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房间2001

HD

主演:南尼·莫莱蒂,劳拉·莫兰特,杰丝敏·特丽卡,朱塞佩·桑菲利斯,斯特凡诺·阿伯蒂,斯特凡诺·阿科尔西,托尼·贝尔多瑞利,达里奥·坎塔雷利,Eleonora Danco,Claudia Della Seta,路易萨·代·圣提斯,西尔维奥·奥兰多,Sofia Vigliar,雷纳托·斯卡帕,罗伯托·诺毕雷,保罗·德·维塔,罗伯托·德·弗朗西斯科,克劳迪奥·桑塔玛利亚,安东尼奥·彼得塞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其它年份:200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1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2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3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4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5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6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13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14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15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16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17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18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19儿子的房间200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儿子的房间200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伊凡尼(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饰)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儿子安德烈和女儿艾琳更是让这个家庭乐也融融。而伊凡尼身为心理医生,常常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病患者,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生活。然而生活的残酷随之而来,在一个看上去平常的早晨,却传来了一个令这个家庭为之崩溃的消息——儿子在潜水运动中遇上不测,不幸身亡。  伊凡尼一家顿时陷入了一篇黑暗当中,母亲终日以泪洗脸,姐姐艾琳压抑着痛苦照顾悲伤的父母,而父亲,更是因为过度悲痛而不能继续工作。而儿子空空如也的房间,深深刺痛了每个家人的心。  远方寄来一个女孩子的来信,来信成全了家人对儿子的追思,并令到这个家庭重新有了一丝生机。然而逝者如斯,各人内心的伤痛,只有时间能慢慢治疗。家法深夜的奇葩恋爱图鉴未生国语碎玉溅飞花爱的平方2基地那山那海玄笔录前传之守护使命孤国春秋 第五季雪地娘子军搜索康纳·麦格雷戈:臭名昭著刀剑笑新传之宝鉴我是真的关人七事国语薰衣草粤语离开拉斯维加斯国语版飆騎警花真正的剃刀党第一季监狱学园特工佳丽2:武力巾帼黑暗阴影2012美国人宝拉金矿的赌注:前进旧矿区 第二季安稳觉花瓶星界死者之书僵尸大屠杀挂帅德云社德云七队小园子广德楼站我的高考我的班超级海啸来袭清须会议孤岛飞鹰丽人保镖之心跳重逢拆弹专家粤语功夫猴拳公民凯恩灵异房子传说颤栗迷宫MAX森林王子鸡毛信冬湾之恋

 长篇影评

 1 ) 痛到爱

失去亲人犹如失去自己的"拐杖"
失去的消息传来时就意味着已经成为回忆
此时儿子的房间对于他们全家而言意味着痛 对于他父亲除了痛还有永远都抹不去的自责让他放弃了同是他最爱的职业 正如他说的:我再也无法客观的对待事物了.作为精神分析师失去了客观意味着失去了工作的能力
终于在接待最后一位来访者面前"爆发"而讽刺的是那位来访者的癌症病情给他自己带来了表面的"治愈"他笑着离开却只留下此时失意无助的父亲...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儿子留下的痕迹 从事发点到他所经历过的挣扎 从爱好到他的女友 从彻夜开车到黎明的终点 他们寻找着儿子可能留下的点滴 最终面对浩瀚的海洋他们全家似乎更能体会彼此珍惜的重要 心相拥的更紧更深了
相信这时儿子的房间会使他们比原来更懂得珍惜未来的家庭幸福

 2 ) 另一种表达

情节简单,意味却悠远。

剧情用三两句话就能讲明白:其乐融融的一个家庭,因为小儿子的意外去世变得沉郁。爸爸是个心理医生,每天听不同的病人讲述他们的烦恼,自己却因为深深的自责而在病人面前失态。妈妈和姐姐也陷入了无尽的悲伤。

整个故事的发展和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的流畅圆润,看不到任何一点刻意的转角。特别是“爸爸”这个人物的塑造。儿子去世的那天早晨,曾邀他去跑步,可他因为临时接到病人电话去出诊了。他陷入了自责,他无数次设想,如果那天他拒绝了病人,而和儿子去跑步,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他变得不可捉摸、急躁,最终决定暂停自己的工作。

