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2019

HD

主演:威廉·达福,朱丽安妮·尼科尔森,克里斯托弗·赫耶达尔,理查德·多默,阿德里安·多瓦尔,玛德琳·威金斯,麦克尔·格雷耶斯,妮维·尼尔森,尼古拉·尼克拉斐,托尔比约恩·哈尔,凯瑟琳·麦格雷戈,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保罗·皮斯科斯基,迈克尔·加斯顿,肖恩·本森,杰米·麦克沙恩,巴布·米切尔,大卫·博特,杰夫·汉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多哥2019 剧照 NO.1多哥2019 剧照 NO.2多哥2019 剧照 NO.3多哥2019 剧照 NO.4多哥2019 剧照 NO.5多哥2019 剧照 NO.6多哥2019 剧照 NO.13多哥2019 剧照 NO.14多哥2019 剧照 NO.15多哥2019 剧照 NO.16多哥2019 剧照 NO.17多哥2019 剧照 NO.18多哥2019 剧照 NO.19多哥2019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详说电影《多哥》的故事原型(上)

1980年代,正在谢尔本博物馆干活的木匠埃德·布莱希纳发现,在储物室冰箱的顶端,一只丑毛绒狗随意地被弃置在那里。如果布莱希纳没有饲养雪橇犬的经验,或许他不会对这只磨损严重的狗感兴趣。

他决定,他得深挖它的过去。而追根刨底的结果令他诧异,这只看似不起眼的西伯利亚哈士奇,曾带领它的雪橇犬队伍完成了 the 1925 Serum Run to Nome(译名1925年血清拉力赛,又名the Great Race of Mercy)中最长,最艰难的的那段路程。而它的名字,叫多哥。

多哥

1913年10月,在北极圈以南150英里的诺姆(Nome)镇,未来的英雄犬多哥(1913-1929年)诞生了。它被冠以日本海军上将多哥平八郎的名字(因参加日俄战争而声名海外)。

当时,从外形上看,父亲苏根血脉里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优良基因并没有遗传到它的身上。它瘦弱,娇小,调皮,还饱受咽喉疼痛的困扰。而且,这些特质在男主人莱昂哈德·塞帕拉(1877-1967年)眼中,则是无法成为雪橇犬的缺陷。尽管,塞帕拉同多哥一样,在同类当中都是矮小的那一个。

不过,女主人康斯坦斯依旧会温柔地将它抱在怀里,用热毛巾敷贴它的咽喉处,帮它减轻疼痛,延长它的寿命。

康斯坦斯

塞帕拉经营的犬舍是多哥嬉闹的天堂,它极喜欢把自己的鬼主意用在其它雪橇犬身上。每当塞帕拉将他的种子选手们带出狗舍训练时,多哥总会想方设法,在它们周围窜来窜去。沮丧的雪橇犬们都不知有多少次被多哥的探头探脑撩没了注意力。

在它六个月大时,有一位女士急需一只看家狗,塞帕拉觉得“资历平平”的小多哥正合适,他干脆把这个惹事精打包送给她。可惜,他估错了多哥的执拗。哪怕女士对多哥再好,几个星期以后,它还是毫不犹豫地撞碎女士家紧闭的窗户。它狂奔了很久,最后终于找到了生养自己的家,塞帕拉做的狗窝。经此一事,塞帕拉不再想着把它送走,不过他和他的雪橇犬队伍还得继续忍受多哥的调皮。还好,这种“容忍”在多哥八个月大时有所改变。

塞帕拉

那天, 塞帕拉应主顾要求,需要出趟远门。为了不让多哥这个粘人精继续骚扰他的队伍,他用绳子将它绑住,希望它能老实呆上两天。然而,不安分者,多哥也。它还是想好了出逃计划。

它用它那冰蓝色的大眼睛望向7英尺高的围栏,它决定跳过去。然而,围栏上的金属丝网钩住了它的后腿,它嗷嗷的叫声引来了塞帕拉的帮工。当丝网被切掉后,多哥又不知悔改、继续它的“追逐”。

竖日清晨,塞帕拉的雪橇犬队伍开始异动,当他想要查明原因抬头张望时,多哥已经屁颠屁颠地飞奔到同类之中了,而且它还不怕死地继续咬着雪橇犬领队的大耳朵。哦,或许它此刻已经忘记了,它之前那场,被恼羞成怒的雪橇犬教训(咬伤)过的惨痛经历。

