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 2017

HD

主演:赵涛,迪萨·恩杜纳,梅芙·金琴丝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语言:普通话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2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3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4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5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6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3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4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5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6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7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8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19时间去哪儿了 2017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其实叫“金砖国家微电影展映”就好……

其实就是个金砖五国的短片合集展映,个人感觉:俄罗斯的最好,印度次之,中国和南非的半斤八两,巴西这个……感觉很敷衍(即使是灾后重建题材)。另外还想说的是,整体片名为什么要选择当年那首歌名咱先不说,虽说“时间”是个很大的主题,基本都能靠上,但你不加加工的直给,还非要加点时间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叫“金砖国家微电影展映”呢……

 2 ) 时间去哪儿了?——花在写影评上了

《时间去哪儿了》是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中国)的首个合作影片。影片由五个短片组成,分别为五个国家的导演拍摄。短片在内容上并无明显呼应之处,但共同探讨的主题都是“时间”。当然,每个短片的意涵不止于此。 巴西,《颤抖的大地》(WHEN THE EARTH TREMBLES)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这是我最喜欢的两部短片之一。小男孩的父亲在水坝崩塌导致的泥石流灾害中失踪,但他一直相信父亲没有死去。他拿着水和食物来到家的废墟,吹着父亲教给他的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口哨。几天后,他看到食物原封不动的躺在废墟中间。 这个短片开头,父子俩穿行于热带雨林间,竟让我想起塔氏《镜子》中母子行走于草地那个镜头。过去与现在重合。只要记忆不死,似乎悲痛未曾降临,如同时间未曾流逝。 俄罗斯,《呼吸》(BREATHING)导演:阿历斯基·费朵科奇 这是我喜欢的另一个短片。也是我认为构思最为奇特匠心独运的一个短片。女主乘轨道车至西伯利亚腹地,带着补给,时节严冬。她的男友住在一个林中小屋。看其穿着和家里的摆设,男主应该是焊工之类。女主到家,原以为可以摆脱外面的寒冷,不料男主却因等的太久而心生怨气,更是浮想联翩,对轨道车司机心生醋意,后将司机送给女主的管风琴砸坏。女主不堪忍受男主的暴戾,逃出家中。男主携一锤追赶。倒霉的是他不慎滑倒,头重重地敲在冰面上,当即不醒人事。女主惊恐,将其拖回家中,旋即展开抢救(她是一名护士)。男主呼吸困难,女主首先想到可以利用家中焊接用的氧气罐,再自制一个呼吸面罩。这给男主生命的延续带来希望。不幸氧气很快用完。冰天雪地,手机没有信号,更不可能有什么救护车,男主似乎只有等死一条路。此时,管风琴再次出现(管风琴一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车上和司机交谈)。脑洞大开的女主切开男主气管,用一橡皮软管将气管与管风琴连接。接下来,诡异但又神奇的一幕出现,男主的胸膛伴着管风琴的乐音缓缓起伏,琴音不灭,则男主尚在人间。多么讽刺。他先前砸坏的、吃醋的管风琴此刻竟成为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男主从牙缝吐出数字:“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女主答:“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时间”。镜头拉升,呈现远景,西伯利亚的严寒与冷酷,片完。 片子最后一幕女主坐于床上鼓动管风琴,此时逆光拍摄,这让人一下子想起《小武》中那个唯美的逆光镜头。《呼吸》中的这个镜头似乎同样唯美,女主脸颊沐浴在透过窗子的光线中,显得圣洁,像是圣母,而这光线照耀到在地上躺着的男主,则变得惨白,透出死亡气息,似乎他已是一具尸体。只能感叹,导演功力太强,对光线的运用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每个短片最后都会附以这个民族的一则名言警句。我最喜欢的是俄罗斯的这句,Time is the river ,love is the ocean. In both you will drown. 时光如水,爱情似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印度,《孟买迷雾》(MUMBAI MIST)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 这大概是最有爱的一集。老爷爷的笑很有感染力。影片直指印度愈演愈烈的人口贩卖问题,反思可以,剧情一般,中规中矩,不做详细分析。 南非,《重生》(STILLBORN)导演:贾梅尔·奎比卡 我没想到五部短片中竟然还有一部科幻片。女主逃亡于旧工厂那一幕,很有《银翼杀手》的风格,配乐的电音也很相似。似乎这部片也可以归为“赛博朋克”,毕竟涉及到意识上传之类。大概是看了太多科幻片,短片没有什么让我感到新奇的地方,老生常谈。 中国,《逢春》(REVIVE)导演:贾樟柯 我怎么觉得这片子是这五部里最平庸的一部……短片有他以前的风格,但似乎有些言不着调。和贾科长以前的作品相比,不甚喜欢。终究这还是命题电影,这回贾科长怕是有些完成任务之嫌了。 终于码完这篇(业余)影评。脑海里依然飘荡着那个问题,“时间都去哪儿了?”。仍未搞懂“时间”。倒是写这影评花了我一个多小时时间,转眼已是深夜。该睡了。