影片对“爸爸”的四个病人分别做了简单的交代,到了后来,我觉得“爸爸”自己也变成了病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只是这个电影通过“爸爸”的视角去看他们的故事,但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可以是主角,而“爸爸”是配角。但不管怎么变换,“爸爸”和他们都有自己心里的结。通过这样奇妙的方式,忧虑感呈发散状四散弥漫。

对于情节极简的电影,真实感和细腻的心里描摹往往是它的生命线。把自己放入电影里,你发现你会做出和主人公同样的反应。电影带给人们两种可能:一是去活另一种生活,在短暂的120分钟里经历自己一生都无法经历的事情,有着强烈的戏剧感。二是去活同一种生活,在这同一种生活里,和电影中的人物进行交流,或许是互相安慰,也可能是在不断争执。后者的难度会更大些,导演生活总比导演戏剧要来得不易,因为人人都经历过生活,却不是人人都能亲历戏剧。

影片的最后,一家人开始走出阴霾,海滩上,他们各自走着,似乎各自揣着心事,却又面露释然的微笑。

还是要惊呼下这种表述方式,用直指内心的情感力量,去串起一部电影。没有一个花哨的镜头,照样把我深深打动。生活即艺术。

0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九位。

 3 ) 时间,只是经过,不曾停留。

It is love , not time ,cure the wound .

决定写点什么,不过是一念。最近日子过得混沌。乱七八糟看了一些东西。觉得自己需要补充一些养料。需要多一点思考。写下来,只言片语。只是做个记号。为自己。

节奏不急不缓的片子。最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其实根本不在乎一个故事本身,甚至并不期待一个传奇的离奇的动人的故事,更愿意跟随尽头,看着时间流过就好。想起贾樟柯在一次访谈里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的可能是关于拍电影。

关于丧失。关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关于伤痛。关于慰藉和治愈。
并不复杂不新鲜的故事,但是不同的导演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我来说,这样正好。我不要在影片的开始就被迫经受一个巨大的震颤,不要看着他们面对他们的伤痛手足无措,不要儿子的秘密女友突然打破某种生活,即使那生活状态似乎,不好。
就这样,看时间静静流淌,他们温暖,相亲相爱,然后某个偶然,失去,伤痛,面对那伤痛。
我经历苍白,难以设想自己经历类似的经历要如何承受,甚至会孩子气般地拒绝那样的情节设置——在很多的不成熟的孩子写的不成熟的小说里。
然而,我愿意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4 ) 生命之轻与悲伤之重

还记得高二那个柳絮飞扬的午后,你捧着小说问我,生命不能承受的为什么是“轻”而不是“重”呢?我含含糊糊的试图解释:“因为把生命看得重的是我们自己,其实她是很轻飘的东西,比如那些交通意外,人说没就没了,不管别人对他的爱有多深多重,就那么没了,轻的像一阵风。”

你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其实我也一样。

那时生活单纯的几乎等于还没有开始,我们习惯从电影,小说里寻找答案。就是从电影里看到,死亡可以战胜时间,拯救英雄暮年,美人垂老的失落。可以把生命定格在最美的瞬间。

“我要像樱花一样,死在生命最绚烂的一刻。”

“告别青春,否则死于含苞待放的时候。”

“她死了,她永远17岁。当我们老去,苟延残喘的活着,她永远年轻,美丽。”

这样的独白让我一度心跳过速。对死的意象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迷恋。

 

时间到了大一,一次夜谈会上,不知怎么说到了死,大家调侃着计划各自理想的死法,有人说大笑而亡,有人说吃完全世界的美食倒地撑死。就在几个人胡说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直沉默的阿乐忽然一字一句的说:你们现在能这样谈论死是因为你们认为死离你们很遥远。(我清楚的记的每一个字)。说完阿乐放声大哭。接下来的寂静我永远难忘。

后来我们得知阿乐的父亲是修理电器时不慎触电亡故的,就在阿乐高考前不久。

大二,我经历了长大后第一次亲人的离去。

然后是第二次。

死亡在我的生活中显现了它的力量。

许多想法变了。生活不同与电影,电影中的死亡经常是为了烘托别的事物:残酷的青春,永恒的爱情,男人的友谊,野蛮的政治,命运的无常,如此种种。借助死亡的升华,这些主题得以圆满的诠释,让你激动感伤热血沸腾唏嘘不止念念不忘。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的死亡。

就像电影儿子的房间里描述的。普通的死亡,不是要证明青春的残酷,或是为爱情牺牲。就是死了,潜水事故。除了终止一个生命,让家人陷入无尽悲哀,没有别的意义。

这个片子甚至谈不上一个故事。只是平静的描述了一个家庭经历小儿子的意外死亡的前后生活,他们所陷入和走出的悲哀。

看影片的前半部时有些疑惑,导演为何不厌其烦的表现父亲为病人做咨询的情节,后来明白,一是突出心理医生的身份,因为按照一般的逻辑,心理医生应该比普通人容易面对死亡,调节自己、引导妻子女儿走出悲伤。事实上,他反而是最固执的一个,事后到潜水用品柜台询问设备的使用方法;不停假设自己如果没有出诊而是陪着儿子会怎样;小孩子一样天真的期待时光倒流......

