懦弱无助,但你别装作什么都没干过,更别告诉我你一直在黑暗中执着逆行而追求光明。富贵不能淫的人有,威武不能屈的人也有,贫贱不能移的人还是有,但这样的人很少,他不一定是你,更不会都跑到这部电影里来聚会。我感觉是这部电影里太多勤劳善良正直勇敢的明白人,不是我咒你衰,那么坏的年代竟有这么好的运气,小概率。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高考1977是个好题材,但《高考1977》是部烂电影,好在导演是1978年才上大学的,前一年比较青涩没经验,可以理解,复读一年,再来吧。

 2 ) 感谢那些美好的情感

今天有机会来华师大看了《高考1977》这部电影在上海的试映。想着这样一部主旋律的片子时,心中还是多少有些顾虑的,可随着影片中这些在伊春的冰冻土地上挥洒热血青春的年轻人几次心潮的起起落落后,如果要给电影一个五星评分的话,尽管还有不足,但我还会毫不犹豫的给她四颗星。这确实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有好多话想说,不得不提孙海英,老戏骨的实力快要遮住了所有年轻演员的光芒,将影片中这位一口东北腔的语言幽默顽固到可爱的革委会场长发挥的淋漓尽致,为这部本来沉重的电影现场带来好几次的笑声,有观众一次次的热泪盈眶,有最后女主角考入北大后观众爆发出的由衷的掌声,当然也有坐我后排的几个疑似香蕉人的中途退场(这几个满嘴英文的中国孩人中途退场,电影对他们似乎没有吸引力,我更愿相信他们是因急事离去)。

感谢电影导演有决心和想法去触动一个时代的话题,去解开长久的藏于老一代人们心中的一个心结,去唤回他们那段回忆。然而我更想谈另一个话题,关于亲情关于父爱。动容于女主角陈琼和她父亲间的戏,久久不能忘记。当女主角怒吼着喊出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的同时,我有些怀疑这一幕的真实性,就算看完很久仍然心存疑惑,一位父亲到底该不该被原谅?

父爱如山
    几个十年到底能不能将一件事情永久的埋葬,对于那段不愿被提起的混乱不堪的历史,我庆幸自己没有亲身经历,难以想象那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十年啊,是血雨腥风吗?是人性被极度扭曲?人作为一个个体所受到的屈辱和践踏到底有多严重,我不敢去想象,但我想知道就算曾遭受了再大的磨难,该不该去怨恨一个人,尤其是当这个人还是身养自己的父母。是该划清界限还是咬紧牙关支持着对方。女主角那么纠缠的始终不肯原谅父亲的,是父亲被打为反革命分子所带给自己的苦难,或许会有人说当局者迷,所以置身事外的我才可以这样评判,“黑五类”所承受的不公正与歧视是时代给予你的伤而不是你那位同样遭受着失去身份失去亲人失去生活几乎失去了一切的父亲,作为飘萍般的个体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显得如此的无力和渺小,或许一个小小的插曲就会如蝴蝶振翅般带来完全不同的结局。这样的艰难时世下,连最亲的父女都不能站在一起相慰藉,还有什么更大的伤?

最后,我想片尾也许会是这样结局吧,一种像《百万宝贝》那般给人一个郁闷的想骂娘的结尾,一伙年轻人无望的看着火车开走,仿佛有人在上天嘲笑的说“你丫再努力也照样完蛋!”;另一种,场长开着拖拉机送他们进入考场,他们终于赶上了这场人生中重要的考试,镜头拉长,随着老场长目送着他们走进考场,出字幕。这时结束也算给人一个充满希冀的结尾;然而感谢导演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温馨的结尾,从场长与招办负责人间关于陈琼成分问题的秘密对话,让我再次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期待之情,“私刻公章这种罪你敢不敢干?为了我女儿我就敢”那种发自真心的生怕下一代再被耽搁的呵护溢于言表。

藏于影片中的一个个小细节也如涓涓细流般沁入人心,两个偷书的年轻人被抓进警局,被放出来时一名警察还给他书包时在里面偷偷塞进教科书,片尾老场长那段如自言自语般对着空荡的农场广播高考成绩时,那种如自家孩子评上三好学生向邻居显摆时明明心里高兴,还要捎带的骂上几句“这个小犊子不成气”的恨铁不成钢的父辈才有的得意之感,真是让人面带笑容的时候还能心生温暖,感谢那些默默的在他人危难之时能一伸援手的人,感谢那个时代中让人温暖的人类所有的美好情感。

