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怒

HD中字

主演:塞缪尔·勒·比汉,余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狂怒 剧照 NO.1狂怒 剧照 NO.2狂怒 剧照 NO.3狂怒 剧照 NO.4狂怒 剧照 NO.5狂怒 剧照 NO.6狂怒 剧照 NO.13狂怒 剧照 NO.14狂怒 剧照 NO.15狂怒 剧照 NO.16狂怒 剧照 NO.17狂怒 剧照 NO.18狂怒 剧照 NO.19狂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究竟是结束,还是又一次残酷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这个时期的故事,主线从坦克小队的几个人展开,不同的环境背景造成他们不同的性格,在这次持久的战役里把他们“被迫”磨合在了一起。尤其是“新人”打字员。男主用几乎折磨的方式让这位新兵蛋子能够迅速适应即将发生的残酷、、、这时我们深刻体会的是这不是结束、、、是开始!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适应战争的残酷,适者生存的法则、、、、不战就是死!战争场面用血淋淋的画面直观告诉我们这一切!有人说这部戏通篇表达的不清楚、、、其实战争不论从哪一面剖析最后的结论是不是一定能给一个是与否呢?美国兵、、德国人、、、都是战争里的小小缩影,你如果想细细品味这段残酷的历史痕迹,还是值得一看的! 战场上也没有对错,只有必须与否。

 2 ) 真坦克无双

身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党卫军。在已经被美军打烂了的德国土地上这么高调的骑着骏马优雅的闲逛,这位军爷实在艺高人胆大。然后布拉德皮带就突然跳出来把他一脚踢下地,卑鄙真卑鄙。

这位美国老兵因为久经沙场而被称为战场把鼻。他基本上是带着《无耻混蛋》里的设定来的,对于杀纳粹这件事有着极高的热情,工作休闲宰一个,健康娱乐宰一个,朋友聚会宰一个,游山玩水宰一个。像等待坦克维修这种时候,再没有比手刃个把党卫军更合适的消磨时间方式了。以他为首的五人小组共同操作着一辆名为尼克弗瑞的坦克。把鼻手下的成员有因为围观擎天柱和威震天对射多年而领悟打炮奥义、现在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的圣经哥,因为跟把鼻同样是杀僵尸爱好者而且汽修技术一级棒而被招募进来的特拉维斯,还有负责活跃气氛但是不爱讲普通话因此遭受把鼻训斥的墨西哥人戈多。坦克修好重新上路后,他们又在军营里招到了新手副驾驶诺曼,组好了一个五人黑。

诺曼是个才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兵,在从事打字员工作时因为灵活的手指而受到注意,被派到把鼻的坦克上学打枪,据说试学一月不收任何费用。读书人出身的诺曼开始并不能适应坦克里糟糕的生活环境,不过吐哇吐哇的也就习惯了。真正棘手的是,在战斗发生时需要他打枪了,缺乏作战经验的他手指反而变得迟钝起来,险些连累到队友。鉴于他的这种情况,把鼻决定亲自调教他。于是接下来的行程变成了少年诺曼的破处漂流。

抓个鬼鬼祟祟的纳粹士兵来,让诺曼从后面对他来一发,这只是刚立个投名状而已。没有太多杀人经验的诺曼显然因为这件事受了不小的刺激。意识到自己太严厉的把鼻,非常关注青少年今天怎~么不~开心这件事,决定带他去镇上开心一下。在居民楼里他们成功找到了花姑娘。虽然刚闯进来时表现得凶神恶煞了一点,但毕竟也是秉持公理正义的王师,就算是劫个色也不能像一般的淫贼一样粗鲁。诺曼充分展示了自己文艺的一面,用灵活的手指配合现场道具赢得了少女的好感。接下来两人到卧室里去随便看了看手相然触发关键剧情。身为一代男神的布拉德皮带在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之后就呵呵去洗澡了。

在少女那儿补充好了HP而精神焕发的诺曼出来跟把鼻一起用餐。整理的干干净净的把鼻坐在餐桌前读着报纸,看上去就像个普通的中产阶级老爸早上临上班前的样子。可惜这幅宁静的画面很快被闯入的三个队友打破。打扮的好像卓别林的戈多,还有圣经哥、特拉维斯他们,虽然刚刚也在别处补充过HP了,但显然还意犹未尽,进屋之后明示暗示,强烈要求应该共了个产。难得从残酷战场生活中偷得半日闲的把鼻自然不愿意眼前来之不易的片刻平静被破坏,饭桌上的气氛变得剑拔弩张起来。这时警报响起,把鼻只能带着手下们整装出发。他们前脚走出居民楼,后脚楼就被纳粹给炸了。显然,这些纳粹军人相信比起直接炸这些美国大兵,迂回一下去炸自己的同胞平民然后帮敌军增长士气和怒气值是一种更有效的战术。

这种措施在接下来的打老虎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本唯唯诺诺的小鲜肉诺曼因为丧失了刚交的女朋友而变得愤怒且生猛,与所驾驶坦克的名字总算相得益彰。面对强悍霸道的虎式坦克,一同行动的其他几辆盟军坦克都迅速被轰至渣。这样逆天的对手,恐怕也只有蓝翔的挖掘机能与之一战。千钧一发之际,把鼻与队友们依靠风骚的走位,一步一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绕到虎式坦克后方,结结实实干了它一炮,险胜大Boss。面对着作鸟兽散的纳粹士兵,诺曼端起枪射了个痛快。他从小鲜肉到纯爷们的变化令队友们欣喜。

消灭虎式坦克以后,他们又来到了第二座城市。比起爱给人看手相的诺曼,显然德国人更精通占卜之道,算好了主角们好死不死一定会踩中道路中间的那唯一一颗限量版地雷。履带被炸断,一时无法继续往前摩擦,把鼻等人于是索性在这安营扎寨,反正他们的任务本来也是守住十字路口。