 3 ) 俄罗斯不愧是战斗民族,民风剽悍

当我以为那瓶助燃气体是煤气女主要慢慢闷死丈夫的时候,我简直要拍手称快

直到我知道是氧气……

再到女主准确的捅开了丈夫的气管……

最后手风琴……

虽然处处透着不合理但是又让人觉得,有道理就要这么干

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可能觉得好笑,但想想是俄罗斯,好像就正常了,毕竟是军备赈灾粮里放伏特加的民族

是时候放这张表情包了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中国那段,虽然主题相同但就选材来看,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的、细腻的、难以捕捉的、更不易说出口的矛盾往往最能戳到心。

当然可能与心境有关,我目前是坚信爱情不可能长久,一旦捆绑,一旦柴米油盐开始充斥生活,爱情就慢慢退化,最后可能近乎亲情或者说更像合作

恰巧看到《逢春》,虽然我的观念依旧没变,也不追求所谓永恒的爱,但我看到了例外。

 4 ) 写多几个字不想删

6.4,数字运算,9分分配给5个短片,每部满分1.8按喜恶顺序,分别为俄罗斯、南非、中国、印度和巴西,共计得分5.4,加1分给主题策划。沃尔特的最强扭主题;印度故事太乏味;贾樟柯生硬扯成政策和时局宣传片,但还算暖心;南非将主题宏大了,有扩展成长片的卖相如第九区;俄罗斯最有意外惊喜感,且呈现凛冬的过瘾“动静”。

 5 ) 羔羊停止拉手风琴了吗?

命题式、集锦式电影,成功者几希。《时间去哪儿了》把金砖五国导演的短片黏一块,协调难度本身就很高。贾樟柯的段落《逢春》放在压轴的位置,但从电影角度来说它远不是最好的。最像电影的应该是俄罗斯导演的短片,尽管该片的主观镜头衔接稍显突兀。女人被火车送到铁路尽头、冰雪深处的荒僻角落,然后她竟然帮司机把火车旋转180度,人力掉头。整个片子像是荒诞又像是隐喻;女人忍受丈夫的长期暴虐(为什么?明明可以坐火车跑掉?)女人有一门烧饰石头的手艺(干嘛养活一个酒鬼丈夫?)女人用一个破风琴为丈夫供氧(为什么?干嘛不任由他死去?)联想起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这部短片可以说是极尽巧妙揭示了一种关系:受虐者长期为施虐者续命,而且这种续命供氧隐藏在演奏风琴这个看似浪漫的行为底下,讽刺的是风琴本是被施虐者禁止的娱乐。现在的问题是,无休无止的演奏到底能持续多久,要知道,一旦停止这种羔羊的弹奏,呜呼的将是长久的施虐者。
    其他四个段落属于凑合、差不多的意思。南非导演的段落讲述未来电子人的穿越逃离,有点像《第九区》的“脏范儿科幻”,明摆着我没那么高的预算,意思到了就行了。巴西导演的父子情缺少情感力度,尤其个人对电影里加入实景照片的手法不太接受,太出戏。印度导演富有老头与穷孩子的友谊太过直白。《逢春》跟《天注定》之后的作品一样,反映了贾樟柯的一个问题:当导演的残酷性跟不上新闻时会怎样。我们社会节奏不是太快的问题,而是在价值判定太慢和社会事实太快的冲突。原本导演应该展现新闻潜藏的隐痛,现状是,新闻比导演能呈现的更痛;所以贾樟柯从《世界》开始就无法展现《小武》、《站台》的力量感。
    《逢春》的角度挺巧妙:一对中年夫妇想生二胎,新增开销怎么办?大女儿怎么办?老公无欲无求怎么办?这些痛点在很多报纸杂志上都有过探讨;片中老公说了一句台词,“我们演出队的贾导说,38岁还是年轻导演呢。”这句爆笑台词应该可以展开作为“电影”而不是“短片”的阐发核心。对于曾经愤怒、不妥协的70后来说,当你年轻时争取的在你中年危机时实现了,这种不适应是极大的讽刺,也是一次有心无力的“逢春”。

