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HD中字

主演:茉爱罗,藤田朋子,吹越满,小澤真利奈,诹访太朗,鸟羽润,渡边哲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2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3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4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5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6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3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4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5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6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7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8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19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永远的园子温

警告:剧透,怀旧,私人。

不知所谓的名字却有法国情调(没调研就这么认为了)的时候,我想日本人是真爱法国啊。


最开始值得注意的是章节式的人物出场,以及反复倒错的时间。很像在昆汀的大作《低俗小说》中的使用。被补充的叙事,一个个人物的出场,事件被反复的拦截与流动。中段几乎所有人都试镜失败的时候,却又拉回到开始,五个浴衣女郎在房间嬉戏,“人生就是椭圆形的环啊”。这就是加上破碎的时间叙事。

可能有人会感到混乱:“这导演在瞎拍什么啊!”但我们的人生,所谓的日常生活,对我们发出指令的符号体系,难道不就是破碎的、不完整的、自相矛盾的、混乱的吗?复杂的一切,被要求的一切,需要像机器人一样去执行的一切,被习惯而不加思考继续进行的一切,就是园子温一直要质问、反抗的对象。像德勒兹说的,“艺术就是反抗。”


在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那一点,时间在反复重现,不同的人到达那一点,每一次都在重现。旁边有一个十字架形状的东西,有人跪下邮筒像是坟墓,有人经过像是礼拜。

被扭曲的时间。

小林导演拍摄的理由是找回他的第一个女主角,死去的女孩,我一直疑问是谁?其实是如此动人地出现在整个试镜过程中的方子。写剧本,挑演员,买蛋糕,这些所有的事情,都是小林在幻想中的沟通场景。所以当大人物介入让素人演员被拒绝的时候,小林内心的理想自我的投注对象——方子逃脱了,或者不如说,理想的小林抛弃了现实的小林。这其实是小林最后疯着跑出去的前兆。有一幕是在会议室其他人在激烈地讨论拍戏,而小林茫然失措。

扯个题外话,小林对方子的感情,让我想起在纪录片《园子温这种生物》的开头,园子温喝得大醉用手在画布上乱抹。他面对着白色的画布:“有一个女孩子,她被欺骗了”,抹了一道粉红色颜料,“失去了什么”,又抹了一道,“她再也回不去了。”我觉得他可能在说他自己的故事吧。

在片子里,那个对病床上的母亲说因为照顾母亲而无法试镜的女人,在母亲自杀后抱着没贴邮票的报名信,戴上面具拿着纸枪去邮局的时候。因为畏缩没能寄出信,抱着一株花的女孩子跟上她,取下她的面具:“一切幻想都值得有伙伴。”我差点哭出来。


而在剧本要被方子完成的瞬间,方子是这样幻想的:几个女孩子被泼上(紫色?)油漆,又来了一些人给她们泼上(?色)油漆,最后方子上去向她们泼白色油漆。而唯独没有园子温在《恋之罪》和《反情色》中使用的粉色(在日本文化中象征情色)油漆。

神乐坂惠和戴着帽子的男人在宾馆做爱的时候,男人在浴室捏破了两个装着粉色颜料的气球。这就是情色本身。

我想他是想避免情色了(老了啊园子温):社会对人的改变,可以用很多色的油漆,但方子想还她们以白色。

富手麻妙趴在地上,许多桶粉色颜料从天上浇下来,富手麻妙扭动着


去试镜中的障碍和警员,严厉地说着他们在做他们的工作。最后也被证明是群演,这是对权力(特别是权力的执行人)的讽刺。而愤怒地认真地质问别人的kiriko:“你们在假装没戴着面具,你们的生活就是群演的生活吗?”矢子面对猎奇电视台的镜头大喊:“我爱他,你们为什么不把摄像机对着你们爱的人?”

在kiriko和矢子决定摆脱群演身份,成为真正的主角的时候——kiriko推倒女明星,矢子打了她——小林看见了方子的幻象,追逐着方子跑了出去。这是真正的解放,片场应该会陷入大混乱,但镜头没有在片场继续停留,而是去拍疯了的小林。

尽管小林回来,用疯癫的姿态指导摄影,说着“不要停”,众人也对kiriko和矢子的表演惊呼。我依然认为这是假的小林,真正的小林应该还在疯着。为什么要让一个疯癫的绝对他者、掌控绝对权力的导演,再度回来呢?这会是解放吗?