此文已交相关纸媒体,请勿转载

 3 ) 《高考1977》内部试映观感

2月12日有幸受邀到上影集团参加了三月即将上映的“民生大片”《高考1977》的内部试映。试映结束后,发行方举行了研讨会,由于此次研讨会云集了上海文艺界的各位名人以及教授,整个会场弥漫着浓烈的学术气息,见势我便和图宾根木匠等人率先开溜。

《高考1977》以“黑龙江某农场内一群留守了8年的知青”为主要叙述对象,从影片的一开始就感觉到了这场群戏人物的纷繁复杂,相对于其他小格局影片来说,《高考1977》显然是想把这么一个具有划时代标志色彩的题材拍成一部史诗性质的宏大篇章,在众多人物的关系中又着重刻画了孙海英饰演的农场革命委员会主任兼厂长老迟,王学兵饰演的男知青小潘和周显欣饰演的女知青陈琼,影片将这一群人置于了文革刚结束,邓小平刚出山那个新旧时代的过渡期,以此来展现这个过渡期里一群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憧憬与彷徨。

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持续十年之久的灾难以及灾难过后人们那种对于梦想的渴望以及对于现实的挣扎的我们来说,高考无非就基本等同于了看书做习题和考试,站在今天这个视角去看待那时的知青对于高考的“挣扎与憧憬”时,80后似乎很难找到共鸣点,这恐怕也是电影上映时最大的担心所在。作为目前自愿掏钱买票进影院的主力军,80后影迷花几十块钱去消费的不是对于历史的缅怀和反思,相反在经过了一天或者一周的紧张工作之后,他们更愿意看到的就是那种最好简单到不用脑子思考就能理解的片子。所以对于没有那段亲身体验的80后甚至90后影迷来说,想要让他们掏钱去看这么一部很多人不太感冒的“父辈记忆缅怀”是有不小的难度。

但也不是说影片完全没有票房成功的可能性。前几年的《东京审判》在宣传上不就给全中国人来了一次“道德绑架”吗?该片在宣传海报上宣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此语一出不得了,如果不去看的话岂不是要背上不爱国的罪名。因此我觉得,《高考1977》也可采取这种“绑架”的办法,“凡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应该看的电影”或者“每个80后都应该陪自己的父母去看的电影”。

再来说说影片本身。开头我也说过,对于这样一个借着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而顺势走大场面大投资的影片,导演有意将它拍摄成具有史诗性质的大片,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大摇臂镜头已经茫茫雪景的大场面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对于这样一部大格局的影片来说,影片内部实际所展现的格局却很小,因为人物虽然多,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多人物并没有得到很多的渲染,比如带头绝食那个人、火车站长的女婿、那个因为救人而被喇叭砸死的上海知青等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人物性格并不是十分饱满,甚至绝食那场戏中无缘无故跳出来支持带头人的那些人我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影片的主线还是在于小潘和陈琼的爱情以及老迟对于高考的态度转变上的,但孙海英所扮演的老迟实在太过于强势,让我觉得王学兵扮演的那个知青似乎变成了个附庸。

影片中间有一段裸戏,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回来的路上和木匠等人讨论,这段裸戏实在是出来得太突兀,因为本以为这么一部主旋律的片子,再怎么也不会突然蹦出这么一段吧,况且我们都认为这段裸戏实在是可有可无,至于为什么会有,我只能猜测是否导演想让该片不至于太那么主旋律而为之。不过这段估计上映的时候会被剪掉,这里不做重点讨论。这里的爱情戏作为当时人们对待即将改变他们命运的高考其实是增添了一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知青之间相互陷入爱河是很正常的,但《高考1977》里在表现这段爱情挣扎的高潮时明显有一个硬伤,也就是那段裸戏,据我所知,人们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还是相当保守的,学生之间上课要画三八线,男女生之间很少讲话,即便恋人之间在公开场合也不会作亲热状,就连牵手也被看成是有伤风化,但《高考1977》中小潘和陈琼那次激情缠绵甚至连门都没锁,以至于被闯进来的老迟碰了个正着。

也许对于经历过那次高考的人来说,他们能从影片中或多或少看到当年的自己的影子,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回忆当年经历过那次高考的学生描述:“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都吸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牵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所以对于《高考1977》里所呈现的各种状况,我是能理解那群经历过风雨飘摇的时代的年轻人的心情的。

