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顶之灾 上

HD中字

主演:卡梅隆·达多 吉娜·格申 莎侬·多赫提 兰迪·奎德 罗伯特·瓦格纳 亚当·罗得里格兹 塞巴斯蒂安·斯宾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年份:200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1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2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3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4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5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6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13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14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15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16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17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18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19灭顶之灾 上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题材算新颖,但是还是不够用心

2008年,环保灾难电影《灭顶之灾》,开场就死人好评,但是后面节奏跟进稍微慢一点,女主长的还可以,但是感觉演技好捉急。。太捉急了。。还有一些莫名的争论。。根本不知其意义所在。
恐怖气氛还是营造的非常好的。。就是最后的老太太也是活着莫名其妙,死了各莫名其妙。。跟不上的脑洞真心理解不了了。
结局设置一般,虽然首尾呼应,但是就像短评里写的 ,就应该让科学家或者主持人直接直播时候挂掉才是首选~
推荐指数:★★★☆(7/10分),还算不错的电影~喜欢这个类型的可以看看~

 2 ) 一片骂声中小赞一下

和小S其它作品比较,这部节奏明显快了,短镜居多,结构上的单线性把故事主体淡化到稀薄无比,让人觉得剧本简直不存在,就是个pitch。
然而在一部恐怖片里,除了恐惧,我们还需要呈现什么呢?所有的人物场景故事,只是媒介和手段。好的电影把可见不可见的一切用影像呈现出来,情绪的感染力像突发的化学反应,像气味,在空气里传播蔓延。
有比空气更好的媒介么?小S的那些故事,骨子里都带着孩子气的天真,透明的质感,峰回路转,都是轻飘飘的寓言小札,成年人床头的童话故事集。
Kubrick也拍成人童话,不过那是黑童话。
小S不招人待见,不就是个会抖包袱的惊悚片导演么,包袱抖得不好招人骂,不抖包袱更招人骂。
抖包袱变成小S的包袱,抖还是不抖,that’s the question。
不替小S抱不平,只替叫骂的观众惋惜,如果坐等90分钟只为等一块包袱皮...
其实小S是个50%天资+50%勤勉的优秀电影小顽童。他地道,老派,他拍comic式的超级英雄拍外星人拍精灵拍世界末日然而对电影合成特效大场面深恶痛绝,他知道电影影像的力量从哪里来。他也是现今为数不多懂得在类型片矿场里掘金的导演之一,不过他喜欢把挖出来的东西和其它种类融合,造出些诡异不好分类贴标签的合金产品来。
The happening是一部狡猾的B级惊悚片,玩弄的是恐怖惊悚片越来越被忘却的黄金法则:暗示/显示。恐怖的源头近若咫尺然而永不现身,仿佛看到小S在心底暗笑:没有僵尸出镜的僵尸片大家看过么?
也不必推举小S为2008绿色和平组织代言人,不管他是不是印度教教徒吃不吃牛肉,the happenging不是为戈尔副总统拍摄的an inconvenient truth 续篇。
恐惧来源于不可知,恐怖来自于这个不可知的世界。到底是什么使蜜蜂成群的神秘消失了?只是维基条目上的理论推测。在这部电影里到底happening了什么?小S举手回答:我不知道。
即便小S打小就是大S的粉丝,他还是义无反顾走上一条和大S截然相反的小道,那里没有war of the worlds,在那里只有一个世界,一个我们赖以生存然而超出我们自身之外,可能永远也无法被完全理解的世界。
恐怖源自危及生存的逼迫感,来自一个不属于我们存在世界的他者,而在这片里恐惧释放者和这恐惧的受害人结为一体。让我们索性放弃生存,没有张牙舞爪的外星人,没有垂发半遮面的贞子和垂涎三尺的僵尸吸血鬼,只是我们自己,放弃终止击垮这生存的最后底线,有什么比“我们”成为“他们”更可怕的事?
费城街头辗转的枪,小S标志性的段落镜头,叫人联想起signs里地下室手电筒掉落在地的那个长镜。视野的片段性,如同我们对世界感知的局限。暗示高于显示,真正的动作/恐惧永远发生在画外。
即使是标准B级片的人物刻画(=平庸+坎普),小S式的细节小恶搞还是没忍住。美国小兵被感染的征兆,即非正常的人类举止行为表现为:大声背诵每一个美国大兵都要牢记在心的士兵准则。
而到头来,小S还是没能抗住他喜欢说童话寓言故事的癖好。除了那支在街头辗转易手转递死亡的枪,还有影片后半部里主人公一路逃亡而过的三栋小屋:第一栋大门敞开欢迎所有人,然而里面亮丽的一切装置都是虚伪的塑料壳壳;第二栋大门紧闭,来福枪管迎接来宾;第三栋是没水没电的世外桃园,屋主乐善好施然而...
算了就不挖掘什么意义主题思想了,也没什么可挖,只是为还能看到这样“不入流”的美国暑期大片,为小S还坚持着让电影成为电影,小赞一下。