我希望的回归是以群演的身份,杀死导演,这是我的提议。


尽管上面我有一些不满,但最后的结尾真是太棒了。kiriko和矢子直接到街头的路口,对着路人喊出:“你们就甘于做群演的人生吗?去反抗,去找到你们的自由!”路人不自觉不自主地成为影片的背景,成为群演,就像所谓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不自觉地被操纵,不自觉地拥有了自己的角色。而大多数人的角色就是群演罢了。

kiriko冲向一条街道,摄像机也摇摇晃晃(我想到了娄烨的《苏州河》)画质像DV。妙不可言的是冲出来两个警察拼命捂住摄像机的镜头:“你们再拍什么,听我说不要拍了。”这会和以前一样是群演吗?还是真的警察?幻想吧,无论真假都是幻想罢了,真实的只有暴力,而暴力已经发生了。

其实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东西,比如在试镜里摇着“俺”字旗的男人,其实在《自行车叹息》里园子温就做过同样的事,持旗在东京街头奔跑。而混乱的街道场景又像《东京嘎嘎嘎》和《BAD FILM》。小林疯了后在水边狂奔掉进水道,像是《爱》里园子温自己跳进水沟。我最喜欢园子温的《爱》了,对初恋直白的爱。

说实话没看过,但在《用电影燃尽欲望》的插图里看到了园子温和旗子的照片。

1998?年的电影,中日黑帮斗争的故事,园子温自称是受HK回归的冲击


我其实看了很多园子温的电影,但一直不敢评论。不要脸的说,看园子温就像看我自己一样,是镜中的理想自我。

可看了本片以后,又想起《庸才》的感动场景,发觉到园子温那么温情了,血腥和色情的东西慢慢减少到现在这个样子。可能他真的老了?

继续反抗吧,永远的园子温。

 2 ) 这电影有点毛病呢

爱子Eiko 乔Joe 喜欢 塔亚Taya 绮Kee 美久Miku

方子katako 不得不说 就是喜欢9:20秒这种挑逗戏 不是赤裸 赤裸不美 群演抢戏看得好气 我要是片场导演我也得炸毛 那个老群演也太自以为是了吧 感觉像是想玩意识流或者多角度 可是太浮泛 为什么血会很难洗掉 真的吗 安子怎么会对死去的爸爸说那么多 一个人面对的时候。讲话的大多是心声吧 怎么会发出声音 坠入爱河是如此廉价 每个人都想在导演试镜的时候讲出自己惊天地泣鬼神的经历 什么被父亲强奸又爱上父亲,父亲死去,什么我是个婊子,什么我是导演你的忠实粉丝,什么什么和什么,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勇敢很特别很洒脱吗?

但在所有曝光的人当中,你不会特别了,所以不要用自揭伤口来吸引注意了好吗?脚踏实地去做事去试镜好吗!不要再中国达人秀那样 没点悲惨经历就不能表演了,拜托! “那就继续把你的灵魂托付给风吧” 停的手势“并没那么高尚 性欲使我走向孤独 这就是全部”

安子走到路一半假装吓一跳来吓别人 还真有趣哈哈

其他的人也是好笑 安子神经质 特别 你们就猎奇地要用她 “她太别致了” 哇 好不世俗的理由啊 你力排众议要用她呢 其实还是在追某种时尚—— “要跟别人不同”“喜欢奇怪的人”“我最特别”

茉爱罗来灵感的表演也太表演了吧 她的脸老让我觉得在法国电影里

她长得像于贞 到处拍照 到处观察试戏的人 这些情节还蛮让人喜欢的(因为投射了自己 我也喜欢拍照)

茉爱罗设计的戏真的挺无厘头的 为了显得疯狂而疯狂 热烈但很虚无 就像现在一些年轻人拍一些鬼脸照或者亚逼风的服饰 真的就是想显得搞怪而做出的动作

小野爱子

目前最喜欢最自然的是这个女生 爱笑

调侃的男生唯二的台词也是有趣:

“晚点聊姑娘们”

“也许之后还有爱要做呢”

乐观自信的 好玩呢
大家热闹地试戏 喜欢!