二是与儿子死后的对比。以前飞快记录的钢笔现在静静的握在手里成了道具,以前仔细倾听又置身事外的职业表情现在变得游离茫然而感伤,有一次因为病人提到孩子,父亲更是禁不住失声痛哭。

正如挪威森林里所写:“当你真的面对死亡,无论谙熟怎样的真理,也无以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

死亡绝对不像我从前所想的那样简单——类似终曲的仪式,辉煌,凄美。字幕升起的时候,生活还要继续。对于生者,这仅仅是痛苦的开始。也别指望拥有回忆能缓解悲伤,彼时的追忆只会突显此时的空白。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里写,男人女人互相深爱,女人死了,有人给监狱里的男人送来毒药,男人思索了很久,没有吃,他想,她已经死了,一半的记忆也没有了,如果我也死,所有记忆都将不复存在,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小说在这里结束。我们为此感动,因为男人选择了在回忆里悲伤的活着,那绵长隐忍的悲伤之重会像雨水渗入土地一样渗入他的生活,每一分,每一秒;浸透他的身体,血液和骨髓。隐隐作痛,直到永远。

 

人啊,你当自救。罗曼罗兰这样说。

如果不愿悲伤的活着,自救的方法不是忘却。是敞开的心灵与给予爱的能力。

儿子死前不久邂逅的女孩子,一个失去可能的未知女友,寄来一封情书,给哀痛的父母心里掀起波澜。父亲想给女孩回信又不知如何下笔,母亲忍不住打电话说明一切。

当女孩子突然造访,她带来了儿子寄给她的照片,还有新的男友。父亲和母亲心中酸涩但仍然充满爱意的接待了她。女孩子计划搭顺风车去法国旅行,一家人于是开车送他们到边境,是深夜,半天没有车经过,父亲决定再送他们一程。就这样,睡梦中的孩子们一直被送到法国。清晨的时候,他们微笑道别。

边境,自己的女儿醒来后大叫,我被你们带到了什么鬼地方?我今天还有篮球训练!父亲用法语说了句早安,一家人都笑了。在异国的海滨,儿子死后,他们第一次露出笑容。生活在明朗的清晨中继续,海鸥在不远处飞翔。

 

“面对死亡,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我试图总结这部影片带给我的东西:死亡对生者的影响如此之大,生命之轻、悲伤之重,无法承受,又必须承受。敞开心灵无私的施与爱,也许是挣脱悲哀的唯一方法。然而,那句话还没完:“......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

 

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而且成功的把简单转化成力量。

印象极深的是片中叙述亲人与遗体告别时整个钉棺木的过程,详尽的展示了第一层棺盖电焊,第二层敲入钉子的每一个动作,细节。最可以煽情的地方却没有鲜花,没有音乐。只有冰冷的敲击和哀痛的哭泣。从此生死隔绝两茫茫。生活就是这样。

接近尾声时,父亲到唱片店寻找儿子喜欢的CD,一只忧伤纯美的英文歌响起,结尾处海鸥飞翔时歌声重现。虽然算是明亮的结尾,那音乐却让你感觉,关于死者的悲伤在空气里潜伏着,永不会逝去。

 

过了一个黑夜,电影里的画面和音乐仍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我忽然想起了那个遥远的午后,你的问题。于是想要写点什么。

还好此时窗外的阳光如此耀眼,一些沉重的字眼被晃到了视线之外,就好像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

 5 ) 时光在蔓延

      生命的历程仿佛一扇扇不断开启的门,喜怒哀乐过后,最终进入一个没有门可再次开启的房间,幽闭在一个不可知的境遇里。可在这个时候,会有一扇窗户开启,让爱过的人知道,只有还有一丝希望和自信存在,救赎便有可能。