 6 ) 五部短片的个人浅见

有幸提前观看了金砖五国合拍影片《时间去哪儿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五国导演首次合作拍摄同一影片。影片包括五个短片:《颤抖的大地》(巴西)、《呼吸》(俄罗斯)、《孟买谜雾》(印度)、《重生》(南非)、《逢春》(中国)。 《颤抖的大地》讲述了小镇被泥石流冲毁并重建的故事。影片中,一位父亲在灾难中失踪,儿子坚信父亲没有死亡,并始终等待着父亲的归来。导演用静止图片来刻画灾区的断壁残垣,挣扎的牛马、卷起的轿车、坍塌的房租、倒下的树干……灾难破坏的瞬间长时间定格于画面中,正如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人们一直遭受着戕害一样。《呼吸》则是讲述了一对夫妻藏居在深山中,妻子很少在家,因此疑心的丈夫以为妻子与铁路驾驶员有染,心由生恨,开始破坏掉妻子的衣物。丈夫在一次追打妻子的过程中不慎跌倒,伤情严重,呼吸困难。在大雪封山、银装素裹的偏远山林,妻子无法向外界求助,只能将丈夫的气管外接到手风琴出风口处,通过拉动手风琴来帮助丈夫呼吸。面对丈夫的疑问:“我还有多长时间(能存活)?”妻子回答道:“从此,我便是你的时间。”相较而言,这部《呼吸》是几部短篇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它的创意、摄影、剪辑、构图无疑都是完美的。最后的手风琴,原本是铁道驾驶员送给女主练习的乐器,同时也是丈夫猜疑女主出轨的证据,最终却成为了维持丈夫生命延续的转接。在粗涩古怪的琴声与艰难困阻的呼吸声中,我们感受到爱情的宽容与猜忌,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人性的救赎与罪恶等多织的复杂情感。《孟买迷雾》讲述了一位退休老人钱多面对着家人的隔阂与疏远,无所消遣,穷极无聊。在一次外出散步过程中,遇到了无父无母的孩童查理,自此二人便如影随形,发展为一老一少的“忘年交”。查理生日的当晚突然发生了意外,自此失去了踪迹,钱多在多次寻找无果后留下遗嘱也随之死去。这部电影的“时间”主题表现的不是特别强烈,钱多的死亡也无明显的行动逻辑。配乐和剪辑还算不错。《重生》讲述了生活在未来世界的女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人类生活的照片,心存向往,于是冒着生命危险逃脱现实的束缚,并穿越回了人类生活的年代。这是一部未来主义色彩的科幻片,片中古老破旧的手表重复出现,是一种隐含的时间隐喻。最终停止的指针重新走动,女主也成功穿越回人类,未来时间与现实时间合茬。最后一部影片是贾樟柯导演的《逢春》,讲述了在山西平遥景区内,夫妻二人是娱乐表演项目的底层演员,因为二胎政策的放开,二人考虑是否再生一儿子。一方面,二人年龄已近四十,经济能力又相对薄弱,二胎计划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疑虑;另一方面,(从二人对话可以得知)二人在多年前的春分时节,因为违反了计划生育的规定意外怀孕,被强制将孩子“打掉”了。出于后者,原本反对二胎的丈夫同意了妻子的要求,并决心补偿对妻子的亏欠。时间在影片中也就有了两层涵义:女主赵涛对于过去事件的创伤性回忆(春分)和逝去情感的惋惜、追忆。总体来说,贾导的这部短篇中规中矩,二胎政策的外衣下是现代社会情感淡化的内核。赵涛和梁景东的表演给影片加分。

 短评

这种命题作文简直尴尬到死。台词强行扣主题,印度那部强行煽情,南非故作哲思,巴西情绪还没到就戛然而止,俄罗斯那部有点趣味也止于趣味,贾大师就不说了在给平遥古城拍宣传片?好久没看到这么烂的短片集了

4分钟前
  • 很差

巴西:★★★☆ 这该死的泥土怎么也洗不掉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中国:★☆ 生,生,生,生个屁

5分钟前
  • 血天
  • 还行

让五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导演拍命题作文,就如同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台表演煽情戏码是一个道理。没有所谓的“参差不齐”,每一部都很差劲。