70分的音乐好听

拦着不让木藤接电话的女生表演设计也很不合常理 既然要讨好他要女主角 怎么木藤去接大人物电话 她还在那闹情绪说什么“他去干什么” 这是设计了个到底是想通过潜规则上位还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物形象?

一小时十三分 看不下去了。弃

我戾气怎么这么重🤬

 3 ) 园子温也拍了一部“我是路人甲”

近年口碑不错的日本电影都十分有趣,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就是热血、中二、新颖、呱躁。有《摄像机不能停》这样的热血满满的趣味之作,有《冰淇淋与雨声》惊艳的长镜头和模糊现实与剧作的新颖表达,也有《热情花招》这样让人中二到大跌眼镜又不得不赞叹对原漫画影像化的高能改编,还有《从宫本到你》这样触底反弹吵到你脑子疼的社畜爆裂之作。日本新一代导演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用极富创造力的热情一次次让人赞叹,这些高饱和的视听不仅让观众很享受也代表着新时代日本导演的精神传递。园子温导演在这个节点也奉献了自己的新“宣言”《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虽然园子温不是新面孔但其一贯的大胆和癫狂的作风,让自己的影像作品丝毫不逊色年轻导演的创新。

提起园子温导演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导演,也很难定义园子温电影的界限,虽然他有着自己稳定的电影风格和作者思路,却又能一次次震撼观众。园子温是血腥的,他丝毫不忌讳在电影里展示暴力和性。园子温也是中二的,他电影里的角色都有着漫画人物般的热血或鬼魅。这样一个种种矛盾特质冲突的导演所拍出来的电影自然也是混杂的,所以说园子温是难以界定的。近年来的园子温也保持了一定的创作产量,去年给观众带来了《在无爱之森呐喊》,在此片中园子温把自己经典的招牌都玩了个遍自我致敬了一把,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园子温很多过往作品的影子,诸如《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等。而今年这部新片《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更贴近《反情色》那样的“宣言”式样的电影,园子温在撕毁电影和反抗电影这件事上再次用电影表明自己的态度。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名导演的新片开拍在即而女演员选择从素人中征集,报名的条件只有一个:必须通过实体书信邮寄给剧组。而片中巧合的是红色的邮筒把所有角色串联到一起,也照应了片名。电影也就如散文般的在一个个和电影相关的人物中轮转,一个角色一个篇章最后融合汇聚成一个完整的事件。有那么一类导演对电影有着狂热的爱,他们追随电影中最伟大的力量,肆意的在电影里表达着这份敬意,这样的导演犹如圣徒一样对待电影有着别样的爱,园子温就是这样的导演。电影本身看起来是一个讲电影拍摄的故事,园子温却反常规的去除掉主角、故事彻底把电影撕碎,让剧本创作、表演甚至拍摄都回归到一种原始的精神状态。电影的中的导演要拍摄的电影命名为《假面》,而自身也陷入伯格曼式的精神困境,这样的致敬影史的巧合在电影中比比皆是,包括提及《卡萨布兰卡》的创作以及某些可见寺山修司电影元素的片段都是园子温对电影圣徒般的爱。

尔冬升在2015年的时候拍了《我是路人甲》讲述了一群群演的故事,将真实的小人物故事搬上大荧幕。而园子温的这部电影也是属于群演们的电影,每一个参选的女演员以及她们的故事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他们所围绕的只有将要拍摄的电影和一个红色邮筒作为连接点。尔冬升拍摄的侧重点是社会群体,园子温则是对焦电影本身,在一部去中心化的电影中重新解构电影,园子温的意象更为强烈。