多哥

塞帕拉别无他法,只得让多哥同他们一起上路。为了阻止它的闹腾,不让它再追着驯鹿疯跑,塞帕拉决定让它暂当一回“雪橇犬”。

当绳索挂在多哥的脖颈上,它开始变得严肃而认真,它拉紧绳子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进。尽管它还青葱年少,它的第一次“行伍”之旅还是惊掉了塞帕拉的下巴——它竟能一鼓作气,跟上同伴的脚步狂奔许久。

塞帕拉卸下它的绳索,给它挪到了最前方的位置,他倒要看看,当它负责带队时,它又会如何表现呢?尽管那天是多哥第一次真正成为行伍中的一员,可它展现出来的爆发力惊人,它竟然跑了长长的75英里。塞帕拉不由得赞叹:这简直就是难得一见的小神童啊!它天生的领导力可不正是他寻觅良久的吗。

多哥

1924年12月,位于苏厄德半岛(Seward Peninsula)的诺姆如往年一般进入漫长的冬季(7个月),维多利亚轮船早已离港,其他的交通工具也因冰冻无法通行。在来年的阳光温暖到足以将冰河消融前,镇子里的居民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然而,当两岁的爱斯基摩小男孩在就诊的第二日离奇死亡后,诺姆镇开始了它生死存亡的惊险时刻。

柯蒂斯·韦尔奇已在诺姆行医18年,作为小镇唯一的医生,他未曾在小镇上发现过一处白喉病例。彼时,在没有得到男孩父母的同意下,他无权进行尸检,他还不能断定,男孩所患病症就是白喉。而且,这种易感染的病例,并没有出现在小男孩的三个兄弟姐妹身上。

韦尔奇

1925年1月,韦尔奇医生在为另一个三岁男孩看诊时,才确定,白喉这种可怕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真的来到了小镇。尽管他知道了病因,他还是无能为力地看着小男孩在第二天死去。不久,在他决定将过期抗毒素冒险用在发病的小女孩身上后,她幼小的生命依旧无法挽回。

实际上,韦尔奇医生早在去年夏天就已重新订购了抗毒素,然而这些救命药并没有及时送到。医生知道,如果没有抗毒素,白喉会在诺姆居民(一说有975个白人,和455个爱斯基摩人)之间迅速传播,最后可能无人能活。

1925年01月22日,韦尔奇医生发送紧急电报,警告周边城镇疫情的危险性。随后,他又电报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局,告诉他们诺姆小镇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他强调:诺姆镇急需抗毒素。

诺姆镇的医院

然而,仅是得到抗毒素供应还不够,如何将它安全送达诺姆镇则是个大难题。诺姆镇的卫生委聚在一起讨论各种可能,市长梅纳德提议使用灌木丛飞机运送。

然而,破旧飞机的水冷式发动机在零下几十度的鬼天气里早已被冻住。它开放式的驾驶舱也不适合在寒冷而短暂的白昼中飞行(在运送第二批次血清的多次尝试中,此法也验证为不可行)。而且,操作这种机型的两位飞行员也早已离世。会议最后敲定,只能采用古老运输——通过雪橇犬接力的方式运送抗毒素。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整个雪橇接力赛由南向北再往西,形成一条横长竖短的“7“字形路线(如图)。第一批抗毒素补给(约30万单位的血清)在安克雷奇铁路医院打包,通过火车北上运往尼纳纳车站。

接力赛路线图

1925年1月27日,接力赛第一人怀尔德·比尔·香农在车站接过这份九公斤重的血清包裹继续北上。当时,户外的温度低于零下50度,香农和9只雪橇犬在结冰了的塔纳纳河上行驶。他让自己尽可能地靠近雪橇犬,期望获得些许温暖。

凌晨三点,香农抵达明托车站,那时他的脸部有些地方已经冻得发黑,他赶紧进屋用火将血清回温。四个小时后,他再次整理好装备,将3只受伤的雪橇犬留下后继续在酷寒的户外行进(其中两只在归家途中死亡)。

1925年1月28日,正午前,香农终于在筋疲力尽前将包裹交给了第二个队伍,埃德加·卡尔兰兹和他的雪橇犬们。卡尔兰兹再次将血清加热解冻,然后带着它在森林里穿行。下午四点,跑了31英里的他们终于到达曼利温泉,但卡尔兰兹的手却死死地冻在了雪橇把手上,当热水倾倒在粘黏处,他的双手才得到了解脱。