 3 ) 蜜蜂失踪与人类的自毁

这部片子缘起于近期一连串真实的事件:美国、欧洲地区的蜜蜂正在大量失踪,并且日本等地区据说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这个看似荒诞的事件,却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地球上。有科学家预言,蜜蜂的失踪将导致很多农作物的减产,进而在长期影响中造成人类的粮食短缺。还有科学家通过一些分析鉴定,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开发基因生物武器过程中的事故造成。

而在本片充满对大自然敬畏之心的叙述中,创作者将这些事件归结为一种通过植物散播的神经毒素,且其不甚规律的传播方式有点类似于水系中的『赤潮』。这理论看其来颇为牵强,但故事中该毒素可以导致人类神智失控并且自杀的残酷设定,却很尖锐地讽刺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倒行逆施极端下的自毁后果。

虽非大片,但气氛渲染到位,且科幻气息很浓,堪称小成本灾难片的典范了。

『美国大批蜜蜂失踪、疑遭基因武器突袭』- 摘自网易
http://news.163.com/08/0319/03/47CA2RMH0001121M.html

『蜜蜂失踪将威胁生态系统、人类可能面临食物短缺』- 摘自搜狐
http://news.sohu.com/20070416/n249469080.shtml


------------------------------------------------
http://www.leeforce.com

 4 ) 我们都有病

这是一部很省钱的灾难片,省钱到可以用拍情景剧的配置来拍,树、空气、人。可是我仍认为过于肤浅,如果我是编剧,我就要讲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我们姑且称其为甲。甲住在某村里,他从来就没出过村,有一天,一阵风刮来,他发现村里的人都病了,得了这种病的人,都会莫名其妙的妒忌猜忌别人,甚至由于患病而互相诋毁。由于害怕得病,甲离开了自己从未离开过的村子。

甲来到乙村后,发现这阵风也刮到此处了,只不过这次病症是患病的人莫名地容易愤怒,以至于四处可见吵架,周围不乏打架,过不了多久,这个村的人几乎全部患上了这种病,由于害怕受伤和患病,甲又离开了乙村,继续往下一个村子走去。

甲这次来到了丙村,碰到了一队跟甲一样逃避怪风的正常人,队里有人劝他赶紧和他们一起赶路,丙村正在被怪风袭击,感染的人会无比贪婪,对他人的东西无比贪恋,以至于偷盗、抢劫、巧取豪夺的事情不停的发生。甲无奈地跟着部队走了。

之后他们队伍路过了许多村庄,队伍在不断扩大,同时他们也发现这阵怪风似乎无所不在,各种奇形怪状的症状都出现了,自私、凶狠、专制、懦弱、肤浅,感染的人似乎已经避无可避了。而在此时,各种症状也已经在队伍中扩散,各种感染者相继出现,他们发现,避免感染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集中的人数,于是他们四散而去,进入了各个城市、村庄。

但是,当他们各自进入了不同的城市和村庄时,发现患病的人由于害怕症状加重,也各自分散,进入了不同的城市村庄,无所不在,时不时还会传染给别人,只不过不太集中而已。

故事到这里就完了。你看看周围,看看自己,然后问一句:我们都有病吗?