电影中突出的三个元素:女性、意象以及真实和虚假的界限也是值得去聊的。首先是电影中的女性,园子温电影中的女性向来都是充满个性和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而本作以选拔女演员为起始点更是展示了不同女人的群像。在电影中呈现的女性都各有其指向和代表性,有路人般的普通女性,有中二但执著演戏的少女团体,有失去丈夫而深陷悲痛的妻子,有被父亲猥亵而有些疯癫的少女,也有电影中导演狂热的女粉丝等。这些繁复的女性故事组成了电影之外的附属篇章,园子温把电影撕碎将电影的权力从主角那里平分给每一位群演,电影有电影的故事(拍电影的过程),而她们也有她们的故事,这样的绝对平分园子温想要表达的也是贯穿整个电影的精神核心:自由。一种从电影内部到外部的理想主义式的自由。所以在意象层面园子温也和以往不同,通过田园柔美的景色来衬托自由的氛围,花草树木这些自然的细节真实的组成我们的世界。在电影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设置,在通往选拔区的道路上正在修路,每一位演员都要通过这一条路但每个人所选择的方式都不同,这也是电影自由性的表达,突破那些阻碍以及自由的形式是不同。在故事层面,电影中的导演最后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拍摄电影在资方的威胁下还是选了有名的女演员和关系户,这也是电影在阐述关于自由的阻断。

而关于真实和虚假的探索其本质也是对自由的询问。电影本身就是一场戏中戏,戏中的选拔和各自的故事发展交错在一起打散电影故事性的特质。在电影其中的一个篇章是属于导演和导演的女友,导演的想法甚至剧本看起来都是女友来完成的,直到最后电影才揭秘这个女友其实早已死去,而协助导演完成电影创作的是幽灵般的内心投射。真实和虚假的界限始终在电影中有着存在感,甚至在结尾的暴走中,摄影机被交警拦下电影被终止拍摄彻底混淆了现实和电影的边界。园子温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热爱,以及自由性的推崇,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去看待电影,我们是否要撕毁电影重新去定义它?是要像道格玛95那样去设定自由电影的定义,还是要让表达自我的自由永不停止下去,摄像机不停!电影不停!电影的自由在何处?

 4 ) 觉悟

电影的末尾kiriko和yasuko在涉谷的十字路口对人群的呼喊,综合之前广播所播的事件,戏中戏《假面》里的台词。反抗,追求自由无疑是园子温所呐喊的内容。

他把镜头对准エキストラ,群众演员,不仅是用他们来映射群众,也是回归初心,真实的展现了洋葱片场内外的生存之道。

影片里除了几个御用演员,主演们不仅没听说过,网上也查不到履历。园子温和电影里的导演小林一样做了一次疯狂的尝试,而这一群无名的演员用演技真的证明了自己。

现实中他们确实是这样的一批人,我想写的不是影评,就是刚好发生在最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想尝试自己拍短片,在周围朋友间找演员无果后,准备尝试在传说中的シネマプランナーズ上找一些演员面试,上面多数是一些一般电影里的群众演员接一些可能能成为主演的工作来增加见识和履历,当然这些多数都是自主映画,也就是个人电影。

按前辈的说法,这是个鱼龙混杂的平台,里面有前天井栈敷剧团的成员那样牛逼人物的存在,也有完全只是有兴趣想演戏的普通人。

在网上发出招募后意外的收到了一堆的申请。受到邀约的演员们认真而且友善,她们一个一个按规定时间来到约好的咖啡店,并且微笑着读完十分难懂的日文剧本。

这次面试的演员里有真给园子温群演过演技一看就很好十分有经验的A,也有气质非凡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的B,但不知为何,我最后选择的是一个从来没演过戏的底层模特,她叫yuka。

在别人密密麻麻的履历里,她只写了自己的名字和年纪,确实是完全的0。

当然,可能是因为自己也只是一个三流电影大学的大一生,面对来面试的演员们,我从yuka身上也看到了和我一样的不自信和紧张感。

yuka平时接一些低廉模特的工作,但几乎所有收入来源是在便利店打工。她在收到通知后,立马就给我回信了,邮件的内容是激动的哭了出来,并说这可能是从此改变她一生的一次机会。