接力赛路线图

就这样,九公斤的血清刚从上一任接力小组脱手,进行加热后,又迅速跟着下一任接力小组出发,随后经由丹·格林、约翰尼·福杰尔、山姆·约瑟夫、蒂图斯·尼古拉……。

整个接力看似紧张有序,可实际上,这里存在一个“致命“的风险——负责最长段的莱昂哈德·塞帕拉并不知晓这样的变动。彼时的他依旧按照原计划和他的雪橇犬们勇往直前,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约定好的奴拉托,但增派的雪橇小组已经带着血清越过奴拉托了。

赛帕拉

1900年,莱昂哈德·塞帕拉为了心中的淘金梦,从挪威北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移居诺姆。然而,初来乍到的他只能在阿拉斯加当矿工,还要时不时的忍受北冰洋的咆哮。

后来,雪橇犬为他带来了职业的新方向,凭借自身极佳的运动天赋和良好的驯养技巧,他成了本地有名的雪橇手。当他参赛时,这个小个头的混血儿甚至会悠哉悠哉地抽着雪茄,任凭他的雪橇犬们在其他选手羡慕的眼光下带着他呼啸而过。

当诺姆当局召集血清接力赛的雪橇犬队伍时,曾经蝉联1915至1917年阿拉斯加雪橇犬大赛冠军的塞帕拉脱颖而出。他义不容辞,立即从他的狗狗里挑选出雪橇犬精英,时年12岁的多哥尽管已不算年轻,可赛帕拉依旧选择让它担任领队。

赛帕拉和多哥

1925年1月27日他们从诺姆出发,一路向东,在穿越诺顿海峡后继续向前。尽管他们一行已经奔波了170英里,劳累了三个昼夜,可他估计,他们还要继续疾驰100多英里,才有可能拿到血清。

1925年1月31日在赶往沙克托利克的路上,赛帕拉遇到了另一个雪橇犬队伍。他看到负责指挥的雪橇手正企图让乱成一团的成员们恢复秩序。不过他并没有打算上前帮忙,他还有“救命“的任务要完成,他不知道自己八岁的女儿西格丽德是否已经进了医生的感染名单上。他将走神的雪橇犬们拉回正道上来,提醒它们要”犬“不停蹄地往前赶。

赛帕拉和他的雪橇犬

然而,这个他以为的无关紧要的“路人”,其实就是为他带来血清的交接人亨利·伊万诺夫。因为他一直都在赶路,他也没有接收到过任何的电报消息,所以他并不知道这种接力小组的存在。就像他不知自己因为走捷径,已经和好几个想要通知他的人错过了。还好,亨利·伊万诺夫赶忙朝他呐喊:“血清,血清,在我这儿!”

谢天谢地,塞帕拉最后紧急刹车,让伊万诺夫手里的血清成功交接。

原本,伊万诺夫想要沿着既定路线前进,希望能和塞帕拉相遇。然而,当一只驯鹿冒出来时,他的雪橇犬们瞬间乱成一团,他不得已滞留在原地,他一边训斥这些调皮鬼,一边又努力把缠成结的绳子解开。未完待续。

Ref:《The Cruelest Mile》,written by Gay & Laney Salisbury,2003

http://www.workingdogweb.com/Final-Journey-for-Togo.htm

//life-with-a-husky.com/2017/12/17/togo-the-true-hero/

//baltostruestory.net/togo.htm

//www.polygon.com/disney-plus/2019/12/4/20995392/togo-review-disney-plus-streaming-willem-dafoe-release-date

//www.animationsource.org/board/balto-togo-true-info-true-story-lots-of-photos-t7590.html

//www.the-scientist.com/foundations/the-sled-dogs-that-stopped-an-outbreak-32260

Etc...

 2 ) 一生的陪伴

《多哥》真是一部催泪满分的电影,能让内心柔软的人泪流不止。

电影采用插叙的方式,交替讲述12年后的血清运送和12年前Togo的成长。故事本身很简单,最打动人的还是Togo和Sepp之间的感情。

Sepp曾两次想要把它送人。

第一次,因为实在太闹腾被人送了回来。

第二次,它自己从新主人家的玻璃窗冲了出来,在荒原上找到了Sepp。

于是,Sepp尝试把它编到了雪橇队里,没想到它不是一只安于跟在后面奔跑的狗,它是天生的领袖。Togo,就是挪威海军大将的名字。

十二年后Togo已经12岁了,对于一只雪橇犬来说已经是年迈,更何况他们还必须在暴风雪中日夜兼程。穿越山河,跨过冰湖,想尽一切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把血清送到医院。那里有一群等着救命的孩子。