性格粗鲁的特拉维斯主动向诺曼示好,希望冰释前嫌。他这番效力约等于“等仗打完了我就回老家结婚”的话,让我产生一丝不祥的预感。只是万万没想到,他在给自己插死亡旗的时候也顺手把队友们的给插了。

巴顿将军说,军人的最理想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射杀。战争即将结束,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上的把鼻未必没有过迷惘。每当有手下问把鼻我们去哪儿这种问题时,他总会回答要带大家回家。其实他所指的家从来都是这个名叫Fury的陪伴自己多年的大铁盒子。它摩擦到哪,哪就是家。

诺曼前来报告一大波敌军正在靠近,把鼻看了下时间,表示差不多了,电影不宜拍得太长,要不我们就死这儿吧。队友们纷纷表示赞同。于是他们开始为五个人加一辆不能动的坦克对三百敌军这样一场必败的战斗做起了准备。

敌人如潮水一般沿着主角们的炮口、枪口的方向涌来。开了挂的主角们如砍瓜切菜,杀敌数不断刷新。过了一阵,被虐爽了的反派们也看时间差不多了,这才拿出反坦克火箭、狙击手、手榴弹等等一些比较像样的手段来对付主角们。把鼻和战友们纷纷战死,只有最年轻的诺曼得以逃生。他好不容易钻出坦克,却不幸跟敌人的手电筒光撞个正着。机智的诺曼举起双手放在脑袋旁边,发动特异功能,心里默念“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成功躲过了追杀。

第二天一早敌人走后,诺曼又爬回了坦克,结果看到本应被手榴弹炸的血肉模糊的把鼻的尸体居然完好无损,一如既往的帅,忧郁的眼神,稀虚的胡渣子,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那样出众。会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手榴弹没爆炸,当时砸脑袋上了;要么是他注射了超级士兵血清之类的会让人变得脑腻好体腻好的东西。从他身中数枪仍然不皱眉不出汗力战不退的神勇表现来看,后一种情况也不是没可能。再加上他用匕首时那套与美国队长的入♂室大弟子吧唧看上去非常相似的神乎其技的刀法,更增加了我对这种猜想的信心。说不定把他埋在天寒地冻的德国一段时间以后美国人反应过来,再回来挖他抢救一下又能满血复活。

-------------------------------------------------------------------------------------------------------

我得首先感谢一下好基友孙师傅在看完影片后对我进行的一些关于军事常识和相关历史背景的安利工作。我本人对这一块的知识非常缺乏,主要因为年轻时不太爱看战争片,特别是二战题材的。那会儿脸盲症非常厉害,看这种一帮白人穿着一样的制服、有时还戴着一样的头盔的电影,根本分不清楚主要角色谁是谁,也就很难入戏了。这种症状现在没那么厉害了,于是今年看了两部,本片还有上半年的《盟军夺宝队》。再往前推几年,我能想起来的也就是《无耻混蛋》和《美国队长1》了。

豆瓣友邻Jace同学前两天跟我提到最近有部“神盾局前传”的电影。当时我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再看这电影的片名,才反应过来。也许本片主人公诺曼作为战争英雄荣归故里后把他与战友们的经历写了下来并出版成畅销书,刚好某个黑人士兵读到以后很受触动,便索性将自己姓氏改成了跟书中的坦克一样。再后来他们这个军旅世家出了个在军界政界都混得风生水起的后辈,官至神盾局局长。对于我们这种脑洞破的已经没法补救的人来说,就算只是一辆车和一个人之间勉强的同名之谊,也能促使我们从方方面面去找线索来把两个本来毫无关系的影视作品搅合到一起。除了上面我那些关于超级士兵血清和匕首战法的瞎扯淡以外,片中倒是真有一个镜头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美国队长》,就是迈克尔佩纳用身体阻隔即将爆破的手雷掩护战友那里。当年史蒂夫罗杰斯也是凭借同样的动作给菲利普斯上校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他被定为超级士兵计划首个实验体过程中的一项比较关键的考验。

作为负责活跃气氛的角色,迈克尔佩纳扮演的戈多比较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呆萌的形象加上风骚的口音,就算不给他刻意安排搞笑戏份,他都会自动成为亮点,更不要提还有他头戴礼帽、手拿文明棍、像个中年猥琐版大号企鹅一样粉墨登场这种恶意卖萌的桥段。影片一开始布拉德皮带跟他关于规范语言的那段对话,又是作为美国精英阶层的白人的自黑。按照墨西哥裔的繁殖速度,估计再过几十年的战争片里,相关戏份就该改成如下情况了:一名墨西哥裔军官训斥手下道:“不要说英语!这儿是美军坦克,应该说西班牙语。要说英语去隔壁英军坦克说去!”

我记得这电影早期宣传时一直主打双主角,并且是以希亚拉博夫为诺曼扮演者的。可能当时消息不准确,也可能因为别的因素希亚拉博夫被换掉了。罗根勒曼塑造的诺曼算是不过不失。这种角色本来也不太容易出彩。上半年还看过一部他演的《诺亚方舟》,虽然都是带有点猪队友性质的角色,但比起当时的火腿君来,本片的诺曼已经可爱多了。与贯穿全片的诺曼形成对比的是,希亚拉博夫如今扮演的圣经哥是全片存在感最低的角色。虽然五个主人公都是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但相比之下圣经哥的台词和戏份确实都比较少,给人感觉比较淡。不过这种淡的感觉也正是圣经哥这个角色所需要的。在这个五人小队中,他是最温柔的一个。而这种温柔又与他炮手的身份形成反差。放弃诺曼而选择圣经哥是个很聪明的决定,也是一个演员对自己负责的体现。如果是希亚拉博夫来演诺曼,那说不定我们看到的会是又一个变形金刚三部曲里的山姆,照这么下去希亚拉博夫就得当一辈子童星了。现在这个成熟温柔又会打炮的安静的美男子显然更让人耳目一新。