 5 ) 灭顶之灾

该片刷新我对烂片的认知下限,耐着性子憋了一肚子槽点,看完查资料才发现这部原来有所谓零分之作的“美誉”。

城市里的人突然接二连三的自杀死亡,大家慌不择路最终在劫难逃。

最后谜底揭晓,凶手竟然是植物为自保而分泌的化学物质,简直鬼扯淡到不要脸。

女主蠢到令人抓狂,感情戏做作又生硬。

嗯,一塌糊涂,垃圾片里的战斗机~

 6 ) 随风而逝

爱因斯坦说:没有蜜蜂,人类最多活四年。

在Dr. Who中恶搞过全球性蜜蜂大量失踪死亡这个事实,说的是蜜蜂是从外星球来的,它们消失了是因为回到自己星球去了,并且巧妙地与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联系起来。而本电影也正是从全球性蜜蜂大量失踪死亡这个事实引子引出主题来:

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平衡。

虽然以恐怖为体裁,实质却是个科幻。也不是大部分人所想的环保说教片。这是M. Night Shyamalan很想形成的某种风格,在恐怖片外衣下讲各类的故事,就像《灵异村庄》(The Village)其实是个反乌托邦题材的故事。

电影The Happening最先让人想起的是菊地秀行的小说《随风而逝的记忆》(A Wind Named Amnesia),该作在1993年的时候出过一个OVA动画,故事大致上说的就是一阵风吹过,所有人失忆,文明随之崩溃。

而在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剧集《恶梦工厂》(Nightmares and Dreamscapes)中的一集《一切混乱的终结》(Part 4 The End of the Whole Mess)也有着相似的立意,故事中改变人性的被设定成一种病毒、某种导致变异的蛋白质,在某一地区这种东西自然存在于水中,这种蛋白质或病毒能让人心平气和,主角以为能让它带来地球的和平,于是把它扩散自全世界,却不想它有一种致命的副作用,使全人类都患上了阿兹海默症(被人称为史上最浪漫的一种疾病)……这样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世界末日了。

大自然的机制是非常奇妙的,很多是为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比如欧洲中世纪的那场大瘟疫,如果当时真的像《米与盐的时代》中所说的那样把整个文明给毁了,那么瘟疫对人类来说是不是会蒙上某种更加神秘的面纱呢?

而如果说非典并没根治,它会像英国的十五十六世纪的汗热病那样间歇性的爆发,会在以后几年里再次出现,你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它们的出现只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还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呢?

多数人都应该在自然课学课上听说过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几次大灭绝吧?最近的一次是恐龙的灭绝……如果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呢?

这时候我们也许应该把盖亚学说引进来,不是想说地球真的可以是一个具有意识的生命体,但最基本的它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有序系统,比如说我们把它比作是电脑,电脑不痛快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应该格式化一下硬盘了。

电影本身(故事)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它的立意能引起足够的思考。

E.E. Cummings说:“生命不是一个阶段,死亡也不是一个插曲。”也许也可以换成这样的说法:“文明不是一个阶段,愚昧也不是一个插曲”

就像那句话说的:“活着时要愉快些,因为死后要死很久。”在这恒久时间里的一切,即使辉煌一时的,其实也都不过是沧海一栗,随时都可能随风而逝。

 短评

Mark好呆,扣一星..