Togo带着Sepp穿越了飞速开裂的冰湖,只为了能缩短几十英里的路程。

几个镜头让我按耐不住落泪。

一是Togo拖着疲惫的身躯带领队伍穿过重重风雪,准确地达到驿站。Sepp不可思议地重复着Magificent,他知道这是狗用尽全力换来的胜利。

二是Togo跛腿后Sepp把他留在家,临别前说I have to work, forgive me.谁知Togo看见主人乘着雪橇,竟奇迹般开门追了出去,哪怕他的腿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奔跑。

他只是想陪在Sepp身边,一如既往。

直到生命的尽头。

Sepp花了很久,才发现Togo是最棒的雪橇领头犬,而Togo只用了一秒,就认定了这个人是他一生的主人、朋友。

Sepp用Togo的一生,读懂了他对自己的爱。

注:Togo是西伯利亚犬和阿拉斯加犬的混血。最后还为它立了个新的犬种名字,赛裴拉西伯利亚犬的犬种(Seppala Siberians)。

 3 ) 这条百年前的二哈领头犬,成为跋涉千里救命的英雄

迪士尼自家流媒体Disney+出品的动物题材电影《多哥》,上线后取得了不俗的口碑。豆瓣8.8,IMDb8.2,烂番茄95%,爆米花指数97%。

一直以来,人类生活是电影创作的主要依据,更是电影作品的主流。以“非人”生命为表现对象的电影支流,相比描写鬼神、异星生物等恐怖、科幻类电影,动物电影的发展起步较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的以牧羊犬为主角的《灵犬凯西》系列影片是最早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被称为“首次将动物对人类的忠诚搬上银幕的电影”。

近些年来,动物电影的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不少佳作。这类电影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等纪录片,一类是像《导盲犬小Q》《忠犬八公的故事》《101斑点狗》的剧情片。好莱坞甚至推出拟人化的《精灵鼠小弟》《猫狗大战》这样的纯娱乐向影片。

虽然在动物电影中,动物是绝对的主角,但通常也都关注和描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与动物的对抗,比如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为代表的众多动物惊悚片;一种就是前面提到的电影中,人与动物的互爱与共存

《多哥》显然属于后者。它以冰原上的雪橇犬为主角,让人自然联想起那部保罗沃克主演的《南极大冒险》。只不过相比于《南极大冒险》的八条雪橇犬,《多哥》则集中于这条名叫多哥的领头犬身上。

动物电影的拍摄难度显而易见,尤其是非纪录片中的真实动物也要如“演员”般按照导演的要求“表演”和在镜头前走位。当然,随着CG特效技术的进步,动物也可以凭空创造出来。迪士尼在这方面尤为擅长,《奇幻森林》和真人版《狮子王》已经足以以假乱真。

不过,迪士尼出品的《多哥》,还是利用真实动物“演员”拍摄,其“表演”也堪称完美。

除此之外,《多哥》的高口碑也得益于内容和形式上的拓展。本片导演是执导过《极盗者》的埃里克森·科尔,他从故事的取材,主要角色的刻画,到流畅的剪辑和叙事方式,都为这样一部动物题材电影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1、真实历史带来的传奇故事

通俗有趣富有传奇性的故事,向来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电影驾轻就熟的定式,动物电影也不例外。

宠物电影作为动物电影的分支,一直是备受青睐的题材。在爱狗成风的美国,以狗为主角的宠物电影层出不穷。《101斑点狗》《都是戴茜惹的祸》《我家也有贝多芬》《忠犬八公》《一条狗的使命》等,都是将人与狗的故事搬上银幕。

这类故事多以描述狗对主人的忠诚,人与狗之间的温情为主,有着浓郁的治愈风。故事本身虚构和戏剧化成分偏多。

而《多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完全取材于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其传奇色彩也远比以家庭情感剧式的背景更加浓厚和精彩

大约一个世纪前的1925年,美国阿拉斯加小镇诺姆突然爆发白喉疫情。这种如今通过接种疫苗已经几乎绝迹的疾病,在那个年代却是致命杀手,尤其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率极高。而存有救命白喉血清距离诺姆镇最近的州立医院也远在955英里(1085公里)以外。

当时正值寒冬,大雪封山交通封闭,又遭遇异常恶劣的天气使得飞机无法赶来。为了拿到血清,解救病童,当地政府不得不选择用狗拉雪橇的方式前往医院运送血清。

当地组成了20个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的接力队,前往1000多公里外的医院执行这次救命任务。最终,他们仅用了5天半的时间完成了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成功运回血清,拯救了孩子们的性命。而一般情况下,这段行程狗拉雪橇需要费时25日。

电影中的主角多哥(Togo)是其中一位雪橇手莱昂哈德·塞帕拉(Leonhard Seppala)使用的一只领头犬,他们的雪橇队在这次拯救生命的壮举中承担了最困难也最危险的一段路程。在零下30度、七级以上强风的极寒环境下,他们完成了奔行264英里(425公里)的路程,而其它19只队伍平均运送31英里(50公里)。

然而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这条传奇的雪橇犬和它的故事却被历史所遗忘。直到2011年,美国的《时代周刊》重新报道了这个故事。在报道中,他们将多哥誉为20世纪最英勇的动物!