经常接到一些温和的批评,说我臭不要脸、三观不正,把本来很直的电影都给看弯了,还企图毁别人的三观。不过今天我得先为自己申辩一下,我是真的不带一丝杂念严肃的去看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片的。但是…我还是想问一句,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看到最后希亚拉博夫给布拉德皮带包扎伤口那一段联想到了《赤壁》里的林志玲和梁朝伟?我真不是故意的。可是那个镜头的角度就让我觉得很暧昧。而且两个人还深情对望了有少说三秒钟。你说包扎你就好好包扎,你跟人对视干嘛。两个人的眼睛又都很大很亮,在那个微微倾斜的视角下看着确实是火花四溅的(我觉得我还是挺有节操的,另外一个带“四”字的成语我就没用)。

作为一个对二战题材不是特别感冒的观众,这部电影的关注点就在于男主角布拉德皮特。关注他的原因就跟关注莱昂纳多一样,因为他们在挑选剧本时表现出来的敬业态度。然而布拉德皮特的情况跟莱昂纳多又不尽相同。莱昂纳多接的戏是所有人都能一眼就看出来的好戏,即便获不了奥斯卡,也必然是年度话题之作。这有点像是买股票时选所谓白马股或蓝筹股。而布拉德皮特似乎常常是有意识的去发掘一些黑马,会跟名气远不如自己的导演合作。这也跟两个人对自己的不同定位有关。莱奥纳多还是以演戏为主业,不斩金人誓不还;而布拉德皮特现在则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片上,至于演员事业,每年主演个一两部电影保持一下自己适当的曝光度就可以了。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以偶像姿态出道的演员要获得演技上的认可更加困难。早就看清这一点的布拉德皮特对于获得演员奖项也没那么执着了。其实以他们这辈人的丰富经验,要应付大部分电影的表演任务都绰绰有余了。再继续往磨练演技这件事上投入成本,所获的边际收益只会越来越低。正是明白了这一点,布拉德皮特才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制片人这个身份上来。自己得不了奥斯卡,投资的电影能得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而自己投资的电影获奖后凭借奥斯卡的光环帮自己赚的盆满钵盈更是非常解气。我最欣赏布拉德皮特的就是他这种闷声发大财的精明头脑与商人思维。

影片试图探讨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这方面的表现虽然贯穿全片,但也算是点到即止,没有为了突出反战主题而过分矫情化,没有自绝于屌丝屁民,总算接地气,关照到了大量像我一样的男性观众看热闹的刚性需求。片中的交战戏份拍的节奏明快,连我这种不习惯看战争片的观众都体验到了极强的代入感。对于战场残酷的直接表现比如爆头、燃烧等镜头也正对我这种三俗观众的恶趣味。本片的视觉效果非常有特点,机枪射出的子弹被拍的像一道道激光束,而且两个阵营的颜色还是不一样的,一边红一边绿,于是双方交火时看起来就像是西斯武士和绝地武士在比剑。不过作为一部以坦克为主角的电影,似乎把虎式坦克作为最终Boss压轴出场更符合人们的期待。如今的这场大决战其实拍的有点莫名其妙,还很有点抗日神剧的味道。不过对我这种没什么追求的观众来说,打得过瘾就好。我们的抗日神剧,要是也能从博物馆里开这么几辆坦克出来,而不是拿国产网游的水平去做个假的不得了的CG(这已经算是比较有追求的了),那观众骂得也会轻一点。

导演David Ayer的名字在豆瓣上被以一种卖萌的方式给音译过来了,感觉就像是有人念这个名字念到一半突然脑袋上挨了一棍子,疼得叫了出来:大卫…哎呀…

--------------------------------------------------------------------------------------------------------

补充一个Jace(http://movie.douban.com/people/49879733/)版的彩蛋:

Wardaddy没有被手榴弹炸死,只是被炸瞎了一只眼,并且因为多年争战身心俱疲而有了早衰的迹象,两鬓斑白。二战结束后他染上了吸烟的恶习,走到哪都不忘抽一口。后来为了戒烟,时刻告诫自己摆脱对尼古丁的依赖,便给自己改了名;又为了纪念自己在二战时的座驾顺便把姓也改了。他在平行宇宙中的分身则以一个黑人大光头的形象活跃着。

 3 ) 闯关RPG书写战火兄弟情

   《狂怒》这部电影放在今日,可以称得上是稀有动物了。

商业市场中的稀有战争片

    二战题材的电影如今的全球电影市场上比较罕见,早已失去了好莱坞黄金时期规模扛鼎的地位在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几乎重新定义了二战电影之后,随后的战争题材作品几乎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加之商业化市场的迅速发展,有时候观众看战争片的主要目的在于视觉场面,如今单元注重视觉场面的电影实在太多了,致使二战电影CG化难以表现,逐渐成为了边缘题材。北美HBO的迷你剧《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耗资巨大,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小荧屏上,但在主流院线方面二战电影几乎踪迹不见,仅有的个例也只是《硫磺岛家书》中的独特角度和《无耻的混蛋》这类不走寻常路的戏说题材,倒是欧洲方面虽然二战电影数量下降,但《兵临城下》、《漫长的婚约》等片代表了欧洲派二战片量少而精,尤其是俄罗斯,《决战要塞》、《古墓迷途》、《边疆》都是一流的战争片,只是去年的《斯大林格勒》过于矫情,有失水准。