我能想象得出她激动的样子。随后我和一起合作的小伙伴说了她的回信,他们当场就笑出了声。

但是会合拍的吧,我这样想着也是这样祈祷着。

短片拍摄就这样开始了,有一个长镜头,可能是这个短片里我唯一有难度并且是我很想挑战的部分,但是这里,yuka需要不断的跪在水泥地上,用膝盖砸向地面。如此不专业的我们,自然也没有想到给演员做任何保护措施。

我在导戏的时候试了一次,非常的疼,而因为我们的设备种种原因,这一段长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几乎每一遍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永远都没办法达到电影里的那种效果。

那一天的拍摄,她就这样一遍一遍的跪在马路上。

我每次拍完我都会问她,疼吗。她会真心的带着微笑的说:不疼!真的完全不疼!我们都会立刻说絶対に嘘(绝对是骗人的)。但她还是会不断的摇手说真的,真的完全感觉不疼。看上去没有一点装的意思。我当时就在想这到底是新时代日本女性的隐忍还是一种变态的坚强。

短片果然和预期一样非常不顺利,不管是yuka的演技,还是设备,人员数量,都远远达不到预期所想的。我虽然非常喜欢寺山修司,但不管怎么尝试,短片怎么看也都像是拙劣的低级模仿。

我决定就这么结束了,毕竟是考学的东西,以我们的水平来说,应该是极限了。

在看完还没做声音的成片后,录音同时负责后期声音处理的李却甩手不干了。

李是最早提出一起拍短片的人,我和他都策划着自己拍摄一个短片,好重新申报更好的电影大学。

他和影片里死去的女孩katako一样,是一个敏感,直觉型,看见自己喜欢的事物会发疯跳舞的人。

短片的事看上去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我在此后的一个月里焦虑的甚至患上了面瘫。

拍摄结束后的一天我还是把说好的酬劳两万日元塞进信封里给yuka,这么多天劳累,这钱其实也就够几个人吃一次海底捞。但这个工资就是大部分这些演员的平均收入,即便是有事务所的老演员也差不多是这个价钱。

但她特别高兴,说这是当演员的第一桶金,要给妈妈买礼物。

我看着她,心里只想着:对不起yuka,没有改变你的人生。

我完全的失败了。

接下来的故事无疑是平淡和无聊的,yuka继续打着工和接拍一下廉价的广告,有的时候我会在ins上看到她无比的失落,也会发现第二天会偷偷删掉动态。而我们继续开始大学的课程,除了穿插了一段比我的短片像电影多得多的桥段。

因为声音没有完成的积怨,我和李的矛盾越来越剧烈,最终我们决定在我家楼下决战。

那天时不时下着雨,我抽着烟就坐在我家后面的公园等着他来,那里也是短片里的一个拍摄场地。

他一手拿着一块砖头另一手拎着一根棍子冲了过来,我说像男人一点把它扔掉,咱们赤手空拳,他迟疑了一下还是丢掉了,然后大叫着挥着拳头冲过来。

这段小故事的结局是他输给了刚好练了半年拳击和体重比他重20公斤的我。他的鼻子被我打的一直飙着血,他却躺在地上突然疯狂地笑起来说他曾经梦见过这个画面,然后没有说什么,一瘸一拐地回去了。

我还记得后来我就坐在那个公园的椅子上继续抽着烟,雨停了一会儿,然后又开始下了。

我多想把这一段拍一下,尤其是李眼睛里的东西。

就在前几天,阴差阳错的我看了这部园子温的新电影。作为老粉自然是当b级片看的,实在没有想到时隔多年他的电影又让我泪流满面。

他还是那么爱当在社会创伤人群动荡的时候站在路中央呐喊的人。

他拍了现在年轻人几乎不再爱谈论的话题,理想和自由。在我们是一代,谈论这些不是没意义就是奢侈,不管我们谈论什么东西,回过头想都好像没有谈论的必要。

就像《假面》里说的那样,街上的人群变了,我们都融了进去。大家都变成一类人,戴上口罩,我们成为了沉默的人,与此同时,眼睛也失去了颜色,我们成为了这个年代的盲人和瞎子,幻觉支撑着我们活下去。没人会在说自己是什么特别的存在,也没人再说什么改变世界,甚至改变自己都做不到,我们仅仅是站在十字路口中的一员,绿灯亮起的时候,不知道行走的意义也不知道该去向何处但却停不下来向前。