    依稀记得,曾经看过《儿子的房间》这部影片,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只看了点点,却没有看完。上周在MSN上,一个朋友给我留言:“请你无论如何,去看《儿子的房间》!”所以我找到了这部影片,在星期天一抹茶香的陪伴下,重温了一下。
    生活中的人,观影大抵上是为了寻找一种异乎寻常的情感体验——那些在现实中永远无法体味到的——生死相随的爱情,传奇惊险的经历,如果是这样,《儿子的房间》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一个看似杂乱,零碎,甚至没有完整情节的故事,很容易让人失去观看的耐心,但正是这样一部有着明显写实风格的影片,却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热泪盈眶。
看过太多的电影,看过太多电影中的“死亡”,但它们更多是为了衬托其他的事物,比如描述青春的残酷,命运的无常,政治的阴险等,借以深化主题。但事实上,我们都是普通人,见到最多的却是最为平凡的死亡。
   《儿子的房间》描述的正是这样一桩普通的死亡,很简单的一个事故——潜水意外终止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让家人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悲哀之中。很多人甚至会说,这部片子充其量只能算是生活的片段——一个家庭经历小儿子意外死亡的前后生活,他们陷入和走出的悲恸而已,但这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导演旨在通过一个曾经完美和睦的家庭因痛失儿子而陷入人生困惑,让我们重新思索人在接受无法挽回的事实面前所应秉持的人生态度。因此,整部影片有了真实的可信性,包含着人性的温暖。
   调皮的小儿子失去了,那个位于走廊尽头的儿子的房间的灯永远灭了,一家人生活的热情也随之失去了光芒:母亲对于一切有关儿子的东西都变得格外敏感,这些反而让看似柔弱的姐姐第一个勇敢地从悲伤中走出来,试图去抚平父母的创伤。可是受折磨最深的还是父亲乔瓦尼,他不止一次地假设自己那天早晨没有去出诊,而是和儿子去跑步,那么儿子就不会溺水而亡;面对着自己的病人时,他一遍遍失声痛哭。这个冷静智慧,留着大胡子的男人,被灾难压垮了。他不能再平静地倾听病人的痛苦,不再与妻子同床共枕,他关闭了诊所,深深的自责将这位心理医生变成了一个病人。
    一切都会过去,生活毕竟还要继续。这是一个朴实的道理,我们大家都明白,只是要静静地看着,乔瓦尼一家要怎样从深渊中走出。
   一个月后,母亲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的写给儿子的情书,那是一个叫安妮的女孩——这个曾经爱过自己儿子的女孩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幸福,她极力想从这里发现一些儿子的影子。父亲也因此激动不已,他试图写信告诉安妮儿子的死讯,可是几次动笔皆因泪水而收场。
    姐姐明白母亲的想法,她找到了最初拒绝与母亲相见的安妮,用她的方式将母亲的心愿传达给那个女孩——于是在不经意的一天,安妮带着儿子的照片出现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当安妮告诉夫妇俩自己准备搭车和一个男孩去法国旅游时,夫妇俩本想送他们去附近的加油站搭车,可是夜里的车是那样少,于是载着他们划过意大利这座沿海的小城的夜色。天明时,车窗外飘扬着法国的国旗。
   也正是这个亲切的女孩子,给了一家人重新走在一起的理由。夜色里,父母回头看到三个在车里睡着了的孩子,他们彼此会心地笑了,仿佛他们的儿子也坐在其中。
    看着电影的前半部分我颇有些疑惑,导演为何不厌其烦的表现父亲为病人做心理疏导的细节,后来才明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心理医生的身份,也许按照一般的逻辑,心理医生应该比普通人更容易面对死亡,更容易放弃悲伤,引导妻女走出心灵的阴霾,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正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所说:“当你真的面对死亡时,无论谙熟怎样的真理,也无以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
    所爱之人的死亡不是寻常的悲哀,死去的人没有痛苦,对生者而言,生活还要继续,一切仅仅是痛苦的开始。如果说,时间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忘记一切,那只是在自欺欺人,有时,对逝去的人或物的追忆会强化我们的记忆,因此悲伤的程度会更加宽广。因此说,如果不愿悲伤地活着,自救的办法不是忘却,而是敞开心灵,给予更多的人更多的爱。电影的结局就给出了我们类似的答案。
    影片结尾,全家人连夜送女孩和她的朋友到法国边境,女孩向他们挥手告别。这是电影并没有故作姿态或刻意拔高,依旧用一个淡然的松散构图作为结束。父亲,妻子,女儿在海边的沙滩上各自零落地走着,妻子和女儿向着大海,父亲低头在沙滩上踱步,地中海的潮水轻荡,阳光温柔地泄在他们身上,倾听他们的心事,晾晒他们的忧伤。空白永不会消失,裂痕永远存在,但爱总会执着而温存地从心底泛起;不会有持久的快乐,也不会有不变的痛苦。创痛被潮水轻轻抹去,沉淀下来的泪与笑容让人深深感动。就是这样的电影,质朴宁静;就是这样的生活,执拗的伤痛和淡淡的温馨,让人驻足并全情投入。
    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并且成功地将简单转化为力量。蔓延的时光的力量将这部电影变成一只柔婉的安魂曲。