6分钟前
  • Cao
  • 还行

悬疑的过头了。。。不过人类就是不觉悟倒是真的。。。话说马克同学在这戏里演的真烂。。。

8分钟前
  • annie妖
  • 还行

【C+】另一种低成本的《世界之战》?也许更像没有鸟的《群鸟》,至少沙马兰拍出了希区柯克没能拍出的结局。题材也选对了,剧情设定上“无声无色”的毒气传播恰恰适合沙马兰进行调度发挥,画面外的恐惧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众人捡枪自杀一段是预料中的惊艳),习以为常的自然环境音被渲染成了死亡信号,枝叶摇摆的场景成功把「风」这一要素具象化捕捉,影像上的仪式感依旧充沛。但剧作上那些自作聪明的劣俗反转在本片里甚至都不存在,属于直接摆烂了。

10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开头惊艳,结尾略逊一筹,但重看两遍每次都加了一星,气氛把控极佳,如果是沙马兰拍《群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风声中的恐惧是未知的,人类的命运是未知的,所谓“自然规律”,不过是我们为无法理解之事找的借口而已。(2021.8重看第四次,2021.10.20重看第五次,连人与人间都无法互相理解,还妄图理解自然,人类真是自大的生物)

15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有点像温德姆的《三尖树时代》,植物杀人比动物杀人和人杀人更吓人。

18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虽有故弄玄虚之嫌,但节奏把握不错,气氛也营造的不错。可惜不卖座,不知好莱坞还能给他机会吗。

19分钟前
  • 胖胖
  • 还行

可以看

24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开始于莫名其妙,结束于不了了之。想法挺好,但拍法不尽如人意。恐惧源于未知,最让人害怕的不是你知道对手是什么,而是压根就不知道对手是什么,但它却依然能置你于死地。

25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太二了

28分钟前
  • 雪風希夏
  • 很差

够烂的

30分钟前
  • 思郁
  • 很差

很一般嘛 的确很一般 故事逻辑经不起推敲

34分钟前
  • Dolan
  • 还行

导演肿么了

39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很差

女主角好看

41分钟前
  • 拜金沃斯学者
  • 推荐

没想到还有马特达蒙,女主角很吉普赛,一点一点的蚕食,还不错

45分钟前
  • Alfie||倒霉孩子王大力
  • 还行

看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导演也太虎头蛇尾

49分钟前
  • 酚酞
  • 较差

8.5 沙马兰营造出了最诡异的氛围——“虚假”。当一直存在的环境音与自然有了威胁的可能性(极其高效的内在动力),真假难辨的僵硬人物状态(挖掘人物状态的潜能),对话时大特写与中景的不自然剪辑,有意的让情感与人物产生的“塑料感”和距离感(如男友朋友的死去处理,在离开前还故意给了慢镜头对比),还有那个关键的塑料房子。沙马兰要是在外部类型上做的更简洁,那会太完美了,配乐就显然太满。

54分钟前
  • AIR
  • 力荐

虽然没有上次好,但还凑合,但是看见有些败类在这里危言耸听及其不爽!

56分钟前
  • 长个儿
  • 还行

- -。这片子和水妖还有第六感精灵鼠小弟居然是同一个导演。。

60分钟前
  • 草先生
  • 较差

Zooey Deschanel

1小时前
  • 还行

蜜蜂全部消失,其中的原理,规律,法则,无人知晓,但依旧试图找出答案。生命集体死亡,背后的起因,动机,缘故,无迹可寻,但仍然妄想逃过一劫。我们曾赖以生存的家园,变成危机四伏的坟墓,我们曾歌颂人性的光辉,变成互相屠戮的怪物。风声在耳,血流如注,面对无色无味的毁灭,文明是如此苍白无助。沙马兰对于呈现看不见的未知力量有着莫名的痴迷,从《第六感》的人鬼互相试探,到《天兆》中未知击败未知,再到《神秘村》中人类伪造未知,再到这一部的绝对未知,末日景象与看不见的敌人,是他一直以来的表达主题。由灵异片转型灾难片,视听依旧精致,小花招层出不穷,闯入道具之家(空无一人的荒诞)→第二户人家开枪(人被环境所改变)→第三户与世隔绝的老人(人原始的劣根性)这种层层递进的看见人性,本身就已经比任何灾难都让人害怕。被低估了。

1小时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