    然而作为一部描述坦克兵的电影,就更加少见了。一般来说,战争片中涉及到陆战,就必然少不了陆战霸王——坦克的出现,但坦克很少作为主角,考虑到其作战功能,大多是作为本方的支援型力量或敌方的BOSS出现。试想一场阵地战或巷战中,当一辆坦克出现会瞬间扭转双方的局势,因此坦克在战争电影中通常扮演了这样的角色。纵观影史,1965年由亨利•方达、查尔斯•布朗森 主演的《坦克大决战》算是少见的描写坦克大战的电影,将近40分钟的坦克大战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而1970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战略大作战》则别出心裁将目光聚焦在一小撮坦克兵身上,上演了一出战争中的黑色幽默喜剧。不得不提就是前苏联/俄罗斯的战争片,对于坦克大战的描写尤为突出,1985年那部《莫斯科保卫战》,政府动用了数千职业军人、坦克、飞机参与拍摄,气势恢宏,细节考究,若非前苏联意识形态浓重,本片绝对称得上是影史数一数二的战争片。还有2012年那部《白色虎式》,用意象化的手法包装战争片,片中幽灵一般的白色虎式坦克就像战争中罪恶的极端,在传统战争电影中显得尤为另类。



然而《狂怒》的出现,不仅是一部稀有的坦克战争片,更是一部在商业化市场中的战争电影,显得极为可贵。

做任务,打通关

    本片称得上是坦克版的《兄弟连》,何以见得?首先电影描述了一群坦克兵的战争日常,主角就是谢尔曼坦克的五人坦克乘员。跟《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史诗作品其实无非相比,因为坦克这种陆上火力霸主在电影中的支援型角色的定位问题,使得该片的视角有些局限性,因此无法像《拯救大兵瑞恩》那将一次行动作为任务从一而终,倒不如最大化发挥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将多次坦克任务整合在一起,这就像剧集《兄弟连》那样,分段式的任务行进,就像RPG游戏一样推进剧情。

    一般而言,这种表现方式说穿了就是没有故事主线,电影毕竟不是电视剧,这样作很容易让电影本身显得七零八落,剧情散碎,那么让我们看看本片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故事整合在一起。

   本片中,“狂怒”的主任务大概为两个,与一众坦克连(其实只有5辆)去帮助盟军拿下一个小镇,到达小镇后新任务是占领十字路口要塞保护盟军补给,而到达小镇后又接了一个支线任务,救援一处被困的步兵小分队;去往十字路口路上打副本,对方虎式坦克一挑四灭了仨,致使保卫要塞的任务升级成BOSS战,不愧是网游《坦克世界》赞助的电影。其实这样的故事要是换做别的导演未必能够驾驭好。可是导演大卫•阿耶就不同了。

奇葩导演的情义写真

   大卫•阿耶是一个奇怪的导演,因为他的作品有一大特点,没有故事。没错,从早期编剧的《反恐特警组》和《训练日》,到后来自编自导的《街头之王》、《警戒结束》,他的作品故事模式便是“做任务”,《反恐特警组》中团队特警保护人质的任务,《训练日》菜鸟第一次出任务的一夜各种是非,《警戒结束》中巡警搭档的各种做任务,总而言之,大卫•阿耶的剧本均是一个套路,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着主角的各种任务模式。

    这并不是说他的作品不好,而且在做任务的基础上,发挥出他的另一大特长——刻画人物,尤其是男性角色刻画(其作品中很少出现女性)。《反恐特警组》中主角与昔日队友的撕逼大战,《街头之王》中基努里维斯与帮派之间的纠葛,《训练日》里伊森霍克和丹泽尔华盛顿的对立关系,《警戒结束》中两位巡警的兄弟情。他的强大人物处理手法就是建立在剧本中看似很琐碎的任务上,并且一点一点积累出鲜明的人物刻画和角色之间的深刻关系,同时也让角色反作用于故事,让零碎的故事变得充实和紧张。这一点很像香港导演,比如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和《侠盗高飞》,还记得《警戒结束》催泪的兄弟情吗,正是由此而来。

   同样《狂怒》也是一样,坦克兄弟班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以菜鸟小兵为视角经过了大小的任务和情节之后,角色的鲜明刻画和人物之间的粘合度被一点一点建立起来,有了小兵罗根勒曼的成长,有了布拉德皮特与兄弟之间的友情刻画,也有了战争中人性的写照,乃至最后大战的戏份显得热血贲张。这种独特的故事模式叙事结构是导演大卫•阿耶特有的,换做旁人来执导并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预见他2016年的新作,DC漫画作品《自杀小队》也会是如此模式)。

   而整部电影中最见导演功力的则是一出与战争无关的戏份,就是在小镇中一队人马在德国女人家中那场戏。看似游离于电影整体故事之外,但故事张力却为整部影片中最棒的一幕。最初是布拉特皮特与罗根勒曼两人与德国姐妹之间的对手戏,对立的双方共处一室未知的故事发展在平静的外表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观众的心,随后更多角色的加入,这一幕是完全的舞台剧模式,一个在极端环境中的独立空间,多方势力的对弈,导演对节奏的掌握和每个角色所处的地位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刻画,令人紧张到极点。可以说正是经过了这一场戏之后,电影的人物关系完全确立,否则将大打折扣。

飞火流星的曳光弹

   电影的战争场面可以说是达到了好莱坞战争戏的标准,烟雾和火焰效果颇为养眼。格外突出的是两处:其一是音效,一次突如其来的伏击和遭遇战,炮弹飞过的声音和坦克内部嗡嗡的回音,电影音响效果的运用出类拔萃,其二便是曳光弹效果,很多观众不理解曳光弹,这里普及一下。在二战中由于没有雷达和夜视仪,在黑夜或者阴暗的场所里难以辨认敌军方向,因此曳光弹便派上用场。用尾部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通常装备于坦克炮塔的同轴机枪,为了修正弹道和指示敌军,黑夜中一束闪光的子弹,够协助射手于光源不足或黑暗中修正瞄准目标,当然自己的目标也暴露了,万事不能两全其美嘛。但造成一流的视觉效果这个方面确实值得肯定。
 