总体来说,影片选取了一代人对于高考的梦想与挣扎作为切入点,来展现这次改变了他们命运的改革。但在观影之前,我觉得这么一部冠以《高考1977》名字的影片应该着重于表现一群人在经历了十年的苦苦等待之后终于圆梦大学之后对于新环境的无所适从,但影片结束于农场老迟在广播中宣读各位考上大学的知青名单这样一个十分和谐的结尾,从而将诸多尚存的无奈转变成了一曲和谐之歌,或许美好的东西更值得那些遗憾尚存和梦想成真的人们共同去缅怀吧。

 4 ) zt-很矫情

1 望文生义“高考1997”,以为是历史大视野下的反思,没想到是艰苦条件下的激动人心的奋斗故事——我本以为1977不过是还给奴隶一点学习的自由而已。我修正一下不是“矫情”,而是“激动人心”的“感动”。
2 望文生义“高考1997”,以为是全国大范围的真实再现,没想到是历经艰辛、坚韧不拔、奋勇拼搏的上海人青春故事,和我这种从小有饥饿、挨冻经验的,狗高就做家务的,不知道大白兔是糖的前农民生活体验不同。我修正一下不是“矫情”,而是一个前农民的卑鄙的阴暗的心里在作祟。
我做为一个前农民对这个真诚和真实的故事做出这么偏激的评论表示由衷的歉意。
---------------------------
以及废话
1
有亮同志演戏就是太用力,
还是脱不掉“孽债”那种讲社会新闻故事的道道,它难道不能内敛一点,
非要长着一张聪明的,既政治正确又苦口婆心的,充满教育的上海脸。
让我不得不想起谢晋、秋雨等同志,
让我总是很错误认为他们骨子里,有机会主义和暗暗的投机性。
他们真是一面好镜子,找出了我的阴暗。
2
“小平、小平出来一定有大的变化”,
我虽然是历史的亲历者,但是我还小,不知道,在当时,
被历次运动三番五次的、搞得神魂颠倒六根清静的、看惯了进退无常的潘志勇们,
对三起三落的小平同志真的有现在官媒所宣传的一出定四海的相信?为什么当时就不可以以为是又一次落前的起呢?

潘志勇们(也就是编剧和导演们)对威权人物和威权政治的崇拜的死样,
从一个偶像到另一个偶像,本质上没什么长进,十年真是白折腾了。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黑格尔。
他妈的姓黑的家伙果然黑,汉奸!什么?是外国人。抵制!
3
老迟。
不要以为他是一个外壳坚硬,内心柔软的黑脸好人。
他是体制打造的机器人守护者,它偶尔人性的表现只是机器程序的小BUG而已。
那些手持“图章”的人,他们坚守的曾经是发放反革命的帽子、上山下乡的政令。。。
现在是房价、油价。。。
4
"你怎么会出现在这?你的帽子,摘下来了吗?"
她恐惧和憎恨的是它的父亲,是什么强大的力量让一个人冰冷道如此?
她憎恨的是父亲,而不是让父亲蒙冤的那只“手”,是什么可恶的力量让一个人麻木到如此?
5
我喜欢强子
。。。

 5 ) 高考1977:奉旨填词

题目叫“奉旨填词”,其实我有点想把它改成“奉旨调情”,但是之所以不改,一,身为一个不怎么勤快的写字者,我比较规律地能够接到约稿函,能深深体会“奉旨调情”的不容易,一言以蔽之:没感觉也要挤感觉,痛苦。二,我并不清楚影片的创作背景,不好贸然评判导演是“奉旨”行事,做人,要客观。三,我很尊重那些前辈为了获取知识,改变命运而进行的奋斗,他们中间的确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精英人才。

高考1977是个值得书写的故事,这个事件的伟大之处,远远超出高考的本身。高考由推荐而变成人人可以报考,那既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描写文革和知青,从诸多的负面故事中,寻求积极和向上的一个角度来讲故事,高考,对知识的追求,无疑是很讨巧和很安全的一条路。

但是,影片拍得实在比较一般。

一、 情节连贯性不够。从开头知青告别城市的轰轰烈烈,一下子就到知青拼死拼活要参加高考。他们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交代不够。也怪不得有年轻观众疑惑:他们看起来生活得挺开心的,为什么要回城呢?男女主角的爱情没有交代,床戏来得也莫名其妙,突然就开始脱衣服了,没头没脑的。还前面后面拍了许多慢动作,跟MV似的,让我们把女主角白腻的背和浑圆的乳房轮廓好好欣赏了一下。