《多哥》(Togo: The Untold True Story)这部电影就再现了这段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2、对主角多哥的细节刻画

多哥是本片绝对的主角,对多哥的刻画自然是电影的重点。对狗的描写,很多电影都过成熟甚至套路的方式。比如,狗的忠诚、对主人的救助、长久的陪伴都是最常表现的点。

这些都是狗作为人类最好朋友的共性,本片则更偏重对多哥这条主角狗身上所具备的与众不同之处的刻画表现。

忠诚:

多哥对主人塞帕拉的忠诚鲜明又富有特色。多哥一开始并不被塞帕拉喜欢甚至很嫌弃,反而他妻子更喜欢多哥。塞帕拉对他的狗的认知更偏于冰冷的理性:他说它们不是宠物,不是朋友,只是动物。

个头不大,好动不听话,血统不算纯正,黑棕色皮毛看起来总是脏兮兮的小狗多哥在塞帕拉的眼中并没有成为雪橇犬的潜质。即便如此,多哥依然视塞帕拉为真正的主人。

塞帕拉曾经两次都把小多哥送走。第一次被新主人送了回来,第二次送到一个女主人家,多哥竟然冲破玻璃窗逃了回来。

塞帕拉看到被玻璃划伤流血的多哥终于有所打动,他尝试着让它加入雪橇队。没想到多哥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年龄不大但速度快、耐力好,很快就成了领头犬。可以说,没有如此忠诚,多哥也无法争取到主人对他训练的机会。

在千里运药的最后一段跋涉之前,多哥已疲惫不堪。塞帕拉抱它放在雪橇上让它休息,可多哥挣脱下来,执意回到队伍最前面领头犬的位置。这样的忠诚和尽责让人动容。

聪明:

多哥与其他雪橇犬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聪明机智。没有哪只狗能像多哥一样,竟然会像兔子一样在地上打洞从栅栏中逃脱。

塞帕拉又把它独自关在仓库,多哥竟瞅准了高处的通风管道的缝隙,飞檐走壁地爬了上去成功越狱。

智商高,情商也不低。塞帕拉第一次把多哥放入狗队,它旁边的狗对它怒目而视龇牙咧嘴充满敌意,可多哥瞬间化身舔狗,凑上去一顿亲昵,马上就和对方成了好狗友。

勇敢:

当塞帕拉带着多哥和雪橇犬们踏上运送血清的征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争分夺秒,又危机四伏的冒险。

翻越雪山时,雪橇队差一点滑下悬崖葬身崖底。危急时刻作为领头犬的多哥,率先奋力往回爬,带着狗队化险为夷,更是救了塞帕拉一命。可多哥的一只前爪也因此受伤。

为了缩短行程,塞帕拉决定带领雪橇队冒险穿越冰湖。当地的爱斯基摩人称冰湖为“声音”,因为湖面的冰随时会裂开,破裂的声音令人心悸。多哥和雪橇犬们勇往无前,在不时破裂的冰缝中顺利通过。

返程时面对已经碎裂成满是冰块的湖面,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更为凶险的冰面。在多哥的带领下,他们在冰块间闪转腾挪,寻找出路,最终抵近对岸。

可离岸边还差一步之遥,塞帕拉把多哥抛到岸上,多哥靠一己之力拖动队伍,再次救了大家,也让他们的任务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

顽强:

执行这次任务的多哥当时已12岁,对狗而言已属高龄。塞帕拉的妻子一开始不愿意多哥参与冒险,怕它有去无回。可多哥的经验和能力无可替代,塞帕拉忍痛也必须带上它。

最后一段路程行前,在爱斯基摩人家中过夜休息时,女主人抱着睡着的多哥不禁流泪,说它的生命正在消逝。这才有了第二天塞帕拉想让多哥休息,多哥却坚持继续奔跑的一幕。

这一段行程依然艰难,风雪太大难以辨识方向,塞帕拉把所有的信任都给与了多哥。多哥不但成了他的腿,更成了他的眼。

等站在雪橇上已经昏睡过去的塞帕拉醒来,发现整支队伍都已经瘫卧在雪地上,包括多哥也已经累昏过去。幸好,下一棒接力队伍赶到,最终将血清送到小镇。

多哥却已精疲力竭,似乎耗尽了它最后的生命力。当一位获救的孩子痊愈后来看望多哥,童言无忌的她问道,多哥是不是快死了。塞帕拉听闻无法自已,一个人跑到屋外。

可没想到,多哥经历了如此磨难,生命力异常顽强的它还是挺了过来。多哥又在塞帕拉和妻子身边生活了三年,并繁衍后代,还因此诞生了后来凭智力、耐力、勇气而闻名的西伯利亚塞帕拉犬的品种。

塞帕拉晚年回忆时说:“我再也没有比多哥更好的狗了,它的耐力,忠诚和智力都是最优秀的,多哥是有史以来穿越阿拉斯加足迹最好的狗。”

3、人狗共同与自然搏斗的生命之战

这样一个故事本身,虽然充满传奇和震撼,但进行电影化呈现时其包含的素材并不是非常丰富。如果把镜头都集中在雪地中奔跑的雪橇队和主角多哥,很难撑起一部电影的容量。

导演在电影中拆分出两条故事线:一条主线是塞帕拉和多哥率领的雪橇队千里送药的艰险过程,一条副线是主线中插叙的多哥从不受待见的小狗到狗王的成长历程。

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减轻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线性叙事的单调,也可以在节奏和氛围上很好地调动观众情绪,通过多哥一生的展现增强情感力量。

人类角色在本片中功能性更强些。男主角塞帕拉的饰演者,选择了外形与原型人物十分相像的好莱坞实力派老戏骨威廉·达福。他与多哥的戏份占据了全片绝大部分,在多哥的成长过程他是导师和朋友,在运药历险中则是患难与共的伙伴和队友。

塞帕拉的妻子由朱丽安妮·尼科尔森饰演。片中她完全素颜,满脸雀斑,充满个性,把这个在恶劣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家庭主妇的坚韧,对丈夫和多哥的支持信任做了很好的诠释。

本片并没有像一些其他动物电影一样刻意煽情,在主线和副线的交叉剪辑和剧情推进中,在对多哥细节刻画中,观众的共情感自然产生。

为突出千里运药的艰难和凶险,惊心动魄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设计也必不可少。尤其翻越雪山和穿越冰湖的险境,紧张刺激感十足。

另外,本片呈现了极为壮美的阿拉斯加自然景观。大量远景和俯拍镜头,对准极地环境下的森林,峡谷,湖泊和河流,清冷的色调,宏大的视角,一股肃杀之美油然而生,更凸显了人狗的渺小和自然的残酷,以及这次任务的艰险和伟大。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雪橇队穿梭在森林里的俯拍画面:白雪覆盖着森林大地,光秃的树干仿佛一条条紧凑杂乱的黑线。穿行蜿蜒于林中小路中雪橇队,在这样的上帝视角下,显得渺小脆弱而又无助。

总之,《多哥》是那种你看了会深受震撼和感动的动物电影。迪士尼在自家的流媒体上奉献了一部比它的很多院线片还更优秀的作品。或许唯一的遗憾,是在流媒体平台所能播放的小屏幕上,那些壮丽的景色远不如电影院的大银幕所能呈现出更佳的观感。

 4 ) 感人的故事,值得大家铭记的多哥

感谢导演,演员,还有特效给我们带来这么感人的故事。

先看看历史留给我们的记载

男主从1出发穿过诺顿湾到达 Shaktoolik 也就是红叉的地方遇到从努阿托出发(火车把血清送到此地)的雪橇手,接过血清后马上返程,再次穿越冰面裂开的诺顿湾到 Golovin 也就是黄色叉的地方交给下一位雪橇手,接力最后送到诺姆。而记者只是拍下了当时最后送到的雪橇狗 Balto ,所以在当时的美国报纸报道的主要是 Balto ,包括在纽约中央公园里面雕塑都是 Balto 。其实电影里面表现出来主角应该也确实是Togo, 而且Togo的聪明,直觉都远高于其他狗,从冰面上对裂冰的判断,风暴里面看不见路,下山在悬崖上等等镜头都可以看出,当然几次逃出房间狗圏都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聪明。男主跑的这段路程是260英里,大约420公里,也是最难的路段。电影只有2小时左右,但是实际是跑了4天半,中间为了赶路只休息了5个小时,在-50度反而风暴天,爬山过海,真的不是常人常狗可以做到的