   然而遗憾之处也是有的,毕竟作为一部描写坦克兵的电影,没有火爆的坦克大战是说不过去的,可《狂怒》偏偏这方面毕竟欠缺。其实早已预料到,不是故事的问题,而是无法为电影中的坦克安排一个对手的原因。片中几辆谢尔曼打副本的场景想必观众印象深刻。

超级BOSS虎式坦克

   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二战陆战之王虎式坦克的威力,当年几乎是打遍欧洲无对手,是欧洲战场上的神话。1944年诺曼底登岸今后,盟军惶恐地发觉,本身设备的坦克没有一样是虎式坦克的对手,当年能跟虎式坦克交手的坦克,有的说是苏联的T34,但也只是以量取胜,T34以量产为傲,虎式曾经与T34完成了击毁34辆,损失两辆的战绩。当苏联人研制出能够抗衡虎式的T10“斯大林坦克”时,德国那边又出现了更加凶猛的虎王重型坦克。“虎式恐惧症”便是被神话的坦克传说,如果你在墙上画它,会把二战的盟军新兵给吓跑,足以见他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当时有人传言虎式甚至能够自动修复,那部《白色虎式》就是以此为原型打造。

   至于《狂怒》中的主角M4谢尔曼,就更不值一提了,美军曾戏称其为“铁罐头”,就是说其机动性差,装甲薄。用本片战争顾问的一句话来形容:谢尔曼跟虎式比起来,就是纸糊的。平均5辆谢尔曼才能击毁一辆虎式,唯一的机会还是活动到其面前近间隔攻击,而虎式一炮就可以将谢尔曼的炮塔掀掉,盟军也戏称其为“像虎式坦克脱帽敬礼”。电影那段围剿虎式的战斗完全还原了以上场景,近距离击毁虎式才是谢尔曼唯一的机会,足以看出该片在细节方面的考究。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的虎式坦克,是从英国Bovington坦克博物馆借出来的,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辆能够开动的虎式坦克,这一点尤为可贵,因为大部分同类坦克都在战争中被击毁了,当年《坦克大决战》中虎式坦克还是由M47巴顿坦克改装的。

与众不同的视角

  《狂怒》这部电影所叙述的主题,依然是战争电影的常态,残酷状态下的人性与情义,本片侧重于后者,导演发挥自己的长处将电影打造成为充满雄性荷尔蒙的铁血大片,兄弟情义在电影中得到很大空间的描述。而至于人性方面,电影的剧本很讨巧,选取了一个新兵为主视角,从侧面来反映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辉以及战争的罪恶,比如开场与结尾前后呼应的德国少年兵,一死一生的差别凸显战争的残酷。

   或许也想到了《后会无期》中那句著名台词:小孩才分利弊,成年人只看对错。本片也一样,在战争中,只要你是一名士兵,你看到的只有胜负关系。

 4 ) 自己记录一下印象很深的点(带剧透)

看得很认真,第一次想写一篇长影评。
故事主线其实很老套。

新人入伍,老人带领。一群讲义气的兄弟。睿智的老大,听话的队友,粗鲁却心眼好的队友和有信仰的队友。一起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舍身取义。

没有水平去剖析太多,但整个电影对细节和情节推动处理既自然又很分明。唯一想做的就是记录几个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细节。


坦克内部特写了胖子和死人的手hand in hand;我还以为是会很重口的基友之情。
死人抬走,皮特躲着伤心。
皮特看到德国战俘,完全不掩饰愤怒,让人一开始觉得暴躁主观。
Norman打扫坦克,坦克内部全景还是很有生活气息,虽然脏乱简陋,却有布置,书本,照片。。。死去的那位队友沾着血的照片特写看到他也有幸福的家庭。
Norman看到德国青少年,没法做到开枪而导致领队坦克牺牲;应该对他自己内心产生第一次矛盾,不该杀所有德国人—违背信仰,要杀—为了战争胜利。
Norman第一次去他心目中的front line,在惊慌中旁观了部队抗战;自己动作不麻利,影响作战发挥;惊恐持续,被皮特逼着对着穿着美国队服想要蒙混过去的德国军人,因为家人希望投降;N 大崩溃,认为被逼走投无路;却在皮特表达没看到他吃东西这个点上展现了老大对于队友的照顾。
Norman第一次因为愤怒而去杀德国军人并爆着粗口。
小镇大捷。N和语言不通的德国小姑娘纯纯的情愫,就这样短短几分钟也舍不得彼此想要留下联系方式。
Jon在餐桌上撒泼,但还是屈服皮特管教。
短暂的温馨已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结束—被炸毁的德国姑娘。。
新任务路上,N对于机枪已熟练掌握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但四辆坦克最终只剩下了Fury,预示着电影即将走向最后的高潮。
Jon跟N道歉。
皮特给N饼干的照顾。
皮特选择留下对抗这一节狗血爆了。
但是Jon第一个倒下时,Shia的那种无法控制,呼应了一开始胖子牵着死去兄弟的手;这是相依为命的人才能流露出来的感情。紧接着每一个人的倒下都让人不舍,一直到皮特中枪都很希望,主角逆转,以少胜多,产生奇迹。
皮特对于圣经的熟悉,震惊了Shia,同时反衬出他假装的冷漠和不在乎只因为他曾经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皮特把坦克看似自己的家,身中数枪也选择回到坦克,却给了N一个逃走的机会。
N躲过了手榴弹,却被德军发现,顺便又强调了一下人性,让N得以生还。

以皮特的处变不惊和N的成长作对比,矛盾点很多,国家矛盾,军人矛盾,人性矛盾,兄弟之间的观点矛盾……几乎每尿点,可以紧紧抓住注意力一直看下去。

一总结就觉得套路真的很老。
认真看的时候,还是会跟着电影紧张起伏。
这就是观影的乐趣啊。
电影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一种娱乐,自己的理解和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5 ) 导演,请放开那个打字员!