 6 ) By This River

当整个影片行进到只剩下悠缓的尾声,Giovanni, Paola和Irene站在意法交界的海域,曙光里静静地躺着旷然无际的蓝,生命中的最爱莫如那首无意谓叹的歌,轻飘如是。

By this river,我站在这里,你站在这里,我们站在这里。是什么如此沉重,从我生命的每一个隙缝里一直沉淀下去,down, down, down。

也许那天他没有痴人一般跑去看那个病人,也许那天他没肯让Andrea独自去潜水,也许......但世间并没有如许多的也许。无法倒流的时光,如同无法挽回的记忆,在他身上刻下四个字:支离破碎。

那些破碎的痕迹,选择在同一时刻浮现出来。咖啡杯有树根般的裂痕,几案有着粗糙的起伏,就连心爱的茶壶,那几乎完美的茶壶,也是摔过了再补的。

上帝说,如果事先做好了被强盗哄劫的预备,便是有小偷来,也不用担惊受怕。
但这样的句子多么的空洞无物。
远不如那懵懂的少女细腻的情书来的真实动人。
至少她记得,那一天,Andrea穿着怎样的衣服,怎样地笑,背后是怎样的音乐。

不堤防地,她来了,天真的脸庞里有一种自矜的早熟。她说想看看Andrea的房间,那个,曾经被Andrea快乐地描述过的房间。
然而她终究是路过,要和楼下静静等候的男孩去旅行。
Paola望着她的神情,仿佛要从这个小小的女孩身上,挤出来有关Andrea的每一粒鲜活的讯息。但也许女孩已经有了她小小的男友,却不再是Andrea.

他独自去游乐场,喧嚣的少年们挂着满足的笑。夜风吹过他的脖颈,他站在晃荡的铁匣里,每一次的上升和下坠都有一种拽动人心的力度,噤叽不已。
他独自去晨跑,海风里每一步落脚都有着两个人的分量。Andrea, 他却在哪里?
他独自去儿子最常去的音像店,要给儿子买一份礼物。店主挑了最好的音乐给他,那首ByThis River. 一切如此遥远亦如此贴近,仿佛是儿子那安静羞涩的灵魂,坐在深不可测的河岸,与他对望。

他无法继续心理医生的工作,因为那个愚蠢的缘起,他不能不深深陷入自责。他无法从周而复始的悲痛里自拔,他只好对所有病人说再见。哪怕他令到他们哭,他们怒,他们窘迫,他们期待。但这些都是别人的事情了,从现在开始要面对自己。

海浪轻涌,从睡梦中苏醒的Irene狠狠地抱怨她的篮球赛。Giovanni和Paola看住唯一的女儿,不自禁地笑了。Andrea的缥缈苍茫和Irene的现实坦率,在无涯际的海蓝之上,渐渐交汇为一首喑哑的歌,渐沉,渐沉,落到心底处最靠近天堂的尘埃上。

Nanni Moretti "La Stanza del Figlio" (《儿子的房间〉)

 短评

看不懂莫莱蒂是幸运的,因为你没经历过家庭的分崩离析。看得懂莫莱蒂同样也是幸运的,因为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人能百分之百理解你。电影手册谓之私人影片的普适性。《儿子的房间》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如彩照般逼真得无以复加的细节,其间五味,让人无比动容。配乐!配乐!配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深切的痛不是撕心裂肺,它蕴藏在平静的外表之下。生命的失去有时候突然得像夏季午后的雨,而给亲人留下的伤痛却像胎记一般一生都无法抹去。

9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Mi mancherai, se te ne vai...朴实的爱与思念。这片子一拖就拖了5年左右,现在终于完整了。