电影里kiriko在人群里回头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yuka,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起了她。

想起她在面试时拼命但拙劣的演技,想起她说会改变她人生的回信,想起她一次一次跪在马路上的样子。也想起了我为什么要在那些演员里选她的理由。

是那天我看着她的眼睛,她的眼睛里正燃烧着的东西。

和李一样,他们眼里的东西就是yasuko所说的觉悟吧。

不管是yuka李还是其他所有底层的演员,还是那些为了自由还在战斗在街头的人们,即便没能成为电影的女主角没能获得自由的胜利,一旦认定了这条路,就算看上去不属于自己,还是要奋力的在这上面奔跑,一定是这个时代还需要的勇敢。 就这样,我看着这个电影一直哭着。哭着。 它就像一块木头在我眼睛里一直钻着火。

 5 ) 面具

从几天前开始就有博主推这部电影,我不以为然,昨天又看到一个博主说这个电影,我就下载到本地,开始看了。

一开始这个海报就很吸引我,我想知道海报的那个女人是谁,不过看着看着,我就忘了这回事。通过这个红色邮筒,每个群演的生活都被勾勒出来了(虽然我都忘记他们的名字了)。不过记得清楚的是夏目,有第三者的颜色;还有父亲自杀的短发女孩,失去丈夫的长发女生,还有很多,小林真爱俱乐部,母亲住院的那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女人……

那个红色邮筒的女人,才出现了,原来她是小林的前女友。在面试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她就是真实存在的,直到后面在片场,没有她的存在,在小林“觉醒”的最后那段时间,她在疯狂的跑着,说些我听不懂的日语,没有字幕,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嘶吼。以及那些很平的小路,很日本的滤镜,很虚晃的镜头。

我知道他们在片场的那场戏,是乱的,有怒吼,有争吵,有自然,也有不自然,但是这些都像是生活会出现的意外,不论是演员,主演和群演,还是导演,制片人等等,大家都是在生活与意外之中度过。毫不意外,那些试戏的人们,都来当了群演,他们还是有着自己的色彩,他们也想成为主角,可是在这场戏他们只能当被骂的群演,只能当那些主角的背景板,没办法对吧,确实没办法。说什么在生活中当自己的主角,可是,这样的主角总是缺少什么。闪光灯?人们的注意?还是什么?

可以接受平庸。也可以争气的当自己的小主角,虽然小,但是,也是主角呀。

最后的镜头,在她们两个人横冲马路中,在摄影机被警察拦住中,急刹地变黑了,一场戏,结束了。

 6 ) 中二是种好气质,中二的电影就不一定了

你不能说他不是好的电影,毕竟结构是精巧的,先分再总的叙事,在最后一段的群戏还是很精彩的。可这种漫画式的人物特质,放在一部真人戏里,除非有像那部摄影机不要停所描述的反差,否则观影过程是非常难以沉浸进去。所有的段落编排实在太过呱噪,缺乏有意义,或者说说是能够引起观众去思考的情节,要不然就像这部显得异常中二。

日本电影的叙事或者人物特质总是带有点不一样的味道。看过的告白如此,情书,或者跟这部几乎可以归为同类性质的 哪啊哪啊神去村都是这样。作为点缀是可以让我接受,而整个篇幅这样很难让我安静下来观看。显得有点乱尾段的群戏是夹杂了所有分戏人物的集合,编排的是过瘾,但结局很一般。不是太满足于此。主要还是人物太扁平化,而主题过分被这种异常曝露出的角色所感官冲淡。可能是自己审美不同,不太接受这中表演方式。所有的演员都很难看到演技类的享受,有点无趣。