多年不进影院看战争影片了,这次看狂怒,真还有那么点小震撼。不知道美国导演和编剧,是不是对军队中的文职人员总有那么点酸溜溜的不待见,类似于我们看那些文职将军们。于是在狂怒中,懵懂无知的新兵蛋子是打字员;在黑鹰坠落里刚刚给人泡过咖啡输入过新兵简历就扛着枪登上黑鹰哆哆嗦嗦打仗的,也是打字员;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单纯得有点傻的新兵蛋子还是打字员。
说到拯救大兵瑞恩,回头再和狂怒比较,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两拨小队,都是1942年从北非一直打到欧陆的老兵,小队中都有一个看起来绷硬绷硬其实把自己憋出了病的老兵头。米勒中尉把自己的手憋得喝个水都抖,皮特憋得自己没事就找个没人的地方体验什么叫窝心之痛。两拨小队里都有个打字员新兵蛋子。两拨小队里都有个神神叨叨没事念叨圣经基督耶和华之类的神棍。甚至连一路打杀血浆四射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
尽管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但两部影片还是有高下之别。
先说场面。狂怒中能开的加上被打残的坦克拢共才十多辆,再加几辆卡车若干步兵就齐活了,外加一个开阔地拯救,一个小镇进攻和路口防御,这么大点规模,支撑一个两个小时的战争片,属实有点捉襟见肘。和拯救大兵开场那洋洋洒洒的诺曼底大登陆比,狂怒,狂得有点小气。但说到这,不得不佩服好莱坞导演的场面调度和剪辑能力,一个坦克排加若干步兵,这么点小规模,也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再说考据。狂怒中与坦克排协同作战的美军什么战斗部队都有,从服装中能看出除了步兵,还有空降兵混同其中,要知道,这已经是经历过诺曼底登陆和突出部之战的1945年,休整后准备直捣黄龙的美军还如同当年大空降之后那样各兵种混编乱七八糟地打仗么?开阔地之战的美军战士们,无论拿着的是加兰德还是汤姆逊亦或是勃朗宁,都是端着突突,这样不科学啊亲,请告诉我加兰德这么打能打到人吗,啊?
还有十字路口之战,那一整营齐装满员士气满满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的党卫军是从哪冒粗来的?那已经是1945年了啊,西线能打敢拼的德军都被吃掉了好吗,东线跟战斗民族死磕了好几年的德军都不会这么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好吗。这么一大坨党卫军,每隔四五个人就有一个扛铁拳火箭弹的德军精锐真让我眼红心热啊,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德军居然还能保持这样的装备水平和士气,窝窝囊囊的盟军是怎么在1945年搞定元首的?不科学嘛。当然,更脑残的是就这么一个营的党卫军,满腔热血满箱铁拳,居然跟一辆动都动不了的谢尔曼死磕成这样。难不成火箭弹战斗部里填充的都是沙子不成?战争,是如此儿戏。
另外皮特对党卫军的那股子切齿仇恨,我实在难以理解。他是从1942年就参战的老战士,打得最多的是德国国防军,跟党卫军交手才几次呢?像这么个随随便便就能杀个战俘都不眨一下眼睛的老兵,如何又对杀自己同胞的党卫军仇恨成这样呢?这恨,来得毫无缘由。二战中对党卫军最恨之入骨的,应该是苏军才对。在东线战场无差别的游击战让党卫军和苏联红军以及平民游击队结下了梁子。苏军遇到党卫军一律枪毙和德军俘虏苏军政工人员、游击队员一律处以极刑,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这样毫无交战原则的杀戮造成深仇大恨是有情可原的,在西线,整的这么怨恨,那就真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了。狂怒,怒得有点摸不到头脑。
最后说说两个片子的风格。在我心目中,美国电影有个非常明显的分野,那就是911。在911之前的美国电影,大部分无论是什么题材,都保有一份希望,无论在影片中主人公或者整个人类面临怎样的困境,最终总能柳暗花明。当然一片灰暗的片子也有,但不是主流。911之后的电影,更灰、更暗、更无助,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国家都失掉了人类难得的天真与理想主义。911之前的拯救大兵,开局是碧草蓝天星条旗,结局还是碧草蓝天星条旗。911之后的狂怒,开局是一片泥泞中白马目睹两个人类自相残杀,结局是一片泥泞中白马跑过一片人类自相残杀后的残局。两个电影的气质,不言自明。而且狂怒中多处出现了压抑的,机械式运动的镜头,模拟着坦克的观察镜,这样的镜头用在本就残酷战争片里,几乎让人喘不过来气,与拯救大兵中舒缓的,大视野的,开阔的镜头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说一句,在启示录中,出现的第一位骑士,骑的正是白马,在电影首尾出现白马,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事出有典。但战争中的狂暴、愤怒和野蛮,的确如瘟疫,四处传播,无人幸免。
在拯救大兵中,美军小队整体上是自律的,而且他们的目的也是伟大而崇高的。这是一个英雄的群像。在狂怒中,美军小队已经不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个以征服另一个蛮族部落为目的的蛮族部落,在整部电影里,没有一个英雄。
在拯救大兵中,新兵与老兵,是互动的,之所以互动,那是因为他们都还是人类,能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打字员卡彭最终变成了一名战士,那些老兵们也从麻木的、漠视生命的战士,变回了人。在冷酷无情的战争中,保存下善良的人性,这才是比拯救瑞恩更难完成的“不可能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完成了,并非事实如此,而是他们所一贯秉持的理想主义信念。
在狂怒中,新兵与老兵,是单向交流。打字员最终变成了杀人机器,或者说他又变回了一个懦弱的打字员,而老兵们依然是那些麻木的老兵。四个老兵为杀戮而生,为杀戮而死,当皮特最终要死掉的时候,还不忘嘱咐一下打字员,不要投降,他们会折磨你致死。但最终打字员是投降了才生存下来的,对于人性的不信任,在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部片子的主创看来,人性不是能够救赎一切的上帝,只是上帝手中那颗变幻无常的骰子。
说到人性的拯救,就要说一说狂怒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一出戏,那顿小镇的晚餐。战争与和平的切换,人性的救赎与毁灭,都在那一场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多希望这个电影的两个小时都会在这个小镇上发生,不过导演并不屑于在残酷的枪弹与暴血浆中上演一出两个小时的室内戏,一出真正探讨人与战争的戏,多么可惜!这场戏中最终德国姑娘的死,与最终打字员的投降,一脉相承。
如今的美国足球,远比美国电影要好看,因为美国的足球队员们还保有着那份理想主义傻大姐似的天真,可美国电影里,却已经很难见到这些了,更多的是敌我不分的纠结与窝心,布拉德皮特那张饱经沧桑,不知是被艰难世道所损害还是被不省心媳妇所折磨摧残得不成样子的脸,是如今美国电影的真实写照。
最后我想说,看着硕大无比的德国虎式蹂躏皮薄馅大十八个摺的美国小谢尔曼,实在是太爽了。
最后我还想说,请上苍拯救吃饱了饭的美军打字员们!