13分钟前
  • Hao
  • 推荐

自然主义杰作。哭泣是沉痛的哀悼,沉默是深情的想念,从伊始的晨跑轻轻跟随,到终了的踱步目送远行,摄影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主观行动,只充当着一扇无所企图的窗口,调度之简,注视却愈加真切,静水流深,耐人寻味。

18分钟前
  • 蓝猫白猫
  • 推荐

情真意切,优美哀伤

2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真情实意,生活的滋味,被他们的眼泪引起悲伤的情绪,因他们的相视而笑而情不自禁的微笑。或许时间缓缓的经过还来不及将我们的悲伤的冲散,但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却足以让我们坚强起来,微笑着面对明天的生活。

2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看之前以为会像肯洛奇,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去掉看待金棕榈的有色眼镜后还是挺触动人的

27分钟前
  • 顗礼
  • 推荐

初看时的平淡很不理解中年丧子的阵痛何以表达得如此抽离客观,慢慢脑子里拉了一遍,渐渐看到了淳朴来自于生活本身的恬淡,少了戏剧化因果,却多了很多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气息均匀平缓地吞吐,才能看见最纯粹蕴藏的坚忍和美好。最后一家三口在海边信步游走,音乐响起,回忆便这样被旋律带起久久不平静。

32分钟前
  • Nortown
  • 还行

空白永不会消失,裂痕永远会在,但爱总会执著而温存地从心底泛起;不会有持久的欢乐,也不会有不变的痛苦,创痛被潮水轻轻抹去,沉淀下来的泪与笑都让人深深地怀恋和感动。就是这样的电影,质朴,宁静;就是这样的生活

3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知道儿子短短的一生里面有过青涩的爱苗,很重要。所以最后父亲阻止了母亲探问女孩和陪同来的男孩是不是一对。细腻而厚重。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7.14 爱不曾消逝,但要找一种新的方式将它继续却是难事。那个女孩仿佛一个天使,证明他的存在证明他的鲜活,把自责的父亲失落的母亲痛苦的女儿又重新聚合在一起,找回继续生活的信念。还原普通人的生活,幸福也好悲痛也好,看的时候才有真实的感觉,然后更确信地信仰生活。

46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真实而细腻的反应了儿子意外身亡之后整个家庭的变化,最后静静的天空,是无法言喻的释怀

48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Brian Eno《By This River》

51分钟前
  • 朴九月
  • 推荐

失去亲人的痛苦,如同在口袋里放了一块石头。时间流逝,它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渐渐忘记它的存在。但是有一天,你把手伸进口袋,才发现,原来它一直都在。

53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2015年父亲节得知此片,观影不果;而后资料馆放映时,和力聊到此片,曾表示想在2016年父亲节观影,好在今天22点左右突然想起这茬,最终才得以如愿看了这部《儿子的房间》。-6188

5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并非是对电影的指摘,只是它过于平淡,平淡到情节和气氛被弱化,拍摄技巧上的特色也难以察觉.尤其是与之后的《孩子》相比确实不突出,唯一让人有印象的却是这张温暖的海报.

58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结尾的处理,妙而且轻。大多影片解决矛盾的方法都是一场变故,突然,尖锐,深刻且戏剧化。《儿子的房间》则貌似只是一记擦边球,在原有基础上稍稍再走远一步,相当于重演一个推理假设,一切化学变化即已生成,你很难说清那是什么,却不得不承认,生活就是如此。

1小时前
  • 狄飞惊
  • 推荐

劳拉·莫兰特,1956生人,时年四十五岁左右,与片中母亲的角色年龄是比较吻合的,可由于天生面嫩加上保养有术,看起来与其女实在很像是姐妹俩……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心理医生的设定很加分。现实对浮在空中的理论/渐趋麻木的工作造成冲击,类似《将来的事》。最后一镜归于他者主观,很美:“我重新意识到我只是你的观众。”

1小时前
  • Ocap
  • 推荐

有两种痛苦是科学、理智乃至宗教都难以短时间消弭的——爱情的挫败和死亡的降临。这也是莫莱蒂将主角身份设定为心理医生、以及描写讲道与圣餐式的缘由罢。拍得举重若轻,细腻婉转,实属佳作。不过绝对配不上金棕榈,特别是与同年主竞赛的[穆赫兰道]相比。PS:破碎的碗壶,如往昔般无法弥补。(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