 短评

园子温令和寺山修司了

4分钟前
  • number girl
  • 还行

简而言之,这部电影在拍摄他口中的“撕毁电影性”到底是什么。每一个篇章页上出现的女孩名字都为了参加电影试镜而被连接在一起,他还为每个人配上了一段古典乐(命运、德彪西月光、莫扎特40号等等),从试镜的房间多线剪辑着走入这一房间前的所有。在这整个主剧情的周围,所有的摄像机都在拍摄电影的配角,从主角们的身边走过的配角们争取着5秒10秒的镜头,但那些镜头本身也都是无所谓的。不断用摄影展示摄影机之外的世界,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宣言:“电视剧也好,av也好,艺术也好,甚至此刻窗外的风景也好,全部与电影处于同等地位,没有什么东西处于电影之外,电影也从不是自律的系统。” 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她和她牵手跑上涩谷的十字街头,像东京gagaga一样大声叫喊着肉声的诗句。

6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如果说《地狱为何恶劣》,讲的年轻导演誓死坚守电影梦,那么《爱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就是讲如何拍自由的电影,还是少女如潮、热热闹闹,比起园子温其他电影,这部随和、轻便了很多,但依然好看,最后的声嘶力竭、精疲力竭爆发,又是园子温式的暴走。

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反套路爽片啊,结合了《冰激凌和雨声》的凌厉转场和《摄影机不要停》的狂奔不息。脑残真爱粉俱乐部成员看到的幽灵在最后才让人恍然大悟,两大素人女主角粗暴演绎爱与死亡的个人主题曲。

10分钟前
  • matchbox
  • 推荐

拍电影的过程和拍电影的梦,既很疯癫又很写实。不再那么歇斯底里的园子温,更轻松更亲近,但本质依然没有改变。视角落在每一个人物身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主演不是吗?少女们,群演们,试镜和片场,执意和嘲笑……会被干扰的,和执着顽固的,看起来遥远而艰难的,其实简单且触手可及。剧情片变成纪录片,“幻想需要有一个朋友”,一起奔跑、疯狂,一起走入更自由更自我的电影世界里。这部是难得能够理解也能喜欢的园子温。

11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从没有电影可以做到让人记住如此多性格各异的配角!园子温的“配角至上主义”无比地令人动容又富含革命精神!起来吧!打倒老人与金钱主宰的“主角中心主义”!

13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将诸多群演串联缠绕,形成的强势场域不仅仅是“正道电影”演艺之外的生猛活力,也通过不同角色的个人经历将作者的数个创作母题投射,伴随着让剪辑的力量折服于不停机的长镜拍摄,一种新世纪前的园子温再次以影像制造、行为艺术、社会活动的多重姿态回归,业余演员的面试让电影和导演重返未经雕琢的动物凶猛与激昂斗志,最终“元电影”不向一切低头和妥协的“邪道”撕破了惯有商业制作的陈腐规矩与畏手畏脚,尾声冲上街头呐喊的那一刻,影像重新解放了影像,园子温重新解放了园子温。

1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在我的意识里,园子温青少年时期可能不是很受女生欢迎,甚至有点自卑,但他能搞事,写诗、拍实验电影,很疯,能吸引女生注意。自卑的人看世界有点悲观,但又渴望美好现实,所以他们要把世界先撕碎了,再打鸡血,仿佛在说,你看这个世界这么烂,一点不像你们说的那么好,那又怎样,我就是我,我才不在乎你们,我要努力,就算全世界当我是疯子,我也要奔着我的方向去。

18分钟前
  • 唐朝
  • 推荐

从散落参差不齐的诗篇汇聚起来走入画幅之中,无疑「赤いポスト」的「赤い」赋予了这种无人知晓的拔千钧之力:父亲自杀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快乐;我要当女主角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决意;我的青春以破处而壮烈结束了,但无人知晓我的史诗;这个狗屎的世界要完蛋了,但日常的秩序依旧还他妈的在硬撑着……无论后果如何,这样来自画幅外的力量曾经冲破过银幕来到现实世界,仿佛电影媒介从不存在,又或者存在于每个无人知晓的个体力量里。确实,园子温的始终如一是值得被珍惜的。

22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推荐

太猛了!看到一半我以为园子温告诉你电影就是民主,没想到最后他想说电影就是民主就是群交:通过电影的灵媒助兴,让群众长出独特的脸——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同时高潮。衔接最后跑上涉谷街头的戏更是又接一浪高潮,都快赶上革命宣言了。另外这次终于是许久不见的一个在叙事上不拖沓的园子温了,看来这种独立企划在某种意义上还是释放了他。

26分钟前
  • Methy
  • 力荐

搞不懂园子温,总是用同样的方法(人物疯癫、故事荒诞、节奏无章法、场面失控、花样剪辑)赋予用样的风格(对比差、前松后紧、血腥、暴力、大群戏)拍同样的东西(剧场、情欲、虐杀、变态家族、问题青少年),拍那么多,真的不会腻吗?