 6 ) 换个厨具炒冷饭可以做出另一种味道

我很久不写影评,而且也从不去做背景调研,只作为一名无知的观影者,以自己有限的知识与理解力,写下看完一遍之后的感觉。我想这也是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你不能期望所有人去看二周目三周目才能了解里面的玄机,那种影片不是拍给老百姓看的,是导演拿来自娱自乐的。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要明确两个点。一,这是一部商业片。二,这是一部视觉片。所谓看什么片子就要有什么心态,所以不要抱着去看 Gone Girl 的心态来看Fury。男生请尽情享受战火硝烟,装甲坦克,男性荷尔蒙爆棚的阳刚之气。女生请尽情体会帅哥开挂,帅哥流泪,帅哥惨死的虐心心路。

首先这部戏的中心思想还是炒着“英雄主义,揭露战争中残酷与人性,让我们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冷饭。作为一部视觉娱乐商业片,这点儿深度差不多了。本戏的亮点在于导演用了另一种角度,换了个厨具来炒冷饭,味道居然就不一样了。以我的感觉,大卫艾亚还是想把片子弄的文艺一点,但客观事实是你得迎合观众,得赚票房。所以在一个个文艺范儿爆棚的场景,男主们忧伤蓝调的眼神与各种逻辑漏洞百出的剧情混合之后,就成了一个“好像还有点儿深度但深深一想有点儿搞笑”的感觉。

好了,先说亮点。片子的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是关联的。第一个是一个仰视沙地一个德国兵骑马走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后一个是俯视Fury号坦克的残骸和无数德国党卫军尸体。至于有什么深度我不敢揣测,但能感觉出是有意为之的前后呼应。几个象征性的符号是,被放生的马,和被“善待”的女人。

皮特大哥是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战争中为生存与人性冲突的人。开篇以及其残忍的方式刺死德国兵,却放生了马,一个剧情就把整个片子的主题说出来了,“我是战争中的魔鬼,但我心底还有人性。Ideas are peaceful, history is violent.”为表现皮特这个矛盾的人,大概出现了2次他个人的特写。第一次是第一次回军营他痛苦的蹲在那里,像是杀戮后遗症发作。第二个是强迫小诺曼杀了德国俘虏后,神情悲伤的蹲在那里无奈的发呆。他可能从诺曼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很想保留他的人性,但为了大家的生存他不得不把他拖入鬼道。皮特开篇就说我的任务是带我的队员回家。其实队友都被他骗了,他指的家不是美国本土,而是那辆坦克。最后大家一起死在家里,也算是死得其所。这里更是显示了战场老兵无法面对杀戮的罪恶,最后想战死沙场的那种无奈吧。

另一个亮点是坦克大战,世界上仅存的虎式坦克和从博物馆弄出的谢尔曼式真实还原,确实让军事迷大呼过瘾。这里缅怀一下炮灰坦克1,2,3号,为掩护主角carry成功绕后而主动送人头的悲壮精神。坦克兵的视角是比较难来表现英雄主义的,不像阻击手啥的。因为坦克主要是协同作战和掩护等,从第一个平原掩护步兵就十分还原其职责。但为了凸显英雄,导演终于让他们成为了狼牙山五壮士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老套剧情。

这里槽点太多了,大马路十字路口就埋了一个反坦克地雷简直是匪夷所思,如果fury不走这条路你们党卫军不也要经过么?埋一个这是什么自信人家能踩中啊?300装备精良党卫军从白天打到黄昏才知道用rpg打坦克,德国军官估计要从坟里跑出来发飙了。还有连我这个文弱书生都知道要弄死坦克里的人就是开盖儿丢手雷,干嘛非得探个头看一眼?找死?导演一定把敌军AI调成简单了吧。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为啥德国兵开枪的弹道是绿色的?激光么?最后皮特被狙击手干了3枪淡然的坐在坦克里连汗都没出,真是铁男。两个手榴弹丢进来,他还能留个全尸,那手榴弹该不是八路军造的吧?