二、 老的套路在反复使用。比如,从影片刚开始我就觉得,肯定要有个把知青死在北大荒,不然不足以对得起那些残酷的青春,问题是——他们怎么死呢?是在伐木时候被压死,还是在冰雪中冻死,或者被军代表强奸致死,或者是抗完大包吐血累死?当小根宝终于被象征强权的大喇叭砸死的时候,我看看进度条出了一口气,估计就死这么一个了。

三、 真实性不够。那个大包,哪里是几百斤重,分明是塞满棉花团,软绵绵虚飘飘,演员扛着连个青筋也不露出来,汗也不出一滴,虚伪。女主角像是在苦寒之地的北大荒熬了八年的知青吗?细皮嫩肉,肌肤胜雪。野火烧荒的动画制作得太粗糙了,不过考虑到国产片筹钱很难,原谅一下。

四、 亮点突兀而散乱。几个高潮点是关于知识,关于命运,关于亲情的宣言。但是,做公益广告还好,激动人心,放在电影里就太突兀了。

五、 过于理想化。事实上,文革后期,知青问题和知青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激烈的地步,枪毙强奸女知青的军团干部的故事,在30年后读来还触目惊心,当然,当然,这些故事不和谐,吃力不讨好,不反映在电影里也可以的。但是,通观影片,除了开头有个面如银盘的驻中学女干部有奸诈之嫌,其他的,全是好人。知青可以无条件支援弱者上大学,录取人员为造假行为开脱,顽固的农场领导最终被进步青年感化,最终驾着拖拉机从天而降,一把把青年们拖上了奔向考场的康庄大道……

看完片子还是比较感慨的,毕竟它能够引发人的对比之情。但是,在最初的物我对比之后,看看那些青年们对于美好未来的畅想,再看看现在围绕着教育制度产生的一大陀问题,不由得让人深深为之无语。
    

 6 ) 不算影评的影评。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希望过怎样的生活。
所以,他们看杂志、看报纸、看广告、看电视、听电台,
希望从中找到答案,希望让别人来告诉他们,他们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作为一个80年代末的人,对于恢复高考这一类的事情都是从书中,父母口中得知的。所以我们的感受当然没有经历过这一时期的他们来的真切。感触也不尽相同。

我是2004年进的高中。
当时进高中交了1万5千快钱,至于那个钱叫择读费还是代收费或者是什么费我已经不记得名字了。
进了学校一样不没有认真学习过,哪怕一天。
2006年2月6号 当时我面对了人生的一个选择题,
因为把高三复读班的人打的比较重,要赔钱。
班主任不要我了,把我赶回家。
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继续这样读书混下去还是干别的什么。
那个时候我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父母,面对亲人,面对这所谓的生活我应该怎么办呢。
那个时候是真的觉得自己受挫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像现在,当时我还是有好大大的理想和抱负。

我还记得当时全年级化学考试,一个选择题只有我和我同桌两个人写错了。问什么可以灭火,我跟他两个人选的是C,答案是酒精灯。试卷我是抄的他的,他是题目都没看瞎填的。
后来想不能这样下去,所以留了个级,又花了一万快钱。
当时想着必须要认真学习了。
到最后还是一样,每天都是玩儿。
导致最后就读了两个高一,高二高三都没有度过。
进高考考场也就是进去了就开始睡觉,一直睡到可以交卷。
数学考完的时候,我爸打电话问我考的怎么样,
我回答说三分我还是有把握的,我只会做一道选择题。
从读小学起老师就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那是革命先烈
用鲜血换来的,我一直觉得那是扯淡。


扯远了。
如剧情简介所说,他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要想真正走出“鲤鱼跳龙门”的一步,甚至仅仅是获得尝试的资格都谈何容易,志愿报考和单位推荐的颠覆、青春的萌动和农场管理者思维的差异、渴望改变命运和家庭成分历史“斑点”之间的鸿沟。
和现在的我们比起来,一个是想读不能读。一个是能读不想读。现在是大学生多如牛毛,随便抓一个人都是大学生。以前是大学生好多人里面才出一个。
现如今,有的人已经不再选择高考。前段时间不是有一万多个人拒绝高考报名吗。读书无用论充实在很多人的大脑里。读大学,读技巧学技术早就业,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选择。恐怕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不想抨击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我的思想也达不到那个高度。即使说也是装逼。在此略过。 我只知道,小学初中高中12年的书,要是没考上真正正规的大学,12年就算是白费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派不上一丁点用场。
很多家长都还以为,现在的大学就跟他们那时候的大学一个样。包括我的父母。 大家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都做了什么?他们除了爱,什么都没做。 打网游,泡吧,找姑娘傍款爷。 我不幸也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不否认还有一部分人在认真学。