男主的责任感,勇敢,真的不亏是挪威著名的雪橇手,作为在东北-30度过了冬天的我,明白在那种环境下真的是九死一生,人性的光辉,还有多哥身上表现出远比很多人都忠诚,勇敢的特性都使得整个片子充实饱满。在诺顿湾冰面的特效也是非常出彩实际冰面的路途是比较远的,电影只是表现了一个长镜头,实际冰面几十公里。

跨年之夜看到如此好的片子感动不已,再看看家里的那个“拆家专家”二哈,我。。。。

 5 ) 英雄不一定是人类

当代有好多关于人类的朋友-狗的故事。

但在我们看来,能成为英雄的也就只有Togo吧。

在影片中,男主人公在整段生命之路中,经历了最最艰难的一段路程,最终到达终点的不是他和多哥,而人们以为最后送到医院的巴尔托就是英雄。

真正知道实情的人们,不约而同的赶来致谢,而男主低调的性格,淡泊名与利,在多哥最后的时光里只想陪伴着它,不与之争。

真英雄,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付出,不求回报。多哥是天生的Leader,多哥为使命而生,为男主而生!

 6 ) 多哥

虽然足够克制,但还是哭成狗,真实故事改编,温暖却更有力量,雪橇犬多哥天生血统不正而患疾,却又有强大的意志指引它创造不凡,用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用十二年的时间完成奇迹,用十六年过完自己传奇的一生。电影双线叙事,以时间为单位,现实和回忆双线塑造雪橇犬多哥的经历,接送救命血清的任务完成425公里的险峻历程,以十二岁的犬类体格,穿越风雪,迎接雪崩,横渡冰河,跟主人跨越山海和严寒,坚韧不畏惧的品格感天动地,前行不回头的气魄英姿飒爽,忠诚和信念远远高于人类的想象和其本身,迪士尼以大将风采刻画多哥的聪颖和智慧,狗舍内外和田间地头是它无处安放的天性,漫天风雪和悬崖峭壁是它去征服的身影,它的一生都在试图冲破命运的枷锁,虽然当年荣誉被强取豪夺,但也无法掩盖它的光芒,一种生而为王的宿命之光,多哥值得所有厚重的褒奖

 短评

傻孩子 T_T

5分钟前
  • 炸鸡牛排
  • 力荐

天生的领头狗,连翻译都得叫声“哥”。

6分钟前
  • 硬搞
  • 推荐

作为一名爱狗人士,真的能难理解有些人为什么对狗无感。它们既忠诚勇敢,又可爱蠢萌,看到年老的Togo就想到我家同样养了12年的狗,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陪它遛弯,风雨不改。

10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推荐

太好惹,我一顿爆哭!因纯粹的一往无前的勇气感动共情。冰裂海峡吹爆。Togo,战斗的狗狗,无所畏惧!

12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中规中矩,但是景美狗可爱。只不过 狗越好越觉得 人类不值得……

16分钟前
  • 鸡蛋糕
  • 推荐

“二十支雪橇队参与了1925年的血清接力,十九支队伍平均跑了50公里,一支队伍跑了425公里。”

19分钟前
  • 阿無
  • 力荐

哭死我算了。敢问这片真的不引进吗?上帝若是爱一个人,定会在其有生之年赐他一只好狗,让狗狗教会他“爱”这个字的笔画与写法。多哥身上确证无疑的体现了“天择”二字,它,便是上天亲自拣选的领头犬,带着宿命般的意志驱驰在冰原上,不惧风暴,不顾安危,任何时刻都要站在队伍的最前端,任何时刻使命必达,因为“它有一颗幸存者的心”。我原本想说人类哪里配得上这样的好狗。但这部片子里的人类,也表现了不逊于狗的坚韧、勇气与深情。另:风景壮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美不胜收。凡是养狗爱狗的都去看起来哇!