没有爱情算什么好莱坞娱乐片?这段横插进去的无厘头爱情让我觉得很无力。虽然剧情需要是为了让小诺曼fuck Nazis一定要让爱的人死,战友死多少无所谓,老子的妞死了我就跟你拼命。年轻啊。这里广大单身屌丝可以学习一下怎么成功牵手:凶神恶煞的进来让女的害怕,然后高冷的表示我们是绅士,然后给好处(那时候是蛋,现在请拿名牌包包),然后展现自己的才能表示我不是野蛮的士兵其实我是个文青(弹钢琴),最后玩玩玄学(看手相,现在说星座吧),小姑娘就这么爱上了一个侵略者。德国人你们怎么了!节操呢!算上村口指路大爷和最后放过了仇敌的探视坦克底部的德国兵真是给我种全民德奸的感觉。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人民已经厌恶了战争,想美国救世主赶紧灭了他们的领袖。

总之,我看了一遍之后是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说沉重确实挺沉重,加上昨晚本来心就很累看完心更累。虽然换了个厨具,但冷饭依旧是冷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乐乎
10/22/2014
San Francisco

 短评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牛X

6分钟前
  • daangel
  • 力荐

别的情节一直在我脑子里乱入。。。行尸走肉的Shane死掉变成僵尸,感染了德国人,Brad植入病毒变得无敌,壁花少年爱上Brad,然后变形金刚突然出现保护Shia,把所有的僵尸都杀掉了。。。。。墨西哥amigo全程打酱油。。。LOL

9分钟前
  • elly的小hui儿
  • 推荐

四星全部给战争场景尤其是如此真切的坦克戏码,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中间一段德国妞戏码让人很想吐。太假了。

1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我大皮特依然帅到让我尿裤子。他内心仅存的信仰和优雅分别在希亚拉博夫和诺曼身上找到了映射,所以他爱他们,胜过肉体眉目的情欲。最后的困兽之斗不是为了国家或尊严,是解脱。战争对灵魂的折磨远胜过肉体,你明知会结束却望不到它的影子。人竟可以变成这样,所以坦克就成了唯一的归宿。

1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跟《拯救大兵瑞恩》一比真是史诗与小品的区别。除了开头的坦克突击与跟虎式的决斗两段,本片就是一个接一个episode的melodrama,所表现的并不是带入二战的真实感而是五个坦克兵cosplay上演一场接一场狗血的情感大戏,再加上结尾一战直接沦落为抗德神剧的节奏,实在是令人失望。

24分钟前
  • Rilkelee
  • 还行

剧情四平八稳里还能讲出新意,落窠臼的题材能拍得这么残酷得不落窠臼,真是很不容易啊。就喜欢这种从不拿绿幕糊弄观众,直接上4辆谢尔曼坦克真家伙外加一辆虎式坦克真家伙的作风。片中的道具几乎全是真家伙;最后,不辣的皮特发型绝对不能乱!

25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至今还是没有一部二战片可以和拯救大兵比肩。

26分钟前
  • song
  • 还行

看过那么多部战争片 这部依旧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Brad Pitt老了也帅

28分钟前
  • 文淇
  • 推荐

结尾一下就俗套了,不过前边大半段真好看。子弹的特效太像激光了,违和的科幻感。

30分钟前
  • 伊拉克洗衣粉
  • 推荐

最后几分钟美国人还是给足了德国人面子的。。Brad Pitt男神形象再次升华!好片

31分钟前
  • -AAAlice
  • 力荐

大概有三个时刻我都以为Brad Pitt和Shia LaBeouf要亲上去了,真的

35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当看到刚上战场的男主又哭又闹,看到男主弹钢琴看手相就把惊恐的德国少女骗上床还称之为爱情,看到党卫军年轻士兵露出歌颂人性真善美的微笑...我想起因恐惧而失明的士兵布洛依,想起坐在教堂外聊天的医护兵尤金和法国女护士,想起温特斯看到同样微笑后一枪将其击毙... 还不如再刷一遍《兄弟连》。

3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坦克大战……希亚·拉博夫和布拉德·皮特的深情对视是怎么回事……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三星半吧,能看,槽点也有。整体还是前面的战争戏更好,尤其坦克带小兵以及战虎式,后面多少有点抗战神剧。影片营造出肮脏、压抑、险象环生的战争环境,所谓的真实感也是大卫·艾亚一贯推崇的,这是影片比较带感的部分。声光结合的战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好他么无聊加难看啊,完全没人物,战争戏只有坦克迷爱看吗?各种中途就想离场了。

47分钟前
  • 阿巴厮
  • 较差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 套路的战争片,但是皮特叔一把年纪了为啥肌肉还保持的这么结实?室内那段戏真以为他要硬上两姑娘了…★★★☆ - 发自豆瓣App

4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在美国的影院与百号美国人一起欣赏美国人打纳粹的电影,有点儿能体会像是国人看抗日片的那种feel。货真价实的谢尔曼x4与独虎硬抗,实在太爆!为了迎合本土观众,情节多少得“设计”下,不过至少有那段或许空前绝后的谢虎大战撑场面!

52分钟前
  • SupER
  • 推荐

the desires of the flesh and eyes and pride of life, is not from god but the world. That world is passing away along with it's desires, but whoever does the will of God abides forever.

56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看了#电影狂怒#首映礼。 3.7分(满分5)|▲冯小刚也去看了,看完和王中军说,这不是《集结号》嘛。王中军说,我感觉应该是《兄弟连》吧。。▲Brad Pitt 的头发和脸永远不会被炸弹炸毁!

60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真是好,正点,纯粹。虽然好莱坞矫情俗气那套一点不拉,最后一战也英雄主义zuo到死。但影片切口极小,把战争电影常见对人性的弱智关怀全部转移到了对战争细节逼真的刻画上,在感官上相当过瘾。国内11月上映,力荐呢!

1小时前
  • Peter Cat
  • 推荐