回到电影里,小根宝扛包的那一段我觉得忒假了,他明知道他自己扛不过去,他也猜的到他只要扛了即使没成功大家也可能投他。这是完全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现在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他们或许软弱,或许无助,但是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我实在是不喜欢。 我当年也愤青过(又要被鄙视),也觉得这个世界没劲,厌恶这个世界的一切也没有想到过死。 小根宝他连死都不怕,他还怕好好活着么?

看到他们从拖拉机上下来,跑去赶火车的时候。
我像个爱哭并且矫情的姑娘差那么一丁点儿就哭出来了我草。
我这个人俗,压根儿就不会写什么影评什么的,
本来这一段想说点什么的,想了半天也想不到。





回到现实中,
我现在在一建安公司上班,说是上班其实也就是靠我爸的关系进去混时间,顺便学点东西。
要是有人问,中途辍学,读书的时候不认真,现在整天整天的都在工地上你后悔不后悔,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你会怎么选择。
我会回答他:
我觉得我起码经历了这么多,我遇见过一些有趣的事,见到过一些有趣的人, 并且明白了一些道理,我觉得这就够了。
  


我只是企求,别让我对这个世界太多恐惧和失望,
别让我变得浮躁和失去质感。
内心要永远强大,永远向那些平庸和愚笨的事物开战,
并天真地向周围的一切表现着积极性,
认真的生活起来。
  
  
我们并不完美,但现在我们精力充沛,想象力十足。
我们会为了幸福和想到的东西去努力。
  
  
  
我感激着这样的现实。

 短评

唯一的看点是各种腐

6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还行

x

8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还行

那个年代。。。

11分钟前
  • 大浦洞二号
  • 还行

很真实

14分钟前
  • 双木临峰
  • 力荐

又到一年高考时……突然想起我大概是不会再参加什么考试了……

19分钟前
  • 菠萝
  • 还行

很感人的。

21分钟前
  • 一天清晨
  • 力荐

叫知识分子的不一定有知识。知识分子应该离开这儿,难道我们转业干部复员军人就有义务呆在这儿吗?恢复之前,我们歌功颂德之前,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失去高考?

22分钟前
  • 飞天PP猪
  • 还行

高二考试过后在学校的小剧场看的……和小燕燕、鲍鲍、豆子、小珏一起~

23分钟前
  • 啼幽
  • 推荐

毕竟隔代了,没有那种感动的感觉。但总体不失为一部好片子。

2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lj

26分钟前
  • 三角形的办公室
  • 还行

孙海英怎么就让我那么别扭!!!

27分钟前
  • jiji
  • 推荐

重大的变革过度时期总会有牺牲。。。该怎么感谢邓小平爷爷。。。

29分钟前
  • KO DAN
  • 推荐

导演手法实在很拙劣,3月12日【讲堂】

31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一群人也是一代人,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回忆,于这些年轻人而言,1977或许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也是春回解冻前的先兆。最难忘的场景,是清晨拖拉机在半路上坏了,准备赶考的知青们在雪地里一路夺命狂奔,跌跌撞撞又狼狈不堪,其实他们追赶的是时间,被耽误的十一年青春,亦是在追赶希望,改变一生的宝贵希望……就诚意而言是感人的,也相对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特质,幸而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避免了扁平化的俗套,假如少一些煽情的戏剧性冲突,多一些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深入挖掘,成效可能就更好吧。

36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浪费了一个好题材硬是把它拍成了鸡肋。

39分钟前
  • Kreuzberg
  • 还行

看的有些触动,接触过不少知青子女,电影拍的太美好,一个农场里哪有那么多考上的,多数知青还是留在了当地,在当地成家立业,若干年后挤破头把子女送回大城市。虽然拍的过于煽情和美好,演员的表演也令人着急,但这个题材还是要鼓励一下

41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这么好的一个题材给拍成这样了,假的让我想掩面而逃……一群演员里面除了老迟都应该去学学怎么表演,或者说学学怎么不表演

46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较差

一块钱的小面包

50分钟前
  • Cherry
  • 还行

那一场大火真轰烈。

52分钟前
  • 我就是Outman
  • 推荐

哭了

54分钟前
  • TinvanG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