7分钟前
  • 后自愈
  • 很差

时间去哪儿了?都浪费在看贾科长的电影了。

11分钟前
  • eastcosta
  • 较差

真艺术电影,一个故事也不喜欢,贾樟柯拍了个二胎宣传片。

14分钟前
  • 骑单车的女饼干
  • 还行

俄国和南非两段不错,尤其南非那段还来了个[第九区]流的低成本末日科幻。其他的…印度那个声音太差,而且实在太政宣片了。塞勒斯作为名导拍得这么冗长拖沓实在是不太能接受。科长那段,空间设计是[世界]的梗,算是一流,不过赵涛的谜之微笑实在是跟剧情一样尴尬。一部政宣集锦片做成这样也算是到头了

17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论命题作文的拍法。巴西灾后重建的写实,俄罗斯濒死的残酷浪漫,印度跨阶级温情,南非重生与科幻,科长的“逢春”对白很喜感,中年逢春,再接再厉,再生二胎,影院一阵阵笑浪,简装的 “世界”日常的“山河故人”,古装开头有胡金铨的气势,演员很像石隽,期待科长武侠片!评分:俄>南>中>印>巴。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赵涛的表演总给我一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的感觉。

24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少年心事重,夫妻花样多。非亲胜至亲,游戏即人生。但选最逗逼,还得看樟柯。春分要播种,逢春就发春。最喜欢印度部分,五星;最讨厌贾樟柯部分,一星。

28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大家都敷衍了事的时候,还有老毛子挺着

30分钟前
  • 伤心小号曲
  • 还行

虽然这么打分很不公平,但是我只想为第二部俄罗斯站街,扣题最自然也很有创意,希望能出个长篇。南非太催眠也没懂。印度强行煽情,巴西故事不饱满。至于中国的…诶,贾樟柯能不能别每次都让自己老婆说着方言演这种人物了,命题作文只说一个论点没有论据分也不会高啊。

33分钟前
  • 英勇弹子球
  • 较差

时间是爱,是重生,是“相对论”,是揭示....第一梯队是最扣题的俄罗斯和最具想象力的南非;中间的是内核打动人心,看了“感觉好”的印度;太用力的中国和巴西垫底。但至少每一部都算勉强扣题+抓住国家特质了,期待未来还会有这样的企划。P.S. 贾樟柯的这部感觉是拍《营生》之外一起赶出来的?

34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五段式,只喜欢俄罗斯那个故事,cult味道浓浓,其余几位名导就是习作作品,贾科长和塞勒斯都显得比较中庸,南非那个最无趣,印度那个其实还行

3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比想象得好,原本以为更主旋律一些,没想到是一些还有点脑洞的影片。5部影片,3个国家的导演不约而同地都把视线对准了孩子(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老贾是“未出生”)另两部突出女性视角。最喜欢手风琴的,非常魔性也有点解气,密闭小空间下的神经质故事。最无聊的是《重生》,一点点小小的科幻思维,但呈现得太粗糙了,调色布景都不太行,明显没钱而且不会藏拙。贾樟柯那个简直就是《营生》啊(先看的后者,更喜欢一些)字幕翻译得也挺有意思,可以图个乐注意一下。印度的故事感觉可以做得更好,孩子有点像神明派来陪伴老人最后一段时光的,但处理得太仓促了,对话可爱,手机的点找得好。没想到的是第一部巴西的那个很成熟,小视角侧呈现出当地灾难性事件,又跟简单的情感结合,做得巧妙,结合新闻照片,而且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4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只有第一个含有一点纪录片,其他并不是了,还有科幻片、魔幻现实呢。五个故事是五个国家的导演作品,全都与时间有关,合起来最好看,单独看第一个第二个有点犯困。最喜欢第五个中国的故事。昨天科长来深圳了,但我隔一天才看到这条新闻。

44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五段命题作文 水平参差不齐 拍手称快与不堪卒读交叠.第二段俄国最棒 cult又温柔 解题精妙.科长老师偷懒了 拍了个风光片. #BRICSFF@chengdu2017

45分钟前
  • tankry
  • 还行

贾导是拍着玩的吧?

48分钟前
  • 一文字秀虎
  • 还行

大象点映真是一次糟糕的体验,大家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看召集人的个人秀。另外观影过程中架着摄像机一直拍观众的傻逼,不管你是哪个媒体谁叫来的,杨德昌都与你同在。而对于电影,没有什么比五个人共写一篇命题作文更尴尬的了。

52分钟前
  • 喵驼酱°
  • 较差

命题作文的尬。科长为了拍武侠好用力。南非科幻来拍长篇绝对可以有。熊族人民用手风琴做呼吸器非常俄罗斯

53分钟前
  • 还行

贾导部分就是《世界》的背景里面,《山河故人》的梁子和涛结婚以后到了平遥去演情景剧,打算生个二胎了。

54分钟前
  • 加油加油努努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