28分钟前
  • 璐璐
  • 还行

拜托园子温还是别搞温情了!开头我还在猜谁是变态,结果大家真的还都很正常!这大概就是刻板印象吧!拜托快继续从事cult片事业吧!!!虽然这样的温情显得宝贵而又稀缺,但是园子温的温情就好像故意扯开笑脸却在背后隐藏着飓风,真实结果:如果大家实现不了梦想,大不了一起疯掉。

33分钟前
  • 青井小百合
  • 推荐

让人完全舍不得结束的元电影喜剧!1.园子温是真的温柔,关心压抑而受挫的小人物(饱受离丧孤痛、一个内向正经一个狂放豪勇的“准女主”&人后脆弱无助的苦闷男导演),同时又有无限充沛的能量,以电影作为宣泄和补偿。看似疯癫、夸张、荒诞,却能深深触到心坎,让人在止不住的笑后落下泪水。尽管群演的“起义”至终会在昙花一现的高光时刻后为僵硬麻木现实所吞没,但那股不满足的冲劲足够励志。2.多视角重复&拼贴叙事,多次以人物偶然相遇转至另一角色视域,最终聚拢到所有群演登场拍戏,片头场记板则将让全片升格为戏中戏中戏。3.路灯下的红邮筒与坐在墙上的方子,宁谧绝美。4.安子绕杆在(过曝的)大雨中起舞(忘词),致敬[雨中曲],明媚的残酷青春则酷似岩井俊二。5.互泼颜料的狂欢恍若[反情色]变奏。6.闹市街头收尾同质于寺山修司。(9.5/10)

3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看到了《自行车叹息》里写着巨大“俺”字的白色旗帜,看到了《东京嘎嘎嘎记录映像》里涌上街头宣泄大喊的人们,更看到了园子温对于“撕毁电影性”这件事是如何做到的。“园子温还是那个园子温呢”“园子温一直在重复园子温”此类话充满着二元性,可《老子就是园子温》。

39分钟前
  • Jabbahy
  • 推荐

园子温还是以拍摄电影的激情作为背景,将群众演员的不同追求和梦想穿插在一起,最后在正式拍摄走入咆哮体,鸡飞蛋打。影像在手持DV和手机间游走,没有血腥,只是对独立电影和群众演员的赞歌。这两年园子温真得敢拍出一些新的东西了,而不是像《爱与诚》《新宿天鹅》在漫改,音乐,明星和玩闹中放弃自己的才华。

40分钟前
  • 吃电影的番茄
  • 推荐

-,为生成在场做足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工作,唯独无法生成。变成扁平的摄影机不要停,与最差档的费里尼同理。

43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还行

近年散文式的拍法中,将个人主题的重现与概念、结构上的追求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吧。再一次的剧团、再一次的弑父、再一次的我字旗、再一次的lemon song……看到再一次的涩谷街头手持被捕时忍不住大哭,真的没有愧对当年自称大岛和寺山门徒的本心。

47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将街道还给人与人的相遇吧!

50分钟前
  • 西希弗的石头
  • 推荐

好像一场为群演获得更多关注而举办的游行示威。衔接转场调度有一些很牛的地方,个人不喜欢这种太用力的嘶吼,反而会显得很无力,无法引起共鸣且观感很差。

52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较差

有很多对早年《自行车叹息》和《东京嘎嘎嘎》时期的自我致敬,疯狂中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温柔,看起来像是园子温情怀向的“路人甲”式故事,但插播的一条HK新闻就完全把故事导向了另一个ZZ维度,呼应那部叫做《面孔》的电影,也内涵地向每一个个体发问:“自由正在从我们的世界消失,你们喜欢做没有脸的群演,以一个群演的身份面对着现实生活吗?”

53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