23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翻雪山,过峡湾,难以相信在阿拉斯加冰天雪地中如此英勇的狗子竟是当代俗称“二哈”的哈士奇。爱狗人士必看,不爱狗的也推荐看,狗狗太神武太可爱了!理解了在野外这么能跑的狗,养在家里不拆家才怪。

24分钟前
  • fomalhaut
  • 力荐

某种意义上,人应该跟狗学做人

29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人的生命真的比动物的更高贵吗?为了拯救一些小孩子的生命,雪橇犬多哥和它的狗子朋友们在百年一遇的雪暴天气去很远的地方取药。多哥是当时阿拉斯加最好的雪橇犬,它的主人是最好的雪橇手。主人很爱多哥,但小孩子的生命更重要,于是他们踏上了这九死一生的旅途。20组雪橇手接力完成了1000多公里的路程,平均每组50公里,可是多哥他们一组就完成了接近500公里。可以说没有多哥的英勇和顽强那些小孩就没有了生命。看得太心疼了,还好结局没有很残酷。多哥不是为雪橇和奔跑而生的,多哥完全是为了它的主人而生。这样英雄的真实事件值得被人铭记。

31分钟前
  • 蒙奇D
  • 推荐

这个故事看多少遍都很喜欢。狗子的忠诚和坚持太让人佩服了,无论是山坡悬崖还是深水冰上的冒险,这群可靠的老伙计们一直都在努力,凭借自己敏锐的判断力和超乎寻常的勇气,它们创造了奇迹。再看一眼睡在我旁边的家犬,这货吃饱喝足就睡觉真是太幸福了!

33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字幕组出来挨打,这也太考验人了I beg you pardon?翻译成我请求你原谅??Haw翻译成山楂?mushers翻译成混血儿?要不是有英文字幕这电影就废了🙂Togo太棒了,纽约的Balto雕像太讽刺了,只看最终的结果的人类否定了一只已经12岁的老狗—Togo 264英里的长途跋涉,致敬Togo!

36分钟前
  • 对白色过敏
  • 力荐

虽然足够克制,但还是哭成狗,真实故事改编,温暖却更有力量,雪橇犬多哥天生血统不正而患疾,却又有强大的意志指引它创造不凡,用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用十二年的时间完成奇迹,用十六年过完自己传奇的一生。电影双线叙事,以时间为单位,现实和回忆双线塑造雪橇犬多哥的经历,接送救命血清的任务完成425公里的险峻历程,以十二岁的犬类体格,穿越风雪,迎接雪崩,横渡冰河,跟主人跨越山海和严寒,坚韧不畏惧的品格感天动地,前行不回头的气魄英姿飒爽,忠诚和信念远远高于人类的想象和其本身,迪士尼以大将风采刻画多哥的聪颖和智慧,狗舍内外和田间地头是它无处安放的天性,漫天风雪和悬崖峭壁是它去征服的身影,它的一生都在试图冲破命运的枷锁,虽然当年荣誉被强取豪夺,但也无法掩盖它的光芒,一种生而为王的宿命之光,多哥值得所有厚重的褒奖

39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力荐

年度催泪温情之作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known a great one,they never really leave.They stay with you as long as you live,harnessed to your heart,giving their all.Always. 最后是流泪看完的

42分钟前
  • 路过
  • 推荐

狗狗是你爱他,他爱你。人不是。

46分钟前
  • 万俟陨枫
  • 力荐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狗狗这么聪明可爱又忠诚的生物啊!

47分钟前
  • Static
  • 力荐

在狗生的最后两年,他有了很多性生活,他生了很多娃。Good for you.

52分钟前
  • 朔夜ネコ
  • 力荐

Togo跑过的452公里是多远?大概相当于北京到呼和浩特,而且是在那样的百年一遇的暴风雪里。哭了好几次。风景壮美无俦,长云流动,巨大的影子飘过雪山下的平原。四处开绽的冰河上驱犬狂奔,冒着李尔王式的酷烈天气,指挥若定如科利奥兰纳斯,而高吟亨利五世的阵前演说,“我们不愿跟那样的狗死在一起……那些躺在床上的诺福的狗,将会埋怨命运,认为它们无缘在此是受了诅咒……” The great Togo!别的宠物无疑美,但总还是想自己多些,不会像狗这样迂,这么一根筋,这么“无我”地去爱、牺牲,违背求生本能,永远做好舍命的准备。人感动之余,名之为“忠”。Togo和Balto所享声名的对比也很有趣。【看片后遗症:坐上小薛的车后座,大喊一声:Hike!

53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影19355:这是一条天选的领头者,命中注定要伴随STep左右。虽身材矮小,但智商超群,听得懂人话。小时候从死亡线被救回,之后2次被送人,三次逃脱寻迹。悬崖急停救主,裂冰上果敢的鱼跃领头,卖力的奔跑,真正厉害聪明的狗!它就是我们的孩子,不是工作犬。——my ToGo,run!

55分钟前
  • Timing
  • 力荐

你看看别人家的狗子,回回拉雪橇都是第一名。

56分钟前
  • KevinZi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